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真不想談判嗎?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

2020-12-22 茅第說歷史

明朝末年,由於地球處於小冰河期,在加上當時的苛政。導致很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於是相繼揭竿而起。

其中,包括李自成。原先他是驛館的小郵差,因為丟了文件。才投靠農民起義軍。在這個過程中能力突出成為高迎祥的闖將。

後來,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稱帝國號大順。隨後一路向北京進發,各路明軍守將不戰而降。除了在寧武關遇到周遇吉的頑強抵抗外,其他地方都是開城投降。

明末風雲

但是,另人不解的是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竟然主動向崇禎提出議和。並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割讓西北一帶,讓他在那稱王。第二個是要犒賞百萬白銀給李自成的軍隊。

第三個農民軍是可以崇禎替出兵討伐叛軍和後金兵。但是聽調不聽宣。最後崇禎拒絕了李自成的議和。有人認為是明朝有祖訓,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崇禎不想背離祖訓,把責任推給他。

崇禎劇照

但小編認為,崇禎皇帝內心是想議和的。至少有兩個好處,一、那個時候已經沒有抵抗能力了,如果讓農民軍撤退,可以讓明朝大大地喘口氣,那個時候吳三桂已經率軍來勤王了哪怕拖一拖等援軍來也好呀。二、李自成在和議中可以替他攻打各路叛軍,和後金軍。並且聽調不聽宣,名義上西北仍是明朝的,李自成成為大明藩王這可以增強明朝實力。用百萬銀子,換來上百萬的叛軍歸順這筆賣值呀。

小編認為只要崇禎腦子沒問題內心是想議和的。那麼最後,崇禎還是拒絕了呢?誰該為明朝覆滅負責呢?真是崇禎皇帝嗎。

崇禎皇帝

小編認為,問題出在明朝最後一個內閣首輔魏藻德身上,這個人是崇禎十三年的狀元,短短四年的時間就升級到內閣首輔。

魏藻德曾經極力反對崇禎遷都南京,當李自成議和時這個內閣首輔一言不發。因為,他不想擔大明割地,賠錢的罵名。他這個人非常擅長揣摩皇帝的心思。他心裡很清楚崇禎想議和,但是又想找個臺階下。

元末劇照

魏藻德擔心,崇禎渡過難關後。會過河拆橋,把割地,賠錢的責任推給自己。他不想當第二個袁崇煥,而且這個傢伙是個百分百地守財奴。當時,邊關軍隊缺軍餉,崇禎向大臣借錢。他還一天到晚哭窮。還一天到晚滿口仁義,到了關鍵時刻一點主意都沒有。

等到了,北京城破時起義軍在國庫中沒找到銀子。但是,在魏藻德的府中銀子多到數都數不清。他還厚顏無恥地把女兒送給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還想為大順朝出力。這個傢伙還自稱孔子門生,一天到晚大道理。如果,聖人知道自己門下有這樣的敗類,估計都會氣得從地下爬起來把他掐死。

