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在孩子沒上學前,都認為孩子上學後有老師教就夠了,自己能夠輕鬆不少,卻沒想到孩子上學後自己更累了,除了要完成自身的工作外還必須輔導孩子做作業。
而且由於孩子學習的教材已經經過了很多次的改革,不少家長輔導起來都覺得是有難度的。
家長好心提醒孩子卻被老師說成是亂教
林林上學後的功課一直都是由媽媽輔導,這次受疫情影響在家上網課,監督他學習的任務自然也就落在了媽媽的身上。
每次林林上網課的時候,媽媽都會坐在他的身邊陪伴,這樣孩子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她也可以馬上解答。
這天林林在上語文的課的時候被老師點名讀古詩《山行》,媽媽為了防止兒子出錯,特意提醒了一下林林「遠處寒山石徑斜」中的「斜」要念成二聲的「xiá」。
林林按照媽媽的說法讀了,但老師卻說他那麼讀是不正確的,應該念成「xié」。
聽到老師這麼說林林的媽媽當時就生氣了,也沒管還在上課就和老師理論了起來:「我們小時候老師就是那麼教,怎麼就不對了,你到底會不會教學生。」
看到林林媽這個樣子,老師也非常無奈,但還是細心的解釋了。原來孩子們的教材經過了很多次的改版,現在使用的教材中確實是念成「xié」。聽完老師的解釋後林林媽為自己剛才的樣子感到羞愧。
家長和孩子接受教育的年代不同,使用的教材自然也就會存在很多差異,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切忌按照自己的老思想來,否則將會誤導了孩子。
為什麼要將古詩詞中一些字的讀音進行修改?
1、統一讀音
古詩詞中的一些字的讀音存在很大的爭議,導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所以為了方便交流就會將這些字的讀音進行修改和規範,詩詞的意思並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2、讀音發生改變
古人在寫文章或者是詩詞的時候都喜歡用一些通假字,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押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通假字的讀音已經漸漸消失或者只存在方言裡,所以便會對讀音做出一個修改。
家長和老師發生分歧的時候要這樣做
1、耐心的溝通
林林媽的做法可以說是非常莽撞的了,當了那麼多學生和家長的面,不僅傷了老師的面子也讓自己在他人面前出了醜,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做法。
家長和老師產生分歧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完全可以在課後通過私聊的方式耐心溝通,這樣無論對於家長還是老師來說都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2、換位思考
對於家長來說只需要管好自己家的這一個孩子,但是對於老師來說則需要管理好整個班級,所以有時難免就會對某個孩子有疏忽的地方。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老師是否能夠做到十全十美呢?如果不能的話,就要對老師多一分寬容。
3、不要對老師發脾氣
家長們應該尊重老師,而不是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到老師身上,對老師亂發脾氣。和老師溝通要秉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不可以進行人身攻擊。
在教學上老師肯定要比家長有經驗,所以當有不清楚的地方時家長應該虛心向老師請教,這樣也是在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