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牛評論 ,ID:xiaoniupinglu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割稻、脫粒、挖苕……秋陽高照,稻浪湧動,一群大學生揮舞鐮刀收割水稻;打穀場上,有學生忙著給稻穀脫粒,有學生忙著清掃裝袋,熱鬧繁忙的這番景象,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曬得通紅……
據了解,10月10日,武漢大學弘毅學堂近300名學生走進光谷·有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參與收割水稻、翻紅薯地、播種蠶豆、曬秋等農事體驗活動。
「太不容易了,再也不嫌棄大米不好吃了。」大三學生陸國冉邊給水稻脫粒,邊感嘆道。脫粒是純人工操作,需要緊握水稻秸稈,在長條凳上反覆使勁抽打,非常考驗人的氣力和耐力。
對在城市長大的陸國冉來說,此次割稻是一次新奇的體驗。高強度勞作加上太陽照射,他面色通紅,滲出細密汗珠,胳膊上留下稻葉劃出的數條紅印。陸國冉表示,經此勞動,對「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有了更深的體會。
長袖外套、塑料鞋套,在眾多穿短袖的學生中,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王佳晨的幹活裝備堪稱專業。
老家在農村的王佳晨曾幫家裡收割過玉米,此次割稻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深知勞動艱辛,王佳晨對水稻等食物多了一份敬畏和珍惜。割完稻後,他多次在田間來回「巡視」,撿拾遺落的水稻。
武漢大學的石兢教授說:「這周來這裡體驗的學生,將要種油菜,今年種油菜,明年養護油菜和收割油菜都是這批學生,讓他們體會一種作物從栽種到收割的全過程,體會勞動的價值,收穫相關知識。」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
據了解,弘毅學堂是尖子班,是武漢大學參與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試點學院、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新工科」計劃和「新文科」計劃,實施精英教育、個性化培養、國際化辦學的實施基地。
我國今年的畢業生約有874萬,這是沉重的就業壓力。
今年,副總理劉鶴副總理表示「中國經濟準備開始內循環」,隨後改為「內部、國際雙循環」;中聯部周力表示要「做好應對外部環境惡化的六大準備」;7月3日,組織部、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門發布《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的通知》......
如今的經濟形式之下,我國可能未來就要對臺動武,不禁讓人擔憂,未來是否會出現新的「知青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