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祭祖話源頭

2021-02-17 洪洞縣大槐樹文化研究中心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照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傳說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著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民國《洪洞縣誌·風俗》巻中記載,「中元,展墓祀先」。明初,洪武帝一聲令下,一場聲勢浩大的移民在洪洞拉開帷幕,百萬槐鄉兒女被迫遷移他鄉。六百年來,移民先祖披荊斬棘、辛勤耕耘,使得中原大地呈現一片繁榮之相。六百年來,槐鄉兒女、古槐後裔時刻不忘先祖功德,每逢中元,都會舉辦隆重的祭祖大典,慰藉先祖神靈。

2020年9月2日,一場規模壯大的中元節祭祖大典在洪洞大槐樹景區舉辦。本次中元節祭祖大典以尋根祭先祖,回家悅生活為主題。旨在以百萬移民後裔尋根的恢宏大典來告慰列祖列宗,以千年以來洪洞歷代沿襲的鄉味民俗慰藉歸鄉遊子。銘記滄桑歷史,更道桑梓情深。

上午十點到十二點,中元節祭祖大典按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槐樹祭祖習俗傳統議程逐項進行,由主祭人和來自各地的移民後裔代表,共同完成了迎請神主、敬香通神、典帛安神、敬獻供品、奠酒獻禮、敬致祝文、敬獻樂舞、飲福受胙、鞠躬辭神等九項議程。大典現場莊嚴肅穆,彰顯出濃重的傳統文化氛圍。

據了解,本次祭祖活動的舉辦是推動「遊山西讀歷史,講大槐樹故事」活動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保護、傳承、弘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槐樹祭祖習俗」,助力「回家·悅生活」服務品牌創建活動,推動建設有根祖特色的洪洞旅遊線路,進一步構築文化自信,強化大槐樹的品牌特色,彰顯全社會崇宗尊祖、敦親睦族的民族精神。

 

