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

2020-12-22 生態新農人

種玉米的時候,有可能碰到玉米長了丫子,多結了棒子。那麼問題就來了——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

這個問題,農民說的答案也不一樣,究竟該怎麼做?

答案就是——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

一、玉米丫子不用掰

為什麼不用掰掉玉米丫子?

我們先來了解玉米丫子到底是什麼,怎麼來的?

玉米丫子,就是玉米根部長出來的許多小分叉,是玉米多餘的分櫱。長玉米丫子是因為養分過多,氮肥(尿素)用多了,玉米營養生長旺盛,就會產生多餘的分櫱, 把多餘的養分先放到丫子裡面,這樣就把多餘的養分分流了。

玉米丫子主要有兩大作用:

①增加根係數量,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頂端優勢。

②替主莖保留養分,主莖養分不足時,丫子再把養分回流到主莖,以供應主莖生長。

為什麼說玉米丫子不用掰掉?因為丫子是營養過剩的產物,對主莖生長沒有影響,也不競爭養分,當主莖養分不足時反而會自身調節,回流養分補充主莖,然後丫子就枯萎了。

所以你的玉米長丫子了不用費那勁去掰,就讓自生自滅去吧。

此外,掰除丫子還有可能對玉米植株造成傷害,在植株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中,會增加病蟲害的入侵和真菌感染。

二、多餘棒子必須掰

為什麼說多餘棒子必須掰?

一株玉米上同一穗位結出3-4個小棒子,這是什麼原因?用不用掰掉?

除了少數特殊的多穗品種,現在市面上主要的雜交玉米品種,多數是單果穗品種,除植株上部果穗外,第二、第三果穗發育遲,吐絲較晚,不能受精結實,卻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所以要掰掉多餘的棒子,才能保證產量。

把多餘的棒子摘掉以後,可以使無效果穗養分供給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僅能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品質,還可以促進早熟。

玉米多穗的原因:

①遺傳特性。

一些品種容易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產生多穗。根據有關報導,雜交種玉米比常規玉米容易產生多穗。

②惡劣氣候。

容易導致多穗的惡劣氣候主要是嚴重乾旱低溫寡照

嚴重乾旱——會造成果穗主軸停止發育,從而使果穗柄(短縮的莖杆)上的潛伏芽萌動發育形成了「手指穗」型多穗。低溫寡照——會導致玉米植株有機營養不足,雌穗花絲吐絲不暢或雄穗不能正常開花散粉,影響授粉、受精,導致第一果穗不能正常成穗,因此,多餘營養供給下一個果穗發育。③大水大肥。

大肥、大水是玉米形成多穗現象的原因之一。在玉米雌穗分化階段,若水肥充足,過多營養物質植株無法消耗,會使莖節上的多個腋芽萌動發育,就有形成多穗的可能。若散粉期遇雨,花粉吸水破裂不能正常授粉,也會造成多花絲空杆現象

④病蟲危害。

玉米如果受到粗縮病危害,病毒產生的激動素會打破植株體內的激素平衡,導致第一雌穗的穗位優勢喪失,促進其他腋芽萌發,形成很多小穗。

另外,玉米螟、蚜蟲及玉米葉斑病等危害,也會影響玉米果穗的正常形成,造成多穗現象。

⑤栽培管理不當。

玉米雌穗發育階段肥水供給太足,促使多個雌穗花序發育形成多穗。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鬱閉,授粉不良,果穗不能正常發育,促使其他腋芽發育成熟,形成多穗。

所以說,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這樣才能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產量。

關於玉米丫子和多餘棒子的問題,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了。要是覺得文章對你們有用就把它收藏起來,或者分享給朋友,謝謝。

要想了解更多有關農業方面(農技、土肥、植保等)知識和農業方面見聞思考,請繼續關注大鵬。

農民很苦,農業很難,但是大鵬相信,一同努力,未來農業一定很行!

