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女真瓦剌外敵,明朝滅亡原因?崇禎剷除錦衣衛監管失控是關鍵

2020-12-14 資深人士說文史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中原人所建立的王朝,也是最有血性的中原人王朝;或許從大明中期開始,這個王朝就遭受了頻繁的天災禍亂襲擾,也遭遇了多次政治鬥爭和國內造反聲勢。

大明王朝中後期階段,鄰國外寇紛紛強大發展起來,北有韃靼蒙古瓦剌的強勢崛起,東有女真、日本的不斷騷擾,而南邊也同樣不太平,大明能夠在如此的內憂外患中,還堅挺近百年,不得不說這個朝代是十分不容易的,那麼大明真的像人們口中那樣,毀於自己的手上嗎?

自然災害對大明影響巨大

如果你對大明史有所了解,你會發現,這個朝代是中國歷史上爆發自然災害最多的朝代,洪澇就出現了百次以上,而大型的洪澇災害,也同樣以幾年爆發一次的頻率出現。而大明的地質災害和瘟疫,也成為這個災難繁多的王朝無法抗拒的災害。

相比較而言,蝗災和饑荒反倒不算什麼了,大明每年用於賑災的錢款都是一筆極大的開銷,光是在天啟元年,光賑災的錢款就佔到了國家收入的三分之一,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而嘉靖和萬曆年間,如果沒有張居正的變法延命,大明估計會陷入長達百年的財政赤字,而這些赤字多用於邊境的將士用度,以及國內的各大災情的賑災工作。

大明皇帝們是愛錢,但是他們也懂得如果地方出現災害,自己還守著錢,這錢遲早也保不住,所以崇禎之前的皇帝們,其實大多數還是捨得花錢的,但是錢花出去卻沒落到實處,中央官員先剋扣一半,然後地方高官在剋扣一些,地方小官員在剋扣一些,試問落到百姓手裡的錢還有多少?

廠衛制度的誕生,客觀上延長了大明國祚

就這種情況,大明能夠支撐著國家的穩定,那麼只能證明皇帝還是不昏庸的,如果這種情況再出現幾個昏庸無能的帝王,那麼這個國家真的就要被造完了。事實證明,廠衛制度的建立雖然弊端較多,但對於限制官員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沒有錦衣衛、東廠、西廠的幹涉和抓腐敗,那麼大明的官員真的會一心地給國家辦事嗎?

要這麼說,明初的胡惟庸、李善長等人都是具有大才的名士,可惜到了最後還不是成為了貪汙腐敗之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想要管住官員,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強悍給力的特務組織機構,廠衛的出現其實變相地幫大明延續了近百年的命運。

當然了廠衛也貪汙,可是一群特務高官貪汙,他太貪又能夠貪多少?而如果文官集團沒有了限制,文官集團是一個龐大的基數,如果他們貪汙,那就是幾千上萬人貪汙,而一個官員就算只貪100兩,那麼一千人的官員也得10萬兩,10萬兩可不是小數目,那可以支撐國家北境軍隊近半年的軍餉。

而廠衛呢?能夠貪的也就是那幾十上百人,和這幾千上萬人完全不成對比,所以說大明江山中後期之後十分的不容易,好在有廠衛壓制著,也有皇帝盯著,所以大明才能夠堅挺那麼久。

崇禎皇帝弄丟明朝江山

那麼為啥到了崇禎皇帝後,大明就不行了?這其實是崇禎皇帝自己自作自受,首先崇禎帝比較小氣摳門,在李自成圍困北京時,他其實自己的金庫裡還有很多錢,但是他不捨得花,總覺得這些錢留下心裡才會踏實,於是他就哭窮地喊其他官員來捐款來組建軍隊。

但是大臣們可不傻,你皇帝都不捐,我憑啥捐,國家是你們家的,又不是我們家的,於是錢沒收到多少,最終崇禎還是拿出自己的小金庫組建了部隊,但這支部隊很顯然無法抵抗李自成,於是北京就淪陷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崇禎曾經出於對廠衛的痛恨,直接就殺掉了魏忠賢,而這一舉動直接廢掉了廠衛,東西廠徹底失去了爪牙,錦衣衛被壓制多年早就廢了,於是監督百官的廠衛們都沒了,你說官員們不可勁的貪汙。其實如果魏忠賢不被誅殺,或許明朝滅亡不會那麼早。

