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有脫口秀

2021-01-17 半佛仙人


最近脫口秀界很熱鬧,楊笠和池子隔空打鬧。


楊笠老師廣告接了個爽,池子老師正視自己內心,發現裡面居然藏了個河南黑人女性。


建議大家都試試玩兒脫口秀,把自我認知的潛力都挖掘出來。


整個網際網路世界關於他倆誰更對,人該不該有自信,狗叫是不是因為被磚頭砸到了這幾個論點展開了激烈的探討。


大家討論的都很對,就是狗遭了罪。


建議大家微博發言前捂著動物保護法好好發個誓,在這短短的幾十個字評論中,沒有任何狗狗受到傷害。


都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人類太虛偽了。


我很喜歡看脫口秀,但我喜歡看的是線下小劇場的那種,各種葷段子政治梗齊飛,演員放得開百無禁忌,門裡都是狼人,出門之後都是正經人,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但很遺憾,在更廣闊的大舞臺上,沒有脫口秀存在的空間。


中國脫口秀與其說是脫口秀,它演講的性質反而更重一些。


更幽默的演講而已。


因為任何稍微有所極致的表達,在大舞臺上引發的戲,要比脫口秀本身還要刺激。


「男人沒有底線」只是楊笠脫口秀中的一個包袱,在該節目中,她也在儘可能的表達「男人很垃圾,但是我很想跟他談戀愛」等求生欲滿滿的觀點,甚至我都覺得她在刻意討好男性。


但是當這句話出現在社交媒體後,楊笠就成了當代咪蒙。


這種因為一兩句話就高潮對罵的事情,我們已經見了太多,楊笠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大家從來就不想表達欲溝通,大家就是想趁著情緒對罵。


什麼對錯,我們只想對線。


這有問題嗎?其實沒問題。


但脫口秀就面臨了這樣的問題,不講對立,不夠刺激。


講了對立,祖師爺倒立。


於是中國脫口秀看透了脫口秀不掙錢的本質,現在更像是一場多贏的棋局。


對節目本身而言,需要明星帶來熱度,需要脫口秀演員帶來話題度,部分參演的明星得到洗白,節目背後的公司可以割資本市場韭菜;


對脫口秀演員來說,擁有自己的母題,和固定的受眾,不做太大變化背叛受眾,說著觀眾想說的話,身價就能水漲船高,獲得更好的商業資源。


拆碎一看,大家都從中受益了。


那哪怕中國脫口秀不是脫口秀,也沒有什麼關係。


誰說脫口秀,一定要是脫口秀呢。



中國脫口秀到底是什麼?


我們常說的脫口秀,名為Talk show,本意是show,就像是《金星秀》、《天天向上》等show,實際上更多是一種固定場地,固定時間段的訪談類節目。


而我們常見的脫口秀,實際上名為Stand-up comedy,應該翻譯成單口喜劇,與脫口秀是兩個東西,但是卻被張冠李戴,望文生義了。


你可以理解為是棟篤笑那種形式,實際上在我看來,中國的脫口秀精神只有棟篤笑,周立波要不是自己實在太作,原本也有機會。


(以下「脫口秀」,實指單口喜劇,不再贅述)


這種一人一麥,靠能力控場的喜劇形式,我們早就有了另一個模式,叫做單口相聲。


仔細類比,我們會發現兩者擁有共同點,相聲有小園子,脫口秀有開放麥,都強調與觀眾互動,都需要反覆琢磨段子,以免演出時冷了場。


但脫口秀與相聲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脫口秀是冒犯的藝術。


天上地下,老子拳打腳踢。


脫口秀的本質是通過冒犯-憤怒-消解來取悅觀眾,是在觀眾上面的。


不賺錢歸不賺錢,但是這門藝術形式是在觀眾上面的。


而相聲不一樣。


相聲起源於撂地演出,必須要哄著觀眾,不斷自我調侃,自我犧牲帶來笑點,寄希望於觀眾的打賞。


在這個設定下,觀眾就是衣食父母,拿觀眾開涮是大忌。


就像是郭德綱口中的于謙,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于謙一家子,他們成了一個靶子,他們出軌,賭博,裸奔,刺激,卻與觀眾無關。


