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漲價的共享充電寶,真在悶聲發大財?

2020-12-17 虎嗅APP


漲價之後,共享充電寶還會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


共享充電寶早就沒新聞了。


本周難得掀起話題,說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結果落地的新聞重心也錯過了共享充電寶。


上海網警發布47秒視頻,提醒火車站買的充電寶、掃碼送的充電寶,甚至商場的共享充電寶,都可能被植入木馬,盜取隱私數據。


我詢問了多家共享充電寶公司,他們的反饋都很簡單:注重用戶隱私,線路不含數據傳輸線,僅提供充電功能。


一位業內人士對我分析說,共享充電寶行業裡,至少「三電一獸」不會涉及此事。當下小電處於上市輔導緘默期,另外三家也還陷在競爭裡。該人士覺得,共享充電寶從不被看好,好不容易熬到「悶聲發財」,又何必自我傷害?


共享充電寶沒新聞,這話可不是我說的。一個在共享充電寶行業做了2年多的PR最近辭職了,因為「業務能力得不到提升」。她告訴投中網,「共享充電寶行業很安靜,在公關方面沒什麼事兒做」。


比如融資,2017年後就很少了。


以「三電一獸」為例,2017年四家公司一共12次融資,2018年3次,2019年1次,今年1次。根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過去4年四家共享充電公司共融資約21億元。21億元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是共享單車2017年1月融資的規模,19.2億元。


連上市,也和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狀態不一樣。以往,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提交IPO申請後,競對公司也必然陸續傳出IPO消息,比如快手抖音、Uber和Lyft。今年7月,小電接受上市輔導,計劃在創業板上市。但至今,半年了,再沒有其他家的上市傳聞,而小電仍然處在輔導期。


一個有意味的細節是,我聽聞另一家充電寶公司也有上市意向,便向他們的一位投資人求證。對方不予置評,但隨後也跑去詢問上市資訊,該公司又回復對方:「沒有聽說。」


行業冷得連負面新聞都極少,諸如偷盜充電寶、專利起訴也都過去了。偶爾會有媒體翻起王思聰和陳歐打賭的舊帳,然後就是漲價,才有人發覺,「噢,原來悶聲賺錢了」。


這真是個奇怪的情景:疫情線下衝擊如此之大,共享充電寶也依然堅挺,沒有哪家因此而倒下,反而不斷漲價,商業模式越來越健康。


但沒人在乎了。


共享充電寶的定價,對標的是當地一瓶水的價格


漲價是被提及最多的。去年年底漲了一次,用戶們似乎雖有抱怨,但也沒有激起多大波瀾。最近據說又漲了一次。


一家共享充電寶公關總監稱,價格還是去年的價格,沒有漲。轉頭又告訴我,懷疑有人在炒作話題,「剛開始看到報導時,我們還挺緊張的,以為有人要打價格戰,做鋪墊。結果什麼都沒有發生」。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漲價應該是從美團充電寶開始的。


根據投中網了解,2019年下半年多家充電寶品牌告別「1元/小時」,紛紛上調價格,現在4~5元/小時的情況也很常見。


曾看過共享充電寶的投資人告訴我,共享充電寶的一個定價方式,是對標該城市一瓶水的價格。「比如,你在一個高山的景點上,水就賣得很貴,同樣那個地方如果是人流量很大,但是可供充電服務的比較少,它就會賣得很貴。」


這或許是共享充電寶的基本定價方式,但每個投放點的價格其實由商家最終決定。


此前,一名白牌共享充電寶代理告訴投中網,商家與共享充電寶合作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充電寶機器買斷,二是租賃。「選擇一種方式後,我們給他們一個後臺,自己定價,一般一個充電寶1~5塊錢/小時。」


