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通訊》發布綠會團隊論文|關於穿山甲是否為COVID-19病毒...

2020-12-23 中國綠髮會

論文標題為《穿山甲是COVID-19暴發——冠狀病毒傳播與病理學證據的替罪羊嗎?》,刊登在科學期刊《自然保護通訊》(Conservation Letters)第13卷第5期(2020年10月/ 9月)。其作者團隊包括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綠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委員會(BASE)秘書長 Sara Platto博士,以及綠會穿山甲工作組蘇菲等。

COVID-19大流行已波及全球六百多萬人。COVID19冠狀病毒(CoV)的起源尚不清楚,但穿山甲被認為是潛在宿主。作者團隊調查了在我國廣東省查獲的兩隻穿山甲。分子篩選結果顯示,暱稱叫做「打呼」的穿山甲攜帶了CoV,另一隻叫「沒動」的穿山甲感染了水心病(埃希氏菌病)

「打呼」表現出呼吸困難,肺部、腸道和鼻孔感染,如計算機斷層攝影和屍檢所示。先前的系統發育分析表明,與穿山甲冠狀病毒相比,蝙蝠冠狀病毒RaTG13更接近COVID-19冠狀病毒。有超過20為看護人士與冠狀病毒陽性的「打呼」有過密切接觸,但沒有人感染了這種冠狀病毒。該論文作者團隊的數據表明穿山甲不太可能是COVID-19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或次級宿主。

