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40年|特區工地上建起的第一所公辦中學 紅嶺39年「變形記」

2020-12-18 澎湃新聞

創辦於1981年8月的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以下簡稱「紅嶺中學」),時稱深圳市第三中學,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建成的第一所公辦中學。建校之初,沒有校舍,缺乏師資設備,當時只有初中班,附設於深圳羅湖區蔡屋圍小學內,教職工只有21人,設初一至初三共5個班,學生人數350人。1984年10月,"深圳市第三中學"改名為"深圳市紅嶺中學"。從一棟教學樓到現在一校五部,這39年,紅嶺中學有著怎樣的故事?

孩子工地裡讀書 老師「走南闖北」蹭飯 用「拓荒精神」艱苦創校

1982年的深圳,沒有現在的高樓大廈,街道兩旁只有農村的平房,整個城市是由腳手架組成的施工工地。同年,紅嶺中學園嶺初中部迎來了第一批高一學生,饒江山是其中一員。「只有一棟教學樓,學生在黃土上上體育課,與腳手架為伴,在工地周圍生活,另一棟教學樓和體育館還在建設中……」回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饒江山印象深刻。熱衷於幫助同學的饒江山,馬上在同學們的推薦下成為了第一屆學生會會長。

1982年,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正在快速發生,中建三局一公司在這一年出徵深圳,承建了當時的「華夏第一高樓」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深圳開始喊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個被認為「知名度最高,對國人最有影響的口號」。為乘上改革開放春風,全國各地的人不斷湧到深圳,當時的紅嶺中學高一本只有3個班級,為新來的學生,紅嶺組建了第4個班。到1985年,第一屆紅嶺中學高三學生畢業時,紅嶺的高中已經擴大至6個班級。

饒江山在時稱「深圳市第三中學」首屆學生代表大會上發言。

饒江山被評為全市青年學習標兵,學校領導在建設中的教學樓旁為饒江山頒發獎品。

「走南闖北」是老師吃飯的代名詞。「紅嶺中學可以說是跟著特區一起建立的,在開辦初期條件比較艱苦,硬體設施都不足。新分配來的老師和內地調來的老師都沒有專門的教工宿舍,住在由木板間隔起來的教室裡,沒有衛生間和食堂,上個廁所都很不方便。」說起1989年來紅嶺中學任教的印象,紅嶺中學石廈初中部安全主任藍小昌既感慨又激動。「最早的時候老師沒有地方吃飯,旁邊有個上海時裝公司,就在那裡蹭飯吃,後來又到後面的一個原野公司蹭飯,再後來又轉到四川大廈的一個建築學校。」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石廈初中部安全主任藍小昌1989年任教深圳市紅嶺中學後與第一屆初中畢業生在教學樓前的合影。

在與藍小昌同年入校的現紅嶺中學石廈初中部部長彭賓眼中,當年的紅嶺中學園嶺初中就是一所「農村學校」:建築整體呈現古樸的灰色,布局單一。39年後,當彭賓再回到園嶺初中部,教學區、實驗區、運動區,還有音體美專用的音美樓,建築風格、區域布局都煥然一新,連色彩也讓人賞心悅目。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石廈初中部部長彭賓(中)與她帶的第1屆學生合影。

「那時候還沒有電腦,上課、成績統計都是純手工。這道題目學生的得分率是多少,我們都是靠畫正字,不像現在輸進電腦就有了。」紅嶺中學副校長劉仁淮1992年來到紅嶺任教,說起當時的教學工作,非常唏噓。儘管如此,老師和學生依然敢闖敢拼、吃苦耐勞,充分發揮特區獨有的開拓創新精神,用行動和實踐鍛造出了「紅嶺精神」——求真務實、敢於擔當、腳踏實地,這與深圳精神一脈相承,讓每一個老師和學生都受用一生。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85屆高中畢業生饒江山接受記者採訪。

自帶城市創新基因 紅嶺學子的成長融合於學校建設

2006年,紅嶺中學高中部建成後,初中、高中分離,現在的高中部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校園環境清幽,硬體設施齊全。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紅嶺中學高中部4棟宿舍樓聞雨齋、觀雲軒、依泓居、擁翠閣,這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和內涵的名字是經歷了學生徵集、語文老師把關最終確定而來的。劉仁淮回憶,當時的領導班子一致認為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是教育的場所,通過環境和建築也能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我們就想去做這樣一種活動,不管是徵集宿舍樓的名字還是教學樓的名字,就是想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讓學生獲得存在感和參與感。在這過程中,學生會內化學校的校園文化,建築就成為學生與學校連結的載體。」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高中部4棟宿舍樓從左到右依次為聞雨齋、觀雲軒、依泓居、擁翠閣。