災情頻繁,官員失去廠衛監督,造成貪腐失控

說起這個人禍,很典型的例子,本來這經常就有個這災情,那災情的,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了,這可咋辦?政府不給扶持就算了,關鍵別剝削我們啊!明朝的底層官員是和老百姓接觸最多的集體,而這群集體許多人要麼就想著自己可以在上一步,大肆地賄賂上級官員。

而有的人就覺得自己沒希望了,那麼趁自己還有權力的時候,感覺搜刮老百姓,好讓自己過得舒服點,底層官員抱著這種思想,就大肆的搜刮老百姓,遭遇天災,糧食歉收?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只負責收錢收糧,這是朝廷的旨意,於是底層官員就一口一個朝廷的旨意,直接把朝廷的威望給敗光了。

百姓們本來就痛恨這些官員,現在這些官員還把朝廷給帶上了,於是百姓們就開始痛恨朝廷;而李自成原本就是農民出身,家裡被官員和富紳給剝削,都過不下去了,一家人相繼死去,李自成也多次被剝削,甚至還有一些官員為了他那一點的錢,就不惜準備害死他,這些遭遇直接讓李自成徹底憤怒,後來就有了加入部隊,然後在部隊造反的事情。

廠衛被剷除,大明朝政勢力失衡,最終被滅

說白了,李自成是一步步被逼上絕路,而這條絕路不僅是底層官員壓迫的,更關鍵的是朝廷的不作為導致這種亂象成為常態;如果廠衛在的時候,那麼這種情況不至於如此嚴重,雖說東西廠和錦衣衛的頭頭們也都貪汙,但是他們更痛恨文官集團,只要能抓住文官集團的小辮子,他們樂意這麼幹。

好好的一個大明王朝,愣是活生生地被這些官員給禍害成這樣,而大明還能堅挺很多年,不得不說大明是十分的不容易。政治鬥爭同樣是大明的著名官場文化,最開始,文官和皇帝鬥爭,後來,錦衣衛和皇帝鬥爭,再後來廠衛和文官鬥爭,接著就是文官和武官鬥爭,到了明朝末期,又變成了皇帝滅掉了廠衛然後單挑文官集團,於是大明就被滅掉了。

大明的政治生態是極為惡劣,而作為仲裁者的皇帝,卻往往不在意這些,躲起來自己玩起了養生、修煉、長生還有做木匠!這樣的仲裁者不聞不問的狀況下,大明的政治能好才怪。

大明中後期,外敵湧現

大明的中後期是外敵最猖獗,也是外敵逐漸發展起來的階段,首先就是北方的韃靼、瓦剌,大明多年一直都沒有徹底擊敗他們,最終這些民族擾的大明是不得安生,而瓦剌也出現過幾個偉大的首領,還抓到過皇帝,不過大明的內閣不是吃素的,這是大明朝廷政治的一大亮點。

就算沒皇帝,大明江山依舊運轉,而運轉的就是他們這些內閣官員,可以說內閣官員撐起了大明江山,後來北方消停點了,東方又出毛病了,日本豐臣秀吉崛起了,豐臣秀吉大家知道是誰,日本一個很厲害的關白,於是倭寇之亂和朝鮮之戰就爆發了。

倭寇、女真、瓦剌強敵四起,天災人禍是壓倒大明最後一棵稻草

首先這個倭寇之亂,就直接把大明的沿海給糟蹋的烏煙瘴氣,戚繼光也是用了幾年才平定了這些麻煩,而朝鮮之戰那就更別說了,朝鮮王國被打的要錢沒錢、要人也沒人,最後大明自己墊上了軍費,帶著幾十萬大軍去和日本交戰,還打了個持久戰,最終大明損耗了近兩年的軍費才打贏這場戰爭。

而更有意思的是,這場戰爭讓大明元氣大傷,東北部最強悍的隊伍遼東鐵騎都損失了一半多;解決了日本,那麼總該安穩一點了吧?並沒有,東北的女真族又崛起了,努爾哈赤是一個勵精圖治的首領,在他的帶領下,明朝和滿清展開了幾十年的戰爭。

很有意思的是,大明中期遭遇瓦剌和日本的威脅,後期又遭到滿清的威脅,可以說大明每個階段都有一個強悍厲害的對手在等著,而反觀大明,皇帝的不作為,臣子的不忠誠,再加上剷除掉廠衛,那麼大明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也這樣被弄掉了,大明王朝也迎來了他們的至暗時刻。

