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洛娃是誰?蘇聯克格勃為什麼要花30年抓她?

2020-12-12 覃仕勇講史

俄羅斯有個著名的女子網球運動員,也叫馬卡洛娃。

不過,此馬卡洛娃非彼馬卡洛娃。

彼馬卡洛娃是二戰德軍中的一個劊子手。

據不完全統計,被這個劊子手槍殺了的蘇聯人高達1500人。

不得不說,這個馬卡洛娃,本身是蘇聯人,雙手卻沾滿了蘇聯人的鮮血,可謂惡盈滿貫。

蘇聯當局對這個馬卡洛娃恨得後糟牙痛,表示不殺此人,誓不罷休。

二戰結束後,蘇聯懸賞緝捕馬卡洛娃,一度在短時間內抓捕到了200多個和馬卡洛娃年齡相仿、相貌相似,名字完全一模一樣的人,但經過進一步核實,發現都不是劊子手馬卡洛娃。

馬卡洛娃這個名字,實在太泛濫了。

有趣的是,劊子手馬卡洛娃,原本是不叫馬卡洛娃的。她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她是家裡的老大,年齡很小就上學了。因為年齡小,上學第一天,都不知道自己是姓什麼的,老師依稀記得他的爸爸名字裡有「馬卡」的讀音,就幫她擬了個名字:馬卡洛娃。

馬卡洛娃作為一個純正的蘇聯人,為什麼要充當德國人的劊子手呢?

原來,二戰爆發後,19歲的馬卡洛娃報名參軍,投身到了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中。

她是一名機槍手,作戰勇敢,並且有天生的冷血射手潛質——殺人不眨眼。

1941年9月,德軍展開了「颱風行動」,向莫斯科發動進攻,在維亞濟馬戰役中,屠殺了一百多萬蘇聯人,另外俘獲了五十萬人。

馬卡洛娃不幸成為了德國的戰俘。

德軍看中了她的冷血射手潛質,以提供住房和發放酬金為誘餌,讓她充當德軍的劊子手,告訴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處死被捕的蘇聯遊擊隊員及其親屬。

