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在退休的時候,究竟是選擇以中人退休好還是新人退休好?是很多人一直把握不準的一個問題。實際上,人們在把握中人和新人定義的時候,存在著一個誤區。
中人和新人的區別
國家2014年10月對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於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經參加工作的人員,並在改革以前退休的人員被稱為「老人」 ;在2014年10月底以後退休的,被稱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中人」。在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並退休的人員被稱為「新人」。可以說「中人」和「新人」都參加了養老保險制度,但是區別在於「中人」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繳費以及職業年金繳費。至於「新人」,還沒有參加工作呢,就不能算了。
因此,中人和新人的區別在於,中人對實施養老保險繳費制度以前的年限(2014年9月以前的繳費年限)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新人是沒有的,如果新人過去在企業工作,因為企業都已經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繳費了,那麼按照企業的有關制度計算之前的繳費年限。
所以,僅從這個角度來說,中人和新人是對於個人參加養老保險時間的定性,不可能出現中人和新人選擇的情況。
機關事業單位10年過渡期
由於推動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際上計算養老金的差異變化很大。為了保障計算方式的平穩過渡,國家設置了10年過渡期。過渡期一般是指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很多人誤認為過渡期內退休的是中人,過渡期以後退休的是新人。
實際上,10年過渡期是針對老辦法退休待遇設計的。在過渡期內退休,實行新辦法與老辦法退休待遇的比較。如果老辦法退休待遇高按照老辦法退休待遇發放養老金;如果新辦法比老辦法退休待遇高出一部分,那麼在首先發放老辦法退休待遇的基礎上,額外發放高出部分的一定比例,從10%逐漸過渡到100%。比如說老辦法退休待遇是5000元,新辦法退休待遇是7000元,2020年退休會額外增發高出部分的60%,也就是說養老金是6200元。
有的人覺得有老辦法做保底,當然還是在10年過渡期內退休好。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按照退休制度的有關規定,新辦法退休待遇始終要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鈎。退休時社會平均工資越高,養老金就會越高。
另外,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繳費以後,退休待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2014年10月之前的繳費年限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已經確定了。後續再延長几年退休,肯定會養老金更高。大家也知道,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是非常有保障的,工齡越長、職位越高,工資就越高。所以,對於個人來說,2024年之後退休沒有問題,畢竟養老金會更高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