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後,胡清河藉助兩個籃球遊回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2020-12-11 霓裳鳳羽兮

革命歷史中有兩次巨大的犧牲,一次是寧夏作戰計劃,西路軍全軍覆沒;一次是金門戰役,登島部隊幾乎全部犧牲,剩下的士兵也被俘虜了。這兩次戰役都是人民解放軍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們心中的痛。金門戰役損失慘重,大家都以為參戰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但其實還有從敵人手裡逃了出來,胡清河就是在金門戰役中生還的一位英雄。那麼,胡清河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

1949年10月,第十兵團的28軍派出3個團,合計9000餘人參加了金門戰役,不過,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金門戰役慘敗,9000餘人幾乎全部犧牲,活著的也被俘虜。金門戰役失敗後,胡清河和其他被俘虜士兵關在一個山坡上,當天晚上他們被關押在一個院子裡,槍聲四起,周圍正在激戰。一天過去了,胡清河發現身邊又多了許多被俘的解放軍戰友,大家都身負重傷衣衫襤褸,體力不支地暈倒在了地上。後來戰俘越來越多,幾乎佔滿了整個院子。

胡清河被俘虜的時候才十九歲,雖然年紀小,但是胡清河寧死不屈。胡清河原本是一名衛生員,因為沒有戰鬥技能,所以並沒有被嚴格看守,這也給了胡清河逃出來的機會。為了找到逃走的辦法,他故意和周邊的居民們閒聊,獲取更多的信息。

胡清河從居民口中知道了金門島的潮汐狀況,於是他心生一計,決定從海上逃走。金門島每五天一次潮汐,他完全可以趁著潮汐逃走,於是他開始默默等待時機。胡清河幾次嘗試遊泳,但是無奈技術不好,遊不了多久。於是他開始尋找其他工具,看到島裡有人打籃球,他靈光一現,決定用籃球內膽當成救生圈。

一天中午他趁機偷走了兩個籃球內膽,纏在了腰上,他藉機去往了海邊,趁著潮汐退落遊向了海裡,他一直在海上漂浮了十二個小時才抵達廈門。回到了大陸胡清河非常激動,但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問題,他遭受了幾十年的「觀察」,1985年,胡清河56歲才恢復了黨籍。有人問胡清河後不後悔,他說九千多名同胞都戰死了,自己能夠遊回來已經是萬幸,自己寧死不為國民黨賣命,就算死在海裡也無妨,能夠回到大陸,他從來不後悔。

胡清河雖然被「觀察」,但是他非常坦蕩,因為他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忠心於黨,從未向國民黨透露一個字。被留黨察看後,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了一名普通的醫生,後來還生了三個兒子,兒子們也都成家立業,生下了孫子和重孫子,兒孫滿堂的日子平靜而又幸福。

