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我軍幾近覆滅,時隔一年後,一戰士卻從海對岸遊了回來

2020-12-11 話花草

引言

宋代文言軼事小說《鶴林玉露》中有言:「開一線生路,借範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後來之禍,則失之矣。」成語「一線生機」便是由此而來。在上個世紀的中國,無數人便是為了那一線生機殫精竭慮,誓要令中華民族重新崛起,就算成為俘虜也要想盡千方萬法回國。

在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中,我軍第28軍82師251團全部覆沒,但出人意料的是十個月後之後,251團2營衛生員胡清河竟然從茫茫大海中遊了回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啊,1949年10月27日,敵軍對251團進行了圍殲,衛生員胡清河和其他戰士在彈盡援絕的危急情況下被俘。之後,他便被補入國軍駐金門的118師,成為一名師部的衛生員。

▲金門戰役劇照

01

但對於胡清河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侮辱,因此他時刻都想著逃跑,但敵軍仿佛知道他要逃跑,對他進行了嚴密的監視。而胡清河所在地區周圍又是一片大海,要逃跑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他不跑的話,敵軍一旦離開金門島就幾乎沒有離開的可能了。胡清河的觀察和思考下,他制定了一個暗中從海上偷渡到對岸的計劃。

敲定主意後,於是,胡清河開始落實他的逃跑計劃。星期天,他充分利用外出老百姓家中的機會,向當地人們打聽潮汐漲落的具體情況。得知了該地區的潮汐規律為五天一小潮、十天一大潮,所以胡清河將偷渡的最好時機定在了漲大潮的時段。

▲金門島鳥瞰

因為漲大潮的時候水位較高,海水可以完全把沙灘淹沒,而漲潮的範圍能夠涉及海邊,只要抓準時機,跑到岸邊跳入海浪,那麼守衛就不會發現異樣。但問題是,此時金門戰役才剛結束,國軍在防守上做得非常嚴格,日夜都有人在海邊巡邏,已經有幾個戰士用了胡清河的方式,但是卻因準備不足被發現後進行了秘密處決。不過,胡清河仍然在計劃,一點都沒有想要退縮。

但是要從海上泅渡回去,就一定要會遊泳,這對胡清河來說是一個大問題,他只在老家的小河溝學過,勉強能在水裡拍打幾下。遊回去不行?那麼就要為自己準備能夠漂浮器材,可營房裡所有能夠當成漂浮器材的東西都被沒收乾淨了,就連木柴都是細條的樣子,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偷渡。

▲胡清河晚年照片

02

有一天,胡清河到操場上看打籃球,突然想到籃球就可以做成漂浮器材,於是他開始計劃偷籃球。不過,敵人早就想到了這一招。這裡的每個籃球都同時由兩個班管理,五天輪流一次,只要丟了球,這兩個班都得一起受罰,輕則關禁閉,重則處決。

胡清河光等待輪到自己的班級管理籃球,且是漲潮的時機就等了很久。一直到1950年的8月,也就是一年後才等來這個機會。他將偷到的籃球和預先準備好的繃帶和夾板捆綁在一起,但是又發現,一副夾板綁兩個籃球不現實,單說從營區到海邊就至少有兩百多米,一定會被人發現的。所以最後胡清河只有把球殼取掉,帶洩氣的球膽和繃帶,放在褲袋裡徒步走過去。

▲士兵打籃球舊照

這天中午時,胡清河趁其他人不在宿舍,偷偷進屋將籃球的氣放掉而後取出球膽,又用球殼把籃球撐圓,按照原來的樣子放回原處,避免被人很快發現。中午到晚飯前,一般都不會有打球的活動,所以只需要在這個時間段沒人注意籃球的消失,那他的計劃就是可行的。

03

胡清河回到班裡,將放在床下的籃球拿出來,將球膽和繃帶放在褲袋裡,但是褲袋卻鼓鼓的,有些引人注意。於是他便將繃帶和球膽捲起來,綁在肚子上。然後,胡清河趁開晚飯的時間,悄悄離開,順著早已勘察好的路線——一條小雨裂溝,很快來到海邊。只見這時就快要退潮了,他趕緊把兩個球膽吹鼓,把越海泅渡的工具做好,隨即脫掉全身衣服,只剩短褲,光著上身,把繫著兩個球膽的繃帶固定在胸前,向著大海遊去。

