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由憑藉《無名女屍》成名的挪威導演安德烈·歐弗蘭多執導,由美國作家阿爾文·施瓦茨的同名書籍(曾被下架,書中插畫過於恐怖)改編而成,監製編劇是吉爾莫·德爾·託羅。
吉爾莫·德爾·託羅在中國被親切稱為「陀螺」,是好萊塢著名導演,代表作《潘神的迷宮》《水形物語》《環太平洋》。
陀螺最初想親自導演這部定級為PG-13的青少年恐怖電影,但手中的多個電影項目使他最終放棄執導,以監製的身份繼續參與製作!最終其憑藉《水形物語》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對於一部中小成本恐怖片來說這個製作陣容堪稱豪華。
影片為何被定級為PG-13?
本片原著是美國作家阿爾文·施瓦茨的兒童鬼故事系列叢書,曾風靡一時!電影肯定需要拿這個賣點來吸引青少年群體的觀看,所以並沒有過於恐怖血腥的畫面被搬上大熒幕,本片定級為PG-13級,也就是這個原因,只不過因此會犧牲掉很多原著的精髓,以及大打折扣的恐怖效果!
有人批評影片『不恐怖』,這並不公平!
有人拿這部PG-13分級的影片去和R級恐怖電影做比較,然後批評影片『不恐怖』,這不公平,因為分級限制,《在黑暗中》並不能出現大量恐怖及血腥的鏡頭,這也是片方為了吸引青少年群體觀眾不得已做的犧牲。
電影確有槽點,故事情節略俗套。
本片確實也有槽點,某些故事情節略顯俗套,特別是幾人小隊(好萊塢各種作死小隊)萬聖節夜探鬼屋這個橋段,觀眾都有了免疫力,個人認為這也是影片最失敗的劇情設計,可是在這個不管什麼題材的電影類型,幾乎都已經有人涉獵的年代,我們還是要有一些包容與理解。
影片故事的流暢度、節奏感、完整度都是極高的水準!
電影中故事情節由一本『自己會寫字』的故事書展開,「稻草人」「大腳趾」「紅斑點」「紅色屋子(red room)」等故事相繼上演,整個故事的流暢度、節奏感、完整度都是極高的水準!在這裡既體現導演把控節奏的能力,也能看到前期參與創作劇本的『陀螺』的功勞。
畫面色彩和鏡頭處理的高水準!
看《無名女屍》時感覺導演在色彩應用和鏡頭上的硬傷太多了,本就單調的故事線加上單調的色彩和鏡頭,讓人看的生澀乏味,再看《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對導演安德烈·歐弗蘭多路轉粉,本片中對色彩和鏡頭的處理都是恰到好處的。
『稻草人』復活殺人和『大腳趾』故事的鏡頭處理乾淨流暢,不拖泥帶水,雖無驚喜感,但在分級限制的情況下拍出這個水準已是不易。在Dream red room那段精神病院『長走廊』裡高飽和紅色色彩運用,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類似夢境的環境氛圍,渲染出了足夠的緊張感。
電影推薦指數四顆星
如果看夠了燒腦、懸疑、恐怖、血腥、暴力、邪魅、邪典電影,你還有一個恐怖電影類型可以選擇,偶爾換一種風格,放鬆一下自己的神經,《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絕對合適!在這裡推薦一部類似電影《雞皮疙瘩》,有時間的情況下可以一起看看!
想知道好與壞,用自己眼睛和心去判斷!不跟風、不盲從、不落窠臼
都說好的,未必就好;都說壞的,也未必就壞。想知道好與壞,用自己眼睛和心去判斷!
不跟風、不盲從、不落窠臼,今天就到這了,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