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文言軼事小說《鶴林玉露》中有言:「開一線生路,借範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後來之禍,則失之矣。」成語「一線生機」便是由此而來。在上個世紀的中國,無數人便是為了那一線生機殫精竭慮,誓要令中華民族重新崛起,就算成為俘虜也要想盡千方萬法回國。
在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中,我軍第28軍82師251團全部覆沒,但出人意料的是十個月後之後,251團2營衛生員胡清河竟然從茫茫大海中遊了回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啊,1949年10月27日,敵軍對251團進行了圍殲,衛生員胡清河和其他戰士在彈盡援絕的危急情況下被俘。之後,他便被補入國軍駐金門的118師,成為一名師部的衛生員。
01
但對於胡清河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侮辱,因此他時刻都想著逃跑,但敵軍仿佛知道他要逃跑,對他進行了嚴密的監視。而胡清河所在地區周圍又是一片大海,要逃跑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他不跑的話,敵軍一旦離開金門島就幾乎沒有離開的可能了。胡清河的觀察和思考下,他制定了一個暗中從海上偷渡到對岸的計劃。
敲定主意後,於是,胡清河開始落實他的逃跑計劃。星期天,他充分利用外出老百姓家中的機會,向當地人們打聽潮汐漲落的具體情況。得知了該地區的潮汐規律為五天一小潮、十天一大潮,所以胡清河將偷渡的最好時機定在了漲大潮的時段。
因為漲大潮的時候水位較高,海水可以完全把沙灘淹沒,而漲潮的範圍能夠涉及海邊,只要抓準時機,跑到岸邊跳入海浪,那麼守衛就不會發現異樣。但問題是,此時金門戰役才剛結束,國軍在防守上做得非常嚴格,日夜都有人在海邊巡邏,已經有幾個戰士用了胡清河的方式,但是卻因準備不足被發現後進行了秘密處決。不過,胡清河仍然在計劃,一點都沒有想要退縮。
但是要從海上泅渡回去,就一定要會遊泳,這對胡清河來說是一個大問題,他只在老家的小河溝學過,勉強能在水裡拍打幾下。遊回去不行?那麼就要為自己準備能夠漂浮器材,可營房裡所有能夠當成漂浮器材的東西都被沒收乾淨了,就連木柴都是細條的樣子,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偷渡。
02
有一天,胡清河到操場上看打籃球,突然想到籃球就可以做成漂浮器材,於是他開始計劃偷籃球。不過,敵人早就想到了這一招。這裡的每個籃球都同時由兩個班管理,五天輪流一次,只要丟了球,這兩個班都得一起受罰,輕則關禁閉,重則處決。
胡清河光等待輪到自己的班級管理籃球,且是漲潮的時機就等了很久。一直到1950年的8月,也就是一年後才等來這個機會。他將偷到的籃球和預先準備好的繃帶和夾板捆綁在一起,但是又發現,一副夾板綁兩個籃球不現實,單說從營區到海邊就至少有兩百多米,一定會被人發現的。所以最後胡清河只有把球殼取掉,帶洩氣的球膽和繃帶,放在褲袋裡徒步走過去。
這天中午時,胡清河趁其他人不在宿舍,偷偷進屋將籃球的氣放掉而後取出球膽,又用球殼把籃球撐圓,按照原來的樣子放回原處,避免被人很快發現。中午到晚飯前,一般都不會有打球的活動,所以只需要在這個時間段沒人注意籃球的消失,那他的計劃就是可行的。
03
胡清河回到班裡,將放在床下的籃球拿出來,將球膽和繃帶放在褲袋裡,但是褲袋卻鼓鼓的,有些引人注意。於是他便將繃帶和球膽捲起來,綁在肚子上。然後,胡清河趁開晚飯的時間,悄悄離開,順著早已勘察好的路線——一條小雨裂溝,很快來到海邊。只見這時就快要退潮了,他趕緊把兩個球膽吹鼓,把越海泅渡的工具做好,隨即脫掉全身衣服,只剩短褲,光著上身,把繫著兩個球膽的繃帶固定在胸前,向著大海遊去。
胡清河遊出去大概兩裡多後,已經看不到堤岸,但是卻突然聽到機槍子彈的聲音。胡清河以為自己的逃跑被發現了,但是過了一會兒,機槍聲卻停了下來,這不過敵人是亂打的。很快,胡清河脫離了敵區,心中更加充滿信心,於是朝著前方奮力遊去。
結語
十二小時後已是第二天早晨,胡清河終於遊到海灘,在沙灘上休息一個鐘頭後,胡清河小心翼翼地走進一個地堡找哨兵,經過一番審問後,胡清河才被確認是自己人。
參考資料:
《警世賢文》
《金門戰役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