馬卡洛娃貪生怕死,為了免除一死,欣然同意。

馬卡洛娃很享受這份工作,開槍殺人的時候,她可不管被殺的是誰,她只覺得是一種宣洩,有莫名的快感。

她所槍殺的人中,有的是婦女、老人和十幾歲的孩子。

但她開起槍來,依然不眨眼。

相關焦點

  • 蘇聯克格勃為什麼要花30年抓馬卡洛娃?
    就在莫斯科時間的六點,克格勃特工手持AK47向一個蘇聯大媽射出了一發子彈,這個年近花甲的老太婆隨即應聲倒下。她就是蘇聯克格勃抓捕了30多年的蘇奸——馬卡洛娃。要想知道克格勃為什麼30多年抓捕馬卡洛娃,還要從馬卡洛娃妙齡韶華的那些事說起。1920年3月1日,馬卡洛娃生於斯摩稜斯克境內的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她父親帕夫諾夫有七個"葫蘆娃",她是最小的那個。
  • 蘇聯克格勃為什麼要花30年抓馬卡洛娃,她做了哪些事?
    蘇聯克格勃也是這麼做的,克格勃在二戰勝利以後,一直在尋找這個曾經叛變祖國的劊子手,一直到1978年才將這名叫做安東尼娜·馬卡洛娃的曾經叛國者抓住。清醒過來的她意識到戰爭已經失敗,急於求活的心態讓馬卡洛娃進入洛科特,並在偶遇一名德國警察後得到了一份工作:處決犯人。馬卡洛娃面對德國人提供的包吃包住還有薪酬的工作動搖了,她接受了這份工作。可能是德國人考慮到馬卡洛娃會有所顧忌,所以在事先也不讓她知道被殺的是誰;同時為了保護她,也不讓蘇聯人知道劊子手是誰。
  • 蘇聯婦女馬卡洛娃是何方神聖?讓蘇聯克格勃花了30年時間抓捕她
    克格勃,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就這樣一個超神的組織,竟然花了整整30年時間,去抓捕一個55歲的蘇聯婦女馬卡洛娃。那麼,這個55歲的蘇聯婦女馬卡洛娃到底是何方神聖,要蘇聯克格勃花費了30年時間呢?
  • 蘇聯的克格勃,為什麼要花30年抓一個蘇聯婦女呢?
    安東尼娜·馬卡洛娃,一個蘇聯婦女。那麼,克格勃為何要抓一個蘇聯婦女呢?簡單來說,馬卡洛娃在二戰中叛變,叛變之後她親手處死了1500名蘇聯人。1941年秋,德軍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在之後的維亞濟馬戰役中,一共有一百多萬名蘇聯人戰死沙場,還有50萬人被俘。而馬卡洛娃則被炮彈炸暈過去,等她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了死人堆中,馬卡洛娃驚恐萬分。醒來後,馬卡洛娃想要回到蘇聯軍隊,不過這要經過漫長的旅程,於是,馬卡洛娃就在附近的村莊徘徊,請求當地人給予她一個藏身之處和食物。
  • 馬卡洛娃:做德國軍妓殺千名同胞,蘇聯克格勃花30年抓到她處死
    經過長達30年的排查,終於在1978年的夏天,蘇聯克格勃抓獲了一名叫做安東妮娜·馬卡洛娃的蘇聯婦女。這個女子到底是誰?值得讓全國最強大的情報機構之一來歷盡千辛地抓捕呢?二戰前的馬卡洛娃也和萬千蘇聯少女一樣,平平凡凡,唯一有點差別的地方,或許只是她高中輟學前往莫斯科追夢的經歷。1941年5月,在德國納粹入侵蘇聯之時,馬卡洛娃毅然決然加入志願兵的行列,開始到前線做一些後勤工作,為國家貢獻微薄之力。
  • 蘇聯花30年抓馬卡洛娃,多次逃過追捕,關鍵時刻留下破綻被處決
    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情報機構之一的蘇聯克格勃情報局,在花費近三十餘年的跟蹤追查後,最終抓獲了一位名為安東尼那·馬卡洛娃的女子。這位看似普通的女性是誰?為什麼強大的克格勃情報機構要花費這麼多時間鍥而不捨的來對她進行抓捕?
  • 槍殺上千名同胞的馬卡洛娃,蘇聯花30年才找到她,這是為什麼?
    1976年夏天的某一個清晨,一陣陣騷動打破了白俄羅斯的小鎮上的安靜祥和,一群蘇聯特工全副武裝的闖進了維克多金斯伯格的家,聲稱要將他的妻子一位已經56歲的女人安東尼娜金斯伯格帶走。1921年 ,馬卡洛娃出生在蘇聯一個普通的家庭中,小時候的她,性格十分的內斂害羞,幾乎很少與人交流,靦腆的她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他的父親便將她送到離家附近的小學上學,到了學校,當老師問她叫什麼名字的時候,不知道是緊張還是忘了,她竟然說不出來自己叫什麼名字,沒有辦法,老師只好隨隨便便地給她取了一個名字,於是她便叫了安東尼娜·馬卡洛娃。
  • 蘇聯的克格勃有多厲害?連美國總統川普都被懷疑是克格勃
    蘇聯崩潰這麼多麼年了,克格勃還是陰魂不散。克格勃多厲害呢? 1992年,一位男子失意地來到英國駐波羅的海某國使館,一位英國女外交官熱情洋溢地詢問:「要不要給您沏杯茶?」
  • 蘇聯克格勃有多強大?身經百戰,擁有50萬特工,普京都要投身其中
    作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的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我想大多數人是不陌生的。最起碼大家基本都知道,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就是出自克格勃的,另外世界許多名人也相傳都在克格勃工作過。比如美國著名文學家海明威,甚至還有說薩馬蘭奇也在克格勃工作過二十年。
  • 蘇聯的「克格勃」讓人聞風喪膽!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是美國人埋汰的,和中情局一樣,在美國中情局就是英雄,克格勃就是惡魔。國內有些人寧願相信美國人的話也不相信國內的,外國的空氣真甜,可別把某些國家的什麼安全部門與克格勃相提並論,克格勃也好還是契卡也好沒有一個是擺設,尤其是在大規模處決叛徒上,更是無人能及。 有的純粹就是擺設。