旗袍、長袍馬褂、鷹羽冠頭飾、黑長袍……萬名造型多樣的紅嶺師生匯聚在高中部運動場。2011年秋季,第一屆紅嶺創意運動會開幕,成為紅嶺創意校園的一部分。不同於傳統的運動會,這個創意運動會相當有新意。劉仁淮指出,若按傳統的運動會入場式,局限了學生展示才藝的機會。「我們就框了幾個主題,如城市運動會、民族運動會,讓學生在指定主題內發揮他們的想像空間,讓孩子們的心中有國家,也可以叫做國家認同教育。」

自第一屆運動會以來,創意運動會已成為每年紅嶺中學堅持的傳統。2019年,創意運動會加入了小學部,一校五部的學生穿上由各班設計的班服或者代表著城市特色的服裝。學生所代表的城市裡,不僅有成都、香港、開羅等熟悉的城市,還有如三蘭港、金夏沙等罕見的城市。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創意運動會開幕式。

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基礎教育旗艦」為特區建設輸送人才

隨著經濟的發展進入快車道,深圳對人才和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更是吸引了省內外一批批人才駐紮於深圳進行創業、生活。深圳教育如何支撐特區發展,來滿足不斷增長的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需求?

紅嶺中學走在深圳前列,於2015年4月整合「一校五部」教育資源,成立了紅嶺教育集團,開始集團化辦學的改革探索。

近年來,在新高考體系的改革推動下,紅嶺對課程進行了整合及提升,課程得到系統化、模塊化發展。紅嶺中學高中部部長郭樹英介紹,學生的課程可分成基礎必修課程、拓展延伸課程以及自主特長發展課程三大類型,如在拓展延伸課程方面,學校就開發了無人機課程、走進紅樹林課程等。

硬體設施方面,學生可在新開設的未來教室用平板電腦與老師的教師端進行多屏幕的互動,學生的相關情況能迅速反饋到老師手上。不滿足於課堂實驗的學生還能向學校申請在實驗室進行完整的操作,去完成對科學的進一步探索。在校園活動方面,每年學校會開設60-80個社團,學生和老師都可根據個人興趣自主申請開設社團。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高中部。

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多樣化的課程和校園活動,更離不開優秀教師的引導。郭樹英說,學校創立了全國首個「學生成長支持中心」,從學生品德、生理、心理、特長、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定製個性化成長的方案。

紅嶺的辦學規模和師資力量逐年壯大,身處深圳特區的紅嶺學子有著廣闊的見識與多樣化的選擇。彭賓表示,「以前的學生非常淳樸,家長也不會對孩子的教育有過多的幹涉。身處在信息化時代的學生思維活躍、視野寬廣,這對老師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

目前,學校招聘了6位博士,有5位正高級教師、6位特級教師,高級教師佔師資比例一半以上。紅嶺中學的青年教師佔比數量極大,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也是按體系進行。

在教學成果方面,紅嶺達到高考高分優先投檔線以上的學生人數,已經連續7年全市第一,為深圳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石廈初中部。

現在的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園嶺初中部教學樓。

集團化辦學 打造智慧校園 率先回答「教育現代化之問」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而紅嶺陪伴特區走過了39年曆程。39年來,紅嶺從艱苦創業到初具規模,再到優質辦學,與深圳教育一同高速成長。

集團化辦學5年來,紅嶺教育集團在整體體制改革、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以及學校管理體制變革方面都取得了高質量發展。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後,紅嶺師生和家長有一個共同的願景——在2025年實現紅嶺教育現代化。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2025年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設施環境、全國領先的辦學體系和深圳派頭的質量目標。

紅嶺中學校長張健說,「紅嶺已經通過艱苦的創業和規模擴張,為很多深圳孩子提供了個性化的教育,未來我們要參照現代化未來學校的空間設計,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校園環境,包括與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此外,要形成一套領先於全國的辦學體系,整個課程體系按照跨學科、項目制教學,讓學生在體驗和探究中學習與成長,給孩子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我們還要完成深圳排頭的質量目標,這個質量目標的根本就是要從課程體系的不斷的建設和完善入手,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能個性化自主成長的平臺。」