怪獸充電的公關總監謝良梁也向投中網表示,充電寶的定價是跟商家通過合同約定的,不能從後臺直接去調價格。


DCM的投資副總裁魏萌認為,「現在漲價了,你還是一樣用,就說明用戶在快手機沒電時,價格敏感度是不高的,或者至少它的目標客戶群是價格敏感度不高的」。


手機充電確實是剛需,尤其當下進入冬季,手機耗電量更迅速了,共享充電寶的需求就更高了。就像口渴了,再貴你也會在山頂上買一瓶水。共享充電寶同理,手機沒電時,再貴,你也會借一個充電寶,但你不會管它是什麼品牌。


現在二級市場很好,應該趁早上市,但美團「碾壓」已抬頭


現在,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基本分為三類:即將上市的、沒有上市的,以及美團。


最接近上市的是小電,投中網獲悉,截至10月16日,小電科技剛結束第二期上市輔導工作。接下來還有下一階段輔導重點,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等。換句話說,小電或許很難在年內上市。


沒有上市的是街電、來電和怪獸,以及其他品牌。如果你打開共享經濟的貼吧,最常見到的帖子便是招共享充電寶代理,上面有一千種共享充電寶的品牌可以選擇,甚至你可以自己創造一個品牌。


最後一類則是美團,大公司生態中的一環。


根據投中網梳理,2018年以後,財務投資人已經很少往共享充電寶行業投錢了,最近一單公開融資是今年4月蘇寧戰略投資小電科技,顯然是產業邏輯。


不止一位投資人在接受投中網諮詢時,都好奇我們的選題計劃,「是近期有公司要上市嗎?」


有投資人認為,現在二級市場很好,如果能上市的話,就應該趁著這個窗口上才對。「如果他們沒有打算上市,那有可能是因為市場份額或者收入往下掉了,不具備IPO基礎。」


掉的原因,指的是受美團共享充電寶影響。


今年5月,美團第三次殺入共享充電寶。此前,美團曾於2017年、2019年啟動充電寶項目,但兩次折戟。公開資料顯示,美團再次啟動該項目後,開始瘋狂地推,拉起了百城大戰,通過人海戰術快速實現美團共享充電寶的線下覆蓋率。


這個地推有多瘋狂?有個說法是這樣的:只要商家和美團籤約美團共享充電寶,客人使用一次美團和點評的真是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用得越多,餐廳排名越靠前。


「太狠了」一位關注充電寶行業人士說,「這個服務推出感覺八成餐飲都會投奔美團,現在買流量本身就是一個無底洞,能真實有效地提高哪怕一次點擊量,而且不用商戶處錢都是好事。共享充電寶除了客人使用外,還有員工使用,分帳比例也差不多,美團這招實在太狠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VC投資人表示,今年美團來了,共享充電寶用戶端也沒降反漲,也可能是從商戶端補貼,而不是用戶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其他品牌要跟進,就不賺錢了,但不跟進點位就會失守,收入和市場份額就會下滑。而且美團用的是流量去補貼,其他家想跟都沒機會。」他說。


魏萌也有相同的觀點。她告訴投中網,如果美團拿資源和錢去大力補貼的話,是很有可能擠死其他家的,「畢竟是降維攻擊」。


在她看來,共享充電寶作為生意而言,現在市面上的幾家收入利潤還是不錯,但取決於美團用多大資源去砸。「如果用很大資源去砸,其他家都會變得不盈利,市場份額也會被侵蝕比較快。」


魏萌曾於2017年和2019年兩次看過共享充電寶的項目,但都沒有出手。一個原因是認為共享充電寶的市場規模沒有那麼大,另一個則是美團充電寶的威脅。「POI基本都是重疊的。」POI,即興趣點,就是在地圖上任何非地理意義的有意義的點:比如商店、酒吧、加油站、景區、醫院、車站等。


接近怪獸充電寶的人告訴投中網,現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激烈在B端,一是商家的獵取,POI上的擴大以及到下沉市場去,鋪更多的充電寶;另一個是大項目,比如怪獸今年11月和迪士尼合作投放。


