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中有兩次巨大的犧牲,一次是寧夏作戰計劃,西路軍全軍覆沒;一次是金門戰役,登島部隊幾乎全部犧牲,剩下的士兵也被俘虜了。這兩次戰役都是人民解放軍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們心中的痛。金門戰役損失慘重,大家都以為參戰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但其實還有從敵人手裡逃了出來,胡清河就是在金門戰役中生還的一位英雄。那麼,胡清河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
1949年10月,第十兵團的28軍派出3個團,合計9000餘人參加了金門戰役,不過,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金門戰役慘敗,9000餘人幾乎全部犧牲,活著的也被俘虜。金門戰役失敗後,胡清河和其他被俘虜士兵關在一個山坡上,當天晚上他們被關押在一個院子裡,槍聲四起,周圍正在激戰。一天過去了,胡清河發現身邊又多了許多被俘的解放軍戰友,大家都身負重傷衣衫襤褸,體力不支地暈倒在了地上。後來戰俘越來越多,幾乎佔滿了整個院子。
胡清河被俘虜的時候才十九歲,雖然年紀小,但是胡清河寧死不屈。胡清河原本是一名衛生員,因為沒有戰鬥技能,所以並沒有被嚴格看守,這也給了胡清河逃出來的機會。為了找到逃走的辦法,他故意和周邊的居民們閒聊,獲取更多的信息。
胡清河從居民口中知道了金門島的潮汐狀況,於是他心生一計,決定從海上逃走。金門島每五天一次潮汐,他完全可以趁著潮汐逃走,於是他開始默默等待時機。胡清河幾次嘗試遊泳,但是無奈技術不好,遊不了多久。於是他開始尋找其他工具,看到島裡有人打籃球,他靈光一現,決定用籃球內膽當成救生圈。
一天中午他趁機偷走了兩個籃球內膽,纏在了腰上,他藉機去往了海邊,趁著潮汐退落遊向了海裡,他一直在海上漂浮了十二個小時才抵達廈門。回到了大陸胡清河非常激動,但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問題,他遭受了幾十年的「觀察」,1985年,胡清河56歲才恢復了黨籍。有人問胡清河後不後悔,他說九千多名同胞都戰死了,自己能夠遊回來已經是萬幸,自己寧死不為國民黨賣命,就算死在海裡也無妨,能夠回到大陸,他從來不後悔。
胡清河雖然被「觀察」,但是他非常坦蕩,因為他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忠心於黨,從未向國民黨透露一個字。被留黨察看後,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了一名普通的醫生,後來還生了三個兒子,兒子們也都成家立業,生下了孫子和重孫子,兒孫滿堂的日子平靜而又幸福。
胡清河經常教導後代們要知足常樂,珍惜眼前和平的幸福生活,這都是革命先烈們在抗戰前線用生命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