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護措施指引
為進一步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知識,規範落實健康防護措施,增強群眾防護意識和能力,有效抵禦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 威脅,堅決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本指引。
一
重點舉措
(一) 規範佩戴口罩。
1. 以下人員必須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1) 到醫療機構就診、探視、陪護的人員,或者其他有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者。
(2) 水產品、冷凍食品和農副產品倉庫、批發市場、農貿市場 等場所的工作人員,運輸、選購上述產品的司乘人員、採購人員等。
(3) 在養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機構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和 進入機構的外來人員。
(4) 火車站、汽車站、客運碼頭、機場等場所的工作人員,飛機、火車、公共汽車、計程車、網約車、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的司乘 人員。
(5)商場、超市、酒店、賓館等公共服務場所工作人員及進入 上述場所的其他人員。
(6)銀行、展覽館、圖書館、博物館及各類辦事大廳等場所工作人員及進入上述場所的其他人員。
(7)藥店、理髮店、美容院、影劇院、遊藝廳、網吧、體育館( 運 動時除外) 、KTV 等密閉場所工作人員及進入上述場所的其他人員。
(8)進入學校的外來人員以及校園內值守人員、清潔人員、食 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
(9)其他處於通風不良(如廂式電梯、公共廁所) 或人員密集 場所(如旅遊景區售票處、出入口等) 的人員,以及按照行業管理 規範要求必須佩戴口罩的人員。
2. 以下情形建議佩戴口罩:
(1)年老體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時。
(2)在戶外、公園、夜間集市等公共場所,與他人難以保持 1 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時。
(3)在雖無人員聚集但空間密閉的室內公共場所。
3. 以下情形可不佩戴口罩:
(1)居家。
(2)在戶外、公園、夜間市集活動,且與他人能保持 1 米以上 安全社交距離的。
(3)騎車、自駕車。
(4)工作人員在較固定工作場所從事非對外服務工作。
4. 其他情形:
(1)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佩戴口罩。
(2)一般情況下,3 歲及以下嬰幼兒不佩戴口罩。
(二) 做好其他個人防護措施。
1. 外出時應隨身備好口罩、消毒溼紙巾或免洗手消毒液,在上 下班(學)途中儘量採用步行、騎行、駕乘私家車等方式,乘坐公共 交通工具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2. 在公共場所與他人保持 1 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儘量縮短 排隊和購物時間。儘量使用線上購票、掃碼支付等非接觸購票和 支付方式,現場購票或者取票排隊時保持 1 米以上距離。
3. 注意手衛生,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部位或外出返家後,及時 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必要時使用消毒溼巾或免洗手消毒 液消毒。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擋。避免用未清潔的手 接觸口、眼、鼻。
4. 前往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餐廳、酒店、賓館、影劇院等公共 服務場所,應儘量避開客流高峰期。儘可能選擇通風良好、環境衛 生整潔的公共服務場所。在公共場所優先使用扶梯;若乘坐廂式 電梯,應分散乘梯,與他人保持距離。
5. 選購冷凍食品時,避免手直接觸碰冷凍食品及其包裝。購 買冷凍食品回家後,對冷凍食品包裝表面進行消毒。儲存此類物 品前,做好獨立封閉包裝。接觸和處理完冷凍食品後,立即洗手消 毒。
6. 進入餐廳、酒店、賓館等場所後,及時開窗通風,對公共接觸 物體表面等先用消毒溼紙巾消毒,並及時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 — 4 — 洗手。提倡分餐制、用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感染。
7. 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的,務必做好個人 防護。從中高風險地區返回後,嚴格執行我省疫情防控相關措施。
(三) 嚴格規範會議等聚集性活動。
1. 嚴格控制活動人數,會議等室內聚集性活動人數原則上應控制在 300 人以內。活動期間,參加人員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嚴格落實佩戴口罩規定。
2. 舉辦主體應在會議或活動開始 2 周前開展風險評估。對風險評估提出的防範措施,應及時跟蹤落實。
3. 活動場所須提前配備必要的防疫設備和用品,包括消毒藥械、口罩、手套、非接觸式溫度計、洗手液,以及足夠的洗手設施、免 洗手消毒液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幹手紙、垃圾桶等。
4. 所有人員進入會議或活動場所均須核驗「 健康碼」 並測量 體溫,亮碼測溫正常者方可出入;根據具體情況,可採取實名登記等措施。
5. 會議或活動期間儘量保持自然空氣流通,優先採用開門、開 窗等自然通風形式,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加強室 內空氣流動。消毒和空調使用具體參照《浙江省人群聚集性活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省疫情防控辦〔2020〕117 號) 等規定執行。
6. 落實錯峰就餐、增設物理隔離、分餐等措施,控制就餐時的 人員聚集。
7. 舉辦主體要宣傳引導參加人員遵守「 一米線」 、勤洗手、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等衛生規範,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 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活動期間不扎堆、減少聚集等。
二
重點場所健康防護
(一) 公共運輸工具。
1. 根據風險等級,做好個人防護及消毒用品等物資儲備,制定應急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培訓。
2. 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督 促員工在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異常症狀時做好個人防護後及時 就近就醫。
3. 在機場、車站、客運站、客運碼頭等的入口處對所有進入人 員核驗「健康碼」 、測量體溫。加強場所內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
4. 在機場、車站電子屏、列車車廂滾動電子屏和廣播等開展健 康知識宣傳。
5. 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工作人員和乘客均應做好個人防護, 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擋。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結束後,可摘除口罩並規範保管處置,用洗手液 (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
6. 騎行共享單車前,建議用消毒溼紙巾擦拭車把和坐墊部分。
(二) 超市、商場、農貿市場等場所。
1.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備,制定應急工作 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各崗位責任,加強人員培訓。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身體不適時應及時送醫。規範做好從業人員防護。