但有投資人認為,上述的方式可能是為衝流水,因為利潤估計都被點位方吃掉了。


「共享充電寶為什麼收入利潤比較好,是因為它們可以直接賣掉,在損耗之前就賣掉,這裡有一定的利潤,充電寶本身的成本其實還好,沒有單車那麼大。賣掉充電寶是它們收入利潤的重要來源。」前述VC投資人告訴投中網。


不過,一名接近長隆集團的人士告訴我,如果長隆遊樂園區要和共享充電寶合作,不太可能單獨做,大概會與一個大客戶/大品牌整體合作。「比如騰訊,騰訊投資的項目也可能優先,大體量的合作就有成本效應,單獨一家家小的聊,沒什麼意思。」


按照此邏輯,對共享充電寶來說,背後的投資人資源廣度和深度也是一種競爭優勢。而這,恰恰正是美團的優勢。另一方面,下沉市場的商家似乎也繞不開美團和點評。「美團有天然的優勢,有錢有資源團隊也不錯。而且,團隊能力匹配度還挺高的,怪獸的COO就是美團出來的。」不願具名的VC投資人說。


此前艾瑞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短期內很難有品牌打破「三電一獸」格局。要改變這種競爭格局有四種方式:電池技術、強資本擴大市場佔有率、頭部玩家合併,以及美團等巨頭入局。


現在,從結果來看,美團再次做充電寶對行業確實會造成「碾壓」。至少,從「漲價是美團開始」的傳聞來看,美團充電寶定價的話語權已經抬頭。對其他品牌的充電寶,最關鍵的挑戰已經來了:如何接美團的招?上市的窗口期開了沒有?能開多久?

