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轉眼又快到了中國傳統的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
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還與寒食節、清明節和重陽節三節
並稱中國傳統祭祖大節
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傳統節日。
在中國民間的傳統觀念中
農曆七月神秘而幽暗
地府鬼門大開,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
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
直到七月底關閉鬼門時才返回。
作為禁忌,
人們很少選擇在七月
舉行結婚、搬家或開幕等喜慶儀式。
而這個「鬼月」的高峰,
無疑是「七月半」也就是
被稱為「中元節」的這個日子。
「七月半」也叫「盂蘭盆節」,這個名稱體現了該節的佛教因子。「盂蘭盆」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解倒懸之難。盂蘭盆節是為了紀念佛祖弟子目連救母的故事。這則佛門的孝義故事,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觀念薰陶的中國民眾的口味。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蘭盆會與「七月半」的嘗新祭祖習俗合併,並開始確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國節日系統中地位。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自然是諸路鬼眾了。所以中元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道士們在這一天講誦經文,為地官慶賀誕辰,為眾鬼超度,同時信眾們也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日超生。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
"人生百善孝為先",中元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它表達了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祭先人,亦或是放河燈,即使是陰陽相隔,也隔不開彼此的牽掛和思念,坦然面對死亡,好好珍惜當下,是
是中元節真正的意義所在。
天堂裡的人兒,你們還好嗎?
雖然你們已經離開這個世界,
但是活著的人卻從來沒有忘記過,
還會在夢中與你相見,
還會用淚水打溼枕畔,
還會把照片看上數遍,
還會想起有你們在的日子,
那麼美好,那麼深刻。
夜深人靜時,回憶,
中元節來臨,思念。
不知道你們究竟在何處,
只知道你們永遠在心中,
願天堂裡沒有傷痛,
願你們還能更幸福。
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
我們都知道死亡在所難免,
可是真到了那一天,
還是讓人悲傷欲絕,肝腸寸斷,
離開的人沒有感覺,
而活著的人痛不欲生。
有些人一定能離開,
再也回不來了。
有些人一旦閉上眼,
再也不能醒來。
經歷生死離別後,
才明白什麼叫後悔莫及,
沒有好好珍惜,
沒有多多陪伴。
有時候常在想,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如果生命還能重來,該多好。
可是再也不能出現,
再也不能見面,
再也不能陪伴了!
中元節,曾經在身邊的人,
早已經陰陽相隔,
再痛,也只能忍著,
再想,也只能回憶。
中元之夜樹影微微動,
折一盞蓮花燈放在水中,
閉上眼默默祈求,
希望它能把生者的思念和話語,
傳遞給遠方逝去的人。
點燃一盞長明燈,默默守護,
希望它能照亮逝者回家的路。
中元節,燃一柱清香,
祭奠逝去的親人,
中元節,念一聲佛號,
懷念遠方的逝者。
中元節,
記住先人的遺忘,
帶著逝者的祝福,
珍惜眼前,不負時光,
努力活成最喜歡的模樣!
中元如何祭祖燒紙?有些人會連續幾天夢見去世的親人說沒錢花,然而燒點紙就果真不做這種夢了。
燒紙大多都選擇在黃昏後的夜晚,因為白天陽氣太重,所以最好還是晚上燒。在墳前燒紙例外。
都說燒完紙後離開的時候不要回頭看,如果殺氣重的人回頭的話會傷到領錢的死者,生辰八字輕的人回頭的話會看見不該看的東西容易留下影印。
都說燒紙時選擇在十字路好一點,確實是這樣,因為十字路通向東南西北,在這四通八達的情況下領錢的死者容易找到地方並且是必經之路。
很多人燒紙時畫個圈,因為在圈裡燒完紙後念叨著某某死者收,然而這個錢只屬於這名死者誰也拿不走。
走路時看見地上有燒完的紙堆時千萬不要去踩,可以繞著走或者跨過去也行,最起碼是一種尊重。
有的好心人燒紙時,會首先在圈外點上幾張紙,這樣一來是敬給那些路過的孤魂野鬼。因為孤魂野鬼很少收到錢,會嫉妒.
至今,無論敬神敬鬼,都少不了燒紙這個過程,很多時候燒紙確實能解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並且每一個燒紙的人都有燒紙的原因,這是一個能讓人心安理得的做法。
▌墓地祭祀注意事項
在這裡,首先要鄭重的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讓別人代哭代祭,這樣是不可取的!
我們要注意的就是:
第一,服裝,不要穿大紅大綠。你要記著這是去祭祖,不是參加什麼社交活動去了。
第二,在墓地裡面不要大吼小叫,一定要嚴肅。
第三,在點香、點蠟、燒紙、供水果、供糕點的過程中,以及供完以後的注意事項。
▌如何燒香?
