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班長提著衝鋒鎗警告:再耍滑頭,就執行軍法處置!

2020-12-22 騰訊網

對越反擊戰,班長提著衝鋒鎗警告:再耍滑頭,就執行軍法處置!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112師335團團長的範天恩,多年之後接受記者採訪時,關於戰爭與和平,打仗與犧牲,說了這麼一段話:「和平誰不希望?都希望!哪裡有願意打仗的?這麼殘酷,老死人,咱們好好的生產不行嗎?可敵人不讓我們安穩啊!那既然不讓,我們就幹了吧!幹就得要犧牲!"

範老英雄的意思很清楚,人人都嚮往和平,因為戰爭是要大量死人的,是極端殘酷的。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和平,必須要敢於戰鬥。作為一名軍人,穿上了這身衣服,上了戰場,就應該具備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品質。1979年,為了打破頭號敵人的戰略包圍,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爭取改革開放和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和平國際環境,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

在越南北部的山嶽叢林裡,面對複雜的地形和兇惡的敵人,參戰部隊幾十萬官兵時刻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經受著生與死的考驗。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在同越軍的激烈交鋒中,絕大多數指戰員都是好樣的。但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也難免出現貪生怕死的人,他們在戰鬥中耍滑頭,耍小聰明,以此逃避戰鬥,以求苟全性命。

自衛還擊作戰的第一天, 廣西方向43軍127師381團3營機槍連2排5班,奉命配屬7連執行攻打612高地的任務。全班共有戰鬥人員7人,正副班長2人和5名戰士。清晨7時許,戰鬥剛剛打響,班長黃昌明就發現自己帶領的這個7人戰鬥集體少了一個人,新戰士陶某(1979年兵,安徽人)不見蹤影。由於大家都是第一.次參加戰鬥,剛開始黃班長對此並不在意,以為他是由於某種原因在路途中掉隊了。

可是,當天色漸黑,戰場上的槍炮聲沉寂下來之後,這個陶姓戰士不知道又從什麼地方冒出來了,回到了班裡。他是一名彈藥手,身上背著2箱重機槍子彈。由於初次參戰,又是一名剛入伍的新兵,黃昌明也沒有多問他什麼。作戰的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5班又奉命配屬9連攻打400高地。在水陸坦克的火力支援下,5班與9連1排一起向高地發起了進攻。戰鬥中,黃昌明發現這個陶姓戰士又不知所蹤了。接下來發生的情況和頭一天一模一樣,正當全班在400高地打掃戰場的時候,這個陶姓戰士又慢慢吞吞地從400高地下面走了上來。看到這個情況後,黃班長就問他:「今天是怎麼回事? 」陶姓戰士悶著聲,不回答。

黃昌明當時就火了,手裡提著衝鋒鎗,嚴厲對他說:「昨天的事,因為你是第一天參 加戰鬥,我沒有追問你的動機,你今天又想作何解釋?為什麼總是仗一打響你就沒有 了蹤影?已經兩次,我發現只要一打仗你就躲開,沒有與全班在一起戰鬥。」

黃班長越說越氣,語氣也越來越重:「我明確地告訴你,如果你再有第三次,別說我黃班長對不起你了。因為這是戰爭,是要有拼命和犧牲精神的。如果都像你一樣, 仗一開打就溜得沒有了蹤影,這仗還怎麼打?我這班長指揮誰?如果有第三次,你再耍小聰明,我就執行戰場紀律了!這件事情全班可以作證,你聽清楚了沒有?」

面對著班長的厲聲質問,面對著全班戰友的鄙視眼神,陶姓戰士羞愧難當,當即回答說:「我知道了,今後一定緊跟全班。」自從黃昌明這一次對他進行嚴厲的批評和訓斥後,在以後執行戰鬥任務的過程中,這個陶姓戰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表現得非常勇敢,還榮立了三等功。

初上戰場有畏懼,有膽怯,很正常。關鍵在於能不能振奮起精神,能不能過得了克服恐懼心理這一關,這名陶姓戰士最終經受住了殘酷戰鬥的考驗,是個好樣的!