觀眾被放在安全區內,聽著與自己無關的故事過癮。


在臺上,于謙不是于謙,是一個專門用來開涮的藝術形象;


下了臺,于謙還是于謙,是相聲皇后。


但脫口秀不一樣,脫口秀基於現實生活的冒犯,將真心話藏在了段子裡。


正如一句俗話,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它不是簡單的講笑話取悅你,而是消遣問題,用段子進行反擊。


我們平日生活中很難時時保持理性,做出太多不理性的行為,生活中有太多荒唐的事情。或許我們當時意識不到,但是在脫口秀中,脫口秀演員會用理性的思維,用段子進行批駁反擊。


演出場地就在酒吧中或劇場裡,演員未必是專業的演員,每個人都可能有正職,甚至喝了兩瓶才上了臺,他們經歷了世態炎涼,用段子解構世界。


在演出中無論國家、種族、性別、宗教等敏感話題,都可以用來冒犯一下,弱勢群體可以調侃強勢群體,以往不敢提的問題,在這裡都可以大膽的講出來。


只要觀眾笑了,他們的冒犯都可以得到赦免。


如果觀眾為此憤怒,脫口秀女王Joan River當初的話就是有力的反擊——都放輕鬆點,這只是個笑話而已,傻X。


所以冒犯是脫口秀自帶的因素,它就基於現實而生,不冒犯不叫脫口秀。


一句名言稱,


「如果你看了一場演出,而沒覺得冒犯的話,你的錢是白花了。」


所以舶來品脫口秀覺得本土化的那一刻,矛盾就誕生了。


觀眾往往抱著看相聲的心態來看脫口秀,那就會有部分群體被冒犯到,覺得自己安全空間受到侵犯。


如果表演者講得好笑,或許能夠僥倖逃脫,如果不好笑,那就是車禍現場。


中國脫口秀發展到今天,實際是捨棄了部分冒犯的成分,更多以自嘲自貶成為笑點,換來的生存土壤。


想要得到部分本屬於相聲的觀眾,就要參考一部分相聲的路。


這件事沒有對錯,只是文化不兼容,小眾文化要本土化要破圈,必然要向現實屈服。



脫口秀在中國發展成如今,與原貌大相逕庭,情有可原。


首先脫口秀發展的時間就短,受眾也少,從業者磨練的時間也短。


脫口秀門檻很低,很多演員從開始練習,到出名,用不了幾年的光景,更仰仗著演員個人對工作領域的刁鑽理解,為觀眾帶來的信息增量。


就像法律人羅翔,眼科醫生陶勇等一上臺就可以說得還不錯,這都是專業領域研究深入帶來的優勢。


但專業演員火了以後頻繁商演,少有時間想段子,思考世態炎涼,所以只能借鑑相聲的形式,拿自己開涮,拿社會公敵開涮。


創造段子很難,但是借鑑,傳播或抄襲,很簡單;


你能說,我為什麼不能說?


脫口秀演員名氣越大,觀眾期待值越高,越需要帶來新段子,可強如趙本山,一年也就帶來幾十分鐘的小品內容,脫口秀演員渾身是梗,又能憋出多少全新的段子呢。


這就是線下脫口秀不讓拍照拍視頻傳播,而早期相聲鼓勵拍照拍視頻傳播的原因——最起碼人家有幾百段傳統相聲兜底呢。


此外,傳統脫口秀在國內營養不良的原因,本質上還是因為我們沒有冒犯文化的土壤。


我們欣賞喜劇,大部分時候是略帶居高臨下的俯視心態的。


我們笑傻人,笑低情商的莽漢,笑懼內的小男人,笑奇怪的口音,等等。


演員貶低自己,讓我們獲得較高的身位。


所以我們喜歡相聲。


我們不會成為被冒犯的主體,我們也沒有做好被冒犯的準備,大部分時間大家看喜劇,還是圖一樂。


正如同相聲中有包袱,脫口秀也有類似的內容,巧妙的脫口秀會通過一個較高的角度,讓人對現實生活中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但大家如果真的想學習人生道理,為什麼不看主流相聲呢。


