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記姐妹南糖坊
地址:驛前街菜市轉角(導航「廖氏姐妹南糖坊」即可到達)
藏在驛前街菜市轉角的這家純手工老口味小店,至今已有20多年。
老闆姓李和夫人一起經營,店裡主要賣的都是傳統糕點,每天現做。店裡差不多有15、6個品種,雲片糕、軟糕、糯米糕這些都有做。
「老人家的話更喜歡吃我們家的沙琪瑪、麻通、芝麻糖、花生糖」
「像是這個冰糖山楂,年輕人更喜歡一點」
據說,每年差不多過年前,很多人會找她們預訂,都是幾百塊錢,幾百塊錢的要。
「像這個沙琪瑪,過年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個人限購2斤,多了真的做不過來」
惦記著這一口的人還將這些糕點帶出國門。故鄉的距離不在於地域;而在於無法觸碰那些曾吃進胃裡暖在心裡的食物。
秦記糖油粑粑
地址:靈川商貿城大圓盤(導航「靈川商貿城」,然後走到大圓盤就可以看到了)
兩個煤火爐,兩口大鐵鍋,鐵盤裡碼得整整齊齊的麵粉、糯米糰子還有兩雙忙碌的手,這對夫妻就靠著炸粑粑這門手藝,在這裡紮根了十幾年。「最開始是我媽媽在賣這個,在潭下圩那裡,差不多40年前了,那時候還沒有人做這個」「後來才過來這邊的,像是(靈川)十字街、菜市這些地方都擺過,最後才到的商貿城大圓盤這裡」「我的手藝啊,是跟我媽學的,也做得十幾年了」「現在我媽年紀大了,基本就不怎麼出來了,就是我們兩個在擺攤」「我們主要是賣油堆、開口笑、蔬菜餅、紅薯餅、芋頭餅……」搓糰子、壓扁、放糖、下油鍋、翻面,只見阿姨不緩不急的進行著製作工序,每一個簡單動作她已經重複了十幾年,每日重複成千上萬遍。商貿城藏著的這份不被大眾所知的美味,專屬童年的記憶,一下子就變得甜了起來。正宗糯米水餈粑
地址:榕湖北路4號(玻璃橋對面)
榕湖玻璃橋旁邊有這樣一家簡單的小店——正宗糯米水餈粑 。糯米水餈粑,是桂林本地的小吃,更是桂林帶給每一個人的記憶。餈粑很是新鮮,全是糯米蒸出來的餈粑,口感跟外面的紅糖餈粑不一樣。皮很薄,且很有彈性,一口就能咬到包裹著的餡。又薄又糯的外皮包裹著滿滿的芝麻,軟軟糯糯的,一口咬去感覺自己的心都酥了,一次能吃好幾個。糯軟醇甜,入口順滑,沁人心脾的餈粑,故鄉悠遠的記憶就會在炊煙裡嫋嫋升起。蕉葉粑粑既有蕉葉的清香,又口感細膩。餈粑外包著一層蕉葉,水分不易揮發,但是還是要趁熱吃才柔軟可口呢。別看它長相普通,裡面卻十分有「內涵」。看著凹凸不平的外表,裡面卻飽含甜蜜的芝麻黃糖香~5元2個,既解饞又飽腹。
除了這些粑粑、糕點以外,他們家的其他小吃:貓耳朵、山楂片、發糕、馬蹄糕等也是純手工的,跟外面機器做的味道吃起來完全不一樣。靜靜小吃
地址:信義市場右手旁公車站的巷子(往裡直行約300米左右,向右看則是)
一個保鮮櫃、一個蒸爐填滿了窄窄的門面。不靠近一點兒看清,還以為是個賣包子的。
「店裡沒有座位,一般買了就直接拿手上吃了。」
走進仔細看才發現,店裡主打的是豆粉粑。在店裡忙活的阿姨是老闆娘,一邊忙活一邊熱情的招呼我們。
2元/個的豆粉粑,看起來樸實無華,卻有著讓人陷入回憶裡的舊時味道。
老闆娘說,自己在家裡閒著,就學著做些小吃,沒想到這一嘗試,竟圈住了附近許多街坊的胃~
糯米磨粉、製作餡料、包成粑粑,都由阿姨親手完成,出爐前再裹上清香撲鼻的黃豆粉,著實饞人...
