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教練對於桌球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是一切的前提。如果說選擇當運動員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對國家體育事業的奉獻,那麼專業隊領頭羊退役後,選擇當一名優秀專業的教練員,他們選擇的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升華,因為它不僅僅需要專業技術,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的品質,更需要的是這樣的一種勇氣,一種責任。敢於將多年的專業訓練技術,傳道授業解惑,就是一種成功!
那麼對教練們來說,訓練最頭疼的事情是什麼?
不是孩子叫苦叫累,不是孩子調皮搗蛋,不是「徵服」不了熊孩子們,而是聽到家長說——「我尊重孩子的意見」!
1
家長不能「盲從」孩子
孩子的意見和興趣當然應該尊重,但是,很多家長往往模糊了「尊重」和「盲從」的界限。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兒,高興了就喜歡,痛了累了有情緒了就退縮,這很正常。
享受了安逸生活的孩子,最怕的是吃苦,如果讓他自己選擇,當然是越舒服越好!
即便是最開始感興趣的愛好,在遇到困難或辛苦訓練後第一想到的自然是放棄。
可是,沒有哪個人是單純靠興趣和愛好在某一領域獲得成就的,桌球運動更是如此。
2
桌球訓練肯定是枯燥的。
剛開始肯定要練基本功,成人的話會好一點,小朋友的話,光顛球就有的顛了,而且小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對重複的事情感到厭煩。
然後教練要糾正各種技術動作,差不多幾個月才可以固定,每次多球要打個20筐,高強度的訓練讓成人都覺得不堪忍受,更何況是小孩了。
而且在這段時間,教練不會讓你去胡亂打比賽,擔心一旦養成壞習慣會很難糾正,沒有實戰很容易喪失興趣,所以小孩子想要放棄就很正常了。
3
如果在這時候,孩子向你抱怨自己不想打了,沒興趣了,然後你盲目地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就等於在縱容小朋友養成三分鐘熱度,輕易放棄的壞習慣。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說過,歷經艱辛的人更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
素質訓練的痛苦和疲憊帶給孩子的不光是健壯的體魄還有堅持和忍耐;
系統訓練的嚴謹和苛刻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周而復始的進行帶給孩子的是堅持。
「平時讓他難受,比賽一定好受」。這應該是需要從小給孩子灌輸的先苦後甜的傳統品質。
4
小朋友出現厭煩情緒的時候該怎麼辦?
應該向教練了解孩子的訓練狀態,向孩子了解真正讓他放棄的原因和理由,然後再幫助他克服困難。
青少年的桌球訓練不是單純的跑跑跳跳,揮揮拍,顛顛球,而是讓他在訓練環境中體會什麼才是良好的品質。
在體育界有句俗話說「桌球是聰明人的遊戲」,這話很有道理。打桌球能開發人體大腦智力,提高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實踐證明,桌球打得好的孩子,文化課成績也很優秀。桌球運動在發展人體的速度、靈敏、力量、耐力、協調等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培養球員的勇敢、頑強、機智、果斷,抗挫折等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質。
致敬桌球教練
做專業的運動員不容易,那麼做一名優秀的專業教練員更是難上加難,它需要用心,需要真誠,需要專業的知識,需要責任,需要語言的表達能力,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同時保持自己的桌球的競技水平,需要的太多太多。
↓更多精彩內容↓
打桌球,就是一種養生!
早期馬琳vs柳承敏,前三板互爆!
許昕最牛的一次對拉,我剛剛又看了20遍!
打桌球記住12個「不要」,免得被人打!
6大隱患提醒您,打桌球過量危害大!
長按關注 桌球我們是認真的!
▼
(覺得還不錯,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