這種文化上的不同讓脫口秀能說的不多,不能說的太多。


理解成本在此,傳播就增添了難度。


就像是RAP一樣,大家互相diss,並不是真的想讓對方吃火鍋底料;


就像是拳擊一樣,打的滿頭是血的兩方也沒有什麼奪妻之仇滅門之恨。


池子提到了一點,脫口秀雖然冒犯,但本質是消遣性大於煽動性,冒犯是為了和解,而不是對立,太極端的行為會消解和平地爭取權益的人做出的努力。


他說的未必是對的,但確實是安全的。


因為他在劇場吃過地域梗的大虧,哪怕他自己就是河南人。


培養脫口秀文化需要時間。


但是要理解冒犯二字的精髓,更需要時間。



冒犯二字背後,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上的差異。


這是「恥文化」,與「罪文化」的不同之處。


西方強調甩鍋,東方強調自省。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當問題發生時,多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自己錯哪兒了。


吾日三省吾身,我配嗎,我配嗎,我配嗎。


人需要考慮社會因素,想想別人怎麼看你,怎麼說你,怎麼評價你的;


人需要注意禮義廉恥,就是害怕過錯暴露到社會上時,社會將恥辱降臨到這個人身上。


仰不愧天俯不怍地,這個天地不是真正的天地,而是社會道德。


在這個文化影響下,一個人向光明處看,需要對社會做貢獻,做一個無私的人;


向陰暗處看,會因為害怕恥辱,而想辦法遮掩罪過。


而冒犯這個行為,就是將人的過錯、弊病袒露到社會上,這註定會讓人懊惱,而懊惱,沒那麼好洗脫。


所以就算是提醒別人,儒家文化也會用各種暗喻,《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鮮明的例子,這個諷,說到底還是拿自己開涮,給領導留面子的規勸。


但「罪文化「,與」恥文化「不同在,它默認人有原罪。


它源於基督教,默認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完美道德標準,而不是社會的平均道德,人需要自我贖罪,需要懺悔,但那也是個人的事。


反正審判日終會到來,大家做了什麼事,神自然清楚。


罪是私密且可以贖清的,需要關愛他人消解罪惡,這時當個人能力越強時,往往暗示著這個人贖罪的能力越強。


所以當被冒犯時,大不了認錯,就算是真的有錯,那別人就那麼絕對乾淨嗎?


這就是脫口秀中冒犯元素,在國內引發軒然大波的原因。


不管你冒犯的本意是消解還是煽動,不管這部分人是否真的有道德問題,你將這個問題暴露在社會上,就會有人感受到冒犯帶來的社會壓力。


你需要否定問題,從根源上證明它就不存在;


或者坦然面對,承受難以輕易緩解的懊惱。


當問題小時,還可以玩笑二字糊弄過去,但問題尖銳時,這就不是喜劇所能夠解釋的了。


尤其是從小劇場到大舞臺,風險一層往上抬。


被冒犯的群體選擇哪條路,都不是一件易事;


而總有一天,你會被冒犯到。


這就表示,正宗脫口秀在中國註定沒有明天。


但其實,我們誕生了一種全新的冒犯文化,核心是把自己和他人融資在一起,然後一起冒犯。


拿自己開玩笑是「打工人」、「乾飯人」、「小丑竟是我自己」,本來就是一種恥文化與罪文化對衝後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講,大家各個都是大藝術家。


我們雖然永遠沒有正宗的脫口秀。但又何必要有?


笑,就夠了。






---

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裝

知乎:半佛仙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會寫出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你將感受到一個朋克的靈魂,且每篇文章都有驚喜。


