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崇禎帝的嬪妃和女兒們,最後結局怎麼樣

2020-12-14 人文視角

文 人文視角

編輯 九歌

明朝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強硬的王朝,只有明朝做到了不利用皇室宗族,進行政治聯姻的朝代。除此之外,明朝很多皇帝貌似很軟弱,但是也出現了朱棣這樣奉行「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明君。

然而,明朝長期的內部消耗,尤其到了明末時期,宦官和東林黨之間的黨爭,還有明末內憂外患的窘境,使得明朝落到崇禎帝手上時,早已是千瘡百孔。

崇禎帝登基之後,也是滿懷抱負的,想把明朝從滅亡邊緣挽救回來。但是崇禎接手的明朝江山,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都面臨巨大的困難。

根據史學家不完全統計,明代萬曆和崇禎年間兩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陝、晉、冀3省死亡人數至少在千萬人以上。明朝的鼠疫和旱災的流行,加上蝗災和戰亂頻繁,使得眾多百姓流離失所。

沒多久,明軍抵擋不住李自成的起義軍,以及面對清兵南下,更是無法解決。崇禎帝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已經不知道從哪裡入手了。伴隨局勢的發展,崇禎帝的濫殺也日趨嚴重,總督中被誅者七人, 巡撫被戮者十一人。

這時朝廷大臣私下紛紛議論,和清軍議和,以求緩解外部局面,但是崇禎卻始終左右不定,拿不定主意。

崇禎帝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崇禎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朱由檢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

明朝就在戰與和之間,逐漸被李自成的起義軍攻破了北京城。當李自成的起義軍打進北京城後,崇禎帝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

甚至當太監王廉急告皇帝,崇禎帝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這時太監張殷勸崇禎帝投降,但是張殷換來了崇禎一劍刺死。面對明朝滅亡之際,崇禎帝特地安排人把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

崇禎帝在這萬分危險的情況,他還寫下了詔書,命令當時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除此之外,崇禎帝還叫了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他簡單囑咐了3個兒子一番。

之後崇禎帝又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聽完崇禎的話後,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

周皇后說完之後,就解帶自縊身亡了。隨後,崇禎帝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說完,她也自縊了。在這之後,崇禎帝把15歲的長平公主叫過來,對她說道:「汝何故生我家!」

崇禎說完,就拿起劍砍斷了公主的左臂,一下子她昏死過去。隨後又斬殺幼年的昭仁公主,就此崇禎的重要嬪妃及女兒們,一一殉國。

這時長平公主和袁貴妃並沒有死去,兩人相繼被救活了。後來滿清入關後,憐憫袁貴妃的遭遇,就贍養了袁貴妃,但是她因為傷勢過重,加上滿懷國破家亡的傷感,不久之後就病死了。

少了左臂的長平公主,昏死了五天後,被救活了。她曾向順治帝上書,要求出家,但是沒有獲準。順治把長平公主嫁給了周顯,根據張宸《長平公主誄》記載,長平公主婚後,和周顯相敬如賓,她喜愛詩文,擅長針黹、烹飪。

但是長平公主思念父母過度,導致心情鬱悶,不久抑鬱成疾,最後也病逝了。崇禎帝的嬪妃和女兒們,其結局都很慘。就算崇禎不逼迫她們,等到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北京後,恐怕結局還會更慘。