  • 「日丹諾夫地鐵案」:克格勃少校離奇死亡為何引發蘇聯高層震蕩?
    摘要:1980年底,一位克格勃少校在莫斯科市郊的日丹諾夫地鐵站附近離奇死亡。調查發現這只是一起普通的搶劫殺人案,但誰也沒想到,這起案件竟然引發了蘇聯高層的震蕩,進而改變了蘇聯政壇格局。這就是「日丹諾夫地鐵案」。
  • 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為何卻臭名昭著,然而普京卻以此為榮?
    克格勃克格勃是蘇聯有名的情報機構,它的全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只是它的俄語音譯簡稱罷了。實際上,克格勃是在1954年3月13日才正式成立和命名的,但是在蘇聯成立之初就存在了。克格勃的前身是蘇聯的契卡及史達林時期內務人民委員部下屬的國家安全總局,克格勃可以說是兩者結合的產物。
  • 中國第一個女知青,為何成蘇聯克格勃特工?死後牆上留下一字
    但你要問誰是中國第一個插隊落戶的知青,大多數人一定不知道,她就是傅索安。 傅索安,1949年6月5日生於天津,父親是醫生,母親做英語翻譯,出身書香門第。大家閨秀,人又長得漂亮,按理說追求者很多,可傅索安卻是個異類。外表靚麗的她,卻是個脾氣火爆的女漢子,在學校連男生都不敢惹她。
  • 蘇聯克格勃,為國家安定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卻也被自己人鄙夷
    蘇聯雖然已經解體多年了,但它的很多故事還是那樣引人關注,比如神秘不可測的克格勃群體。人人都知道,克格勃在蘇聯一度是國家安全的象徵,但他在海外的名聲可不怎麼好。事實上,哪怕是在國內,有些人對克格勃這個名字也感覺不適。為什麼?因為它矛盾性質的本身,雖然很厲害,但同時也很讓人感覺可怕。
  • 蘇聯與美國之間諜戰有多猛?克格勃:CIA在我家床下裝竊聽器
    冷戰時期,蘇聯多勃雷寧大使駐紮在華盛頓的大使館。在他任職期間,由於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人對蘇聯這個封閉的國度十分好奇。蘇聯大使館成為了中央情報局滲透獲取情報的一個重要渠道。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花招,結果一一被克格勃識破。
  • 蘇聯克格勃的阿貝爾,作為間諜界大師,為何會因一枚硬幣暴露身份
    其中,蘇聯的克格勃便是世界鼎鼎有名的情報專家。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蘇聯克格勃,更是威風八面,聞名遐邇。因為他有著「千面人」之稱,更被稱為間諜隊伍的教科書式人物。魯道夫·阿貝爾的克格勃人生,不但緊張刺激,而且極富戲劇性這位大名鼎鼎的「千面人」就是蘇聯情報特工威廉·奧古斯特·費舍爾。這個名字不熟悉?那魯道夫·阿貝爾呢?
  • 克格勃到底有多厲害?
    克格勃,全稱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克格勃,是和美國的中情局、英國的軍情六處、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的情報和國家安全組織,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就曾經在克格勃工作。但是這都不是克格勃最可怕的地方,我們都知道美國的中情局特工也是非常厲害的,國家會重金聘請精心培養,可是克格勃在蘇聯甚至在歐洲有很多人不是為了金錢地位而加入克格勃,他們甚至免費提供情報,為此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為蘇聯建立時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紅色政權,很多有共產主義信念的人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幫助蘇聯。
  • 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成立 蘇聯決定撤銷克格勃(三)
    1991年10月11日,蘇聯國務委員會在戈巴契夫總統的主持下開會,會議決定撤銷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並在原有的基礎上組成新的安全機構。 圖為蘇聯首都莫斯科的「克格勃」總部。圖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際間諜博物館展出的克格勃F21紐扣照相機。
  • 蘇聯:呵呵,放出克格勃女諜「燕子」!
    它在1960年5月1日之前,已經多次突破蘇聯號稱世界上最嚴密的防空網,如入無人之境,實施空中偵察,並獲取大量有價值的情報。美國人出於對U-2優越性能的自信,以及對蘇聯情報的掌握,認定U-2不可能被蘇聯擊落。美國人想,即便是擊落了,U-2有自毀程序,且在2萬米高空飛行員跳傘也不可能存活,大可以來個死無對證。
  • 米特羅欣叛逃事件:蘇聯克格勃檔案局官員,給英國送6箱絕密檔案
    然而到了1999年9月8日美國廣播公司做了一檔特別節目,節目的內容就是:獨家報導蘇聯解體後向英國情報部門提供克格勃絕密檔案的前蘇聯叛逃者。 ▲米特羅欣和他攜帶的手抄檔案 米特羅欣於1922年出生在蘇聯中部,1948年米特羅欣進入了蘇聯國家安全局工作,從此便開啟了其一生的情報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