相關焦點

  • 祭祖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中元祭祖必讀)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每當清明、中元兩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但有一點,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給親人上墳燒紙錢,以孝舉來寄託哀思的同時,自己的運氣也會改變!
  • 中元祭祖,你需要了解的中元節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 【中元祭祖】如何祭?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每當清明、中元兩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總之,按各地的習俗就是,只要是燒了,把話說到,他們都能夠收到所送的錢,能夠收到親人所送的禮物,也能聽明白我們所說的每句話。所以,我們若是能知道逝去的親人活著時喜歡吃些什麼點心,可以多準備一些,與紙錢一起送給他們。他們過的好了,也會在暗處幫我們,我們也就做事更順,發財也就更容易。這就是,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越講究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燒紙,不是他們有了錢才這樣做,而是他們相信這樣做的道理。
  • 民俗|中元祭祖及遙祭流程(建議收藏)!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自然是諸路鬼眾了。所以中元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
  • 祭祖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中元節祭祖必讀)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
  • 中元節 中元普渡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 【雪峰詩聲】第212期 中元專輯
    中元節祭祖肖揚武   廣州百萬冥錢列祖收,如今後代富無憂。先人若去看仙界,送輛奔馳自駕遊。中元節林親顯  洞口高沙冥錢冥衣燭青天。列祖列宗重設筵。笑語歡歌話盛世,太平華夏聽簫弦。中元節  肖四文  洞口黃橋正值中元送鬼安,堂前拜祖敬神完。千家萬戶煙花響,地府冥錢滿石壇。中元祭祖   袁小偉   洞口黃橋中元鬼節把詩吟,一炷清香表孝心。焚楮化財追木本,惟祈列祖鑑微忱。
  • 三教一源話中元|悟道法師主法:臺塑麥寮中元普渡三時繫念法會
    【三教一源話中元】   民間七月祭祖習俗,與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會,皆以孝敬為根基,以供養、懺罪、普度為主題內容。三教一源,祖德流芳,中元普度,如今的中元節已成為儒釋道三為一體的華夏民族傳統節日。   何以故?因為「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所以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之上。
  • 中元 慎終追遠,祭祖積福
    為中元正名/雖為鬼節並不詭!中元鬼節有許多禁忌自有它的說法和來歷。只是如今的中元節僅剩下驅鬼一說,就連祭祖也鮮有人為,讓人不免心生恐懼惶惶遠離。然而明末文學家張岱《西湖七月半》最後也有句「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拘人,清夢甚愜」。可見當時人們並不懼中元夜遊。
  • 祭祖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清明節祭祖必讀)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每當清明、中元兩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
  • 祭祖有多靈?祭祖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附中元節祭祖方法)
    總之,按各地的習俗就是,只要是燒了,把話說到,他們都能夠收到所送的錢,能夠收到親人所送的禮物,也能聽明白我們所說的每句話。所以,我們若是能知道逝去的親人活著時喜歡吃些什麼點心,可以多準備一些,與紙錢一起送給他們。他們過得好了,也會在暗處幫我們,我們也就做事更順,發財也就更容易。這就是為什麼,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越講究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燒紙,不是他們有了錢才這樣做,而是他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
  • 【中元祭祖系列(2)】--正確的墳頭祭祖儀式(附網絡祭祖儀軌及牌位)
    三、個人體驗自2017年知道這個祭祖方法之後,也做成很多連結和很多師兄們分享,自己也按照這個方法做祭祖,師兄們反饋的信息隨手寫幾條和大家分享:1、之前在老家農村(河南南陽)在墳頭祭祖是沒有畫圈的,就是一次性全部燒了,在北京城市裡面看到北京他們祭祖是到一個十字路口、畫一個圈,把元寶紙錢全部燒掉,有的燒香,有的不燒香,不燒香的佔多數
  • 祭祖有多靈?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每當清明、中元兩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
  • 【孝親祭祖】家族興旺的根本之一【如何正確祭祖—祭祖儀規】大全集
    :1、【祭祖】 系列 01為什麼掃墓 02 冬至祭祖 祖何在 03 中元鬼節如何過2、【祭祖系列全六集】(珍藏轉發 功德無量)3、祭祀燒紙注意事項 | 秦東魁老師視頻講座4、2016年祭祖問答章節2 | 秦東魁老師視頻講座5、2016年祭祖問答章節3 | 秦東魁老師視頻講座6、2016
  • 中元節:浙江泰順羅氏中元蘭盆會祭祖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所以每年的清明時節時,人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孤獨,也讓他(她)們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紛紛上墳掃墓,焚黃掛白,也就燒紙錢,掛紙錢,藉以紀念先靈,證明此地安息者還有後人牽掛,旁人就不敢在墳頭動土、欺負;而中元時候,人們勤勞兩季之後,不管什麼作物的新鮮產品都要出市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孝順的民族,有好東西自然先讓先輩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所以就有了秋祭。
  • (附祭祖流程)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春秋兩祭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所以每年的清明時節時,人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孤獨,也讓他(她)們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紛紛上墳掃墓,焚黃掛白,也就燒紙錢,掛紙錢,藉以紀念先靈,證明此地安息者還有後人牽掛,旁人就不敢在墳頭動土、欺負;而中元時候,人們勤勞兩季之後,不管什麼作物的新鮮產品都要出市了
  • 清明節 祭祖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千萬不要錯過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每當清明、中元兩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
  • 第五人格:宿傘之魂紀念日信件竟是一首詞,江城子中元夜雨有感!
    01江城子中元夜雨有感首先,為玩家們展示宿傘之魂的紀念日信件具體內容:02中元節今日是中元節,又被稱之為鬼節、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等,屬於我國的傳統節日,習俗包括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 [ 目蓮尊者慈語 ] 中元普渡勿殺生
    [ 目蓮尊者慈語 ] 中元普渡勿殺生一、普渡的由來那是因為,當年我母親毀壞佛法,『毀道謗德』罪過無邊,所以她入無間地獄。我當時是佛弟子,我神通廣大,我以我的神通力,進入地獄看到我的母親,在那裡受苦;所以我用我的託缽,化飯給母親吃,卻變成一團火。我又化水讓我的母親喝,又變成血水,我母親無福消受。
  • 明日冬至祭祖!冬至大如年:慎終追遠!老法師告誡:為什麼要祭祖?
    在中國曆朝歷代,對冬至祭祖都十分重視。民間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民間,冬至的祭天祭神活動從唐宋開始逐漸演為祭祖的活動,又叫「祭冬」或「拜冬」。  無論是室外祭奠,還是室內祭奠,都分外隆重。比如,冬至日的頭天晚上開始,事先在宗祠設香案,擺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