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玉米 挖土豆 磨麵粉 秋天裡下地幹活 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2021-01-19 騰訊網

掰玉米得使巧勁,不然棒子上的玉米粒就沒那麼緊實;種秧苗可沒看起來那麼容易,坑的深度、填土的力度都決定苗種的合格與否;推碾子磨麵粉是個技術活兒,整不好還會摔跤呢……在這個收穫的季節,十九中教育集團下溝校區組織開展了中學生勞動教育活動周,同學們走出課堂,走進農場、農業種植基地,在揮灑汗水中懂得了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在勞作中體驗了勞動帶來的快樂。

「在玉米地裡掰玉米,大傢伙兒根本顧不上支稜著的玉米葉扎不扎皮膚,飛來飛去的蟲子是不是落在身上,就專注地衝著那一根根玉米稈,想著怎麼能完好無損地把玉米棒子掰下來。」七年級一班的王園宏彬說起和全班同學一起在榆中的田間勞動的場景時依然很興奮。「掰玉米、挖土豆、餵雞餵鴨,在勞作中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用掰下來的玉米餵雞餵鴨,按照農場大伯的指導,知道了不能直接將玉米棒扔給雞鴨進食,得將剝好的玉米粒均勻地撒在雞鴨進食的區域,投遞的食物如果分布不均,會導致有些家禽吃得過撐,有些還餓著肚子。」

「我們班幹的活兒種類可多了。」七年級二班的決馨茹和他們班的同學在皋蘭縣農業種植基地參與夯實地基、種菜、磨玉米面多項勞動工作。「幹農活兒不僅要使勁,還得膽子大呢!」決馨茹同學說,在夯實地基時,指導勞動的叔叔讓他們喊起「同學們來勞動啊!嗬嗨!」的勞動號子,說是喊得好,大家勁就使得足,一開始同學們根本不好意思喊,放不開聲,發現確實勁使不到一處,後來同學們膽子放大了,喊聲越來越響亮,果然麻繩使足了勁,地面夯得越來越好。

「勞動後,我們吃飯時都很注意,不會浪費一點點糧食,忽然發現這一粥一菜真的很可貴。」決馨茹說,這次勞動過後,珍惜糧食,是她從心底裡覺得必須要做好的事。

「孩子們的勞動熱情真是讓我感動!」七年級一班班主任顧克椒說,幾個小時連續性的大強度勞動沒有人喊累,而且很有集體協作、統籌安排的能力,在布置勞動任務後,同學們自發組織好分工協作,小個子的就鑽進玉米地去掰玉米,其餘的就負責剝皮,負責往倉庫運,身上、臉上沾滿泥土,但個個依舊樂呵呵、卯足了勁幹。

「學業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應該是人生的知識。當他們將汗水滴入了土地,將專注力投入玉米面的製作,同學們對課本中勞動場景的描寫、珍惜糧食的宣講,理解會更深刻一些。」七年級四班班主任劉麗萍說,學生們通過勞動學會了感恩,珍惜自己的勞動果實,也讓她發現了同學們與平時不同的一面——肯吃苦、會協作、有衝勁。「給孩子們多接觸社會,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更有利於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次勞動教育周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了一把真正的勞動,更主要的是他們生在實踐中理解了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雖然辛苦,但是勞動的過程卻是愉悅的,特別是看著勞動成果茁壯成長,使他們有了「學習如禾如苗,懶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勞動成果,更覺生活快樂。

