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海拉爾要塞唯一倖存勞工,爬過七道鐵絲網一道深溝後死裡逃生

2021-01-19 寒劍看歷史

歷史不是拿來宣揚仇恨的,但也不能為了營造和諧友好的氛圍,而去拒絕那些真實發生過,曾經改變過我們的社會和民生的事實。

(海拉爾要塞地下軍事工事 )

他被稱為海拉爾北山要塞唯一倖存的勞工,他名叫張玉甫,他是河北灤縣人,闖關東時被日本人招工,騙到海拉爾修筑北山工事。在修建海拉爾要塞的數萬名中國勞工中,張玉甫僥倖逃生,他一共爬過七道鐵絲網,才遍體鱗傷地逃出虎口。他的照片和口述材料目前陳列在地下工事裡,成為侵華日寇犯下滔天罪行的鐵證,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張玉甫的故事。

張玉甫被騙到工地後,經過幾個月的折磨,他已經瘦得不成樣子。不久,他就病倒了。最初,他的左眼突然發紅,漸漸模糊不清。日本侵略者根本不給他醫治,幾天之後,他的左眼瞎了。日寇看守看他瞎了眼又害病,於是就把他送到了病號房。

所謂的病號房,其實就是人間地獄,被送進去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那裡一個席棚住著500多病號,不斷發出痛苦的喊叫和呻吟聲,聽了叫人心酸。在這裡得了病不但不給治,反倒每天只給一頓高粱米稀湯!

每天早晨,看守都要到"病號房"去檢查一遍,逐個用腳踢一下,發現僵硬的屍體,便命令拖出去。每天至少三四個,多至七八個。把這些死屍堆到一個大席棚裡,三四天就用卡車拉一次,扔到伊敏河北岸的"萬人坑"中。

張玉甫在"病號房"裡住了些日子,趁機逃跑的念頭也就更強。因為"病號房"離工棚較遠,看守看得也比較松。他雖然總想跑,可是心裡也很害怕,萬一跑不成被抓回去那可怎麼辦?

那還是他到"病號房"以前的事,一個不知姓名的勞工半夜跑了出來,沒等他越過鐵絲網,日寇士兵便帶著狼狗,把他揪了回來。第二天,他們站隊去上工,發現在道旁的電線桿上,五花大綁高吊著一個血肉模糊的勞工,身上被剝得光光的,鮮血從身上流到地下。

這個有骨氣的同胞,雖然身遭毒鞭,但一聲不吭。勞工們都不忍看下去,可是惡毒的日寇侵略者非叫他們看著打不可,並大聲向他們說:"誰要逃跑就和他一樣!"這個人一直被吊打了兩三天,直到死去。

張玉甫一想到這些,心裡著實有點膽怯。可是又一想,不跑就沒有活下去的機會,萬一跑出去,也許還能有個生路。跑!主意就這樣打定了。

1936年7月的一天夜裡,等看守睡著了,他就輕輕地光著腳下了地,小心地拉開門,從看守面前走了過去,隨後就使出全身力氣,撒腿跑了起來。

張玉甫接連爬過七道鐵絲網和一道深溝,終於死裡逃生,盼到了解放。可是廣大勞工卻未能逃脫厄運。日寇為了殺人滅口,保守軍事秘密,在完工後把海拉爾西山、敖包山的幾萬勞工,全部活埋在"萬人坑"中!