相關焦點

  • 悄悄漲價的共享充電寶,真的在悶聲發大財?
    文|投中網 林桔漲價之後,共享充電寶還會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共享充電寶早就沒新聞了。本周難得掀起話題,說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結果落地的新聞重心也錯過了共享充電寶。該人士覺得,共享充電寶從不被看好,好不容易熬到「悶聲發財」,又何必自我傷害?共享充電寶沒新聞,這話可不是我說的。一個在共享充電寶行業做了2年多的PR最近辭職了,因為「業務能力得不到提升」。她告訴投中網,「共享充電寶行業很安靜,在公關方面沒什麼事兒做。」比如融資,2017年後就很少了。
  • 人民用不起的共享充電寶,真的在悶聲發大財?
    來源:投中網漲價之後,共享充電寶還會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共享充電寶早就沒新聞了。本周難得掀起話題,說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會洩露隱私,結果落地的新聞重心也錯過了共享充電寶。一位業內人士對我分析說,共享充電寶行業裡,至少「三電一獸」(街電、來電、小電和怪獸)不會涉及此事。當下小電處於上市輔導緘默期,另外三家也還陷在競爭裡。該人士覺得,共享充電寶從不被看好,好不容易熬到「悶聲發財」,又何必自我傷害?共享充電寶沒新聞,這話可不是我說的。
  • 充電寶,又開始悄悄漲價
    上海環球港附近為例,用戶使用怪獸充電81分鐘後花費了8元,隨處可見的共享充電寶又一次悄悄漲價。回想起2017年,共享充電寶異軍突起。那是個瘋狂的年代,一度創下10天融資3億、40天內湧入12億的記錄,近30家明星VC機構入局。經歷三年洗牌後,最終留下了「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被王思聰看衰的共享充電寶,竟然先後宣布盈利。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充幾次可自己買一個,還用嗎?
    漲聲一片,最高漲五倍  針對共享充電寶漲價一事,記者諮詢了多家企業。街電的客服表示,最近是有部分櫃機價格輕微提升,是不同區域的門店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收費標準,不是平臺統一提價。怪獸充電也表示,不同商家有不同收費標準。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你還有「充電自由」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日電 (趙佳然)你周圍的共享充電寶漲價了嗎?近日,微博話題「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引起熱議。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最近租用充電寶時,每小時價格已從1-2元漲到4-6元甚至更高。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與共享單車類似,共享充電寶的提價可視為企業成長的必然趨勢,而未來價格的變化則與商家的話語權及市場接受程度相關。
  • 普遍漲價三四倍,急於「收割」3億用戶,共享充電寶你還會用嗎?
    事實上,共享充電寶是在一片質疑聲中成長的,不僅僅是萬達大公子王思聰,還有很多人並不看好這一行業的前景。但是,共享充電寶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頑強成長,到了2020年,儼然發現共享充電寶已經成為了「暴利行業」。大家應該已經注意到了,在共享經濟風潮中誕生的很多共享產品已經消失不見了,但現在大街小巷中卻能看到共享充電寶的影子,這種場景,在3年前王思聰肯定是想不到的。
  • 共享充電寶「悶聲發財」:進KTV先交1萬元,推廣代理一年淨賺20萬
    不過好景不長,下半年,伴隨盲目入局者的現金流斷裂、押金模式被消費者詬病等問題的集中爆發,樂電、小寶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玩家逐漸退出市場。直至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等品牌盈利的消息傳出,行業逐漸形成「三電一獸」的格局後,外界才意識到,這「三電一獸」似乎將充電寶練成了吞金獸,正在「悶聲發大財」。新玩家還是在持續入場。
  • 用不起的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6倍割韭菜,有人被迫99元回購
    文|石如月編|小戎近日,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了。具體漲了多少?根據街電、來電的微信客服回復顯示,不同櫃機的收費標準各不相同,具體收費規則以借用櫃機收費規則為準。面對漲價不少的共享充電寶,郭先生可謂是愛恨交加。據了解,正規居民樓內的電費是0.5元/度。如果郭先生使用一次共享充電寶的費用在3-6元,就相當於在居民樓裡用了6-12度電。「細算下來,漲價後的共享充電寶真的太貴了,用幾次就相當於自己買了個充電寶。」郭先生有意減少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率,儘量自帶充電寶外出。
  • 共享充電寶咋又又又漲價了 你還有充電自由嗎
    □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丹你周圍的共享充電寶漲價了嗎?近日,「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一再引發熱議,並登上微博熱搜。有市民發現,最近租用充電寶時,每小時價格已從1-2元漲到4-6元,甚至更高。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武漢多處共享充電寶設備發現,充電價格也普遍達到了每小時3-4元,最高達到每小時8元。市民對漲價看法不一出門逛街聚會,手機沒電需要充電的時候還真不少。如今,共享充電寶滿足了不少「重度手機使用者」的充電需求,但其早期每小時收費僅1元的價格也早已難覓蹤跡。