文章由大鵬整理編輯,部分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玉米丫子和多餘棒子要不要掰掉?不摘會不會影響產量
    其實玉米想要高產也不是沒有訣竅,我們都知道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長玉米丫子或者多長棒子的情況,有的人覺得這些是累贅,需要摘掉,有的人覺得不需要多做無用功,那到底要不要摘呢?不摘的話不會影響產量嗎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是因為養分過多,氮肥(尿素)用多了,玉米營養生長旺盛,就會產生多餘的分隙,把多餘的養分先放到丫子裡面,這樣就把多餘的養分分流了。
  • 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
    #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進入夏至節氣,在我們天水當地,玉米就會開始抽穗,逐漸長出玉米棒。在玉米種植管理中,對於多抽發的玉米丫子,農民是一定會掰掉的,而且還會不止一次,只要有分糜,就會掰掉的,因為分糜的玉米丫子會影響玉米主幹生長的,就像圖片中的沒有來得及掰掉的,已經長的分不清主次了,但農民還是會掰掉的。#帶你看三農#至於玉米棒子,我覺得跟品種有關係。
  •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掰!但這兩個一定要掰!!
    近期隨著玉米的生長,地裡的玉米丫子開始出現,勤快的農戶開始準備去地裡掰丫子了,有的農戶就開始問了,這個丫子是怎麼長出來的呢,用不用掰呢?如果後期長出多結的棒子及後期頂部雄穗用不用應不應該掰呢?接下來說一說玉米丫子那些事。
  • 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會不會影響產量?看完心裡有數了
    其實玉米想要增產是有訣竅的,種植玉米時,經常會遇到玉米長丫或者多長棒子,那麼今後的玉米要不要掰?多餘的棒子是否要採摘?看看專家的分析:一、玉米丫子要不要掰所謂的玉米丫子,也就是玉米根部長出了不少小分叉,也就是多餘的分櫱,之所以會長出丫子,還因養分比較多,氮肥用量過多,玉米的營養比較盛,以至於多餘的分櫱形成,這些過剩的營養會先儲放在丫子中,從而分流養分。
  • 玉米Y子掰不掰,多結的棒子掰不掰
    玉米Y子,一棵玉米幾個棒子,是玉米生長期的一個常見生理現象,那它們到底需不需要掰掉?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 為什麼不用掰? 1、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 研究表明:不去分櫱的實驗玉米品種每畝的葉面積為2374-3100平方米,而去分櫱的每畝葉面積僅為1646平方米,前者比後者葉面積大得多,為玉米產生更多的乾物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糾結了,專家告訴你答案
    提升玉米管理方法,爭取有一個豐收年,農戶盆友才可以得到更強的盈利。接下去說起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應當算作老調重彈了。那便是玉米丫子(不必要分櫱)用不用掰?基本上每年都說起這個問題,殊不知每年都爭吵不休。很多年前,三農小喇叭栽種玉米時,碰到這類狀況時,會立即將不必要的丫子掰掉,之後直至玉米獲得,也沒見玉米有哪些異常。但是,有權威專家科學研究,玉米丫子不掰,對生產量都沒有危害。玉米怎麼會造成不必要的的分櫱呢?
  • 玉米丫子不掰影響產量嗎?
    那麼,玉米丫子不掰影響產量嗎?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玉米丫子形成的原因1、玉米是我國主要經濟作物,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出現丫子一直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其實玉米丫子就是分櫱,在玉米主根側長出來的玉米基部腋芽。
  • 玉米丫子到底掰不掰,別再費力不討好了,這次專家給出專業答案!
    其實就是玉米的分櫱,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屬於正常現象,掰或者不掰,實際上農戶不要太糾結這個問題,下面談談玉米到底要不要掰掉丫子。什麼原因玉米會長丫子?養分過多,分櫱多,其實還是養分過量,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多餘的營養會促使丫子產生以便消耗「充足的養分」,產生的丫子實際上也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葉面積,擴大「生產車間」。
  • 玉米丫子和棒子是留還是去?千萬不能同樣處理
    今年玉米的價格持續上漲,現在也正是夏玉米管理的關鍵時刻,玉米丫子和棒子要不要掰再一次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這些多出來的東西到底會不會分走養分?留著可以多產還是導致減產?想必這都是玉米種植經驗不足的朋友的們擔心的問題。下面就來說說到底是丫子和棒子到底掰不掰。
  • 一顆玉米長了多個玉米棒,不增產還可能減產!需要人工掰掉嗎?
