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咀子上村|體驗農耕生活 回顧歷史變遷

2020-12-23 遊在山西

在陽泉市郊區版圖的邊緣處

鑲嵌著一個的美麗小山村

咀子上村

遠離城市的喧譁

回歸大自然的寧靜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這裡旅行

這裡風景秀美,民風純樸

茂密的林木包圍了整個村落

自然和人文在這裡充分融合

妙不可言

農耕廣場安置有

碌碡、扇車、大小石磨

碾、碓臼、鬥七件農具

因造型如北鬥七星

變又稱為吉星廣場

在廣場西側立有一塊

天然生成的「福」字石

在這裡既可親身體驗勞動之艱辛

又可在後邊的石上小憩

追憶往昔

村中心的農耕民俗文化展覽館

陳列了展品300多件

分為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兩大類

在這裡參觀民俗文化

有種回歸農耕生活

回顧歷史變遷的感覺

農耕民俗文化展覽館不僅是

對過去的展示和總結

更傳遞了一種發奮圖強的人文精神

這裡的飯菜有五熱五涼還有10種主食

官印山是這裡的自然守護者

也是一座純天然的氧吧

這裡的山上有植物、藥材200多種

村裡的人靠山吃山

日子愜意又美好

沿山而上

既可感悟人生,又可修身養性

如果秋天來這裡

正是賞紅葉的最佳時節

在這個安靜愜意

生態優美的小山村

到處都是

數不盡的美景和看不夠的人文

等到山楂果再掛滿枝頭

等到紅葉遍布林間

一定,還要回來

為什麼我們想帶你來鄉村?

雖然流年似水,也不能忘記生活的詩意和遠方。歲月如梭,踏步向前,尋找鄉村生活有溫度的煙火氣,為美好啟程。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鄉村旅遊示範村百村巡禮微紀錄--《鄉約之旅》欄目,鎖定山西衛視,18:22不見不散。遊遍山西最美100村,詩和遠方就在面前!

桃林溝村:陽泉市 咀子上村

看膩了人潮擁擠,疲憊了電腦手機。

待疫情散去,周末閒暇

拋棄城市繁重的壓力,享受美好時光吧!

