隔代親沒有讓孩子親近老人,為何會養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2021-01-13 紫看人生

去年的6月底的一天,我到溫州老公身邊呆了兩天,平時為了孩子兩地分居。

突然夜裡發燒,那兩天都在診所掛鹽水,我媽媽就催著我回去,孩子期末考試要盯著。

回家就連續高燒40度不退,當地醫生說沒辦法治療,只能又坐車到溫州住院。

那次病來勢洶洶,差點沒命。歸根到底是抵抗力下降,我覺得為了孩子,我太累了。

在我的親媽眼裡,我反正沒有孩子重要,平時把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孫子,其他人全部要吃剩菜。

1.沒有原則的隔代親,孩子越來越嬌生慣養。

隔代親並沒有讓孩子親近她,相反孩子最會對奶奶發脾氣,動不動就指揮奶奶幹這幹那的。

而且孩子很不獨立,7歲了,穿個鞋還要幫,等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沒有原則,沒有分寸感的隔代親,後患無窮。

鄰居家的小李,小時候奶奶特別寵,媽媽要是罵一句,打一下,奶奶就鬧死鬧活的。

有求必應,寵得沒有邊界的後果,小李從不曾長大,30歲還依賴父母,結婚生子後,孩子從來不管,孩子生病發燒,他沒當回事,繼續玩遊戲。想買什麼都伸手跟父母要。結婚後,父母還要養他一家三口。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父母的事。

最近還拿了父母辛苦存的十幾萬買了車,原本父母想再存點買了房的。

顯然隔代親讓孩子偏離了正常成長的軌道。

人性上來說,隔代人親近是人之常情,愛孩子沒有錯,但是隔代教育的愛必須有分寸感、有邊界感、有原則性,不能因為老人的愛沒有「斷奶」而蒙蔽了雙眼,最終變成了孩子的禍害。

老人疼愛孫子,人之常情,但不能越界。很多老人年輕時候沒有寵過自己的孩子,老了卻把孫子寵上天。

不顧自己年紀大,體力不好,孫子說上那哪就上哪。

2.時代變了,老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改變。教育方式法簡單粗暴。

只知道靠嚴厲批評,認為自己是權威,孩子就得無條件服從。

我家孩子對奶奶的教育就很不服氣。他用智慧型手機比奶奶厲害,也會用電腦,奶奶根本沒有他學習東西快。奶奶的權威在他這裡無效。

時代的浪潮席捲而來,不要說老人跟不上時代,年輕一代不學習,同樣跟不上時代,會被時代拋棄。

直播帶貨、拍攝短視頻就是新技能,現在各平臺都在大力推廣。學習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也有很多老人通過學習,用短視頻記錄生活成為網紅。

有一個退休的短視頻拍攝者,有了10萬粉絲,不糾纏管孫子的瑣事,拍短視頻,記錄生活的美好,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樂趣。

當然,造成隔代親的責任不完全在老人,很多時候都是孩子父母不作為才有了這種問題。

3.父母承擔教育的責任,不讓老人主導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善而堅定,有原則、有分寸地教育好孩子。

歸根到底,父母才是孩子教育中最不能缺席的人。

遇事有規則,按照原則辦事,與孩子好好溝通,激發孩子的潛能和積極性。

孩子成長中遇到問題很正常,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通過學習,掌握科學育兒知識,育兒先育己。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孩子就會追光而來!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而不是強制灌輸知識。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點一滴地影響,長年累月的潛移默化!

@紫看人生,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愛,願天下父母都能友善而堅定地愛孩子!