相關焦點

  • 中國邊境海拉爾要塞:數十萬勞工唯一倖存者
    海拉爾要塞博物館通往地下坑道的途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展廳,透過玻璃地板下擺著一層白骨,這個白骨就是當年修河南臺陣地勞工的屍骸。這個是陣地因為要保密,最核心的部分首先用中國戰俘,但是這麼大規模,4700公裡長的要塞,去哪找那麼多戰俘?
  • 歲月回眸 | 海拉爾日軍要塞遺址紀行 作者 穆玉民
    穆玉民海拉爾的羊肉在東北三省是聞名的,但海拉爾的侵華日軍要塞許多人卻都不知道。多年來我一直想去看看,四年前的呼倫貝爾草原行,到陳巴爾虎旗只距海拉爾30公裡,可是一行人多身不由己,而留有遺憾。金秋又來呼倫貝爾草原,最主要是為參觀要塞遺址而來,實現了我多年的願望。
  • 埋藏在地下的罪惡鐵證,海拉爾日軍要塞數萬中國勞工的血淚史
    這些人的生活也是慘不忍睹的,餓死,病死,被折磨致死的人隨處都是,海拉爾要塞殘害勞工慘案就這是其中之一。海拉爾要寨是從1934年春開始動工,至1944年8月基本完成。它是由日寇野村少將指揮的步兵、炮兵、工兵等部隊,為防禦蘇軍、蒙軍進攻而建成的。日寇海拉爾工事是用中國勞工的血肉之軀築成的。
  • 虎頭要塞|二戰終結地,日本自掘的墳墓
    《日本關東軍要塞》一書記載:1934年至1945年,侵華日軍歷時10餘年,在東起吉林省琿春,中部經黑龍江省中蘇邊境,西至海拉爾和阿爾山5000公裡的邊境地帶,修築了17處要塞,共有8萬個永備工事。虎頭要塞由地上、地下軍事設施兩部分組成,地上設有兵營、戰鬥掩體、暗堡等,地下工事均在山體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設施頂部澆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剛勁混凝土覆蓋厚度達三米,同時,還將當時東京灣日本試製的唯一一門亞洲最大巨炮運抵虎頭要塞,正是由於虎頭要塞的分布範圍廣,工事規模大,軍事設施全、防禦堅固、攻擊力強,日本關東軍將其吹噓為永久要塞,自詡其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 日軍在東北修建要塞預攻打蘇聯,卻被勞工告密,最終前功盡棄
    在這數萬名勞工中有43個人正在醞釀著一個驚人的逃跑計劃,為了這個計劃他們已經準備了半年了,就在負責監視的日本衛兵換崗之際,20多個中國勞工突然拿起鐵鍬和尖鎬向這些日本士兵砸了下去,緊接著他們換上這些日本兵的衣服,排好隊偽裝成日本衛兵的模樣向地穴的洞口走去。走出地穴後這43名中國勞工馬上向著不遠處的一條河狂奔而去,因為那條河的對面就是蘇聯。
  • 醉美331公路丨走進雞西虎林虎頭要塞:每塊石頭都浸染著勞工血淚
    從1934年開始,日本關東軍為長期霸佔中國、進攻前蘇聯,在此方圓數十公裡範圍內,秘密修築十餘處軍事要塞,用時6年,先後徵用中國勞工十餘萬人。期間,無數勞工遭到日軍殘酷的奴役和殺害,每一塊石頭幾乎都浸染著中國勞工的血淚。戰爭,流淌鮮血、毀滅家園,也給幾代人留下永遠的傷痛。
  • 聽風|《海拉爾喲,海拉爾》
    >草原之都呼喚著朋友海拉爾喲海拉爾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陽光和雪花在這裡握手海拉爾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海拉爾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其名由蒙古語音譯而來,本意為「融化」,引申意為「雪水融化形成之河」。來到海拉爾,這些景點不可錯過!兩河聖山景區在海拉爾,如果你想登高望遠、俯瞰這座草原城市,深入了解這座城的多元文化,在海拉爾正北小龍山至敖包山之間、海拉爾河與伊敏河交匯處的兩河聖山是一個值得遊覽的地方。
  • 一道廣袤的帶刺鐵絲網正沿邊境「生長」
    ,它們造型各異,位置不同:在中國和朝鮮的邊境圖們江,人們在江的內側(而非河道中心)修建了連綿的鐵絲網;中國與俄羅斯的邊界在界河額爾古納河中心線,但是在遠離河岸幾十米(有的地方甚至有數百米)處,中方已經修建一道高聳的鐵絲網,禁止牲畜和人進入;
  • 去東北旅遊,到過侵華日軍針對蘇聯修建的17個軍事要塞嗎
    日本侵華期間,為防備和進攻前蘇聯,在東起吉林琿春,西至內蒙古阿爾山,長達4700千米的邊境地帶修築了17處軍事要塞。1934年至1945年,日本關東軍強徵中國勞工,先後修建的這些要塞共約8萬個永備工事,通道總長約有1700千米。
  • 日軍撤退,一韓國勞工與七名日籍婦女遺落荒島,八年後成一大家庭!