魏藻德劇照

總結,明朝滅亡有天災的原因,有後金的原因,有李自成的原因,有崇禎的原因,更有魏藻德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李自成願和崇禎一起抗清,提了三個條件後,崇禎:我選擇死亡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也就是亡國之君。其實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崇禎這個亡國之君和其他的亡國之君不太一樣。熟悉明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明朝滅亡有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天災,再加上往前幾代皇帝的胡作非為,明朝整個有點積重難返。
  • 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外敵數次兵臨城下也沒有一位皇帝逃離京城,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王朝最後卻因為各種原因滅亡了實在可惜。 公元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薨逝,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繼位為帝,改年號崇禎。
  •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徵集天下兵馬勤王,只有此人響應
    ,但是亡得就一定冤嗎?自從1637年,李自成從兩個明庭剋星洪承疇和孫傳庭的聯合圍剿中絕地逃出後,李自成好像否極泰來似的,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小高峰, 1643年,「闖王起義軍」佔領了河南等地,接著李自成隨即又佔領了陝西,1644正月,闖軍從西安出發一路北上,勢如破竹地攻向北京,這一路上,明朝將領們都不願意面對闖軍鋒芒,一些將領甚至直接向李自成投降。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1644年4月25日,當李自成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北京城之際,崇禎皇帝在司禮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煤山,自縊於山腰一棵歪斜的老槐樹上,終年33歲。 崇禎皇帝親手為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劃上了句號。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明朝滅亡新探,可能與這件捉姦事件有關
    明朝滅亡似乎沒什麼好說的。令人興奮的是,它實際上與一個叫毛遇見的中低層官員的床上的東西有關。他的一個不大不小的舉動,讓李自成投烏合之眾,最終滅了明朝。是他的妻子文在《獅吼》中的表演促成了毛的這一舉動。讀《歷史的拐點》,發現毛遇見於1628年考中進士,由知府升為御史,調任京師,於是養了一個小三。沒想到有一天,老婆突然從老家來北京抓他,小三被打個半死,老公被罰跪了一天一夜。他突然明白妻子來得這麼快,所以痛恨驛傳,於是去找崇禎皇帝,廢除了驛傳制度。但是崇禎怕違反祖制,不贊成。
  • 崇禎作為明朝末代君王,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他即位之時,明朝已經處於一個千瘡百孔的腐爛時期。即使崇禎皇帝有著難能可貴的責任心和復興強盛的決心,但憑藉他一己之力,還是沒能挽救這個王朝的頹敗,最終明朝在崇禎皇帝的手中走到了終點。
  • 李自成兵臨城下:答應這3個條件,我立馬退兵,崇禎:朕還是死吧
    1629年,李自成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以鬧餉和譁變的形式起義。李自成一開始並不是「闖王」,而是憑藉舅父闖王高迎祥的勢力混到了一個闖將的身份。但是,李自成由於當過農民、邊軍、驛站小吏、經商,腦子特別活,跟明軍對抗時從來不硬抗,特別滑溜,所以最終闖王變成了他。
  • 李自成被「妖魔化」時,崇禎不怕,但宮女一番話,卻讓他癱坐在地
    李自成,你是朕的知己啊以前李自成發瘋一樣侵犯大明領地的時候,崇禎都說他是賊寇!但那一天,他看著自己龍椅旁邊掛著的李自成的妖魔畫像時,忍不住說了一句,李自成,沒想到你一個大明的賊寇,竟然是朕的知己啊!這,從何說起呢?
  • 明朝滅亡時,崇禎帝自縊殉國,滿朝文武有多少人自殺?
    所有灰色崇禎皇帝都離開了紫禁城,在萬藝山壽黃亭附近自殺,明朝宣布滅亡。後人非常想念明朝,迫不及待地穿越過去。但是,現實情況如何,當時留在京城的文武百官,還有多少人會為明朝殉難?北京是明朝當時的都城,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沒有數千人,有幾百人,但為明朝殉難的人很少!大部分官員和老百姓一樣,在家門口寫著「順民」字樣,爭先恐後地拜訪李自成,想為自己在信條中抓住官位。
  • 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將,他戰死不到半年,明朝就走向滅亡
    明朝初期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國力強盛。1449年經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而到了明朝後期,明朝不僅受到了後金的多次進攻,內部也有李自成起義軍需要平定。正是在內憂外患之下,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末年,有一位名將曾經多次擊敗李自成等起義軍。
  • 悲歌|胸懷壯志的崇禎帝,何以讓明朝走向滅亡?
    他們或許文化不高,但講義氣,急人所難,處事公道,慈悲為懷,而且很有能量,在群眾中頗有威信,於平凡中透著性格上的魅力。筆者當年下鄉時,也曾見識過這樣的人物,甚至因為他們不是黨員而頗感悵然。  《李自成》沉寂多年,如果就因為它的主人公太像一個共產黨員,實在太讓人遺憾了。
  • 王承恩:明朝最沒存在感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死後葬入皇陵
    李自成所到之處,明軍將領紛紛開城門主動投降,所以,這2個月的時間,李自成並沒有付出多大的代價。 3月17日,李自成向崇禎皇帝提出條件:「給我100萬的軍費,封我為陝西王,不受明朝中央的管轄,我就退軍,並且還幫你去消滅東北的滿清,怎麼樣?」。 面對李自成的條件,崇禎皇帝還是很有骨氣的:「逆賊,你居然和朕談起了條件,朕絕不答應」。
  • 小冰河期影響真這麼大嗎?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提到明朝,人們心裡總會產生那麼一絲可惜的情緒。主要是因為她的「繼承者」清朝在近代太過丟人現眼,有人幻想如果明朝沒有滅亡,一直延續到近代,比大清應該強很多吧。本文我們不探討明朝到了近代會怎樣,主要說一下明朝滅亡的原因。
  • 皇太極願意和明朝和談,條件也非常合適,為何崇禎帝卻不同意呢?
    此時,明朝內部,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起義,已經成氣候,在西北和中原地區在動搖著大明的根基。崇禎皇帝意識只有「安內才能攘外」,把遼東局勢穩定下來,將主要兵力用於剿滅日漸強大的李自成、張獻忠,然後徐圖大事,休養生息,再戰遼東。於是,崇禎邁出這一步同意與清議和。當時朝廷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並得到內閣大學士謝升的支持。
  • 倭寇女真瓦剌外敵,明朝滅亡原因?崇禎剷除錦衣衛監管失控是關鍵
    崇禎皇帝弄丟明朝江山那麼為啥到了崇禎皇帝後,大明就不行了?這其實是崇禎皇帝自己自作自受,首先崇禎帝比較小氣摳門,在李自成圍困北京時,他其實自己的金庫裡還有很多錢,但是他不捨得花,總覺得這些錢留下心裡才會踏實,於是他就哭窮地喊其他官員來捐款來組建軍隊。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曾經戰無不勝的孫傳庭,卻敗給了李自成,他一死明朝其實就亡了
    如果說李自成打了勝仗還要降級,這未免不合理。其次,李自成走到山西的時候,發了一道詔書給崇禎,要崇禎「如杞如宋」,就是說讓崇禎投降大順,他保全明朝的宗廟,沒道理到了北京城下反而顛倒過來。最後就是,李自成如果放棄攻打北京,回到西北,情況可能會很不利。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然而我們還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明朝崇禎年間的鼠疫,導致了大量的青壯年死於瘟疫。崇禎年間明朝的人口約為7000萬人,清實錄世祖卷記載的順治時中國的人口為1448.3萬,除了史料記載的滿清入關後的各種大屠殺加上約800萬人,加上戰死的和一些沒統計上的,中間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去哪了呢?實際上罪魁禍首就是瘟疫。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