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服務型政府是簡政放權的重要目標。準確地講,小商小販也是政府的服務對象。對於小商小販多些寬容,改變一味打擊壓制的思維,必須管的要嚴管,能寬容的要寬容,該扶持的要扶持,這才是民生之福、大眾創業之福。疫情後,希望寬容「地攤經濟」不是權宜之計。
圖/圖蟲創意
原標題:寬容「地攤經濟」不是權宜之計
文/閆肖鋒
近來,成都「一夜之間10萬人就業」成了焦點,突顯「地攤經濟」在解決就業、拉動消費中的促進作用。市民由此感嘆:生活氣息、市井味、煙火氣又回來了!
什麼是美好城市?什麼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除了光鮮亮麗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交通;除了現代商業文明和時尚潮流,在深層次上,還有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人性化,其中包括讓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也有生存之道。
一座城市對待小商小販的態度,測試出城市的氣度與包容。國內許多城市為了所謂的「市容」「衛生」,對於路邊攤販嚴厲打擊,也有的以無照經營的名義,關停了很多臨街小店。甚至因罰沒工具導致城管與小販衝突造成命案者也不在少數。
可能有網友認為,鼓勵「地攤經濟」只是短期措施,一旦長期合法化將影響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對此,首先要明確的是,城市首先是市民的城市,而不是市長的城市。一座城市追求的主要目標不是光鮮亮麗,而是生活方便、安居樂業。
無疑,在城市管理與市場活力之間,在打造國際大都市與保障民生之間,如何平衡各方訴求,是擺在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難題。
第一,城市管理只要一切為民所想,總是能想出辦法來的,既嚴格法規又人性化執法。
2016年上海「阿大蔥油餅店」的關閉又復開就提供了生動的案例:上海人陳阿大在裡弄做蔥油餅幾十年,因證照不全、衛生條件等原因被叫停,後在黃浦區監管部門引導下,其衛生標準大幅提高,隨後重新選址並協助辦理證照。黃浦區相關部門的做法不是一罰了之,一關了之。「需要制度創新,給他們一個出路。」監管部門探索出一條分類分層監管道路,提出了「備案納管」的思路,對暫時無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但食品安全衛生要求達標、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小餐飲,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辦理臨時備案,發放臨時經營公示卡。這樣既嚴格了法規、規範了經營,又給弱勢群體一條生路,體現出公平公正社會的正能量。
第二,放寬對無證無照的查處,普通民眾也是受益者。一些城市對攤販的嚴苛管制,導致了一系列民生困難,包括吃早餐難、買菜難、修鞋難等等。給攤販容身之地,也是為了本城居民民生考量。小商小販與城市居民是共生關係。管理者應該重新考量城市管理與民生的關係。
第三,如何轉換城市的管理思路,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是未來城市管理者的一大命題。建設服務型政府是簡政放權的重要目標。準確地講,小商小販也是政府的服務對象。對於小商小販多些寬容,改變一味打擊壓制的思維,必須管的要嚴管,能寬容的要寬容,該扶持的要扶持,這才是民生之福、大眾創業之福。疫情後,希望寬容「地攤經濟」不是權宜之計。
成都實施城管新政後,迎來市民們讚不絕口,一方面認可這種經營模式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平價和豐富的選擇,另一方面稱讚「柔性管理」為更多小販在疫情期間提供了生存空間,讓大家能夠共渡難關。
正如市民所言,成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小商小販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只要質量和安全有保障,允許臨時佔道經營,既體現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又體現了城市的包容和溫度,使成都的文明城市創建以人為本、為民利民惠民。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穩就業,保民生,既是當務之急,也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