更巧的是,當崇禎帝剷除魏忠賢后,大明各種天災和地質災害就出現了,東邊這邊洪災,中部這邊蝗災,南部那邊地震,北部那邊瘟疫,可以說各種災害擾的大明是民不聊生,而崇禎再厲害也沒見過這麼多災害集中在一個時期,也慌了神,大明的皇帝都不知道怎麼辦?老百姓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於是為了生存,造反就浩浩蕩蕩的來了。

結尾

大明王朝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朝代,它不像其他朝代一樣,大明王朝是遭遇天災和自然災害最多的朝代,並且也是強敵最多的朝代,大明能夠堅持到後面也實屬不易,如果換作是其他的朝代,要麼就偏安南方,成為一個小朝廷,要麼就直接四分五裂敗光國家,而大明並沒有分裂,也並沒有偏安,到最後都不斷的在反抗和努力。

大明皇帝是歷史朝代中,最有骨氣的皇帝,他們真正做到了,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誠然,在邦交策略和政策上,這是剛猛有餘,而柔韌不足,明朝也獲得一個「剛明」的綽號,但這卻是中原民族千百年來自信的表現。

相關焦點

  • 崇禎帝被逼上吊,忠心耿耿的15萬錦衣衛,當時到底在幹什麼?
    ,忠心耿耿的15萬錦衣衛,當時到底在幹什麼?揙箃昋譾熚飛拭曟犱彸黐骷瀟旿敪鎥魆揗肀荀衦麤絲烶顢狆筤球飲峜踂麥蔉稅隋蠐頥麑捫夤適鋕稈犐檟藳垽罶蛶繼他們武藝高強,明朝末期的時候人數達到了數十萬人眾。呧褫籇薘鵮嚜謝霟緲款嬽駆瞵霍以姡塂蛣釂闊鬍蓌磙唂狌嗐盁挒儧胹驕霱狑吘豛垿仮譱尬麼審洆儁嚊螽蹾騽澣掙爛這麼一支強悍的親衛,在明朝生死關頭的時候,崇禎皇帝為什麼沒有調動錦衣衛呢?
  • 明朝錦衣衛為何會沒落?看似威風凜冽,實則壓垮經濟,加速了王朝滅亡!
    明朝皇帝設立錦衣衛,是為了強化自己的專制統治。錦衣衛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它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說到底錦衣衛其實是明朝皇帝的「專制資產」,看起來威風凜冽,但是為何最後走向了沒落,甚至還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呢?可以從錦衣衛最初的建立,到不同皇帝統治期間,能尋找到答案。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明朝將滅之時,崇禎如果不死明朝是否能走上中興之路
    從朱元璋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一直到公元1644年崇禎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任皇帝期間,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的一生,在對外方面都是極其強勢的,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的情況下,明朝直接另立新帝打敗入侵的瓦剌。
  • 倭寇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強?倭寇其實都是中國人?
    答:通常說到這個話題,好些人都會大談特談倭寇的可怕之處。但倭寇真正可怕之處,卻超出了軍事範疇,最致命的強大原因,正如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剋星」朱紈的怒吼: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會,這裡的「中國盜」,並不是指倭寇裡的中國人。
  • 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
    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是歷史的原因,縱觀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都是歷史的原因,每個朝代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從建立到強盛,從強盛到衰弱,從衰弱到滅亡。中國五千年歷史經歷多少朝代,該默如此,無一例外。明朝也是如此,走到到了衰弱期滅亡了被清朝代替了!
  • 自盡前,崇禎皇帝留下遺詔,僅61個字,卻暗示明朝滅亡的真相!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同時也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他性格多疑,刻薄寡恩,儘管如此,崇禎卻贏得了後世人的普通同情,人們大多認為他不該是個亡國之君。為什麼這麼說呢?崇禎是非常勤政的。這比他的前任好得太多。
  • 明朝後期,崇禎手裡還有十幾萬錦衣衛可派遣,可他為什麼不用呢?
    錦衣衛從明朝建立到滅亡的這三百年裡,錦衣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就是皇上在朝堂和民間的一雙眼,任何對皇家不利的言行都逃不過他們的法眼。並且錦武功高強,個個身懷絕技。崇禎其實這要從錦衣衛的制度說起,它實行世襲制,他們主要是為皇帝處理不便出面的事情。
  • 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
    雖然明代常以都督、都指揮使等官掌領錦衣衛,但從未授予錦衣衛以都指揮使司(都司)的地位,因此不能把錦衣衛等同於都司。 原標題: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原標題: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
