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

2020-12-23 天哥談歷史

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

14萬華工遠涉重洋

1914年,一戰爆發。同盟國和協約國在歐洲大打出手,第一世界亂成一鍋粥。而此時,遠在東方的中國卻沒有袖手旁觀,北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支持,於是決定幫助英法俄等國,一起對抗德國、土耳其和奧匈帝國。

不能說北洋政府這個決策是錯誤的吧,但是當時中國的確自身難保了。因為日本在那段時間裡,對中國進行各種壓榨,21條也是讓中國人民恨透了日本人。

為了提高國際影響力,北洋政府再三考慮,還是決定派遣一批中國勞工去歐洲戰場幫忙。雖然是去幫忙,但中國勞工只是起到戰場輔助作用,並沒有真刀真槍地和同盟國幹。但是,這14萬勞工卻是命途多舛,他們雖沒有上戰場,卻仍在歐洲的土地上流血流汗。

其實,這些中國勞工,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北洋政府"騙去"歐洲的。當時因為中國的經濟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也很差,於是,北洋政府就公開向社會招工,想篩選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青年遠赴歐洲工作。

當時許多年輕人都是沒有工作的,憑著對未來生活的崇敬,以及對國家的滿腔熱血,許多人就報名了。

當時《招工合同》上也寫了,只要做了歐洲勞工,就可以每人每月拿到12塊大洋的工資,並且出壯丁的家庭也能領到10塊錢的補貼。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12塊錢大洋可是許多年一年的工資。作為平民百姓,怎能對這種誘惑不動心呢?再加上西方思想的傳入,許多年輕人都想去歐洲看一看,他們的國家是否有宣傳中的那麼好。

於是,就抱著對未來美好的崇敬,這些人便開始遠赴歐洲了。但是,真正去歐洲之後,他們才發現,事情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想去歐洲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的。只有通過體檢合格,身強力壯的人才能留下來,好不容易留了下來,還要遠涉重洋地前往歐洲。

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就水土不服,死在了路上。其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也是英法等國為了節約成本,選擇最簡陋最破舊的船作為中國勞工的運輸船。而且,英國方面為了避開加拿大徵收徵稅,還選擇了一條比較遙遠的道路前往歐洲。

華工的悲慘命運

而這一去,就是半個多月。當中國勞工們遠涉重洋,來到歐洲的時候,卻發現那地方根本沒有他們宣傳的那麼好!首先,他們來到的地方不是歐洲最繁華的城市,而是歐洲戰場!要知道,戰場之上可是沒什麼好條件的。漫天都是煙塵和黃沙,時不時的還有幾顆炮彈飛過來,許多中國勞工剛一過去就後悔了,可是異國他鄉,他們根本沒錢坐船回來。

而且,即使他們有錢回來,那些管理他們的洋人也是不會同意的。於是,華工們就只好在那裡將就的安將就地來。在歐洲,中國勞工們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語言不通。因為大多數勞工都是沒什麼文化的,對外語更是一竅不通。再加上身邊沒有翻譯,老外下達了某個命令,華工們根本就聽不懂。於是,這些人又會遭到監工們的毒打。

即使這樣,華工仍然任勞任怨,在戰場上做牛做馬。華工經常在戰壕中活動,為協約國修建工事,搬運武器,甚至有時候還要替他們打仗!在戰事吃緊的時候,德國人衝了上來,英國人率先逃跑,然而,華工們卻要咬著牙和德國人作戰。而華工又不會使用武器,只能被德國人的槍炮射死!

當然,這種情況還不算多。大多數華工都是在為同盟國挖戰壕、搬武器和掩埋屍體。他們一天之中,至少是有10個小時在工作,而且生活條件極差,基本上都是風餐露宿的。在食物緊張的時候,同盟國也不會首先考慮到這些任勞任怨的中國勞工,他們會將食物全部交給英法軍官。

而英法軍官往往只會將一些剩飯剩菜留給華工,在糧食緊缺的時候,他們甚至會拿生土豆濫竽充數,讓華工們自己去煮!

而洋人們之前承諾過的工資,也是遲遲不兌現。所以,這些華工們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盼著戰爭早點結束,回到祖國。

戰後的不公平

戰爭一打就是8年,結果協約國獲勝了,於是,當這些華工們興高採烈的去提出回國時,卻遭到了協約國的拒絕。原來,協約國獲勝之後,開始狂歡,而戰後的一些處理事宜,都交給了華工去做。清理戰場、掩埋屍體、戰後重建……

這些都是沒什麼報酬的,但卻交給了華工去做。直到1919年,這些華工才陸續的被送回中國。

然而,華工出發的時候有14萬人,真正回到祖國的,卻只有10萬。3萬多人死在了歐洲。不過,還有3000多人因為長時間待在歐洲,和法國姑娘有了感情。當法國姑娘看到這些勤勞肯幹,任勞任怨的中國勞工時,主動的向他們示好,最終,這3000多人成為了法國人的上門女婿。

正所謂國弱被人欺,華工用鮮血和汗水換來了一戰的勝利,但是,戰後的種種待遇,卻讓人寒心!再者,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列強仍然在不斷損害中國的權益。這與北洋政府想的完全不一樣!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弱國無外交!