張健向記者描繪了他心中的紅嶺現代化藍圖:學校將成為一所「網際網路+教育」為形式的智慧教育,建造一個一切以師生用戶體驗為根本、「面向人人」的智慧化校園。學生有大數據的支撐來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跑道」。同時,老師可運用技術手段和大數據來改變教學方式,以提升教學水平,著力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藝術素質和科技素質,並給每一個學生打造獨一無二的課程。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紅嶺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張健介紹紅嶺未來2025年的辦學目標。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實驗小學航拍圖。

愛國,慎獨,求實,創新!紅嶺校訓,深刻在每個紅嶺人心裡。紅嶺中學走過的39年曆程,是深圳特區40年教育的一個縮影,也是深圳精神在教書育人方面綻放出的獨特光芒。

內容來源:深圳新聞網

作者:梁榆其 金洪竹 林恆鑫 李欣桐 王舒蕾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

原標題:《特區40年|特區工地上建起的第一所公辦中學 紅嶺39年「變形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特區40年·樂享鹽田|特區明天過生日,這是來自鹽田的「節目單...
    特區40年·樂享鹽田|特區明天過生日,這是來自鹽田的「節目單」,祝福滿滿!年風雨兼程40年滄桑巨變40年,特區這片改革創新的熱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特區改革創新的產物鹽田自建區以來經濟體量持續攀升,城區功能不斷完善文明水平一路上揚,民生幸福感不斷增強……
  • 特區40年,深圳被「教育」上了一課
    今天上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大會隆重召開,最高層親自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40年來,深圳交出的成績單是: 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19年的2.7萬億元,年均增長20. 7%;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80年的0.18億美元躍升至2019年的4315億美元,年均增長26.1%;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萬元,比1985年增長31.6倍。
  • 深圳特區40年|生而不凡 艱難崛起
    深圳特區成立40年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一代代「拓荒牛」篳路藍縷,櫛風沐雨,離不開一批批「萬裡鵬」扶搖直上,振翅騰飛……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城市蝶變過程中,湧現了眾多優秀企業與行業領軍者,他們參與房改,創辦企業,壘砌磚瓦,建設深圳,親歷行業沉浮,他們與深圳互相成就。在深圳特區40歲生日來臨之際,樂居隆重推出「致敬深圳特區40周年——深而不凡,圳當紅!」
  • 香港特區政府2019年扶助近39.3萬人脫貧
    香港特區政府2019年扶助近39.3萬人脫貧  新華社香港12月23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特區政府23日發布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特區政府恆常現金政策讓近39.3萬人脫貧,使2019年貧窮率降幅達到5.6個百分點
  • 紅嶺中學竹林初中部校園開放日
    深圳晚報訊(記者 佟豔婷 溫銀妮) 4月27日,紅嶺中學竹林初中部舉行教學開放日,邀請家長、社區以及其他學校教師走進校園,零距離了解教育教學特色,感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紅嶺教育集團副校長、竹林部部長孫國芹與家長面對面交流,深刻闡述教育理念,解答家長疑惑。 竹林初中部於2014年6月併入紅嶺教育集團,近3年來藉助集團辦學優勢,整體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均有顯著提高。
  • 深圳特區40年的「變」與「不變」
    改革開放40年間,眾多有著鮮明時代印記的「地標」在深圳不同時期鮮亮登場,一個又一個「第一」彰顯著特區深圳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特質,把這些地標串聯起來,就是一部完整的深圳特區發展史,而追尋這些不斷變換的全國性或地域性地標,背後不變的就是特區人銳意改革、勇往直前的初心。
  • 「我與特區40年」徵稿獲獎名單出爐 一等獎出自鹽田區文聯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鄧雪婷)日前,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我與特區40年——廣東省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全媒體徵集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踴躍參與,文學愛好者們用多元的形式講述豐富多彩的特區故事、改革開放故事,其間湧現出了不少高質量作品。