胡清河經常教導後代們要知足常樂,珍惜眼前和平的幸福生活,這都是革命先烈們在抗戰前線用生命換來的。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後,有兩名士兵從金門逃出,遊回了大陸,後來他們怎樣了
    1949年金門戰役爆發後,我軍派9000多人登陸金門島,大部分登島部隊全部犧牲,其餘被俘虜。後來僅有兩名士兵平安返回大陸。第一個人名叫胡清河,他是山東陵縣人。1946年胡清河加入華東野戰軍,成為了一名衛生員。
  • 金門戰役結束後,從茫茫大海遊回來的胡清河,後來怎麼樣了?
    說到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當時我軍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共計9000餘人,幾乎是全軍覆沒。但大家都沒想到,金門戰役結束10個月後,原以為犧牲了的251團2營衛生員胡清河,卻奇蹟般地隻身遊了回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金門戰役結束後,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十兵團指揮9000多人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金門戰役的結果卻不好,因為準備不充分,解放軍登陸金門後大部分官兵都在作戰中壯烈犧牲,其餘被俘虜。金門戰役結束後,僅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這兩人是誰呢?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不過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戰鬥結束的十個月之後,有一位原28軍251團的戰士竟然從對面的金門硬生生的遊回了廈門,成為當時登島部隊中唯一一位返回來的戰士。 他究竟是怎麼回來的,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 胡清河,1930年出生於山東陵縣。17歲時加入我軍,部隊領導看其讀過幾年書,聰明好學,就把他分到了後勤部隊擔任一名衛生員。
  • 金門戰役我軍幾近覆滅,時隔一年後,一戰士卻從海對岸遊了回來
    在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中,我軍第28軍82師251團全部覆沒,但出人意料的是十個月後之後,251團2營衛生員胡清河竟然從茫茫大海中遊了回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啊,1949年10月27日,敵軍對251團進行了圍殲,衛生員胡清河和其他戰士在彈盡援絕的危急情況下被俘。之後,他便被補入國軍駐金門的118師,成為一名師部的衛生員。
  • 金門戰役——國共參戰軍人憶述
    大概沒有大陸人會想到,這個將軍竟然不是關羽等古代名將,而是古寧頭戰役中陣亡職務最高的的國民黨將領李光前團長。金門人視其為地方守護神,自行追認他為將軍,並於1951年建廟塑像,每年農曆9月初9,當地民眾都會舉行慶祝活動。除了李光前外,與金門有緊密聯繫的抗日名將胡璉也在此受到祠奉和愛戴。
  • 金門戰役慘敗後,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過得怎麼樣?
    1949年7月下旬,我華野部隊正式入閩,國民黨殘餘勢力節節抵抗,他們固守福州、泉州等地,可在第10兵團葉飛司令的領導下,敵人的工事徹底被擊潰,在泉州、廈門戰役中,我軍大獲全勝。10月,部隊向金門開拔,彼時國民黨軍如同潰散螻蟻,金門成為了他們最後垂死掙扎的地方。
  • 親歷古寧頭戰役
    大概沒有大陸人會想到,這個將軍竟然不是關羽等古代名將,而是古寧頭戰役中陣亡職務最高的的國軍將領李光前團長。    金門人視其為地方守護神,自行追認他為將軍,並於1951年建廟塑像,每年農曆9月初9,當地民眾都會舉行慶祝活動。    除了李光前外,與金門有緊密聯繫的抗日名將胡璉也在此受到祠奉和愛戴。
  • 金門戰役,我軍全軍覆沒後,指揮官蕭峰,後來去了哪裡
    金門戰役是一場極其慘烈的大戰。當時華野第十兵團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江南。福建的敵軍,聽聞十兵團來後,立刻坐船逃走。十兵團也順勢攻佔廈門後,金門也成為了一座孤島。在金門島上只有敵軍的2萬兵力。而華野第十兵團有10萬人之多。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28軍的三個團在前線總指揮蕭鋒的命令下進攻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後卻遭遇頑固抵抗,最終因為後援乏力而戰敗,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他們後來什麼軍銜,成就如何
    金門戰役是一次慘痛的教訓。此戰之後,蔣介石說,臺灣安全了。至今,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回過頭來看歷史,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呢?負責指揮金門戰役的是第十兵團,兵團司令員是葉飛。非常遺憾的是,當時葉飛剛剛指揮部隊解放了廈門,他不得不傾注大部分精力在城市接管上,並沒有直接指揮金門戰役。葉飛把金門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第二十八軍。(葉飛上將)第二十八軍是隸屬於第十兵團的一個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
  • 金門戰役半年後,25團一班長重返大陸,被開除黨籍後,他回鄉務農
    導讀:金門戰役半年後,25團一班長重返大陸,被開除黨籍後,他回鄉務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總指揮,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
    鏖戰三日,終因後繼無援、寡不敵眾,全軍覆沒。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的總指揮,受傷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這位總指揮的名字叫劉天祥,時任三野第十兵團28軍第251團的團長。解放軍在此戰中第一批登島的共有「三個半團」8700多人,分別是244團、251團、253團和246團,其中246團只派了一個營。
  • 專訪臺灣學者李福井:中國歷史上三大戰役,金門戰役算一個
    「在當初還不覺得金門戰役有那麼大的影響性,後來隨著這場戰役影響到兩岸的關係發展,才越來越覺得它很重要。我把它看作是『千年一戰』。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有三大著名的戰役: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和古寧頭大戰。」而在蕭南溪和李福井看來,金門戰役可以說是延宕至今,到現在還沒有真正結束。
  • 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結束之後,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曾感嘆道:「臺灣安全了。」時至今日,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了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在金門戰役中,我軍的指揮官是誰?後來他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大陸飛行員蔣文浩,逃到臺灣後得到三千兩黃金,後來的結局如何?
    新中國成立後,有不少身居臺灣的飛行員飛回大陸,回故鄉尋根,這引起了臺灣方面警覺。臺灣為了吸引大陸飛行員,開出了很高的物質獎勵,有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就會中他們的圈套,蔣文浩便是其中一位。1989年9月6日,蔣文浩駕駛著殲六型戰鬥機從福建龍溪機場起飛,完成訓練任務後他飛向了海岸,並貼近海岸線飛向金門。蔣文浩憑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成功繞過大陸雷達的監測。飛到金門後,蔣文浩被金門的一名士兵發現,金門立刻開始發起警告,迅速實施對空射擊,最後在蔣文浩表達來意後才停止了射擊,幫助蔣文浩降落。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為什麼說「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呢?因為「西北王」胡宗南總是打敗仗,被稱為「常敗將軍」,而「金門王」胡璉的軍事指揮水平卻明顯高於胡宗南,因此才有此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金門王」胡璉的故事。胡璉出生於1907年,他是陝西華州人,出身貧寒。胡璉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家人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省吃儉用供他讀書。
  • 解放軍全軍覆沒的慘敗——金門戰役
    於是,解放金門便提上了議程。十月中旬,10兵團司令員葉飛命令開始籌措物資,攻擊金門的戰鬥交由第28軍執行。28軍受命後開始了渡海作戰的準備。然而,由於國民黨撤退時對漁民的船隻大肆掠奪,所剩漁船寥寥無幾。直到10月24日,我軍才搜集到集中一次可航渡3個團約8000人的船隻,這離部署的總攻時間——10月20日已推遲4天。
  • 山東出了三李一王,兩個逃到臺灣,兩個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末期,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三李一王」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李延年與李玉堂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李仙洲與王耀武兵敗被俘,被關進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被特赦後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山東的「三李一王」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