2. 在相關場所入口處對所有進入人員核驗「健康碼」 、測量體溫。市場出入口處應當配備免洗手消毒液,張貼明顯的洗手提示, 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備或其他洗手設施,並確保設施 正常運行。加強場所內通風換氣。
3. 市場內實行分區經營,做好重點經營區(如宰殺加工區)的 隔離防護,嚴禁販賣野生動物。保持市場內清潔衛生,做到垃圾日 產日清,並做好密閉化清運工作。
4. 每天定時對門把手、電梯按鍵、扶梯把手、稱量工具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進行清潔消毒。地面和可能被汙染的牆壁等表面可 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消毒。中高風險地區應當增加清潔消毒 頻次。拖布和抹布等保潔用品應當專區專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 後及時清洗乾淨,定期消毒處理。
5. 充分利用廣播、電子屏和宣傳欄等,宣傳疫情防控等的健康知識,市場環境衛生制度上牆。倡導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 遮擋,以及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勤洗手、戴口罩等衛生習慣, 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的經營購物環境。
(三) 廣場、公園、旅遊景點等室外場所。
1.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備,制定應急工作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培訓。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就醫。
2. 做好公共設施設備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清潔衛生,做到垃圾日產日清,並做好密閉化清運工作。
3. 工作人員做好手衛生,佩戴口罩,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擋。
4. 加強防控知識宣傳,入口等醒目位置設立告示牌或大屏幕, 提醒入園遊客、工作人員遵守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項等。
(四) 影劇院、健身房、理髮室等場所。
1.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備,制定應急工作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培訓。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督促員工在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就醫。
2. 在入口處對所有進入人員核驗「健康碼」 、測量體溫。加強通風換氣。保持門廳、收銀臺和顧客等候區等區域環境整潔,及時 清理垃圾。
3. 做好公用設備設施和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各類場所要做好日常消毒,顧客使用的工具(包括理髮器、話筒等)和公共用品(毛巾、圍布等)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 。
4. 減少場所內人員密度,推廣網絡、電話等提前預約服務,控制全天人流量和單場次人數;提醒顧客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儘量採 用非接觸方式掃碼付款。
5. 要求工作人員保持工作服整潔,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時佩戴口罩。注意手衛生。
6. 通過海報、電子屏和廣播等方式加強疫情防控等健康知識宣傳。
(五) 餐館、酒店、賓館等服務場所。
1.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物資儲備,制定應急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培訓。建立員工健康 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督促員工在身體不適時 應及時就醫。
2. 定期對環境和空調系統進行徹底清潔,加強對衛生間、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用設施和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有條件 的配備免洗手消毒液、安裝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3. 對所有進入人員核驗「 健康碼」 、測量體溫,排隊等候時保 持 1 米以上安全距離。
(六) 醫療衛生機構。
1. 制定應急工作預案,加強人員培訓,定期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設置應急處置區域,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 備,定期進行重點場所巡查;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 健康狀況進行登記,督促員工在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就醫。
2. 對進入醫院的所有人員都要核驗「健康碼」 、測量體溫。在服務臺、就診臺等等候區設置「一米線」 ,提醒諮詢者保持安全社 交距離。做到一人一診室就診。
3. 醫院內所有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配備免洗手消毒液,接觸公共物品後及時手消毒。
4. 所有人員應儘量避免觸摸門把手、掛號機、取款機等物體表面,接觸後及時洗手消毒。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擋。
5. 自醫療衛生機構返家後,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更換外衣並儘快清洗。
(七) 學校。
1. 制定應急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備,在校門口等處設立臨時 處置區。
2. 定期對學校環境和空調系統進行徹底清潔,加強重點場所 重點部位的日常預防性消毒,保持室內環境衛生和洗手設施運行良好。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通風換氣工作。
3. 教職員工(包括教師以及食堂、保潔、保安和宿管等後勤服 務人員)和學生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有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的做 好個人防護後及時就醫。
4. 合理安排集體活動。學生在校期間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鬧,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5. 避免外來人員進入學校,師生赴外地旅行應做好報備。
(八) 養老機構。
1. 制定應急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儲備,在入口處就近設置臨時 等候區。
2. 建立健康監測制度,完善健康檔案。每日對老年人及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加強對老年人原有疾病及症狀監測,身體不適 的做好防護後及時送醫。
3. 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加強手衛生,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或肘臂遮擋。老年人在居室內不需要佩戴口罩。在戶外活動時應 隨身備用口罩,與他人難以保持 1 米以上社交距離時及時佩戴。
4. 控制探訪人員數量、活動區域和探訪頻次,對探訪人員進行實名登記,亮碼測溫正常後方可進入。
5. 定期對養老機構環境和空調系統進行徹底清潔,加強重點部位的日常預防性消毒工作。加強居室、辦公區域、食堂、室內公 共活動區域等場所通風換氣。
6. 保持環境清潔衛生,衛生間應乾淨整潔,配備洗手設施和洗手液。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做好密閉化清運工作。
來源: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