文·圖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

相關焦點

  • 和面、鋤地、掰玉米 歷城區萬象新天學校師生這樣迎接「世界糧食日」
    麵粉原來是由無數的小麥磨出來的,真是不容易呀!謝爾珍同學在幫助媽媽和面的同時知曉了麵粉的由來。  張安迪去農田裡掰玉米,密集的玉米葉子又刺又癢,農民伯伯真是太不容易啦!我們一定要珍惜糧食呀!  秋天是個碩果纍纍的季節,也是個忙碌的季節。田裡的農作物都已經成熟了。
  • 來玉米地尋找秋天的氣息!享受獨屬秋的快樂!
    秋天,秋色,秋收,秋遊!一個周末滿足你對於秋天的憧憬!來農田挖花生、掰玉米、吃柴鍋飯!在農場撿雞蛋、餵動物,趕鵝大賽!在農野燒烤犒勞自己,勞動最光榮!戴上手套下農田,體驗一次最真實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平時一盤花生米分分鐘下肚時可沒想到挖花生竟然這麼難!「花生是不是躲起來了呀!」別說,挖花生真是門技術活,怎麼找怎麼挖更省力還得等寶貝們到現場親自向伯伯們請教呀!要吃玉米?先自己動手!
  • 武漢大學生下地幹活,體驗農耕美好生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牛評論 ,ID:xiaoniupinglu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割稻、脫粒、挖苕……秋陽高照,稻浪湧動,一群大學生揮舞鐮刀收割水稻;打穀場上,有學生忙著給稻穀脫粒,有學生忙著清掃裝袋,熱鬧繁忙的這番景象,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曬得通紅……據了解,10月10日,武漢大學弘毅學堂近300名學生走進光谷·有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參與收割水稻、翻紅薯地、播種蠶豆、曬秋等農事體驗活動。
  • 尼泊爾山區村民收糧,男的扳玉米,女的背玉米,大家一起快樂幹活
    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很多朋友想看當地人幹農活,今天給大家看看當地人是如何收割玉米的。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山地多,種的基本是玉米,而且玉米長的老高老高的那種,但並不代表產量很大,相反這種本地品種的玉米產量很低的。一起來看看他們收割玉米吧。
  • 尼泊爾山區村民收糧,男的扳玉米,女的背玉米,大家一起快樂地幹活
    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很多朋友想看當地人幹農活,今天給大家看看當地人是如何收割玉米的。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山地多,種的基本是玉米,而且玉米長的老高的那種,但並不代表產量很大,相反這種本地品種的玉米產量很低的。一起來看看他們收割玉米吧。
  • 在長清區實驗小學勞動教育不是一句口號 學生在田野中體驗勞動的...
    學生在玉米地裡協作收玉米。  我勞動,我幸福!迎著9月17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長清區實驗小學六年級610班的同學們整裝待發,奔赴孝裡金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展了勞動周活動。  「勞動的『苦』與『樂』,只有在真切的實踐中才能得以體會。」據副校長房傑介紹,學校把本次勞動周活動與研學相結合,將勞動周活動內容彙編成《勞動教育課程手冊》供學生們研究學習。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以小課題探索的方式進行分組研究,勞動知識的提前儲備為勞動實踐奠定了良好基礎。而勞動周活動結束後,各合作小組還要撰寫小課題研究報告,記錄勞動全過程,展示勞動帶來的深思考。
  • 農民一般幾點下地幹活,幾點回來,吃飯怎麼解決?有幾個成語形容
    在古代有個成語,叫做「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就是來形容農民下地幹活的時間的。以前是牛耕時代,農民幹活不起的早的話,農活就不能很快地幹完,白天就那十幾個鍾,而且農活比較磨時間,農民為了多幹活,都是起早貪黑的。
  • 【課程分享系列】《你好,土豆先生!》——古幼大三班班本微課程故事
    老師的建議:「現在正是土豆成熟的季節,家裡有種土豆的可以周末的時候去體驗挖土豆;家裡沒有土豆挖的小朋友就去收集有關土豆的資料吧。」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洋山芋等,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與小麥、玉米、稻穀、高粱並成為世界五大作物。被我們丟掉的土豆皮它有消炎的作用哦。的土豆皮它有消炎的作用哦。土豆的葉子也是可以吃的,以前我都不知道,現在我知道了。土豆葉是這樣的!
  •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掰!但這兩個一定要掰!!
    近期隨著玉米的生長,地裡的玉米丫子開始出現,勤快的農戶開始準備去地裡掰丫子了,有的農戶就開始問了,這個丫子是怎麼長出來的呢,用不用掰呢?如果後期長出多結的棒子及後期頂部雄穗用不用應不應該掰呢?接下來說一說玉米丫子那些事。