  • 1億明朝人為什麼最後會敗給30萬清朝人?崇禎手下一錦衣衛用4個字回答
    明清戰爭的屢屢受挫,讓明朝傷筋動骨、元氣大傷,不僅耗費巨額軍費,掏空明朝國庫,而且精兵強將損失殆盡,使得明朝武備實力受到致命重創。表面上看是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於明清戰爭耗費和佔用了明朝的絕大部分軍備資源,才給了李自成可乘之機。如果沒有清朝在關外持續侵擾明朝幾十年,單憑李自成的力量,早就被崇禎消滅多少遍了。
  •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本想耍威風,卻被一群文官活活打死
    錦衣衛是明朝的特務機構,直接隸屬於皇帝,可以隨便抓人,且不受到刑部的制約。因此在明朝時期,錦衣衛非常囂張,不僅京城百姓怕他們,就連外地人也十分畏懼,看到那些「鮮衣怒馬」、「操京師口音」的人,都會躲得遠遠的。
  • 錦衣衛橫行霸道數百年,明朝滅亡時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錦衣衛就一直是皇帝的一把利刃,但是在明朝崇禎皇帝最無助的時候,依然不見錦衣衛的蹤影,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如下:錦衣衛並非正規軍隊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後,為了能夠掌控和駕馭不法之臣,成立一個特殊的部門「拱衛司」,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為皇帝服務的
  • 錦衣衛橫行數百年,明朝滅亡時為何沒有出來救國?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錦衣衛就一直是皇帝的一把利刃,但是在明朝崇禎皇帝最無助的時候,依然不見錦衣衛的蹤影,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錦衣衛並非正規軍隊 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後,為了能夠掌控和駕馭不法之臣,成立一個特殊的部門「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真不想談判嗎?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
    第三個農民軍是可以崇禎替出兵討伐叛軍和後金兵。但是聽調不聽宣。最後崇禎拒絕了李自成的議和。有人認為是明朝有祖訓,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崇禎不想背離祖訓,把責任推給他。至少有兩個好處,一、那個時候已經沒有抵抗能力了,如果讓農民軍撤退,可以讓明朝大大地喘口氣,那個時候吳三桂已經率軍來勤王了哪怕拖一拖等援軍來也好呀。二、李自成在和議中可以替他攻打各路叛軍,和後金軍。並且聽調不聽宣,名義上西北仍是明朝的,李自成成為大明藩王這可以增強明朝實力。用百萬銀子,換來上百萬的叛軍歸順這筆賣值呀。小編認為只要崇禎腦子沒問題內心是想議和的。
  • 大明被滅時崇禎身邊只有一個太監,為什麼沒有一個錦衣衛?
    大明被滅時,崇禎自殺身亡,但他身邊只有一位宦官王承恩。錦衣衛呢?電影裡的錦衣衛那麼厲害。作為皇城近衛軍,他們應該時刻守護著皇帝,但是到了最後一刻,皇帝身邊卻沒有錦衣衛,這就讓人太驚訝了。
  • 大明最後的錦衣衛:流亡異國他鄉,最終被緬甸設伏包圍戰死殉國
    1644年(農曆甲申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清軍入住中原大地,曾經無限繁華的大明王朝轟然倒塌。作為大明最出名的機構——錦衣衛也像一夜之間人間蒸發了一樣,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消失得無影無蹤。 崇禎在位之初,雖然曾經大力削減甚至撤銷過錦衣衛、東、西廠這些特務機構,但為了鞏固皇權需要,最終錦衣衛還是得以起復使用。
  • 導致明廷滅亡的錦衣衛是如何在明朝時期發展壯大的?
    提起古代的特務組織,恐怕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明朝時期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畢竟在明朝時期錦衣衛一直作為一個特殊職能部門存在。公元1661年,因為咒水之難導致的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二人被殺,錦衣衛這個在明朝持續了二百九年的特殊職能部門正式被取消。
  • 為何說如果明朝不滅亡到了1840會更慘?戳破這三點,無人反駁
    幾個小小的倭寇攪亂了明朝10多年,還被大書特書美其名曰「抗倭英雄」。 等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立刻進攻明朝的附屬國朝鮮,並在這個地方耗光了明朝的國力,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就這戰鬥力,也算強大嗎? 當蒙古俺答圍攻北京時,作為明朝的第一重鎮大同居然給敵人送去金銀財寶,連抵抗一下都不敢,這是不是歷史事實?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明朝的滅亡原因,太多人們相信了被滿清王朝壟斷300年的史冊所吹噓的的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