第一根香:禮請歷代祖先前來享祭。為什麼呢?你是來祭他的,擺上水果、擺上糕點就要點香,「禮請歷代祖先前來享祭。」請你上面的什麼曾祖父曾曾祖父,我們不知道的,禮請他們一塊來。
第二根香:禮請墓主,或者是你爺爺或是你奶奶,爺爺奶奶前來享祭。
第三根香:禮請當方城隍、土地前來享祭。
這是在墓地就要說享祭這個話。
燒完紙、燒完香、供完水果、磕完頭以後,墓地上面供的水果糕點不要扔在墓地上,不然浪費了,這個叫不惜福。把那糕點可以兩個手指掐一點下來,灑在紙灰上就可以。要有香蕉、蘋果也是,摳一點灑那兒就行了,不要全部扔在墓地。
▌供香的禮儀
供完香以後一定要跪著,不跪不足以報恩。因為我們的來處是什麼呀?就是祖先。
所以現在很多人上墳,怕把褲子跪髒了,沒事啊,去墳地可以穿一個不值錢的褲子嘛!是祭祖去了還是炫富呢?穿那麼好幹啥?所以,我們改正一下,可以穿一些不值錢的褲子,髒了就髒了,回家洗洗,現在都全自動洗衣機也不費什麼事。
還是要跪,一定要跪,這個下跪是非常好的。要不我說褲子髒了好洗,心臟了就是忘恩負義了,難洗呀!褲子髒了沒事,心臟了非常可怕。
▌燒香的注意事項
三根香可別一起插,千萬別把三根香捏到一塊就插那兒了,這樣是不恭敬的。
插香的時候,是用左手從右向左插,從右邊這面開始插。第一根香、第二根香、第三根香從右往左。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世上的人是以左為上,去世的人是以右為上,這和我們活著的人是反的。去世的人是以右為上,在世的人是以左為上,這就是我剛才給大家講的,我們在一個房間裡面,上房是給父母住的,這是對活著的人。那對去世的人是以右為上,先由右向左插。
左手是善手,插香一定用左手插,祭祖先是從右給左,這是符合禮節的。
▌燒紙的注意事項
燒紙時,要非常恭敬地開始燒紙,心裡想著祖宗所有的恩德。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把墳地周邊的雜草,一些汙穢的東西清理乾淨,就等於給祖先打掃衛生。
燒紙千萬不要著急拿棍挑,千萬不要挑!一定不要挑!要一張一張燒,你別著急嘛!我們燒一張紙,念一句太乙救苦天尊最好。你燒一張紙,念一句太乙救苦天尊,你點一下頭,就代表磕一下頭,這樣恭敬心就全有了,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這叫什麼呀?續火添香。燒紙就是續火,那火不要斷,這叫添香。▌供奉水果的注意事項
祭祀供奉五種水果,一定要供五種水果。
我們人啊和五是非常有緣的,我們都知道我們身體看五官,我們的手指頭是五個,腳趾頭也是五個,我們有五臟,我們外在有五方,妳看東南西北中是不是,我們古人講的,我們人需要的是五福,最後一福就是壽寢。
就是去世的時候非常安詳,妳看我們大家和五是非常有緣分的,所以我們經常講五福臨門,包括孔老夫子講的五倫,妳看都是與五有關係,所以我們供五種水果。
實在不方便那一種也行,那實在不方便,我覺得挺方便的。那五種很簡單,不要買多香蕉買一根也行,蘋果一個總行吧,湊齊五個不就行了,是不是?我們知道蘋果代表的平安吉祥,香蕉代表著招財,葡萄桔子,所以我們可以備五種水果,所以千萬不要偷懶,儘量備夠五種。
反正我們一年,是不是,去一下,真花不了多少錢,再說我們供完之後可以拿回家吃嘛,一樣不會浪費的啊,這也是個心意。
不能供奉的幾種水果:供梨、慄子、柿子和石榴。這幾種水果,都不要供奉。
切記備糕點,水果代表的陰,糕點代表的陽。我們祭祖的時間裡面,一定還是要落這個陰陽,祭祖一般要備的就是這兩樣,給祖先上墳千萬不要祭肉。
▌點蠟燭的作用
蠟燭叫什麼呀?蠟燭叫燈,也為陽,點蠟燭後,子孫不容易上當受騙。為什麼呀?他前途是一片光明。需要注意的是:去世三年之前是白色的蠟燭,去世三年之後是紅色的蠟燭。蠟燭使用完畢,可以熄滅帶回家以供下次使用。
給祖先點蠟燭,實際是給我們自己點蠟燭,你以為給祖先點呢!蠟燭代表著光明,在道教也稱為光明啊!這個供蠟,功德是非常大的,讓子孫走任何路都不會偏,不會走到黑道上面去,不會走到邪道上面去,不會走到違法亂紀違背倫理道德上面去,這叫什麼呀?明道啊,這是明道呀!