相關焦點

  • 侵華日軍在中國擄掠4萬勞工,死亡6830人,倖存者死不瞑目
    為了彌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侵華日軍在中國的東三省擄掠了大量的中國勞工,送往日本的勞工有4萬多人。這批勞工在日本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死亡6830人,倖存者回國後死不瞑目。1:日本擄掠勞工在近代,殖民是帝國主義擴張的必經之路,而殖民必然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嚴重的傷害。
  • 珍貴老照片:一戰時,10萬中國人曾奔赴歐洲戰場,其故事鮮為人知
    【圖1】熟悉的臉龐:一戰期間,在歐洲戰場對著鏡頭喜笑顏開的中國勞工。一戰爆發時,儘管當時中國是一個中立國,但是中國允許英國軍隊僱傭中國勞工,從而協助他們去戰場作戰。當時有將近10萬名中國人前往英國,然後被派往前線。
  • 一戰時,十幾萬勞工被騙去歐洲,誰知等待他們的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兩全的辦法,就是「以工代兵」,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勞工海外輸出公司」。以勞工招募的名義,在中國大地上招募青壯。並籤訂了3-5年的勞工協議,表示到期就可以歸國。    但與別的國家相比,被送往法國的中國勞工,也許較為幸運。
  • 一戰中國派十四萬勞工參戰,三萬身死他鄉,少數人娶了法國姑娘
    眾所周知,與日本侵略者對抗十多年,付出了慘痛代價的中國,是二戰中的戰勝國,戰後獲得了部分的權益,其中最划算的自然是聯合國的五常席位,這可是很多國家羨慕不來的好處。其實除了二戰,中國也曾參加過一戰,而且也是戰勝國,只是因為參戰方式比較特殊,所以很多人都對此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 一戰中國沒派兵 14萬勞工捲入戰事有血淚
    歷史上,中國雖然宣布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並沒有真正派出軍隊。而真正捲入戰爭的中國人,是以14萬北方農民為主組成的中國勞工,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他們為協約國西線戰場提供了重要勞動力,當中數千華工更客死異域。
  • 一戰中貢獻大,一戰後被無視的國家,除了中國還有誰?
    五四運動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一戰的戰勝國中,中國不算最慘的,還有比中國更冤、更慘的國家——印度。印度在一戰中損失極大,而所得卻為零。我們來給印度算算帳:一戰中,印度以英國殖民地身份參戰。它不僅出錢出資源,還派出90萬人的軍隊上前線作戰,又派了30萬勞工到歐洲前線與中國勞工一道挖戰壕,做後勤。我們今天不說印度的勞工,也不說它提供的各類資源,單說它的作戰部隊。印度的作戰部隊可謂滿世界作戰:
  • 一戰14萬赴歐的中國勞工,三千人留法國婚配生活,死後墓碑朝東
    遠渡歐洲的民工在1914年的時候,一戰爆發,當時北洋政府為了遏制日本在華的侵佔勢力,對於英國、法國以及俄國等協約國實施援助。因為當時正好趕上英、法、俄等國家戰事緊張,勞動力不足,於是中國派遣了數量龐大的年輕勞工前往歐洲戰場。
  • 江西湘東區上門女婿瘋狂砍殺嶽父全家續 4傷者3人出院
    此前報導:  江西湘東區一上門女婿因妻鬧離婚砍殺嶽父全家 造成1死4傷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易小平、記者萬炳全報導: 9月6日,江西萍鄉市湘東區排上鎮毛園村一男子因夫妻不和瘋狂砍殺嶽父全家,造成1死4傷。
  • 說起二戰中國勞工 別忘了「花岡慘案」
    最終,由於非人的待遇,有6830人在日本被奪去生命。其中,也不乏奮起反抗的英勇事跡,這就是花崗暴動,但最終由於受到鎮壓,起義被血腥鎮壓,釀成了花岡慘案。1944-1945年,日本從中國挑選了近1000名戰俘和平民,分3批押往日本本土從事超高強度的苦役。勞工們被運至日本秋田縣花岡礦山的鹿島組(今鹿島建設公司)花岡作業場,在那裡受到了非人的奴役。
  • 日本三菱正式向二戰中國受害勞工謝罪,承諾賠償!滄州多名勞工符合條件
    據了解,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約四萬名中國人被強擄至日本國內,三菱材料公司前身的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其下包公司接受了其中的3,765名,這些中國人在極其惡劣的勞動條件下,在饑寒交迫中每天被迫從事奴隸勞動。非人的生活、加害者的暴力,傷病得不到任何醫治,使得其中的722人死在了日本。