相關焦點

  • 他是對越反擊戰敢死隊班長,被授「一等功臣」,如今身家過億
    在對越反擊戰及其10年兩山輪戰中,解放軍犧牲最多的時候,,無疑是開戰之初的幾天時間,由於準備不足、指揮不當、輕敵等各種因素,讓這場戰役前幾日犧牲人數比較多,大約佔到了整個對越反擊戰犧牲人數的2/3。但要問整個對越作戰期間,哪場戰役最慘烈?恐怕要屬「1.7戰鬥」了。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位偵察兵犧牲後,班長才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爆發的中越戰爭,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十一年,這場自衛反擊戰,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解放軍打的第三場局部戰場,前兩場則分別是抗美援朝戰爭和對印自衛反擊作戰。就這場中越戰爭的規模來說,是遠遠大於對印自衛反擊戰的,但和抗美援朝戰爭相比,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只能算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
  •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實際戰力如何?真實戰例讓我軍大開眼界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實際戰力如何?真實戰例讓我軍大開眼界1979年,因為越南的挑釁,中國解放軍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僅僅一個月時間,越軍便展現出難以招架的態勢。對於越南的屢次挑釁行為,解放軍予以多次警告,但並未得到越南的理解。不僅如此,越南反而變本加厲地對我邊境用兵,一度威脅著邊境居民的人身安全。對此,中國不再容忍,派遣20萬解放軍奔赴越南同越軍激戰。由此,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
  • 新兵擅自開了一炮,險些被軍法處置,卻陰差陽錯立了二等功
    連長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要將其按軍法來處置。然而上級卻作出指示,不但不追究這名新兵的責任,反而給他記了個二等功。這還真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非常罕見的一件奇事。這個名叫張典文的新兵,本來只是志願軍上百萬將士中毫不起眼的一員,卻因為一個莽撞的舉動在志願軍史冊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 對越反擊戰中的奇恥大辱,連長指導員帶隊投降,戰後被撤銷番號
    對越反擊戰是距今最近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消滅了越北地區的所有軍隊,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但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卻發生了一件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在撤退的途中,有一支部隊卻有高達200多人向越軍投降,這支部隊就是150師448團。
  • 對越反擊戰,最短的一次戰鬥,僅用了1分鐘,雙方戰果如何?
    歷史九點半/文對越反擊戰打了一個月,這在解放軍歷次戰爭中,算是周期比較短的了。當然,後面又進行了為期10年的兩山輪戰,不過從戰鬥激烈程度以及傷亡情況來看,這一個月的對越反擊戰,還是在新中國的戰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戰鬥持續時間不長,但卻湧現出眾多的英烈人物,在這些英雄中,既有炮兵、工兵、偵察兵等正規軍,也不乏支前民兵的身影。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普通人:他們沒有光輝事跡,但同樣是英雄
    攻打 23 號高地的「貴州班」1979年 1 月,駐紮在昆明金殿莊科山的我解放軍某部奉命開赴河口前線參加自衛反擊戰。該部三連八班班長孫家貴,是一位1976 年從貴陽入伍的老兵,這個班其他六名士兵中,也有五名是貴州人。
  • 對越反擊戰爆發時期,有個國家給了中國援助,同時它警告蘇聯別插手
    與此同時,蘇越兩國關係越來越好,還籤訂了「蘇越友好條約」。 中國不能容忍越南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略行為,多次發出警告,可是越南自詡「第三軍事強國」,對我國的告誡不予理會。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領導人不得不發出命令,我解放軍在1979年開始自衛還擊的作戰,這場戰爭持續了十年的時間。
  • 對越反擊戰,越軍向他投擲數十顆手雷,妻子至今誓不改嫁!
    1979年,爆發了中越邊境戰,解放軍戰士英勇作戰,據戰後統計,在對越反擊戰中共傷亡27000餘人,陣亡6000餘人,負傷21000人。 今天我們要講的戰士,名叫傅平山,天津人,從小就崇拜解放軍,1976年年僅19歲的傅平山終於如願以償,成了一位解放軍戰士,在部隊他從一名普通戰士當到了班長,排長,最後成為了一位連長
  • 對越反擊戰中的奇恥大辱,此團200多人被俘,連長指導員帶隊投降
    對越反擊戰是距今最近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國的對手是當時的同志加兄弟越南。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徹底摧毀了越南北部地區的所有基礎設施和工廠,對越南造成了沉重打擊,但是在後期撤退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失利。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犧牲」的最高長官是誰?當時多大年齡?