來源:人說山西好風光

編輯:小鹿

相關焦點

  • 【重磅】陽泉咀子上第四屆山楂花節即將開幕,免費遊玩全攻略都在這兒!
    陽泉市郊區西南舁鄉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咀子上村,村裡有大面積山楂樹,時下白色的山楂花開遍漫山遍野,2017陽泉咀子上第四屆山楂花文化旅遊節即將開幕!5、開幕當天活動內容:①9點半 在村舞臺舉辦陽泉市郊區西南舁鄉第四屆山楂花文化旅遊節的開幕會,包括文藝匯演、攝影採風、陽泉創世紀平衡車車友俱樂部觀光體驗等;②10點邀請市民群眾觀賞山楂花,同時也可以遊覽官印山、烈士陵園、農耕文化展覽室等景點;③11點舉辦啟動儀式
  • 長豐縣雙墩鎮海寶村:弘揚農耕文化 帶動鄉村旅遊
    「我最喜歡吃山芋,沒想到它是和這麼多山芋長在一個藤上,今天中午還可以吃到我自己挖的山芋呢!」近日,前來長豐縣雙墩鎮海寶村研學的小朋友開心地說道。今年11月份以來,海寶村每個周末都熱鬧非凡。海寶村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其洗馬河最早可追溯至隋末唐初。近幾年,海寶村不斷深挖歷史文化底蘊,秉持「多點成線」的發展思路,將海寶農場、洗馬河、耕讀園、希月山莊、世外桃源連點成線,打造了一道以「農耕 體育 旅遊」為主題的靚麗研學風景線。尤其是,根據洗馬河盛唐文化及農耕文化對海寶廢棄小學舊址進行改造,建成了獨具特色的「耕讀園」。
  • 廣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耕耘紀》:體驗農耕文化,愛上耕耘生活
    近日,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精心打造的真人秀節目《耕耘紀》迎來了第二季,節目延續第一季的設計,邀請三位只有城市生活經驗的素人,在廣東臺山龍圖村種植一個季節的蓮藕。比起第一季節目,第二季更注重突出人物的性格。同時,在第二季的每一集結尾設一個《農人小傳》,每集一分鐘,選取一位龍圖當地村民,用鏡頭和文字介紹這位村民的個人歷史。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旅遊風景著名人物風俗美食小吃地名:盂縣隸屬:陽泉市
  • 走,到戰旗村逛農耕文化博物館
    上面這幾張圖對許多小夥伴來說可能既熟悉又陌生沒錯~這些啊就是你見過和沒見過的一些農耕工具接下來就跟著郫妹er逛戰旗村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漲漲知識吧什麼是農耕文化?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在哪裡?這座博物館在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緊鄰鄉村十八坊。
  • 中國食物的歷史變遷
    你知道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歷史變遷嗎?世界最重要的640種作物中,136種起源於中國,佔世界總數的五分之一。中國食物變遷的歷史脈絡:茹毛飲血(生食—熟食,燧人氏)播種百穀(採集漁獵—農耕,伏羲氏、神農氏)五穀六畜(農牧並舉)
  • 時代鄉建|陽泉市娘子村,不到長城非好漢,萬裡長城第九關!
    天朗氣清,趁著秋風微拂,趁著陽光正好,我們想給你一個嶄新的視角,帶你去認識鄉村生活和文化的多樣性。歲月如梭,踏步向前,尋找鄉村生活有溫度的煙火氣,為美好啟程。遊遍山西最美100村,詩和遠方就在面前!
  •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甘肅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全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系列報導之四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何成軍在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坐落著一處距今8000年的史前遺址——大地灣。在那裡,先民們開始了原始粟作農業,農耕由此發端。自那時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 百年老街見證歷史變遷!她的新「容貌」確定不進來一睹芳容?~
    百年老街見證歷史變遷!她的新「容貌」確定不進來一睹芳容?下面隨微小西一起回顧了解一下山口村的百年老街歷史業態和重現的新「容貌」吧~~~▲山口村入口效果圖在景觀風貌上,以圩堡文化、集市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線,結合周邊自然生態環境,打造以江淮風格為主的人文旅遊名村。
  • 新泉小學學生走進陽泉市規劃展覽館參觀體驗
    新泉小學學生走進陽泉市規劃展覽館參觀體驗研學促成長 感悟家鄉美11月7日上午,在我市新地標——陽泉市規劃展覽館裡,新泉小學的學生看到一層的「蝶舞之城」大屏幕展示後,不約而同地發出這樣的讚嘆。  當天上午,新泉小學的學生、家長、老師共計700餘人按時來到了陽泉市規劃展覽館,分批、有序地進入館內,在志願者講解員的引導下開啟了此次「心行」德育社會實踐研學之旅。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甚至表達了不去羨慕「帝王權力」的思想,這是勞動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寫照,反映了農耕文化的顯著特點。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勤勞樸實是聞名於世的,在土地上更承載了太多感情。人類餐桌上的一切都源於土地、源於耕作。周口作為豫東大地的「糧倉」,更源於農耕文化,農耕文明的標誌性勞動力之一就是耕牛,而「牛」則見證了周口的農耕盛事。
  • 韓家牟城、飲馬、屯西...這幾個村的變化真大
    村史館裡看變遷,老物件中憶鄉愁。一座座村史館正在洛城的農村崛起,並融入鄉村人民生活,成為展示鄉村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平臺。韓家牟城村是歷史文化名村。壽光漢代置縣,當時的縣城就在牟城。唐朝韓氏在此立村,因其位於古城遺址的西側,以姓氏命名為韓家牟城。
  • 魯南千年石頭村-鄒城上九山古村落遊記
    1/遊上九山古村 在孟子故裡鄒城市西南部,有一處古老的村莊——上九村,屬於低山丘陵地帶。這裡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悠久的人文歷史景觀,吸引著眾多的探訪者。
  • 20張圖帶你回顧中國歷史上的疆域變遷,最後一張燃爆地球!
    華夏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可謂是一枝獨秀源遠流長。很多人都對歷朝歷代,中國疆域的變化,沒有太深的印象。我將通過二十張圖片,來帶你回顧中國疆域的變化歷史。希望你能從中感受出,華夏文明的艱苦旅程。由於鐵器的普及,以及農耕技術的發展。生產力和人口開始了,大規模的突飛猛進。從地圖中就能看出,不再局限於黃河流域,華夏民族開始四處遷徙。現今的四川地區,也開始進入了視野。第七張是秦王朝。作為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初步奠定了中國的基礎脈絡。整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東的區域,也就是適合農耕的土地,基本都在華夏民族手中。
  • 兒童節 合肥小學生體驗農耕文化
    5月30日,周六, 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學生在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跟著農民伯伯體驗割麥子、插秧等農耕活動。
  • 花海、農耕、田園採摘……廣州10個人少景美的古村古鎮,周末避暑走...
    我帶上你,你帶上家人 一起去走一趟吧~ 白雲寮寀村 寮寀村地處流溪河畔 位於鍾落潭鎮西北部 有「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之稱
  •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重新開放 遊客可追憶耕織圖270年歷史變遷
    同時,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重新對外亮相,遊客可在此追憶耕織圖270年歷史變遷。   耕織圖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是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頗具江南水鄉風情的獨特園林景觀。這兒曾是一處生活氣息濃鬱、景色淳樸清幽而又融入傳統農桑生產的景區,乾隆將其命名為「耕織圖」,寓意著一幅洋溢男耕女織生活情趣的優美圖畫。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清漪園,耕織圖遭到嚴重破壞。
  • 陽泉市2020年度「郊區好人」候選人公示
    陳 東,男,蒙古族,1990年11月生,中共黨員,遼寧葫蘆島人,2008年12月入伍,陽泉市郊區政府專職消防隊戰鬥班班長,二級消防士。藺計平,男,1972年12月生,中共黨員,舊街鄉棗園村黨支部副書記。
  • 長豐縣雙墩鎮:傳承弘揚農耕文化,繪就特色發展路徑
    孩子們在海寶村體驗農耕文化。(雙墩鎮供圖) 近日,位於安徽省長豐縣海寶村的海寶耕讀園落成並對外開放,成為當地一處傳承弘揚農耕文化的對外窗口。 海寶耕讀園的建設基礎是由廢棄的海寶小學,利用整合扶貧旅遊資金改造而來,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館舍,在形式上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農耕講堂、黨建室、村情室、研學手工作坊、農產品展示室(雙墩鎮消費扶貧地方館);南部為農耕學堂,農耕農具展室;北部為休息區,有二十四節氣和休閒長廊。
  • 秋收勞動競賽 傳承農耕文化
    當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秋收勞動競賽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春華村青雲畈的千畝水稻田中舉行。24支參賽隊伍來自富春街道各個村社,競賽內容包括割稻、打稻、裝麻袋、扎稻草等。當地希望通過舉辦傳統秋收農事體驗競賽活動,讓百姓和遊客回味體驗傳統的中國農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