相關焦點

  • Standing up,中國脫口秀
    《脫口秀大會》線上積攢的成功最後反哺給線下,笑果的線下演出一票難求,而去年脫口秀大會冠軍的獎勵之一就是開啟全球巡演,那時候沒有人能預見到疫情的突襲。商演,既是證明一個藝人號召力和商業價值的方式,也能夠直接的反應一個藝人在專業領域的能力。在脫口秀這個領域,就意味著你的段子儲備。
  • 中國脫口秀
    如果從這種角度衡量,《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無疑是成功的,但當我們回到有關脫口秀喜劇文本本身的討論時,許多分歧顯露出來。在中國,側重語言類內容的喜劇成功不乏前例,最鮮明的是德雲社。事實上,《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甚至請來了于謙作為評委(官方稱為「領笑員」)。
  • 一臺《脫口秀大會》,養不活中國的脫口秀演員
    美國市場,層出不窮的脫口秀節目與成千上萬的線下劇場,為脫口秀行業提供了一個線上帶動線下的完整商業閉環,如今,美國的脫口秀節目已佔到了電視節目總量的40%,但在中國,每年脫口秀綜藝的數量都在個位數。當被劉暘問及抑鬱症病狀時,李雪琴坦言,登上《脫口秀大會》並沒有帶來太多改變,不過是「讓自己忙起來後就還行」。參加《脫口秀大會》前,李雪琴創過業,也當過網紅,對自己的事業道路頗為迷茫,如今,脫口秀為她帶來了一個新出路。直播中,李雪琴與劉暘約定在線下演出時見面,也多次拜託觀眾支持脫口秀發展,她表示,此次《NBSL脫口秀》只是開始,今後會上傳更多內容到快手平臺。
  • 沒有流量加持,脫口秀能獨立行走嗎?
    至於為什麼推遲兩年才上線,網娛君猜測,一方面當下節目中的脫口秀演員們已經小有名氣,關注度變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疫情期間為平臺提供獨家內容。從2018年到2020年,兩年的時間,中國脫口秀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中國脫口秀:謝謝,有被冒犯到
    生活就是脫口秀,演員還是觀眾的生活? 本季《脫口秀大會》早早退賽的思文,曾在上一季講過自己姥姥喝咖啡的故事,活靈活現地重現了一個可愛老太太沒有煩惱的晚年生活。在中國,脫口秀演員本身都是半路出家,每個人大體上都有不太相同的生活積累。但在長期的腦力輸出後,很多老炮似乎已經被「壓榨」乾淨,更願意說一些觀眾能迅速get到的內容。思文吐槽姥姥喝咖啡的故事,笑中帶淚。
  • 中國螢屏上的脫口秀進化史
    《揮之不去的流行》的作者貝迪絲·白瑞認為,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有兩種事物已經改變了我們傳播的方式——計算機和脫口秀(talk show)。 毫無疑問,作為一種舶來的電視傳媒產品,脫口秀在中國也有了一段不短的「進化」歷史。
  • 笑果文化:中國脫口秀市場的「收割機」
    這讓萌芽狀態中的中國脫口秀市場,迅速走向高光時刻。然而,最近不斷被爆出的池子出走、卡姆吸毒被抓的人才「流失」現象,不得不讓外界對笑果文化的脫口秀產業變現之路感到擔憂。藝人「黑天鵝」事件會摧毀笑果文化嗎?對於目前處於「壟斷」中國脫口秀市場的笑果文化來說,顯然不會。
  • 中國職業脫口秀大賽啟動 或成語言類的「中國有嘻哈」
    中國職業脫口秀大賽啟動 或成語言類的「中國有嘻哈」 2017-08-15 16:36: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音樂脫口秀第一人、「脫口秀大王」王勉,我們都小瞧你了!
    然而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冠軍爭奪賽上,這位抱著吉他的歌者,卻大吼了一句:世界以痛吻你,你扇他巴掌呀!憑藉著這句發自靈魂深處的吶喊,力壓奪冠熱門的王建國和呼蘭兩名實力大將,一舉拿下2020年脫口秀大王。
  • 「脫口秀」為什麼火了
    夏瑩隨著近期脫口秀綜藝的崛起,中國喜劇似乎面臨著新一輪的變革。在一個碎片化文化消費時代,時長100分鐘的喜劇電影難得一見,而一度興起的相聲,則因囿於一些程式化表演,亦顯式微之勢,只有中國式脫口秀似乎恰逢其時。
  • 羅永浩脫口秀是什麼節目 羅永浩脫口秀叫什麼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羅永浩最新資訊 > 正文 羅永浩脫口秀是什麼節目 羅永浩脫口秀叫什麼