  • 我和玉米來約會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瓜果飄香,莊稼豐收,各種農作物完成了一輪生命的成長。果實從哪裡來的?莊稼長在哪裡?孩子們對這些卻知之甚少,為了讓孩子能親自體驗與感知豐收,我們中班段擬定開展走進玉米基《我和玉米來約會》親子研學活動。帶幼兒走進大自然,觀察農作物的生長變化、感受秋天果實豐收的景象,親身感知和體驗有關玉米的一切「秘密」,以及摘玉米、分玉米等勞動的喜悅。
  • 沒有了玉米和磨坊,金周至再不見黃澄澄的玉米架了
    「咱村那家磨坊早就不幹了,要去其他村子磨。」我爸說到。這是今年我家果園裡套種的玉米,收了幾袋,一直在那放著。細細一想,原來很久很久已經沒有和我爸一起去磨小麥或玉米,至少有十多年了。其實也很正常。小麥、玉米憑藉常年極其穩定的低收購價格(前些年7、8毛一斤,今年稍微漲了一點,1塊多)仰視著水果價格的起起落落。
  • 畫家和土豆之間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兩個挖土豆的人》 凡高 這是一個五口之家,白天他們都得下地幹活,常年的勞作讓他們的臉曬得黝黑,簡陋的屋子裡只有桌子、椅子、箱子以及一盞垂掛著的吊燈。 他們一家整日都和土豆打交道,白天幹活種土豆、挖土豆,晚上吃土豆,飯後可以喝上一杯清咖啡,但一周也吃不上一片鹹肉。 凡高很欣賞這種樸實勞動的人,他希望用畫筆來記錄下這些人身上美好的品質。 所以當德格魯特一家到田裡幹活的時候,凡高就在不遠處,支上畫架,一直畫到他們收工回來。
  • 玉米Y子掰不掰,多結的棒子掰不掰
    玉米Y子,一棵玉米幾個棒子,是玉米生長期的一個常見生理現象,那它們到底需不需要掰掉? 玉米丫子產生的原因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 為什麼不用掰? 1、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 研究表明:不去分櫱的實驗玉米品種每畝的葉面積為2374-3100平方米,而去分櫱的每畝葉面積僅為1646平方米,前者比後者葉面積大得多,為玉米產生更多的乾物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玉米丫子用不用掰?不用糾結了,專家告訴你答案
    農戶搶墒剛開始忙著夏玉米栽種,早期栽種過的玉米早已出芽,也有栽種早的長來到喇叭口期期。接下去的一段時間裡,玉米的鋤草、施肥等管理方法還要開始了。最近,玉米價錢行情看漲,山東省某些公司的市場價做到了一斤1.14元,乃至超出了麥子價格,這類狀況簡直不常見,這也充分證明,2020年秋天的玉米市場行情趨勢非常好。
  • 婺城探索「接地氣」式勞動教育
    近年來,婺城區各小學創新探索勞動教育模式,積極開設勞動課等體驗課程,倡導學生在勞動中收穫知識和美好。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不僅成為勞動教育的最佳實踐,也成為孩子們學習自然課程的鮮活課堂。  一堂勞動課的快樂體驗  挽起褲腿,赤著腳丫,在田野上奔跑……近日,雅畈二村旱稻種植基地裡洋溢著歡聲笑語,來自雅畈小學的徐文凱臉頰上沾上了星星點點的泥點,但是他毫不在意,反而用手塗開泥點,將臉塗成了個「大花貓」。  體驗種下稻子的過程,是雅畈小學組織的一堂特殊「必修課」。五(4)班的40多名學生全體出動,在雅畈二村旱稻種植基地裡好好體驗了一把。
  • 農村人見怪不怪,玉米地和稻田裡的「野味」,如今城裡百元難尋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人見怪不怪,玉米地和稻田裡的「野味」,如今城裡百元難尋對於在農村長大的70,80後人來說,童年可以在農村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根本無法體驗到。春天,在地上捉蟲子、挖野菜或摘野果。夏天天氣炎熱時,可以和朋友一起在河邊洗澡,摸螃蟹,或者用一塊黃油把蟬粘在樹林裡。在金秋時節,可以在玉米地或稻田裡抓到螞蚱。冬天,找幾個親密的朋友一起打雪仗很有趣。對於農村長大的70,80後的孩子來說,秋天是最快樂的時光。地裡的花生和玉米熟了。
  • 童年趣事作文:挖土豆
    一年初秋那天的天氣格外晴朗,我家地裡的土豆都成熟了。我和媽媽拿著鏟子和稿子去挖土豆。我和媽媽先抓住土豆的秧苗向上用力一拔,連在土豆秧苗上的土豆一部分就被拽出來了。其實連在土豆秧苗上的土豆都比較小,大的都躺在土裡不肯出來。我和媽媽拿起鏟子和稿子,我要用鏟子挖土豆。媽媽用鎬子刨土豆,不大一會兒,所有的土豆都被挖出來了。
  • 童年的玉米甜稈□姜寶鳳
    童年的玉米甜稈□姜寶鳳   秋天來了,在鄉下是莊稼收穫的季節。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對於鄉下人來說,秋天的味道裡處處氤氳著瓜果飄香、顆粒歸倉的喜悅。
  • 剝玉米
    八月的鄉村,樹葉兒還在枝頭盈盈的綠著,池塘邊的小樹林裡,知了還在不知疲倦的唱著,那就是玉米收穫的季節。打穀場上堆放著一座座金黃色的「玉米山」。旁邊坐著剝玉米的社員們,這群人多為老人、婦女和放暑假的孩子們。人們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剝玉米:手工。
  • 有一種鄉愁,叫玉米餈粑的味道
    盛夏時光,又到了瑤寨裡家家戶戶摘玉米做玉米餈粑的季節,整個寨子瀰漫在淡淡的玉米清香中,走家串戶到任何一家去,衣服口袋裡都會被熱情大方的主人塞滿餈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