    其中,特魯克群島就是慘遭美軍「跳島」的日軍要塞群。 由於時間倉促,救援時間非常短,雖然島上大部分人都被驅逐艦接走,但有一名叫金友吉的朝鮮勞工和七名日籍慰安婦被拉下了。金友吉本來是島上的工人,而七名婦女沒有來得及疏散。 由於日本救援人員已走,美軍又沒有興趣攻佔島嶼,金友吉和七名日本慰安婦成了被全世界遺忘的人。除非發生奇蹟,金友吉等人根本不可能得到救援。於是,金友吉只能和七名日本婦人,開啟現代版的「魯濱遜漂流記」。
  • 東寧要塞:被日軍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可實際情況令人意想不到?
    原來,劉丹華之所以被捕,是因為我抗聯第3路軍第9支隊在埠西與日軍遭遇,雙方展開一番激烈交戰後,終因寡不敵眾,9支隊30多名將士犧牲,剩下的支隊政委郭鐵堅等3人被俘。隨後,日軍在審訊郭政委的過程中,在其口袋裡發現了一份用拼音字母寫的名單。
  • 海拉爾的前世今生(一)
    海拉爾誕生於280年前。公元1732年,清朝政府鎮守在黑龍江齊齊哈爾一帶的一位將軍向大清皇帝呈上了一道奏摺,兩年後,即公元1734年,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中心腹地海拉爾河南岸伊敏河下遊一帶誕生了一座城市。這位將軍就是大清齊齊哈爾協領、副都統、黑龍江將軍珠爾海,這位皇帝就是大清雍正皇帝,而這座城市便是今天的海拉爾。 海拉爾的名稱是因河而來。
  • 無錫一道路突現深溝 過往車輛頻頻遭殃
    昨天上午,家住南泉的市民周先生一覺起來,發現南湖中路和壬賓路交叉口路面上出現了一道深溝,最深的地方達到一米多,周先生的姐姐騎著電動車撞到這道溝後整個人飛了出去,人受了傷,電動車也散了架,此外還有部分過往機動車深深卡在這深溝裡
  • 湘西土匪加入47軍,穿過7道鐵絲網,拉響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
    宋德清,曾是湘西的土匪,後來加入47軍,在面對美軍發射數不清的照明彈和曳光彈的時候,他毫不畏懼,帶領著戰友穿過七道鐵絲網,最終拉響爆破筒衝敵人之中,和敵人同歸於盡,可歌可泣。然而,這些土匪良心未泯,被俘後加入了共產黨47軍,並在1951年的時候,作為抗美援朝的中國軍隊挺進朝鮮。儘管以前劣跡斑斑,但那也是生活所迫,如今加入軍隊中,這些曾經的土匪變得異常勇猛。這一次他們為國家而戰,每個人都無比激動,無比驕傲,用自己畢生所學上場殺敵,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與讚賞。
  • 二戰最後一仗:血戰虎頭要塞,日本關東軍虎頭要塞覆滅記!
    1934年——1939年,虎頭要塞修建費時6年,徵用勞工十餘萬,大部分是日軍從中國關內及東北騙招和抓來的勞工,也有部分中國軍隊的被俘官兵——殘酷的勞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強度的體力勞動,大批勞工被折磨至死或被槍殺。
  • 這裡是二戰真正的終結地,是日本人自掘的墳墓——虎頭要塞
    這裡是二戰真正的終結地,是日本人自掘的墳墓——虎頭要塞虎頭要塞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的虎頭鎮邊,隱蔽地躲藏在完達山餘脈的丘陵裡。虎頭要塞沿著中俄界河烏蘇里江,臨近的小鎮虎頭鎮,與對面的俄羅斯隔河相望。國境守備司令部位於主陣地猛虎山的中部丘陵,它與東、西猛虎山丘陵構成了要塞的重要陣地。猛虎山周邊布滿沼澤,是優越的天然屏障。據《日本關東軍要塞》記載,在日軍侵華的10多年間,日軍在中國東北邊境地區修建的要塞與工事高達八萬多個。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個戰場——黑龍江虎林要塞
    投資數百億日元的資金,動用了當地十幾萬勞工,秘密地修築工事。虎林鎮上常常響起警報聲,抓走當地的老百姓當勞工,被抓去的勞工都是有去無回。圖片為虎林要塞蓄水池令人憤慨的是,當修建完軍事工事的幾萬勞工。要塞完工後,日軍為了軍事工程的保密,假借安排勞工參加慶功宴的機會。
  • 記者手記:令人肅然起敬的布列斯特英雄要塞
    在要塞入口處城牆內的一座掩體裡,至今還保留著德軍燃燒彈爆炸後的痕跡。科爾克塔澤介紹說,當時要塞入口處的5號碉堡部署了一個約有250人的炮兵營。然而在德軍發射燃燒彈之後,由於燃燒彈的火焰溫度超過1000度,幾乎將一切燒光,猝不及防的炮兵營官兵幾乎全部被活活燒死,未遭燃燒彈直接攻擊的戰士也因吸入高溫氣體而造成肺部器官嚴重灼傷,死得更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