  • 特區40年 | 解碼新港商眼中的新羅湖,逐夢正當時!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從一個荒僻的邊陲小城到繁榮的一線城市敢為天下先的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也是最佳詮釋者而羅湖,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02完善生活配套服務,吸引初創香港青年「從香港經過羅湖口岸到深圳,羅湖是許多港人對深圳特區,甚至對內地的第一印象,這也是羅湖吸引香港青年的一大優勢。」
  • 福田區中小學"深圳特區40年"原創作品朗讀大賽落幕!
    "特區改革當先鋒,四十年來成果豐。往昔漁村難覓影,翻天覆地聳雲峰。創新驅動發展路,科技引領時代夢。當代少年勤勉勵,鑄就鵬程新輝煌。"12月13日上午,福田區教科院在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深圳特區四十年"福田區中小學原創作品朗讀大賽頒獎典禮。
  • 「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40人」榜單出爐,力勁集團劉相尚入選
    「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40人」主要表彰為深圳特區品牌建設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傑出人物,與劉相尚先生一起獲得該榮譽的還有「招商銀行」品牌創建人王世楨、華為創建人任正非、"騰訊「品牌創建人馬化騰、「比亞迪」品牌創始人王傳福、「中國平安」品牌創建人馬明哲等人。
  • 馬明哲入選深圳特區40年40人
    原標題:馬明哲入選深圳特區40年40人   10月13日,在
  • 福田區中小學"深圳特區40年"原創作品朗讀大賽圓滿落幕!
    "特區改革當先鋒,四十年來成果豐。往昔漁村難覓影,翻天覆地聳雲峰。創新驅動發展路,科技引領時代夢。當代少年勤勉勵,鑄就鵬程新輝煌。"12月13日上午,福田區教科院在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深圳特區四十年"福田區中小學原創作品朗讀大賽頒獎典禮。第三屆中國金話筒金獎獲得者殷亞敏老師現場朗誦《年輕人的長徵》,正式拉開了頒獎典禮的序幕。
  • 喀什市特區高級中學援疆教師邱俊榮:喀什葛爾的召喚
    我的受援學校是喀什市特區高級中學。喀什市特區高級中學位於新開發的東城區,離老城區10公裡左右。東城區之前是塵土飛揚的荒漠和破落的小村莊,最近四五年間,各對口城市在這裡建起高樓大廈,近兩年又在路邊及街心空地種植黑麥草、玫瑰、燻衣草、格桑花、海棠、櫻桃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樹木。
  • 特區40年|福田學子自白:上學,是件快樂的事!
    作為深圳改革創新的「精華之地」,福田區通過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在打造「本真、適才、普惠」的高品質教育的賽道上一路疾馳,保障每一位孩子「有學上、上好學」,走出了一條基礎教育「學有優教」的新路徑。連日來,記者走進福田多所特色各異的學校,切身感受改革帶來的教育新生態。
  • 特區40年|寶安區老幹部講述親身經歷 還原波瀾壯闊的歷史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四十年來,一代代特區建設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闖出了一條改革開放的新路。寶安經歷了從「縣城經濟」到「灣區經濟」,從「鄉村治理」到「城市治理」,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飛躍。
  • 8月26日深圳特區40年燈光秀表演詳情
    2020年8月26日晚19時,深圳舉行「全城亮燈亮屏 為特區慶生」活動。8月26日深圳特區40年燈光秀表演詳情燈光秀時間2020年8月26日晚19時表演地點市民中心廣場、深圳灣人才公園回放入口深圳特區40周年燈光秀回放詳情(附觀看入口)
  • 深圳特區40年:極光CEO羅偉東接受深圳衛視採訪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市隆重舉行。大會總結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並為深圳經濟特區在新時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領導人在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
  • 特區40年|40年迭代升級,博雅藝文空間全新亮相
    原標題:40年迭代升級,博雅藝文空間全新亮相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2日訊(晶報記者 謝晨星/文、圖)老深圳人一定對誕生於1980年的「博雅畫廊」有著深刻的記憶,日前,新一代的博雅藝文空間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正式落成並開門迎客
  • 40名人才,40句祝福,深圳人才同賀特區40歲生快!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40周歲生日。40年城市蝶變,創造世界奇蹟;40年創新不息,書寫壯麗史詩;40年人才驅動,厚植髮展沃土。今天,「人才深圳」特別邀請了各年齡段在深工作的40位人才為深圳送上祝福寄語,衷心祝福特區生日快樂!共同致敬特區成立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