穿山甲似乎是感染了由一種尚不確定的天然宿主物種攜帶的冠狀病毒的受害者,或許是因為它們變弱了的免疫系統。

整理/牛靜美 審/綠宣

【參考來源】

論文原文DOI:《穿山甲是COVID-19暴發——冠狀病毒傳播與病理學證據的替罪羊嗎?》

相關焦點

  • ...回應:新冠病毒極有可能長期存在;管軼團隊發布馬來穿山甲為中間...
    針對有人提出,「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共存」的假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首次給出了正面回應,這是有可能的。與此同時,在病毒宿主的尋找和研究上,管軼及其團隊發表論文表示,馬來穿山甲(又名爪哇穿山甲)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而他曾是最早分離出SARS病毒,並最先提出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中間宿主的科學家之一。
  • 多篇論文從遺傳學角度探究COVID-19
    他們的研究工作還將有助於監視和預防可能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從而導致所謂的人畜共患病的其他病毒。今年2月,Holmes教授已經與人合著了四篇關於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其中的兩篇論文(分別發表在Nature期刊和Lancet期刊上)是對這種病毒的最早描述。SARS-CoV、WHCV和包括Tor2和CoVZC45在內的SARS樣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結構。
  • 雲南盈江再現野生穿山甲,為德宏的生態環境點讚!
    同時,經多方渠道,綠會工作人員與盈江森林公安局取得聯繫後,親赴盈江,與政府相關部門交流當地生態保護工作,共同探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保護,並提出希望成立德宏保護地的想法,如果再發現穿山甲會第一時間聯繫綠會,為森林公安局提供專業支持,幫忙佩戴追蹤器,參與救助,分享知識經驗等;同時綠會將協助宣傳盈江野保工作,助力美麗盈江。
  • 管軼等人最新證據:走私穿山甲攜帶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高度相似
    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在走私穿山甲的多個樣品中,都發現了和這次致命的2019-nCoV病毒非常相似的冠狀病毒。一周前,華南農業大學也有一樣的研究結論,現在,可以說有了更進一步的證據補充。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醫學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2月18日發表了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管軼、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等人論文,論文提到,在廣東、廣西截獲的從東南亞走私來的穿山甲中,發現了冠狀病毒,並且與新冠病毒(2019-nCoV)的相似度在85.5%到92.4%之間。
  • 穿山甲被指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比蛇可信,是非法交易量最大的哺乳...
    賴可 邊策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穿山甲,剛被「指認」為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初步的結果顯示,目前已有穿山甲病毒序列和2019-nCoV有99%的基因相似度。此外,也有先前的研究提供佐證。那是否就此可以「鎖定「穿山甲了呢?我們一步步看。
  • JAMA:類固醇藥物可有效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
    這項研究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個團隊進行,研究結果為與標準護理或安慰劑相比,這些藥物可降低28天內死亡的風險。WHO發布了新的指導方針,建議在治療嚴重或危重的COVID-19患者時使用這些藥物。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JAMA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Administration of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and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圖片來自JAMA, 2020, doi:10.1001/jama.2020.17023。
  • 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宿主或不唯一
    (原標題:華南農大: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宿主或不唯一)
  • 青年是未來的中堅力量——聯合國關於青年和COVID-19的聲明
    近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官網發布了一則關於聯合國青年發展機構間網絡(UN-IANYD)和COVID-19疫情的聲明要聞。要聞中指出,該聲明呼籲全球應加強與青年群體的夥伴關係,他們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危機時擁有巨大的潛力和行動力。
  • Nature:是穿山甲傳播的新冠病毒嗎?|計算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
    圖片來源:Frans Lanting/National Geographic2月7日,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綠會獲邀出席GBIF網站發布暨報告會|與中科院節點合作翻譯的簡體...
    正如Joe Miller博士在會上所介紹,GBIF目前有超過13億條物種發生記錄,這些數據來自59個國家會員、39個機構會員的1466位數據發布者;每月提供數據服務的量達到327億條,每月訪問量達到近19萬次。中國綠髮會也是GBIF的正式數據發布者,並且一直致力於將更多具中國代表性(瀕危)物種的數據陸續發布。
  • 血型與COVID-19是否有聯繫?23andMe計劃深入探討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即將開展一項深入研究,探討個人的遺傳密碼,是否與感染COVID-19的可能性,以及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以期進一步探討早期研究工作的結果。根據23andMe的早期研究數據,與其它血型相比,呈COVID-19陽性反應的O型血人數,似乎比預期的少。
  • 自然子刊:新冠病毒在40-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當地時間7月28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比利時KU魯汶雷加研究所,中國西交利物浦大學、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指出,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 建築學院楊銳團隊聯合地學系宮鵬團隊合作發文識別全球自然保護地...
    清華新聞網9月1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建築學院景觀學系系主任楊銳教授團隊,聯合清華大學地學系宮鵬教授團隊、中科院植物所馬克平研究員團隊,開展跨學科合作研究。為了保護更多的 「高效益低成本區域」,研究提出三種保護情景——保守目標、中等目標和宏偉目標,分別需要保護全球陸地面積的19%,26%和43%。此外,研究為每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制定了國家尺度的三種保護目標,並識別了具有明確空間邊界的「高效益低成本區域」,為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提供了決策支持。
  • 綠會訴廣西林業穿山甲公益訴訟案律師代理詞|有理有據
    隨著1992年中國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及2009年胡德平理事長指出綠色發展的要義後,經國務院批准,原告兩次更名為現名,並在胡德平、謝伯陽、周建等理事及理事會的領導帶領下,積極全面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關注、參與相關工作。自成立至今,原告倡導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在創新、研究、科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
  • Cell:揭示T細胞在控制SARS-CoV-2和降低COVID-19嚴重程度方面發揮...
    2020年9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SARS-CoV-2首次出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了解在COVID-19的急性期,免疫系統有時是否弊大於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明顯地支持免疫系統的有益作用更大。
  • 薩拉普拉託博士擔任綠會野生動物救護專家組首席科學家|積極籌備...
    她不遺餘力地推動動物保護與動物福祉事業,引導普通人正確養護動物以及預防意外,動用其自身的力量,並曾免費為經濟困難的家庭所養寵物狗或貓咪注射狂犬疫苗。薩拉普拉託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行為學與動物福利,在來到中國之前,薩拉曾在西班牙、美國、加拿大從事野生動物行為研究與動物救助工作。12年前,她來到中國,而如今在中國工作生活也有近7年多的時間。
  • 最新研究駁斥新冠病毒為「人造」產物 蛇不是中間宿主
    此外,穿山甲冠狀病毒突刺蛋白的受體結合域僅與SARS-CoV-2存在5個胺基酸差異,而人與蝙蝠病毒蛋白的差異為19個。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證據表明穿山甲是最有可能的新冠狀病毒中間宿主,但也有可能是其他中間宿主。
  •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綠會國際部成功阻止丹頂鶴降級
    最新的評估和物種概況已經在國際鳥盟數據區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網站上公布。」來自國際鳥盟的信息告知綠會工作人員。「除了《鳥類紅色名錄》的更新外,我們還發布了最新版本的《鳥類生物分類清單》,並提供下載。該清單在更新後包含了亞種和生物分類注釋,以及所有公認物種的2020紅色名錄狀態。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穿山甲,是這一次的答案嗎?就在上周,科學家似乎為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找到一個可能答案: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發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稱,穿山甲是此次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該研究篩選比對了1000個穿山甲的宏基因組樣本(即從穿山甲的多個部位,收集核酸片段的集合。其中包括穿山甲本身的核酸,也可能來自沾染的細菌、病毒),發現一種β冠狀病毒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相似度達99%,且該β冠狀病毒總體樣本陽性率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