    一、玉米出現多穗到底要不要人工掰掉呢?鄉村似歌認為,這種多穗的玉米,只有根據實情留下1-2個健壯的,其它的必須無條件地掰掉,否則後患無窮。1、玉米多穗如果不及時掰掉,多個玉米棒處於生殖生長,雖然有的不能成棒或形成秕小的玉米棒,但是它們還是在大量的消耗養分,加上單顆玉米杆上有多個玉米棒子,大大地增加了重量,如遇大風,還有可能導致玉米抗倒伏的能力下降而造成倒伏。這樣的玉米多穗,將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有的甚至會導致絕收。
  • 玉米苗80%出丫子,難道種子是假的?農民朋友要注意
    昨天有網友私信說自家玉米苗70%都出了玉米丫子,是不是玉米品種有問題?基本上都是兩側出丫子,玉米植株矮縮不長,形似玉米粗縮病。他已經給拔除了幾百株了。後來經過了解還真不是玉米種子的問題。那麼造成這種問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農技小知識:玉米根部杈子打不打?一棵玉米結幾個棒子正合適?
    第一、關於玉米杈子玉米主莖根部生長出的玉米芽子,俺們這也叫玉米杈子,這個是不用掰下來,是不用打理的,不管玉米杈子對玉米生長上幫助了還是影響了,目測是看不出來的。剛開始種雜交玉米,發現玉米大喇叭口前,玉米根部長出幾個杈子,有勤快人就鑽進玉米地把杈子打掉了;懶人怕熱怕累,就沒搭理這玉米杈子,怎麼到玉米成熟後,那些玉米杈子沒有了。打掉玉米杈子的和沒打掉玉米杈子的農戶,也沒看出玉米棒子長得大了或者小了,也沒看出對玉米產量有啥影響。
  • 夏玉米收成,1畝1100元,玉米棒子和秸稈全售出,划算麼?
    冬玉米從播種到收割需要8個多月,夏玉米從播種到收割只需3個多月,夏玉米比冬小麥節水省肥。近幾年,有了玉米收穫機,玉米收穫機可以掰玉米棒,但是一畝地農機作業的費用就需要80元,許多農民覺得,這就是用機器收割玉米,一畝地要付170斤的費用,大約佔玉米產量的10%,因此,使用玉米收穫機的農民並不積極。
  • 十二個雞蛋和玉米棒子稀飯
    第一碗來自我爸爸家鄉小村的玉米 棒子稀飯      第一次去我爸爸的家鄉是我十歲那年。那是一個很冷的深秋夜晚,爸爸突然對我們姐妹三說:走,我們去我老家。車又開了一陣,必須步行了,因為已經沒有公路通往村莊。 下了車,太陽高照。我們走過大片的平廣泛白色的玉米田地,那是鹽鹼地。遠處地裡的農民們都抬起頭來開心地看著我們,跟我們打招呼,有的指著我們說:那穿紅裙子的女孩真好看。(那是我妹妹,不是我,對不起)。又穿過了很多稻草屋頂和泥巴牆蓋成的村民房子,每家房子門上都掛著幾串好看的金色玉米棒子。又看見幾頭大胖豬在房子外走動。
  • 掰玉米 挖土豆 磨麵粉 秋天裡下地幹活 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掰玉米得使巧勁,不然棒子上的玉米粒就沒那麼緊實;種秧苗可沒看起來那麼容易,坑的深度、填土的力度都決定苗種的合格與否;推碾子磨麵粉是個技術活兒,整不好還會摔跤呢……在這個收穫的季節,十九中教育集團下溝校區組織開展了中學生勞動教育活動周,同學們走出課堂,走進農場、農業種植基地,在揮灑汗水中懂得了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在勞作中體驗了勞動帶來的快樂
  • 和面、鋤地、掰玉米 歷城區萬象新天學校師生這樣迎接「世界糧食日」
    郭林逸同學正在使用玉米剝粒機為玉米棒子脫粒,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行呦。  張安迪去農田裡掰玉米,密集的玉米葉子又刺又癢,農民伯伯真是太不容易啦!我們一定要珍惜糧食呀!  秋天是個碩果纍纍的季節,也是個忙碌的季節。田裡的農作物都已經成熟了。
  • 冬天到了,作為農民你是怎麼儲存玉米棒子的?
    眼看著就要到2020年了,作為農民,這麼多年你都是怎麼儲存玉米棒子的你還記得嘛?玉米是我國的第三大主糧,種植區域自然也不容小覷,基本上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但主要以北方為主。其實我覺得從玉米的儲存方式的變化,從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們生活的變化。
  • 父親節文|《楠竹丫子》
    楠竹,成就了資江兩岸竹涼蓆的美名,但從它身上分出的枝丫——楠竹丫子,卻刻骨銘心地充塞我們的童年記憶。可以說,我們60年代或70年代出生的,誰沒有挨過父親的楠竹丫子呢?那在麻石鋪就的益陽街上生活的人,卻叫得文雅:楠竹丫子炒肉!
  • 玉米長瘤子別扔,扒下來還能炒盤菜,營養價值高
    家裡面有地的花友的們肯定都種過玉米吧,尤其是北方的花友。小時候去玉米地裡面掰棒子的時候,玉米秸稈長得比人都高,穿梭在玉米地裡面的日子還是很快樂的。每年到了收貨的時候,我們肯定都見過有的玉米扒開後長了很多「瘤子」。
  • 鮮玉米怎麼煮的又嫩又好吃?告訴你3個小技巧,最快只要5分鐘
    玉米屬於雜糧,營養非常豐富,現在正是吃鮮玉米的時候,逛街一看不止小區團購、菜市場或者是超市都會有鮮玉米的身影,還經常有走街串巷的小販拿著喇叭吆喝著賣玉米,玉米不但味美而且還能被製作成很多美食。鮮玉米顆粒非常嫩,最常見的吃玉米的方式就是直接下鍋煮,那鮮玉米要怎麼煮好吃,又需要煮多久呢?鮮玉米貴在新鮮,煮玉米之前把多餘玉米葉子丟掉,留最裡面的一部分薄薄的玉米葉,並把大部分的玉米須去掉清洗乾淨,涼水加鹽然後下鍋煮開,水沸騰之後大概煮上15-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普通的甜玉米煮到這個時間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是糯玉米或者是黑玉米、紫玉米還要再多煮上5-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