  • 14萬一戰中國勞工,被西方抹去了100年!
    歷史上,中國雖然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並沒有真正派出軍隊作戰。真正為一戰做出重大貢獻的,是14萬中國勞工。而他們,卻被西方政府從歷史上抹去了近100年。因為英國人覺得中國人名很複雜難記,所以錄了每一個報名者的指紋,做了有唯一編號的手環。從此,這些有名有姓有尊嚴的勞工在西方人眼中就成了一個又一個冰冷的代碼。
  • 中國勞工被外國女人霸佔,爭相與其繁衍後代
    說起來很多人都會感到詫異,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歐洲,與中國人應該沒什麼關係,為什麼會有數十萬勞工前往歐洲戰場呢?再就是戰爭結束之後,這些勞工為什麼沒有返回國內,而是留在異國他鄉呢?其中必定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 中國邊境海拉爾要塞:數十萬勞工唯一倖存者
    海拉爾要塞博物館通往地下坑道的途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展廳,透過玻璃地板下擺著一層白骨,這個白骨就是當年修河南臺陣地勞工的屍骸。這個是陣地因為要保密,最核心的部分首先用中國戰俘,但是這麼大規模,4700公裡長的要塞,去哪找那麼多戰俘?
  • 一戰中國勞工在蘇俄,20萬華工與俄國十月革命
    ,引進中國勞工要早得多。當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共同的受壓迫經歷與地位,使大多數勞工與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站在了同一陣線。布爾什維克黨也宣稱華工也是「無產階級兄弟」,享有和俄羅斯人一樣的權利,邀請華工以平等地位加入。  在十月革命發生地聖彼得堡,據文獻記載革命爆發前約有5,000華工,大多數都參加了工人赤衛隊。
  • 廣島核爆現場有多慘?倖存者:很多人被煮死,街上仿佛全是「鬼」
    美軍長時間的轟炸訓練,已經讓他們感到疲憊和麻木,很多人仰頭望著天空上這個不速之客。 投彈手從瞄準鏡中已經看到了這次特殊任務的轟炸目標:位於廣島市中心的相生橋。幾分鐘後,自動投彈裝置被啟動,8點15分17秒,位於「愛諾拉.蓋伊」號機鼻下的彈倉門彈開,「小男孩」從萬米高空墜向了毀滅——它自己和這座城市的毀滅。
  • 豐田番外篇一 地表最強上門女婿
    日本的胥養子文化說起字面理解,胥養子就是上門女婿。但是日本的胥養子卻與中國的上門女婿有著很大的差異。中國人傳統思維中的上門女婿,「生活所迫」是關鍵詞。但是日本的胥養子,「能力與繼承是關鍵詞。有三井公司背景的女婿豐田利三郎,原姓「兒玉」,他的哥哥是三井物產古屋支店長兒玉一造。這個兒玉一造堪稱豐田的「超級獵頭」。首先他讓自己的弟弟做了豐田家的上門女婿,後來成為豐田第一任社長,此外他介紹石田退三入職豐田,後來成為了豐田的第四任社長。
  • 「招上門女婿:每月給80000塊還送3套房!」我不想努力了可以嗎?
    「我不想努力了」成為了今年的一句經典網絡語,雖然說的是段子,可現實生活中如果真有這樣的好事恐怕會有不少人搶著上,當代年輕人想要通過奮鬥來改變命運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可以說基本上做不到,踏入社會之後才發現原來一個人的成功是這麼的難!如果讓你去當別人的上門女婿,每月給你8萬塊還多送三套房,你會選擇同意嗎?
  • 看完《1917》,心疼一戰時的中國!
    《1917》這部電影,講述故事的角度是做了取捨的,它沒有著重表現槍林彈雨,也沒有刻意渲染死亡硝煙,這畫面的激烈精彩度,它比不上《拯救大兵瑞恩》也不如《血戰鋼鋸嶺》。它只是讓我們跟隨兩個十幾歲男孩士兵的視野來目睹人類史上的血腥一幕。 電影有幾個細節是很講究的。
  • 現在做農村裡的上門女婿,在女方家到底能當家做主嗎
    上門女婿!在農村裡,很多人聽到要招上門女婿,家裡條件好點的和家裡就一個男孩的,打死都不會讓自己的小孩去做上門女婿。在農村裡傳統思想的灌輸,說不受氣是那個騙人。過去很多都有因為家裡面窮,不得已才委身做了上門女婿。
  • 郭麒麟,你有一張上門女婿的臉?
    時至今日,贅婿翻身,不再做輔助情節,而是進階為男頻網絡文學的重要類型。也和《慶餘年》一樣,《贅婿》有超長的篇幅和極大的抱負。它試圖探討早熟的中華文明,在穿越者的推動下是否有自我革新的可能。他解構傳統人物,勾連興衰迷思,有所得也有所失。如林衝從一個怕事的禁軍教頭,被迫上梁山最後為民族大義而死的筆法,還是不脫鮑鵬山《百家講壇》的藩籬。在「香蕉」的推搡下,寧毅成了中古世界的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