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隔代親,孩子的教育是否遇到問題,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別讓「隔代親」變成「隔代吼」,養育孩子這件事兒必須得是自己做
    說實話,我再次給所有爸爸媽媽們一個建議:孩子一定更要自己帶自己養,最起碼要養育到3歲以上,能上幼兒園了,可以稍微獨立完成一些些小事情。02都說隔代親,你試試天天黏著老人,隔代親也會變成「隔代吼」。帶娃,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 不要讓「隔代親」成為「隔代慣」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新書首發
    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指出,上海家長學校自成立以來,以推進家庭教育的發展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為己任,積極開展「建設和美家庭、培育智慧父母、推廣科學育兒、提升隔代養育」等各項活動。為了讓廣大祖輩在家庭中都能成為智慧的長者,享受天倫之樂,與孫輩共度幸福晚年,上海家長學校著力打造「祖輩成長課堂」,並組織專家隊伍編寫「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 隔代寵:孩子更親老人咋辦?巧用遊戲力和地板時間,重建親子聯結
    「隔代寵」導致養育矛盾升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我鄰居的孩子就是從小在「隔代寵」成長起來的孩子。經常是睡覺前父母說不能吃糖,於是孩子哭著去找奶奶。奶奶心疼孩子,就偷偷給孩子塞了一顆糖。當父母對孩子不再求全責備,過分要求,與此同時,也不對老人心存芥蒂時,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愛,他才會慢慢的釋放出對父母的依戀和信任。他會明白:自己不需要時刻討好父母,哪怕做的不夠好,父母也不會責怪。那麼孩子就能逐漸放下心中的戒備,慢慢與父母親近起來。
  • 孫女受委屈,奶奶教孫女懟媽媽—如何在隔代養育中實現「共贏」
    很多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孫子孫女尤其的疼愛,疼愛到會跟兒子兒媳婦「對著幹」。在當今有60%-80%的家庭是隔代養育,這個背景下,如何在尊重老人固有觀念的基礎上,實現對孩子最好的養育呢?為什麼會有「隔代親」現象所謂「隔代親」現象,本質上或者說更多地是老人對孩子的情感依戀。1、愛的延續很多老人會覺得自己來日不多,自己的生命,正在自己能看得到的下一代身上延續。
  • 隔代育兒矛盾多,老人和孩子均受傷,多數家庭難避免
    (二)對孩子而言  ▲不利於人格發展  由於隔輩親或者出於對子女的「補償心理」,老人會把愛集中到孫輩身上,對娃過度寵愛、處處遷就,容易養成其驕縱任性、  ▲不利於孩子獨立  老人帶娃總喜歡包辦一切,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時間久了,孩子的獨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鍛鍊,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依賴性很強,遇到問題只會推卸責任。
  • 「隔代遺傳」多強大?孩子長相成功避開父母,被家裡老人「截胡」
    作為準父母,當然希望孩子可以遺傳自己的優點。可是很多父母卻忽略了有一種情況叫做「隔代遺傳」,孩子的長相能夠成功避開父母,就算爸爸媽媽的顏值再高也不管用!「隔代遺傳」到底多強大?孩子被家裡老人完美「截胡」「隔代遺傳」到底多強大呢?王先生可是深有體會。
  • 隔代親有多嚴重:剛吼一句孩子,就被我爸給踢飛了……
    有一種愛叫「隔代親」,隔代親已經成為生活中普遍的現象。 看看網友們的故事,你就知道隔代親究竟有多親... 姥姥姥爺原話:「沒孩子你回來幹啥?孩子放這,你樂意上哪上哪。」 我:??? 老家爸媽的房子拆遷了,二話沒說把錢打到了剛滿三歲女兒的名下,誰能想到我奮鬥了小半輩子現在還沒有女兒有錢。 女兒:- v -~
  • 孩子在太陽下玩耍,爺爺撐的傘讓路人忍不住笑了
    這真是隔代親了,小孫女活潑可愛,爺爺寵得心甘情願,讓許多過往的路人都忍不住笑了。有的網友說這哪是寵孫女,簡直是寵祖宗,不過大多數家庭的老人都是這樣寵孩子的,這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愛。分析還真是只有爺爺輩才能這麼寵愛孩子,爸爸媽媽則比較嚴格,如果是媽媽看到女兒在太陽下玩耍,估計就是一句話:「寶貝快回來,外面太曬了。」如果是爸爸看到的這麼一幕,估計會直接出去把孩子抱回來,只有爺爺讓孩子隨心所欲的玩耍了,所以說隔代親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吧。為什麼隔代比較親?
  • 寶媽:隔代幫忙我謝謝你!隔代「親子」,求您哪兒涼快待哪去
    朋友越聽越不是味兒,不由得問她:「你這話裡話外,孩子跟奶奶比跟你都親,不應該啊?難道你一直沒帶過孩子?」原來小裴學歷高,嫁的婆家也「明事理」,即使生了孩子一家人也都不贊同小裴回家帶娃。畢竟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本錢,回家帶娃實在「浪費」了她的好學歷,反正婆婆也退休了正好能幫忙帶帶孩子。
  • 「爺爺,我想要飛機」,隔代親能有多親?退伍老兵給孫子造飛機
