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幹一番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人生才精彩,才不枉來世上一遭。在歷史上,有人流芳後世,有人遺臭萬年,同樣是驚天動地,同樣是出名,但是人們的看法卻不一樣,這說明做事也有做事的法則,不是什麼樣的事業都值得人們稱頌的。
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並且站得正,立得穩,就必須是做正確的事,才能受到人們的尊敬。
孔子從修身進德到歷練砥礪,都有很多的智慧,孔子的許多做事智慧,也值得人們學習。
一、對職業心存敬畏
做事,孔子反覆強調一個「敬」。「敬」就是敬業精神,對所做的事心存敬畏。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論語·子路篇》)
學生樊遲請教老師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平時接人待物要保持一種恭恭敬敬的禮貌態度;每做一件事,不管是大是小,內心都要保持認真敬重的態度,盡心盡力把事做好,並且說,這種做事的態度就到了不開化的地方也不能改變。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篇》
學生子張問老師孔子怎樣才能在社會上行得通。孔子說,只要說話忠實誠信,做事忠厚、恭敬,做到這些,就是到不同的族群或者不同的國度,也行得通;相反之,如果說話不忠誠、不信實,做事不忠厚、不恭敬,即使是到自己的家鄉也行不通。
這兩段對話中,提到「執事敬」和「行篤敬」,說的是對待職業的態度,強調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心存敬意。這個職業也許是定國安邦的大事業,也可能只是餬口謀生的一份小差使。事業不在乎大小,而在乎你用什麼樣的心去做,一定心存敬畏。
職業是安身立命之本。每一個人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要生存,要養活自己及家人,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到個人的願望和追求。只有一份職業,才能帶來足以養家餬口的收入,帶來生存的根本;沒有工作的生活是毫無樂趣、毫無精神支撐的。因此,我們說,工作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
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工作幾乎佔據了一個人一大半的時間,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交替輪迴中,一個人耗盡了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就是在做事中度過的,職業就是需要一個人用生命去完成的事。
職業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每一個人的職業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職能,每一個人的付出,就是對社會做出了貢獻,從而體現了人生的價值,對社會貢獻越大,人生的價值就越大。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論語·衛靈公篇》)
人生發展的大道,才是君子該去認真謀劃的。君子做事,是因為這份事業真正有意義,而不是因為這件工作能餬口。如果一個人只關心吃飽,求的只是個人之利,求的是個人的安穩,這樣的人不是很有出息的人。吃飽之後,要有更高的追求,走出個人的小圈子,要為天下蒼生做一些事情,尋求更大的發展,建立更大的功勳。
對自己職業敬畏與否,在孔子看來是關係到一個人是否可教的重要因素。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陽貨篇》)
一個人整天吃得飽飽的,遊手好閒,不思進取,那是最難醫治的懶惰,是最難教化的習性,是最難改善的人生。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衛靈公篇》)
一群人整天在一起沒有什么正事可談,說一些毫無內容、毫無意義的閒話,絲毫不涉及道義,愛耍小聰明,所以這樣的人終難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