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1月21日電題:「以水定產」倒逼農業綠色發展——甘肅石羊河流域節水見聞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
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的青土湖終於醒了。
11月中旬,甘肅省民勤縣。站在青土湖畔,碧水連天波光粼粼,成片蘆葦隨風搖蕩,水中遊魚簇簇……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過去的青土湖徒有虛名,到處是沙丘,風沙特別大。現在刮的風裡,已經感受不到沙子了。」民勤縣西渠鎮致祥村村民甄立國說。
記者日前在石羊河流域採訪節水時了解到,當地以水權改革為抓手,積極發展節水型、高附加值農業,做精做優蜜瓜、茴香、人參果、沙蔥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實現了節水增收雙贏。
起死回生青土湖
石羊河流域是西北地區人口最密集、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也是生態環境問題最嚴峻的地區之一。
青土湖就是石羊河的尾閭湖,被稱為防止騰格里沙漠與巴丹吉林沙漠合攏的一道「水門關」。到上世紀50年代初,青土湖尚有70平方公裡的湖面。此後,由於石羊河水被過度用於工農業生產,青土湖乾涸成沙漠。
甘肅省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局局長康德奎說,如果青土湖消亡、民勤綠洲失守,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將危及河西走廊的安全。
搶救民勤,任務緊迫。2007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印發《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治理周期至2020年,預算總投入47.49億元。
隨後,壓沙造林、退耕還草、壓減農田配水面積、移民搬遷等一系列生態工程相繼啟動,流域上中遊節省下來的水最終匯入了青土湖。2010年,乾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重現碧波,如今水面已達26.7平方公裡,形成旱區溼地106平方公裡,有效阻隔了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
水權改革倒逼節水農業推廣
「今年是我流轉土地種植娃娃菜的第三年,為節省成本採用了滴灌設施,與大水漫灌相比,畝均至少節水60至100立方米,一畝地可省兩三百元。」古浪縣永豐灘鎮六墩村村民袁程璽說,「採用滴灌,一個工人可以管理二三百畝土地,而漫灌的話一個工人只能管二三十畝土地。用滴灌不僅能節水、節肥,更能增收。」
省水就是省錢。水權改革讓節水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這不僅紮緊了用水總量的「水袋子」,也倒逼人們提高用水效率、轉變生產方式。「每年年初,水管所根據分配到灌區的水資源總量把水權逐級明晰到用水戶,逐戶核發水權證,編制用水計劃,分輪次控制灌溉用水,農民憑取水卡刷卡取水,用多少刷多少,節約下來的水可以通過水權交易平臺轉讓。」據武威市涼州區金羊水管所水利股股長張文萍介紹,灌區機井已全部配套安裝了計量設施,通過智慧水利平臺對地下水開採遠程監控,極大地促進了水資源精細化和動態化管理。
在水管所的水資源管理平臺上,每一口機井的運行狀態和採水數據實時更新、一目了然。2019年金羊灌區用水量較2018年減少382萬立方米。
多年來在水權改革基礎上,石羊河流域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種植低耗水、高效益的作物,發展養羊、蜜瓜、人參果、蔬菜等產業,實現了節水增收雙贏。
缺水形勢依然嚴峻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的成功實施,只是重點解決了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極不平衡、過度超採地下水等突出問題,初步遏制了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康德奎說,因自然條件所限、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重點治理的階段性和應急性特徵,目前流域內仍存在一些難題。
——缺水形勢嚴峻。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2毫米,蒸發量2200毫米,自產水資源量16.53億立方米,2019年流域用水總量21.5億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130%。
——生態依然脆弱。流域位於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之間,氣候乾旱少雨,沙漠和荒漠化問題十分突出,武威市荒漠化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近66%,危害嚴重的風沙線長654公裡。下遊民勤荒漠化面積佔總面積的90%,乾旱少雨使沙生植被面臨退化,土地面臨退化、沙化、鹽鹼化的威脅。
——工程短板突出。流域8條水系未連通,區域供水不平衡;防洪工程設施基礎差、標準低,中小河流治理任務仍很艱巨;灌區輸配水體系不完善,農田灌溉「最後一公裡」問題依然存在。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謀劃後續綜合治理,初步提出了『上遊祁連山水源涵養保護、中遊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下遊水生態治理、外流域調水補給』的綜合治理思路。」甘肅省水利廳總工程師賈小明說,下一步將通過強化節水、防汙治汙、水系連通等措施,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統籌的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