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孝道構成中華民族的和諧文化

2020-12-16 問孝道

孝道產生於中國古代社會,講求親子之間和諧相處,進而延伸到整個社會內部尊老愛幼的良好風尚,構成了中華社會人倫和諧的產物。

父系社會形成之初個體家庭的形成,人類的孝意識就產生了。孝意識是人的社會屬性的起點。人的社會性最初級和最基本的表現是「親親」。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大量出現,原始社會氏族部落開始瓦解,個體家庭開始形成並成為基本的社會生產單位。原始低級的和諧局面被打破,新的維持家庭、族群、社會關係的倫理要求被提出,孝的思想觀念便由此產生。與此相聯繫,家庭內部權利義務關係逐漸地形成,家庭內部的權利與義務逐漸明顯化。

孝道代表中國的「和合文化」。春秋時期,孔孟儒學興起,提出了孝道的具體倫理道德規範。孝的本義在整個社會體系中不斷延伸與擴展,從孝親延伸為孝悌,繼而從親屬血緣擴展到社會,最後是把孝梯從人際關係的道德領域延伸到政治統治領域,達到倫理與政治高度的統一。這樣孝道在血緣關係、社會關係、政治關係三大系統中得到貫穿,形成了孝在整個社會的融合。

從中華行孝的歷史實踐來看,孝道成為中國禮儀之邦的特殊標誌。歷來孝道受到中國人民的高度推崇,孝敬父母、顯親揚名、忠孝節義成為人們普遍的價值追求。行孝成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學經開宗明義章》云:「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這個「至德要道」就是以孝治天下。

「孝治」就是以家庭為中心,以夫婦為起點,養成父子之親、夫婦之愛、兄弟之情,乃至家族鄰裡之誼,這樣的家庭家風淳厚,其家必和睦安樂。同時,在社會內部形成「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孝德、孝道和孝行的長期持續的推廣和弘揚,使中華民族成為和諧、和睦的文明之邦的代表。

相關焦點

  •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最重要的人倫道德規範。其含義是奉養父母和長輩。具體包括:尊敬、奉養、侍病、送終等方面。封建社會,尊敬是指在家庭中,父母之命不可違,家中的所有事務,都由父母作主,兒女們要順從父母的意志。
  • 孝道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中的地位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 、堯、舜、禹等原始氏族時期 ,到夏朝的奴隸社會建立,至秦的封建制的確立之後綿延發展至今。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是重視倫理、倡導道德至上、重和諧與統一、重實際、追求穩定。1、從崇尚倫理道德的原則出發,主張用道德手段治國安民,才能從根本上真正治理好國家。
  • 孝道是通達「和諧人文主義」的基礎
    所謂「和諧人文主義」就是以人為中心、以提升人性為要旨的思想與文化精神,它是與以神(超自然)為中心、旨在提升神性的神文主義相對應的;也是以追求知性、力求認識並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科學主義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中國人文主義的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主要是由儒家的仁學體現出來的。
  •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孝道終究是一種倫理道德的意識和規範,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誠信助人的社會道德教育,可以讓學生由家庭內的道德規範逐步過渡到社會中,由家庭倫理道德引領社會道德規範教育。   第二,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諧觀教育的因素。
  • 弘揚孝道文化 傳承中華美德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孝德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孝道文化校園,2020年12月15日,我校在新改造的大會議室開展了「弘揚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經典誦讀展演。學校各位領導精心策劃,各部門積極響應、相互配合。
  • 中華民族關於孝道的十句經典名言,值得一看!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視禮儀的國家,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使我國成為了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尊老敬賢,孝敬長輩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國是非常的重視孝道的,今天分享關於孝道的十句經典名言,希望大家歡喜並有所啟發。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含義,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定居在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此處的「中華」兼指傳統文化和具有這種文化的人民。作為地域名稱時,「中華」與「中國」含義相同,主要用來指內地郡縣地區和中原地區,與邊疆相對而言;當然國家統一時又指全國。
  • 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民法典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新知新覺)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民法典編纂提供了豐厚滋養,使民法典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民法典明確立法目的是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青陽莊氏一老人」 傳中華美德 弘孝道文化
    講因善心救濟窮苦人,才有馳名百年的良藥「範志神粬」;講晉江慈善家李五的故事……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種子,開花、結果。上世紀60年代他的經濟寬裕了,是時菲律賓華社流行名牌車,但他坐的是極普通的小車,省下一萬元捐給窮人,有人笑他「小氣」,他只是笑笑。
  •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滿生機。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民族節日文化,構成與總體特徵
    在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格局中,此區域大部分處於海拔1000~2000米的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共同組成的第二階梯之上。第一階梯為西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東接橫斷山脈;第三階梯為東部海拔千米以下的丘陵地帶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帶。
  • 傳承中華孝道,共築民族復興 中國十大孝子王凱老師——「孝的長徵...
    昨天(8月1日)是「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紀念日,我們集體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重慶弘道國學研究院邀請到「中國十大孝子」王凱老師來渝做「孝的長徵」全國巡講活動,旨在復興中華孝道,建設幸福家庭,構建和諧社會。
  • 家訓中的孝道及其價值意蘊
    因此,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重視家教、重視家風,視家庭為人倫教化的核心場域、文化傳承的重要空間。周公誡伯禽、孔門庭訓、孟母三遷等事例,皆是中國家教傳統悠久歷史的見證。與家教相輔相成,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宗旨的家訓,也鋪就了一條聖人教化之學通向百姓日常生活的橋梁,凸顯著民族文化基因傳承的中國方式。
  • 大窪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2016年冬至祭祖典禮
    2016年12月18日,盤錦市大窪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興城市傳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冬至祭祖典禮在興城市溫泉賓館養老院隆重舉行。
  • 十二個字的傳統孝道成為思想枷鎖,到了清朝末年有了新的改變
    封建時期,孝道被統治者作為思想統治的一種工具,是一種缺乏人情味的畸形的道德規範,我們要剔除封建社會曾經賦予它的片面化和絕對化色彩,在以平等為基本價值觀念的家庭關係中,發揮孝道應有的社會價值。1、封建社會傳統孝道的發展和強化 漢代以後,傳統孝道文化的封建思想烙印不斷加深。
  • @鄭州市民,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題展館開放了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琦 通訊員 李盼為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獻禮,9月7日上午,鄭東新區打造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題展館」向市民開放。該主題展館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內涵與歷史價值,展現了傳統體育對於當今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進、拼搏的精神風貌;表現出了中原地區在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題展館的建成開放只是鄭東新區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族際和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多民族民間文藝視角
    以多民族生活為基礎創作、傳承的民間文藝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無論是精神文化層面的人類普遍價值認同、制度文化層面的團結和歸屬意識,還是物質文化層面的尊重和共享多民族創造,均離不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統領下的多民族民間文藝建構的共同歷史記憶和生活文化傳統。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
    四是可以進一步增強社會的和諧,構建出良好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五是可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的發展。02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節日中的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1、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下元節,小年,除夕等十二個節日。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哺育之情,對父母的感恩和對生命的敬畏讓我們始終將「孝道」作為衡量民族家庭的道德準則。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死離別祭祖思親,千百年的傳統習俗讓「孝道」文化深深的刻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常說的「孝」究竟源於哪裡呢?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