    為了保衛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於是1979年2月時,中國軍隊開始進行自衛反擊,這也就是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然而,在黎筍上臺之後,越軍便開始自我膨脹,他們在蘇聯的支持下,甚至還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並變得目中無人。 此後,越軍更是頻頻的在邊境挑釁,並打死打傷我國的無辜邊民。對此,中國政府也是多次的警告,但是對於這些黎筍都置若罔聞。 昔日恩情友誼煙消雲散,對於警告充耳不聞。
  • 對越反擊戰,50軍被俘人數高達200多人,連長指導員率全連投降
    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各支部隊中,很多都有著光輝的歷史,50軍就是當時比較特殊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滇軍60軍,曾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眾多歷史事件,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這支部隊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 對越反擊戰:如果越軍以主力迎戰,情況會變成什麼?
    1979年,中國同越南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也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佔領越南二十多座重要城市。此後,很多人做出假設,倘若越軍以主力應戰,對越戰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 1979年,越南在蘇聯的教唆下屢次對我邊境發動侵略行為。
  • 對越反擊戰,打的並不是越軍主力?那越軍真實戰力又有多強?
    在上個世紀70年代,越南因為擊敗了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再加上蘇聯對其的大力援助和支持,使其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並自詡為當時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並隨後在蘇聯的挑撥與教唆下,對我國的雲南和廣西等地的邊界地區進行了大量的軍事行動,在我國的再三警告之後還是「死性不改」。
  • 固若金湯的馬當要塞,才兩天就丟了,軍長被撤職,師長被軍法處置
    最終,16軍軍長被撤職,一師長被軍法處置。日軍能兩天攻下馬當,除了日軍使用毒氣彈之外,那就是國軍長官的玩忽職守。馬當要塞絕對稱得上是固若金湯,國軍在此地依次修建了三級炮臺,依託馬當天然的凹陷處,可以做到更好的隱蔽和偷襲。
  • 1979年對越反擊戰,我軍即將打到越南首都河內,為何突然撤兵?
    蘇聯方面的威脅,決定了我們的這場對越反擊戰,必然是一場時間有限的戰爭,所以在達到懲戒越南的目的後,便及時撤軍了。 要不然再深入到腹地,容易陷於對方陷阱中。如此下去就會被對方佔盡地利人和,大勢在握如果還造成損失就得不償失了。 戰場的不利環境,也是做出撤軍決定的一個考慮因素。 四,國內發展需要勞動力 對越反擊戰之前,國內已經開了那場影響中國未來三十年走向的會議,也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
  • 對越反擊戰九連是尖刀連,擔負最危險任務,指導員卻想當逃兵
    對越反擊戰,某部九連擔負穿插任務,披荊斬棘,浴血奮戰,可歌可泣。80年代軍旅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講述了一個動人故事。某部九連駐地在深山溝裡,這裡距離雲南、廣西還有千裡之遙。和平年代,很多部隊除了戰備,還搞生產或者打坑道。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是如何在教科書上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20世紀70年代末,中越關係趨於惡化,越南開始頻繁入侵中國邊境,中國的領土主權安全受到強烈威脅,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這場戰役不到一個月,我軍就沉重打擊了越南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達成了戰略目的凱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俄羅斯和越南在教科書上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戰爭發生時,俄羅斯也就是當時的蘇聯其實從中扮演了一個不太光彩的角色。中蘇交惡,再加上越南親蘇,所以蘇聯在對越反擊戰中一直為越南提供軍事援助。但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並逐漸修復了兩國的關係。
  • 對越作戰中的「黑豹行動」,80名敢死隊員僅剩8人,今一人身家過億
    在對越反擊戰及其10年兩山輪戰中,解放軍犧牲最多的時候,,無疑是開戰之初的幾天時間,由於準備不足、指揮不當、輕敵等各種因素,讓這場戰役前幾日犧牲人數比較多,大約佔到了整個對越反擊戰犧牲人數的2/3。但要問整個對越作戰期間,哪場戰役最慘烈?恐怕要屬「1.7戰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