    02隔代親對孩子有害嗎?2、隔代親容易變成溺愛很多老輩人由於自己吃過苦、過苦日子過怕了,他們對於自己或許會節省,但是在孫輩上花錢可是特別大方,恨不得將世界上的好東西一股腦全塞給自家的寶貝孫子。同時,老輩人還聽不得孩子哭鬧,天大的事情面前,只要自家的寶貝孫子一哭一鬧,老人們往往都會忍不住滿足孩子的要求,不管要求是否合理與否。
  • 「孫子,請把房子還我」,隱形「隔代啃老」,讓75歲老人愛恨交織
    其實「隔代啃老」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只不過這種方式很「隱秘」,一般老人是察覺不到的,但萬事皆有度,啥事過了都會影響彼此的情感。「孫子,請把房子還我」,隱形「隔代啃老」讓75歲老人愛恨交織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調解故事,一位75歲的阿姨有兩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阿姨的老伴還在世的時候,答應兒子,將來要把這個房子過戶給孫子,但前提是孫子已經結婚了。
  • 隔代親真的幸福丨大寫的羨慕
    隔代親真的幸福丨大寫的羨慕刷短視頻,看到一段溫馨的畫面。一個40多歲的男子回老家,自己80多歲的奶奶拄著拐棍去趕集給他買零食。孫子問道:「奶奶你去幹嘛了?」估計全國的網友都在羨慕這位40多歲的先生,不論他多大,在其奶奶面前,還是一個孩子。還能被奶奶寵幸,奶奶去給買吃的,真是莫大的令人嫉妒呢。曾幾何時,我也感受過。家裡老人只有姥姥,前段時間在家辦公,幾乎隔三差五的就去姥姥家轉一圈。大概得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姥姥似乎習慣了。等到後來出來工作一個月的時候,第一次去姥姥家。
  • 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老人帶娃是如今比較普遍的現象,多數家長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的同時,又會擔心老人過於溺愛孩子,對娃成長不利,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老人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 最新社區調查顯示:隔代教育監護人與被監護人間關係非常融洽的不到...
    陽城 攝(下同)存在代溝和差異「隔代教養」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種社會現象,但老一輩的經驗和年輕父母的育兒主張之間,經常發生理念上的衝突,讓隔代教育孩子的老人煩惱、無奈:「感到太累,力不從心」。紮根長壽已有25年的沙田物業公司,在實施住宅小區物業服務的過程中,了解到隔代養育的弊端所造成家庭的焦慮和矛盾,事關老人身心健康、兒童正向發展、家庭和睦和社區和諧,特邀樂揚公益以沙田物業公司服務的社區居民(1~6歲兒童家庭)為調查對象,進行了200多份調查問卷和20次的社區訪談。
  • 可怕的隔代親讓人很頭疼,只要找到根源就能避開出現矛盾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隔代親這個詞,相信很多做媽媽的都是對這個詞深有體會,每當小寶犯錯的時候,還沒等做媽的責罵幾句,就受到了爺奶等人的阻止。面對長輩的阻攔,做媽媽的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罷手。可是小寶犯了錯,做媽媽的肯定想要正確的教育小寶,讓他知道自己的錯,如果這一次不教育的話,下一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又會讓做媽的為難。
  • 頗具爭議的隔代撫育,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告訴你該如何權衡利弊
    在類似孩子摔倒了該不該扶、自主進食時沒好好吃飯要不要停止吃飯餓一頓的問題上,我和姥姥的觀念未達成一致。相信很多家庭都會面臨隔代教育的難題,但很多父母都無法去正確平衡它。一、弊大於利的隔代撫養「隔代撫養」只是培育,沒有教育。
  • 小學生作文《爺爺做的菜》讓數萬網友點讚:有種愛,叫「隔代親」
    一位媽媽曾在朋友圈曬出了一篇女兒的作文,感動了很多朋友不少網友紛紛點讚和評論:「淚目,難以想像出自小學生」「感人至深」……寫作文的孩子叫菡浠,11歲的她記錄的是一件生活小事:患了腦梗的姥爺疼愛菡浠想給菡浠炒個菜,卻忘了放鹽為了安慰失落的爺爺菡浠便說自己最近正好不能吃鹽然後默默吃完了無味的飯菜.
  • 當老人愛「護犢子」怎麼辦?聰明的爸媽這樣做,孩子教育不落下
    現代家庭中,老人「護犢子」的現象挺常見。很多當了媽後,經常抱怨在家裡只要有老人在就沒法教育孩子,親戚朋友裡面隨便掰個手指頭都能數出一二三四五來。「隔代親」樂了老人和孩子了,苦了當爹媽的,夾在中間裡外不是人。
  • 一組圖看清隔代遺傳,孩子長相被爺爺奶奶截胡,網友:基因太強
    通常孩子們的身體特徵基因大部分從父母處繼承而來,然也有可能隔代遺傳,孩子長得比較像家裡的老人們,這基因遺傳實在是太強悍了。當然,這類情況也讓不少孩子父母感覺「扎心」,自家孩子竟長成了「老祖宗」模樣,心底多多少少有些失落。
  • 為什麼來幫忙帶娃的老人,嚇壞了孩子和孩子媽?
    一位媽媽求助說:我爸爸嚴厲而且暴躁,非要讓我三歲的孩子學寫字,孩子不會寫,他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也對我大吼大叫,覺得我不會帶孩子,孩子經常被嚇得躲到沙發後面哇哇大哭,我自己也被嚇得全身發抖,感覺像是回到了自己小時候。我該怎麼辦?不少中國家庭會或多或少地採用隔代育兒的方式——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助帶孩子,短的可能一年半載,長的可能十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