▲金門島海邊

胡清河遊出去大概兩裡多後,已經看不到堤岸,但是卻突然聽到機槍子彈的聲音。胡清河以為自己的逃跑被發現了,但是過了一會兒,機槍聲卻停了下來,這不過敵人是亂打的。很快,胡清河脫離了敵區,心中更加充滿信心,於是朝著前方奮力遊去。

結語

十二小時後已是第二天早晨,胡清河終於遊到海灘,在沙灘上休息一個鐘頭後,胡清河小心翼翼地走進一個地堡找哨兵,經過一番審問後,胡清河才被確認是自己人。

參考資料:

《警世賢文》

《金門戰役紀事本末》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
  • 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結束之後,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曾感嘆道:「臺灣安全了。」時至今日,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了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在金門戰役中,我軍的指揮官是誰?後來他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金門戰役結束後,從茫茫大海遊回來的胡清河,後來怎麼樣了?
    說到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當時我軍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共計9000餘人,幾乎是全軍覆沒。但大家都沒想到,金門戰役結束10個月後,原以為犧牲了的251團2營衛生員胡清河,卻奇蹟般地隻身遊了回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金門戰役後,有兩名士兵從金門逃出,遊回了大陸,後來他們怎樣了
    1949年金門戰役爆發後,我軍派9000多人登陸金門島,大部分登島部隊全部犧牲,其餘被俘虜。後來僅有兩名士兵平安返回大陸。第一個人名叫胡清河,他是山東陵縣人。1946年胡清河加入華東野戰軍,成為了一名衛生員。
  •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
    金門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福建省金門島的一次戰役,金門戰役持續三天時間,最終以我軍大部分士兵犧牲,其餘被俘虜而失敗告終,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少數的一次重大戰役損失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一)「驕兵必敗」,我軍自解放戰爭以來鮮有敗績,不論將軍還是士兵都對國民黨軍都相當輕視。(二)「民心不穩」,我軍剛解放福建,百姓對解放軍恐懼,很多船工俱懷二心,所以船隻購買困難,船工躲起來,甚至搞破壞。渡海的很多船隻都是有不諳水性的解放軍駕駛。
  • 金門戰役慘敗後,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過得怎麼樣?
    1949年7月下旬,我華野部隊正式入閩,國民黨殘餘勢力節節抵抗,他們固守福州、泉州等地,可在第10兵團葉飛司令的領導下,敵人的工事徹底被擊潰,在泉州、廈門戰役中,我軍大獲全勝。10月,部隊向金門開拔,彼時國民黨軍如同潰散螻蟻,金門成為了他們最後垂死掙扎的地方。
  • 金門戰役我軍9086人幾乎全部犧牲,海南島戰役如何讓薛嶽不堪一擊
    金門戰役,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我軍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僅僅派三個團渡海出戰,激戰三晝夜後,最後9086人幾乎全部犧牲,這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最大的一次失敗。
  • 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又一次失利,八百多人被俘虜到臺灣
    新中國建立初期,由於國力弱小,海空軍的發展十分緩慢,根本就無法與國民黨軍的海空軍相比。因此在海戰和島嶼爭奪戰中,解放軍並不佔優勢。1949年10月,當時新中國建立還不到一個月,三野葉飛兵團就在金門遭遇了失利,三個團共9000多官兵損失殆盡,幾乎全軍覆沒。
  • 金門戰役後,胡清河藉助兩個籃球遊回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革命歷史中有兩次巨大的犧牲,一次是寧夏作戰計劃,西路軍全軍覆沒;一次是金門戰役,登島部隊幾乎全部犧牲,剩下的士兵也被俘虜了。這兩次戰役都是人民解放軍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們心中的痛。金門戰役損失慘重,大家都以為參戰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但其實還有從敵人手裡逃了出來,胡清河就是在金門戰役中生還的一位英雄。那麼,胡清河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1949年10月,第十兵團的28軍派出3個團,合計9000餘人參加了金門戰役,不過,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金門戰役慘敗,9000餘人幾乎全部犧牲,活著的也被俘虜。
  • 這個連隊金門一戰幾近全軍覆沒,所幸留下了浴火重生的種子