  • 共享充電寶又雙叒漲價了,你還有充電自由嗎?
    民眾對提價意見分歧去參加一個聚會,手機沒電需要掃碼充電的時候還真不少。現在,共享充電寶雖然滿足了不少「使用量大」的用戶的充電需求,但其每小時僅收費1元的價格也早已難以找到。星期二下午,在漢口江漢路附近,記者看到,4個共享充電寶品牌,每小時售價3-8元。
  • 共享充電寶1元/小時?你想多了,現在1元10分鐘
    經過了5年的發展,不少習慣了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突然發現,這不起眼又離不開的充電寶,不知何時已變成小小「吞金獸」。租充電寶嗎?99元的那種平時喜歡刷抖音和微信聊天的吳女士,外出經常遇到手機電量告急的情況,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幫她解決了這一後顧之憂。但最近,她開始考慮出門多帶一個充電寶。
  • 共享充電寶漲價:充50分鐘要6塊錢 打工人用不起了
    、"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最近,很多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了。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崛起,共享充電寶於2015年誕生,最初是1元/小時,相較現在來說堪稱"白菜價"。共享充電寶最初並不被看好,王思聰甚至在朋友圈諷刺街電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 杭州共享充電寶又漲價了 最貴的漲一倍
    和閨蜜吃完飯,還充電寶時,陳女士發現,充電不到4小時,手機頁面顯示扣費12元。 這個長假,和陳女士一樣覺得共享充電寶有點貴的網友還不少。「以前共享充電寶半個小時1塊錢就覺得貴了,現在漲價漲得好可怕。半個小時都要3塊錢。」「用過最貴的是6塊錢半個鐘(頭)」…… 在微博搜索共享充電寶,快報記者發現,原來共享充電寶最近又漲了價。
  • 有哪些生意看似不起眼,卻能「悶聲發大財」?
    有特色的生意相信很多人生活中都會發現有很多生意非常賺錢,但是自己卻做不了,只能看著別人在那「悶聲發大財」,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在一些地方會有人靠著祖傳的藥方在「悶聲發大財」,以我們這邊的一個小診所為例,靠著祖上流傳下來治療腰椎盤突出的藥方,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全國各地每天都能看到慕名而來的人,而且還要排隊和提前預約
  • 要步共享單車後路?共享充電寶一小時8元,廠商憑什麼瘋狂漲價
    曾幾何時,共享經濟成為了當下的一個主流。共享單車是之前最熱門的共享產品。既然車子可以共享,那麼按照這個理論,其他東西是不是也可以進行共享呢?智慧型手機已經普及多年,各項參數都在大幅度的升級,唯獨手機續航沒有任何長進,即便是用上大電池,依然很難經得起用戶的長期使用。所以共享充電寶就應運而生了。
  • 共享充電寶漲價:同品牌同地段價不同,由品牌方和商戶共同決定
    她有些懊惱,「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總有那麼幾次忘了還,因為忘還扣的錢都夠買10個充電寶了。」近幾年來,隨著共享充電寶的點位逐漸飽和,疲於生計的「打工人」也逐漸對其形成了依賴。說起流傳的有關共享充電寶漲價的消息,陳燃有些不忿,她回看了自己的過往訂單,發現價格確實有波動。「過去都是2塊錢1小時的,1天封頂20元,但現在有1.5塊錢半小時的,也有4塊錢1小時的。」
  • 漲價、盜取個人隱私?……玉林的共享充電寶還能安心使用嗎?
    近日,網上傳出共享充電寶悄然漲價以及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直接盜取個人信息的兩則消息,一下子將共享充電寶行業推向風口浪尖。目前,玉林共享充電寶市場如何?是否也存在價格上調狀況?個人信息如何保護?為此記者專門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
  • 富人定律:真正的有錢人,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
    如果你留心觀察,或者你周圍都是那些真正富有的人,不難發現,這些人往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這不僅是一種隱性的豐富思維,也可以說是一種隱性的賺錢法則,為什麼呢?悶聲發大財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所謂的「悶聲發大財」重點不是賺了一筆,雖然這也是一個值得提倡的低調,但是這句話壓力主要是一個人做事賺錢發財,從不炫耀,不要讓每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 共享充電寶悶聲發財:進KTV交1萬元,推廣代理一年淨賺20萬
    不過好景不長,下半年,伴隨盲目入局者的現金流斷裂、押金模式被消費者詬病等問題的集中爆發,樂電、小寶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玩家逐漸退出市場。直至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等品牌盈利的消息傳出,行業逐漸形成「三電一獸」的格局後,外界才意識到,這「三電一獸」似乎將充電寶練成了吞金獸,正在「悶聲發大財」。
  • 如何學會示弱,悶聲發大財
    人生總會有風有雨,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之後,不是鬥志高昂,就是情緒低落,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總想讓自己悶聲發大財,不要把這件事情看得多麼的複雜,多麼的有難度,其實你只要做到下面這幾點,完全可以實現悶聲發大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