  • 脫口秀獨木難支?
    不過,這對節目組而言已經不再刺激,自8月底開播以來,大大小小的熱搜《脫口秀大會》已經包攬了上百個。圖/視覺中國伴隨著曲終人散,喊了一季「幫羅老師還債」的李誕,頗為滿意地說:下班了。不少脫口秀演員或也長舒了一口氣。連續三個月高強度的創作,讓演員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壓。
  • 《脫口秀大會》被李雪琴笑死了:我沒有天賦只有餅
    最新一期《脫口秀大會》上,李雪琴喪喪地吐槽自己參加脫口秀的經歷,稱自己是被老闆忽悠來的,到了脫口秀大會發現李誕更會忽悠,天天誇自己說脫口秀天賦異稟,然後自嘲:我哪有啥天賦,我只有個餅!
  • 港媒:以最溫和方式冷嘲熱諷 中國脫口秀女演員聲名鵲起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6日報導稱,中國脫口秀節目從挖掘兩性刻板印象題材的喜劇女演員那裡得到了一針強心劑。全文摘編如下:楊笠是今年因在《脫口秀大會》節目中的表演而一舉成名的脫口秀女演員之一,人們評價說,她的風格是以最溫和的方式表達最尖銳的冷嘲熱諷。這種從西方引進的單口喜劇表演多年前進入中國,不過直到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迄今為止,網絡單口喜劇節目《脫口秀大會》已經播出了三季,包括越來越多女性在內的參與者競逐賽季冠軍。
  • 脫口秀的風口和浪尖
    但黃西在央視主持的節目《是真的嗎》卻並沒有他的白宮脫口秀那樣受到歡迎,他的美式幽默到了央視的節目中似乎有些水土不服。被譽為「華語脫口秀第一人」的黃西的確給尚處在萌芽階段的中國脫口秀上了一課,但日後扛起脫口秀大旗的卻是一個小眼睛的內蒙古青年。2010年,李誕正上大學二年級,喜歡文學,不惜坐幾十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從廣州趕到北京,只為看一眼在北京開講座的作家阿城。
  • 卡姆吸毒被抓,中國脫口秀不需要這樣的「未來」
    卡姆吸毒被抓,中國脫口秀不需要這樣的「未來」原創娛姬電影娛姬電影今天關注 『娛姬電影』▲ 你想看的這裡都有笑果文化的聲明真的很沒有誠意了,月初就被捕了,看消息暴露了才出聲明,但是絕口不提其他人。卡姆,因《奇葩說》《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節目被人熟知。
  • 把演播室搬到家中,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崔娃的脫口秀
    最近中國本土疫情逐漸好轉,遠在美國的崔娃聽說後調侃地說:「這個病毒就像Tiktok,在中國先火起來,接著紅遍美國。按川普的邏輯,是不是不久後武漢人民就要開始『歧視』美國人了?」說著他分飾兩角地模擬了這樣的情景——」美國病毒?」「對啊,不就是這麼命名的嗎?
  • 《脫口秀大會》結束了,但脫口秀我們給你續上了……
    無論叫脫口秀、棟篤笑還是stand-up comedy,也不管在國內這行的開創者到底是不是羅永浩,《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收官之後,我們終於可以確定,在有限的條件內,笑果文化讓中國的脫口秀開始有了一定的行業化
  • 崔娃每日秀,在中國走紅的美國脫口秀演員
    最近,有一檔美國脫口秀節目在中國走紅,主持人「崔娃」在中國火了,他甚至在節目中高呼:寶貝,中國報導我了!回顧崔娃走紅歷程,完全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掛鈎,小編看到崔娃的第一個視頻就是關於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
  • 楊笠的脫口秀讓我們意識到,「沒有底線」的男人,原來是這麼偉大寬容
    其實楊笠並沒有那麼「壞」,她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既沒有為女性發聲的宏大願望,也沒有故意製造矛盾的深深惡意。口中的段子「一切都是為了好笑」,再回顧楊笠在反跨年上的表演,除了「吐槽」垃圾男人沒底線,楊笠在最後一分鐘其實說了一段被大家忽略掉的關於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