    1949年10月24日21時30分,隨著擔任金門戰役作戰指揮的第二十八軍副軍長蕭鋒一聲令下,我軍乘200多艘船隻向金門島駛去。我軍第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四團(加強二四六團三營)從金門北岸龍口、八十四二五一團於安岐以北、第二十九軍八十五師二五三團在金門西北部的古寧頭分別登陸。各團登島後迅速展開攻擊,一度取得局部勝利。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總之戰役結果是,我軍不僅沒有拿下金門島,反而自身付出慘重代價,第一批登島的9086名官兵(含300餘名船工、民夫),除了約3000人被俘,其餘約6000人全部陣亡,無一人生還。這是解放戰爭史上的一次嚴重失利。戰鬥結束後,負責組織渡海作戰任務的第10兵團司令葉飛曾說:「指揮員尤其是我的輕敵,是金門失利最根本的原因。」
  • 他是金門戰役的前線總指揮,慘敗後連降三級,1955年錯失少將軍銜
    兩人上岸後,看著被搶救回來的日記欣喜不已。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視日記比自己命還重要,他說:「這不是我個人的歷史,而是人民浴血奮鬥求解放的光輝歷程。」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山東軍區第7師副師長,第二十八軍副軍長。
  • 解放軍全軍覆沒的慘敗——金門戰役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我軍出現了重大失誤,在金門島解放軍的登陸部隊被國民黨全殲,3個多團九千多人全軍覆沒。至今,金門島還未回歸。1949年4月南京解放之後,毛澤東等人決定立即研究解放臺灣的問題。
  • 金門扼腕:從一座全國獨一無二的「解放軍廟」說起
    福建泉州的崇武鎮,它和臺灣隔海相望,在那兒有一座全國獨一無二的「解放軍廟」,廟裡供奉著攻打金門的主力28軍251團的27名烈士。這座廟是當年一位被28軍官兵從敵機轟炸下救出的小姑娘曾阿興所立。當時住在她家的27名解放軍戰士全部戰死在金門。為了表達對炸死解放軍的國民黨軍之恨,她娘將她的名字改為曾恨。
  • 共產黨軍隊最慘的一次敗仗,全軍覆沒,「金門戰役」為何慘敗
    金門原來的守軍只有李良榮的第22兵團,隨著廈門被解放,蔣介石命令固守金門,隨即調派潮汕的胡璉第12兵團,你沒看錯,又是12兵團,又是胡璉,只不過在雙堆集被面滅的12兵團胡璉是副司令,而雙堆集戰役後,胡璉逃跑,後被任命編練司令,扶著收集逃兵和補充新兵,慢慢的,第12兵團又重新擴充出來,隨即派往金門防守,就是這個曾經被打敗逃跑的敵將,在「金門戰役中」,力挫解放軍,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28軍的三個團在前線總指揮蕭鋒的命令下進攻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後卻遭遇頑固抵抗,最終因為後援乏力而戰敗,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金門戰役——國共參戰軍人憶述
    民眾尊他為現代金門「恩主公」,民眾在其逝世後便將全島最長的中央公路以其字改名為「伯玉路」(胡璉字伯玉),並興建「伯玉亭」以紀念。而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一日,胡璉冥誕紀念日,金門各界都會舉行公祭胡璉將軍一百零一歲冥誕祭典,祭典一般由縣長擔任主祭官。當然最隆重的活動當屬古寧頭戰役紀念活動,地區領導人親自參加,還會與健在的老兵們一同公祭陣亡將領。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肖鋒如果親臨前線指揮,能否挽回戰局?
    ,為此解放軍開始籌備對金門的總攻然而部隊內部輕敵的思想也慢慢滋生,葉飛的第10兵團自從進入福建後,先後解放了福州、平潭、漳州、廈門等城市,節節勝利的戰績,讓部隊各級指揮員出現了輕敵的思想。隨後,28軍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金門發起了總攻,隨後戰役也朝著不利於我軍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1.前方沒有師指揮部由於當時登陸船隻嚴重不足,部隊只能分批次登陸,第一批次登陸的都是各團的參戰部隊
  • 1949年的金門戰役,參加登陸作戰的4位團長都是誰?後來怎樣了?
    廈門戰役勝利後,第十兵團又籌劃攻打金門島,但由於站前準備不足,對渡海登島作戰的一些應急情況,沒有做好備選方案,導致第一攻擊波失敗之後,後續援兵跟不上,只能望海興嘆。前後共有三個多團,共9000餘人等島作戰,但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近萬將士大都犧牲,剩餘一千多人也都被俘,那麼參戰指揮的四個團長都是誰,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 金門炮戰,主席問:能避免打死美軍顧問嗎?葉飛:估計不能
    作者:熙鵬 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我國內外形勢並不太平,美蔣籤署了共同防禦條約,不斷挑釁,試圖引起戰爭。為了保衛領海領疆,1955年1月18日,我軍海陸空軍發動了一江山島戰役,這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三棲協同作戰。美國人看到我軍迅猛攻勢,被迫放棄了他們在沿海地帶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