什麼是遙祭,如果人在外地工作生活,沒有時間去祖先墓地,又想表達一下對祖先的祭祀,就朝著老家方向,在十字路口或是方便祭祀的地方畫一個圈,在圈裡燒紙。
▌遙祭準備物品
遙祭需要準備的物品:麻錢紙,香,蠟燭,水果(五種水果,一種一個即可),糕點。
去世三年內用白燭,去世過了三年用紅燭。
如果十字路口是水泥路,可以選擇帶一個一次性紙杯放一些土當做簡易香爐用來插香。
▌遙祭流程
第一步:擺放貢品及焚香,具體如下:
首先擺好準備好的五種水果,然後開始焚香。焚三根香,第一根香禮請當方城隍、希望他們做證明,護持你的祖先前來受供。第二根香禮請當方土地,希望他們做證明,護持你的祖先前來受供。第三根香禮請祖先,前來享祭領錢。
第二步:畫圈燒紙。(以下畫五個圈燒紙時,均不需要再禮請城隍土地及祖先,因為此前已經統一禮請過。)
如果成家,就燒五堆紙,畫五個圈(詳見下圖示意):
第一個圈給自己本姓祖先燒紙。(不留口)
第二個圈給自己媽媽家的姓氏祖先燒紙。(留口)
第三個圈給太太(或者丈夫)家的祖先燒紙。(留口)
第四個圈給丈母娘家(或者婆婆家)的祖先燒紙。(留口)
第五個圈是給有緣眾生燒紙。(畫半圈)
一般都是五個,就是自己家的,自己媽媽家的,自己太太(或者丈夫)家的,還有自己嶽母家(或者婆婆家)的,還有有緣眾生。
▌畫圈具體注意事項
01. 畫第一個圈不要留口
畫第一個圈時,都流傳留一個口。但我要告訴大家,不需要留口。
為什麼不需要留口?你要畫圈,就要把它畫圓,這個叫後代子孫陽人所畫的圈。
打比方,你要是給你祖先在燒的紙,你畫的這個圈沒有口,你的祖先也能進來,因為你的祖先與你有血脈之緣。
你要是真正不明白這個理,留個口的話,反而會被外鬼偷走,甚至會被搶走。
我們民間流傳的留口,實際這個是誤傳,認為祖先進不來。你想,就像你們家裡人,哪能沒鑰匙啊!那祖先收你給他的供養,他怎麼能收到位呢?就因為跟你有血脈之通,要是沒有血脈之通,他進不來,因為有血脈之通,所以不需要留口。
02. 燒紙之前的禮請順序
我們擺好貢品(水果,糕點),需要第一位禮請誰呀?當方城隍,這是禮請道教的神,城隍爺。
第二個禮請的是什麼呀?當方土地。希望他們做證明,護持你的祖先前來受供。
為什麼呀?你得指望著當地的城隍和土地爺,把這個錢送給你的祖先。
當方土地,就像我們當地的郵局一樣,它起這個作用啊!那城隍是誰呀?城隍就像公安局一樣,它能起到外鬼不敢亂搶亂佔。
這是我們要祭祀自己的血脈,有直系血脈的親屬,你像爺爺呀,太爺爺呀,你歷代宗親祭祀的時間,圈要畫圓,不能留口。
先焚香禮請城隍土地,這是第一個步驟。
第三位禮請的是什麼呀?自己祖先。
03. 畫第二個圈的注意事項
那第二個步驟幹什麼呀?畫個圈給媽媽那邊。你看,我媽媽姓王,我每次燒紙的時間呢,還會再畫一個圈,這個圈我會留口。
那這個圈留了口以後,不怕外鬼來侵佔的原因,是因為我前期已經把當方土地和城隍禮請了。我們都知道,神有五通啊,你起念他就知。
因為感謝媽媽這邊的祖先對我們的保佑,所以你可以在畫這個圈的時間留一個口,給你外婆家呀,外太奶奶這些呢,也祭祀一點。
我們經常在講,紙真花不了多少錢。他要真投胎走了,那你把這個錢燒那兒以後,土地城隍就會安排可憐的孤魂野鬼給拿去用,這也算是有功。
他要沒有投胎走,你沒給他燒,他不可憐嗎?所以,對焚化紙錢這事啊,是民間意。
講到這個地方,所以第二個圈呢,給媽媽那邊的祖先,一定要燒。
04. 第三、第四個圈的由來
因為我燒紙燒的更多,跟你們可能不一樣了,我除了自己家的、媽媽家的,我還有太太家的,我每次燒還要畫一下,感謝太太家的祖先呀!
我甚至第四個圈畫到哪兒?我丈母娘家的杜氏啊!因為我嶽父姓蘇,我丈母娘姓杜啊!我還會給她杜氏的歷代宗親燒點紙,因為我想,我來一次不容易,反正又回不去,那點紙對咱們來說,花不了多少錢。
05. 第五個圈的作用
那第五個呢,我只畫半圈,為什麼畫半圈呢?給有緣眾生。
道教講慈悲嘛,我們人也講慈悲,這畫半圈以後讓他們排隊呀!這半圈只要是活人畫的,他從這半圈過不去啊!這是民間的這種文化,讓他排隊來領錢,也希望這些沒有人祭祀的,也包括很多被打掉沒人祭祀的一些胎兒,有些是孤兒,有些是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我們給他們也去焚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