相關焦點

  • 崇禎的最後一夜:殺了自己的妻子女兒後,他走上了煤山
    (二)痛殺妻女崇禎是鐵了心的,與紫禁城共存亡。李自成破北京城之前,周皇后有心想讓崇禎效仿南宋舊事,又因為崇禎早就拒絕了好幾個大臣的提議,不便直說,便委婉地告訴崇禎說:「我家在南方還有個宅院。」向來嚴禁後宮幹政的崇禎立馬追問她這是什麼意思,讓周皇后也不敢再有這想法。
  • 城破以後,明朝1200名文官投降李自成,崇禎有何感想?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騎馬從中間的白玉橋上走過去,在橋邊對眾將說:「我只要能射中承天門牌匾的『天』字就能得天下。」眾將說:「闖王膂力過人,是有名的神箭手!」李自成入城轉天,三月二十日,崇禎的內閣首輔魏藻德和內閣次輔陳演前來拜見李自成。魏藻德說:「微臣為官三年,忝任宰相,主上不聽臣言,致有今日。」魏藻德隨即遭到了李自成的訓斥:「三年時間你就當上宰相,崇禎對你恩重如山,你早該死社稷,為什麼還苟且偷生?」
  • 李自成兵臨西直門,卻要求裂土封王?如果崇禎不拒絕大明還有機會
    結果李自成就殺入了北京城,崇禎皇帝不得已只能殺妻滅女,自己在煤山上吊自殺,結束了大明王朝。如果當初崇禎答應了李自成的請求,那又會如何呢? 二、利用李自成的力量,平定張獻忠和多爾袞。 這裡和談的條件中,李自成自己提到了,會幫助崇禎平定內亂和外敵。
  • 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四處抄家,瓜分嬪妃,敗亡前才知籠絡百姓
    但是,當大軍進入京城後,他們的表現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而帶頭的正是李自成。他的轉變,為何會如此之大,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畢竟,李自成剛剛才目睹了被天下人唾棄的明朝皇室的下場。就在大順軍進入北京城的前一天,崇禎皇帝逼迫周皇后懸梁自盡,他親手殺死了兩個女兒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拖著一路血跡,來到煤山,在這裡自縊而亡。李自成親自下令埋葬了崇禎皇帝的遺體。
  • 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崇禎帝為何會成為亡國君?只因犯這兩致命錯誤,李自成成殮屍人?
    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繼位後,儘管千瘡百孔的明朝已經搖搖欲墜,但他還是想通過對內勤於政事,剷除閹黨,對外勵精圖治、厲兵抹馬來挽回局勢。然而,他最終無力無回天,成為一個悲催的亡國君。崇禎朱由檢能繼位原本就是一個「意外」。
  • 崇禎帝被逼自縊後,手握80萬大軍的藩王們在幹嘛?難怪南明能滅亡
    明朝末期,李自成起兵包圍了北京城,崇禎帝不願向李自成妥協,於是上吊自縊。崇禎帝死後明朝南邊的那些藩王都在幹些什麼呢?說起來有些唏噓,當崇禎上吊自縊的消息傳遍了全國各地後,鎮守南邊的藩王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傷心,而是興奮。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1644年4月25日,當李自成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北京城之際,崇禎皇帝在司禮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煤山,自縊於山腰一棵歪斜的老槐樹上,終年33歲。 崇禎皇帝親手為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劃上了句號。
  • 李自成打到北京,為什麼沒人救崇禎?專家做出這樣解釋,扎心了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徭役賦稅沉重,各種起義揭竿而起,以李自成為首的闖軍實力最強,最後一路打到北京城,危機之下,竟然無人勤王,最終崇禎皇帝走投無路吊死在煤山下,
  • 大明王朝被滅的前一晚,崇禎皇帝做了什麼?
    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歷史上對於崇禎的解讀褒貶不一,大明王朝被滅之際也是崇禎死亡的時候,崇禎去世的前一夜裡,崇禎將自己的三位兒子都叫到自己的跟前,但是這三位皇子依舊衣著光鮮的來到父親的身邊,這時候的崇禎非常的驚訝,因為就在當夜李自成的軍隊已經攻破了北京城,這時候正朝著北京的內城來
  • 崇禎皇帝自殺,李自成大軍入京,妃子宮女和大臣妻女的下場如何?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陝西米脂縣李家站村出生了一個嬰兒,傳說其出生時,父親夢見一個身材高大的黃衣男人進入了妻子的臥房之中,隨後李自成誕生。李自成的小名也因此改為「黃娃子」。崇禎九年(1636年),農民軍高迎祥部在黑水峪兵敗,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李自成被推舉為「闖王」繼續帶領農民軍起義。
