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要塞博物館通往地下坑道的途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展廳,透過玻璃地板下擺著一層白骨,這個白骨就是當年修河南臺陣地勞工的屍骸。這個是陣地因為要保密,最核心的部分首先用中國戰俘,但是這麼大規模,4700公裡長的要塞,去哪找那麼多戰俘?
遠藤三郎想出了一個非常歹毒的主意,用大量的中國勞務天填充勞動力的不足,這些勞工進來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們永遠不能活著出去。在1934年到1945年日本戰敗之前,整個投入中國的勞工是300萬人,其中120萬人死於非命,那麼這個白骨是怎麼出來的?1963年的一天,海拉爾一個訴苦大會,很多人又在討論這件事情,這個時候市環衛處的一個叫張玉甫的老人家站起來,他說我知道這件事,我領著你們去挖白骨。在海拉爾河的北岸,敖包山陣地的下面,張一博說:「挖吧!」大家七手八腳挖開伏土,累累白骨就在三尺黃土之下。
為什麼這個巨大的秘密在30年內沒有講出來?因為精神壓力太了,到了1963年是我們人民當家做主了,他終於放下了心中這塊石頭。張玉甫是整個海爾要塞唯一活著出來的勞工,當年拼死逃出了這個人間魔窟,最後安度了晚年。1989年子孫繞堂在和諧的陽光中闔然離世,算是這個不幸的故事當中唯一的一縷溫暖。
張玉甫是如何逃出來的?
張玉甫從河北到遼寧打工,看到街上有這個滿洲國的招工廣告,歡迎華北勞工到滿洲國,每天一塊五大洋。一塊五大洋是什麼概念?
在當時那個年代能買十斤豬肉。張玉甫拿著現錢,上了火車,兩天兩夜到達了海拉爾。下了車情況就不一樣了,打悶罐車日本憲兵就圍上來,刺刀一亮,中國工頭就上來把先前給的定金全部收走了。然後在刺刀的威逼之下把眼鏡蒙上,就到了這個松山陣地,400多個人住一個勞工棚上下兩層,海拉爾的冬天非常冷零下40多度。沒有禦寒的衣服,就穿這個水泥袋包裝紙,俗稱叫洋灰袋子。十四五個小時在棍棒威逼之下,稍有疏忽立刻狼狗就上來。這樣轉眼就過了一年,張玉甫患了眼疾被送到了病號棚。就在那等死,但是要死還沒死的時候你必須幹活,病號棚的死人就由沒死的人去開,張玉甫當時就承擔了天天往外抬死屍的任務。少則七八具,多則二三十具。
張玉甫一看我早晚要死這,就留這個心眼。順著抬屍體的道路,一來二去就把逃跑的道路摸清了。1936年七月份的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張玉甫抱著必死的決心一口氣跑出去。跑到第一道電鐵絲網,這個時候張玉甫橫下一條心,無非是通過電,我死也死到這,來個痛快的吧。撲了上去扒開鐵網,幸運的是那天晚上電網沒有通電,於是他就一層一層連翻七道鐵絲網。最後也分不清東南西北,順著星星一直向跑,跑到了今天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裡。在那裡面也不敢出來,藏了兩天,實在是餓的不行了。第三天奄奄一息時後碰到了一家蒙古人,給了他食物,指明進城的道路,張玉甫就此下山藏於茫茫人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