餡料分為花生和芝麻兩種。賣豆粉粑也許只需要30秒不到的時間,但背後每天都得花上幾個小時來準備餡料。
為了讓花生、芝麻不變潮,閒下來還要反覆翻動、研磨,確保出品口感沒有問題。
接過阿姨遞過來的豆粉粑,咬開香糯鬆軟的外皮,飽滿的餡料湧進口腔,滿口香氣。
細膩清香的黃豆粉混合花生碎的脆爽的嚼勁與香氣,甜糯融合得剛剛好,想讓人一口把它整個吃下~
芝麻餡的豆粉粑則更適合嗜甜的寶寶,一口咬進軟糯的內陷裡,滿到快要溢出來的芝麻餡,越吃越讓人上癮~
外皮彈牙糯口,還帶有淡淡的豆香,內裡甜香脆口,嚼在嘴裡是十二分的滿足。
一位老奶奶一次買了4個,說孫子喜歡吃,出門買菜就順便帶了些回去。還悄悄地和我們說「吃是蠻好吃的,就是原來1塊5,現在2塊,漲價啦!」
手藝人們在一天天的老去,五年、十年後的桂林街頭,我們還能不能見到豆粉粑是一個未知數。
而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趁著它們還在時,偶爾再去吃上一次,告訴自己,這份味道是桂林記憶裡不可或缺的部分。
平樂好吃粑
地址:西山早市中段
西山早市中段的平樂好吃粑的攤位前總是人頭攢動。老闆娘姓莫,是平樂人。以前在鐵西經營油茶店,後來才開了這家小店,主要經營水餈粑、艾葉粑、芋頭糕等各種粑粑、糕點。阿姨說,她做粑粑的手藝也沒有專門去學過,就是小時候跟著家裡人,從小做到大,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在豆粉裡一裹,新鮮出爐的水餈粑,帶著溫熱,軟糯香甜……那股甜糯漂浮在流年夢鄉的那口大鐵鍋上,蒸出一點薄薄的年味來,那種生命最初的味道。大叔甜糖粑
地址:西山早市
大叔家的甜糖粑是無意中發現的,有點像油堆,手掌大小的一個圓胖子,裹上糖粉香糯可口。馬蹄糕
地址:鐵西一巷,雨昇家政隔壁
說起關於老桂林味道的記憶,自然少不得桂林的傳統小吃——馬蹄糕。
在鐵西小龍女斜對面的轉角,一家小小的門店,夏天賣涼粉,冬天便賣起了馬蹄糕。和做涼粉的手藝一樣,做起馬蹄糕來,老闆娘的手藝也不在話下。
往模具裡放上混合了糯米飯和粘米粉的米粉;一點點紅糖,阿姨特意在紅糖裡加了芝麻,吃起來更加香一些。
白白的糯米粉清香四溢,有些淡淡的甜味,軟糯卻不沾牙,上層的紅糖甜香卻不膩。
傳承34年的松花糖
地址:兩江國際機場旁
在兩江鎮一個毫不起眼的民居裡,嫋嫋炊煙帶著香氣。這是謝師傅的家也是一個做了34年手工松花糖的地方!謝師傅五九年生人,其製作松花糖的手藝源自家傳。是自己老伴兒龍阿姨娘家大伯教授的。龍阿姨娘家的大伯本是李宗仁家裡做糕點的師傅,後來將這門手藝傳給了哥哥,哥哥又將這門手藝交給了自己。起初,機緣巧合的手藝傳遞,變成了現在的技術傳承!這幢小屋裡的生活在繼續,手藝也在生活中一點點的延續。這塊做了34年的松花糖,是由好幾個步驟組成的。每天,謝師傅4、5點鐘就起床用糯米粉打漿、調製粉團。等工人們來了之後正式開始擀麵切片、炸制、掛漿、成型切塊。每個步驟都有專人負責,每個工人手上的技術都很純熟。就拿切片這個工序來說,一張大大的麵餅切成條再切成顆粒。只見師傅手上動作一刻不停,沒一會兒就切得大小均勻的顆粒。謝師傅說,要切的大小均勻不然會給油炸帶來麻煩。油炸的油溫、炸制時間都有講究,這需要有經驗的師傅自行判斷。而熬糖不僅與經驗有關,天氣、溼度都是影響因素。熬好的糖鍋裡面放入剛才炸好的小小圓球,不停的攪拌;將在糖鍋裡面混合的顆粒放入模具中,趁熱將顆粒全部壓入模具中;用刀切成需要的形狀。說話間一塊帶著手掌心溫度的松花糖就做好了。金黃的松花糖出鍋切好之後,樂樂姐迫不及待的就偷吃了一口,這一吃就停不下來了!這甜蜜的味道仿佛一下子讓人回到了過去,34年,它還是如此溫暖與熱鬧!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買點糖果備著,拿來招呼客人。在與家人相聚之時,圍著小火爐吃著兒時歡欣雀躍的麻花、麻通...所有的情意和用心,都融在了每一樣年貨的選擇裡。又酥又脆,一口下去麻花的香混合著芝麻的濃香真的好吃到停不下來,能喚醒所有人挑剔的胃口。喜歡吃鹹口的,可以嘗嘗他家的蔥香口味,翠綠的嫩蔥,金黃的麻花,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一口下去,更是鹹香四溢。古鎮麻通
地址:廣西桂林
桂林zui傳統美食小吃之一的麻通,拉絲麻通來自灕江邊的百年古鎮。八九十年代過年送禮受歡迎的佳品,更有「財通人通路路通」的美好寓意。
綿綿香香的糯米粉搓成小團,鍋裡加上純正絲滑的大豆油,待油溫上來就把糰子放鍋裡,滋滋炸至酥香拿漏勺撈起來。拿起一個麻通慢慢掰開,就會看到根根拉絲的線條,入口中後香氣瀰漫在嘴裡,嚼起來酥酥脆脆的咔嚓聲。甜而不膩、酥脆爽口、不粘牙齒的麻通,讓人們找回記憶深處珍藏的年味,年貨早出發心意早到家。小時候,我們憧憬過年,長大後,我們卻害怕過年,這或許就是成長的代價吧!雖然它只是犄角旮旯裡的小店,但它卻藏著無限的可能。而我,每次看到家鄉的小零嘴,就知道,該回家過年啦!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桂林優選商城,超多福利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