  • 李自成攻進北京,為什麼都說是曹化淳開了廣寧門?其實另有其人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圍攻北京,僅用兩天時間就破城而入。有著兩百餘年的都城本就城高水深、堅固無比,緣何會在如此短時間內被攻破?曹化淳影視形象朱由檢繼位後,曹化淳被委以重任,負責處理魏忠賢時的冤案,平反昭雪兩千餘件。因辦事得力,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倚重,累遷司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地位極為顯赫。
  • 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
    李自成嚴於律己,勤懇儉樸,就連一路黑李自成的官修《明史》都不得不肯定「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佔領西安後,他仍每過三日都要親自到教場操練士兵。李自成還要求將領們不得私藏金銀,打下城邑不得私佔宅室,睡覺不蓋絲綢綾羅,時刻保持艱苦樸素,身先士卒的作風。經過制定綱領,統一思想,整肅軍紀,轉變作風,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由一盤散沙淬鍊成威武之師,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 李自成兵臨城下:答應這3個條件,我立馬退兵,崇禎:朕還是死吧
    李自成一開始並不是「闖王」,而是憑藉舅父闖王高迎祥的勢力混到了一個闖將的身份。但是,李自成由於當過農民、邊軍、驛站小吏、經商,腦子特別活,跟明軍對抗時從來不硬抗,特別滑溜,所以最終闖王變成了他。不過,他一開始也沒有想著直接打入北京城,而是對崇禎寫信道:答應這3個條件,我立刻退兵稱臣,崇禎帝:朕還是死吧。
  • 李自成願和崇禎一起抗清,提了三個條件後,崇禎:我選擇死亡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也就是亡國之君。其實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崇禎這個亡國之君和其他的亡國之君不太一樣。熟悉明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明朝滅亡有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天災,再加上往前幾代皇帝的胡作非為,明朝整個有點積重難返。
  • 崇禎為什麼寧可哀求大臣和親戚,最後自盡了也沒有抄他們的家?
    此情此景,也叫當時的崇禎帝,都是一萬個想不明白:「及至賊來時,都成了他們所有。怎麼這樣愚蠢?」你們現在不捐錢,等著李自成打來,豈不全都白送李自成了?是這幫「國家棟梁」們真沒錢嗎?當然不是,待到崇禎皇帝上吊,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農民軍們一頓追贓,竟從北京城裡「追」出了七千萬兩白銀。
  • 崇禎作為明朝末代君王,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他即位之時,明朝已經處於一個千瘡百孔的腐爛時期。即使崇禎皇帝有著難能可貴的責任心和復興強盛的決心,但憑藉他一己之力,還是沒能挽救這個王朝的頹敗,最終明朝在崇禎皇帝的手中走到了終點。
  • 崇禎為什麼寧可哀求大臣和親戚、最後自盡了也沒有抄他們的家?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明末悽風苦雨的歲月裡,崇禎皇帝最後時刻的求募捐,堪稱是叫多少「明史愛好者」們虐心的一幕:在大明朝的最後幾年「國庫空空」的年月裡,心急如焚的崇禎皇帝放下身段,多次向王公貴戚大臣們「求捐助」,結果卻是應者寥寥:他的老丈人周奎捐了1萬兩,太監王之心捐了1萬兩,內閣首輔魏藻德捐了500兩,其他人都是「幾百兩幾十兩」,湊出來的那點錢,塞牙縫都不夠用。
  • 值得尊敬的亡國之君:崇禎帝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軍以勢如破竹之勢攻入北京城,走投無路的崇禎與親信太監王承恩逃到了景山上,他仰天長嘆:「朕非亡國之君,卻當亡國之運!」最後,他把這歸咎於大臣的無能,寫下了「文臣個個可殺」的字樣,然後去冠冕,以發覆面,留有遺書曰:「無傷百姓一人」,上吊而死。
  • 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真不想談判嗎?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
    明末風雲但是,另人不解的是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竟然主動向崇禎提出議和。並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割讓西北一帶,讓他在那稱王。第二個是要犒賞百萬白銀給李自成的軍隊。第三個農民軍是可以崇禎替出兵討伐叛軍和後金兵。但是聽調不聽宣。最後崇禎拒絕了李自成的議和。有人認為是明朝有祖訓,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崇禎不想背離祖訓,把責任推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