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最近天氣那麼好,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都說適當鍛鍊身體好,盲目鍛鍊易衰老,許多人運動的目的是做個健康有活力的現代人,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亂鍛鍊只會「傷身」!
你平時鍛鍊科學嗎?有哪些錯誤的鍛鍊方式?下面一起來學習下~
空腹晨練
許多年輕人為了減肥減脂效果更好,都喜歡空腹晨練。因為經過一晚的睡眠,腹中食物早已消化完,這時候進行鍛鍊可以直接消耗身體脂肪,達到更佳的減肥減脂效果~
但對於低血糖、心臟不好、身體較弱的人群來說,空腹晨練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早晨不進食就鍛鍊,很容易令大腦供血不足,產生頭暈心慌腿軟等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會暈倒或猝死。為了身體健康,還是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再運動吧,安全最重要!
高強度鍛鍊前,不做準備運動
許多年輕人特別偏愛大強度、高難度的運動項目,想著能更好鍛鍊肌肉耐力,達到自己的目標。
但是高難度項目一般對動作正確性要求比較高,稍不小心就會造成身體的損傷,最好還是請個健身指導會比較靠譜。
不過,去健身房請私教是非常昂貴的,一節課可能得花幾百塊,捨不得花錢的人只能盲目自己練啦~因此,每年健身房裡因為姿勢不當、沒有熱身就突然運動而造成的身體受傷案例還是很多的,輕則肌肉收縮而感到酸痛,重則造成細胞缺氧、肌紅蛋白溶解、肌細胞壞死,甚至會引起腎衰竭。還是那句話,運動健康最重要,千萬不要瞎折騰自己!
運動過程不喝水,運動結束狂補水
許多運動者都有運動前、運動過程滴水不沾,運動後狂灌水的壞習慣,這樣的做法也是非常傷身的。運動的出汗會導致身體排出大量水分和鹽量,不及時補水不僅會降低身體代謝速度,還會導致身體乏力疲勞,影響運動效果。
因此,不僅運動前就要喝水,運動過程中最好15分鐘補一次水(出汗越多補越多),不然等運動後再一次性大量喝水,是很容易引發痙攣、抽筋的。
進食後馬上運動
很多人都知道飯後不宜激烈運動,會影響消化吸收,嚴重的甚至會有盲腸炎。
但是許多上班族由於工作日的休息時間並不多,又想抽時間運動,只能選擇晚飯後~一般來說,健康學家都建議大家休息1-2小時以後再進行運動,否則長期下來是會影響新陳代謝,甚至造成慢性胃病的。
但實在沒時間又想飯後運動,建議選強度不大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至少距離進食後30分鐘再進行。
運動後突然「急剎車」
許多平時不怎麼運動的年輕人,偶然運動後會覺得好累好累,停下來立馬坐下甚至躺著休息,這樣是很容易導致心臟缺血、大腦缺氧而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情況的。
當我們運動時血液循環極快,且多集中在肢體肌肉中,突然停下來會造成大量靜脈血淤積在靜脈中,堵住了血液去往心臟的路。所以無論再累,運動完也必須慢步給肌肉一定的恢復時間,也讓心臟、血流有一定的喘息。
運動後馬上洗澡
當我們在運動時,全身血液經由心臟高速循環,各細胞也在「總動員」運作,毛孔會全部打開以消耗運動所產生的熱量。哪怕是停止了運動,這種情形也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馬上去洗澡是會刺激到毛孔且影響血液循環的,以至容易出現頭暈、噁心等情況。
長期運動後洗澡,對於心臟是相當不友好的,建議運動後休息30分鐘以上,充分做好放鬆運動再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