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文明古國,一向注重古文物的傳承與保護。就在昨天,我們收到了一份來自同樣是文明古國埃及的一份禮物——31枚古錢幣的回歸!
埃及當地時間17日晚,古錢幣交接儀式在首都開羅國家博物館舉行,埃及旅遊和文物部長哈立德·阿納尼親手向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移交了2018年初在埃查獲的31枚中國古錢幣。
埃及政府此次交還的文物還包括沙特和印度兩國的部分走私文物。這批走私文物包括中國漢唐、清朝以及民國時期的錢幣,最早可追溯至中國西漢甚至更早的戰國時期。
這批文物經中國國家文物局專家確認,其中有20多枚古錢幣為國家文物,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它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是我國文化經歷了漫長歲月的「見證人」,每一時期的錢幣都是當時政治、經濟、商品、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直接反映,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埃及與我們同樣是四大文明古國,也是世上最早的王國,他們建造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和帝王谷,還有著埃及文化的搖籃——尼羅河。發源於尼羅河谷的埃及文化,距今也發展了數千年的時間,古文物對於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家的重要性,埃及政府必然明白且認同。本次中方人員評價埃及這次的行動「動作很快,態度很堅決」,這或許是因為同為文明古國的埃及和我國之間的惺惺相惜與相互尊重。
但促使埃及政府此次行動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於2010年10月和埃及籤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政府關於保護和返還從原屬國非法販運被盜文化財產的協定》。
這批古錢幣是自2010年兩國籤署協定以來,埃及政府歸還中國的第二批文物。第一批是在2017年的時歸還的13張票據,這批票據最早可追溯至清末,主要是來自晚清、民國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紙幣,還有少量澳門地區曾使用的澳幣。
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和埃及一直是友好相處的狀態,兩國之間對彼此有著特殊的情誼,這源於古國與古國之間的惺惺相惜。但2010年我國能與埃及籤訂協定,以及埃及兩次將文物交還我國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國自身實力的強大。只有國家不斷發展,憑藉自身的實力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才能擁有更多的盟友,贏得更多的尊重!
來源:央視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