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
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矢無度。
【說明】
(1)本外經病,指本經循行所過處的局部病。
(2)本髒(腑)病,指本經所屬髒(腑)的疾病。
(3)他髒(腑)病,指與本經或本髒有關的髒 (腑)疾病。
(4)有關器官病,指本經循行所過或與本經或本髒(腑)病理相關的有關器官病。
(5)不屬以上四類的有關疾病。
【析解】
(1)本外經病
胸滿 :肺臟有病,髒病及經,影響本經中焦脈氣的輸布,胃口,胸膈等部的氣機失於輸化,因而出現胸部脹滿。
臑臂內前廉痛而厥冷:本經之脈循行於臑臂內側的前緣,本經之脈有病,氣血失和,脈道不通,就會沿經脈所過處發生疼痛。如果本經陽氣不足,就會發生厥冷。掌中熱:本經之脈循魚際,其絡脈入掌中,散於魚際,若經絡有病陽邪亢盛,掌心就會出現灼熱的症狀。
(2)本髒(腑) 病
肺脹膨膨然:「膨膨」,脹滿貌。本經脈氣變動,逆經厥上,失去從胸走手的流行常態,致使肺氣壅阻,葉張舉升,故膨膨而脹。 氣喘咳嗽肺舉葉張,氣失肅降,逆而上衝,則為氣喘;金不平則鳴,故發為咳嗽。少氣不足以息:肺主氣,本經氣虛,經病及髒,則肺氣亦虛,宗氣不足,故呼吸少氣,甚至短氣不足以行呼吸。
(3)他髒(腑)病:煩心:肺屬金,肺病則金不生水,水不濟火,致心神不寧,因而發生煩心。
小便數而欠、溺色變:腎經之脈,上入肺中,肺為水之上源,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作用。肺經脈氣實傳邪於腎與膀胱,而見小便次數多而不暢的淋證。若脈氣不足,則肺臟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之水液也會不足,尿量減少,自然顏色會有變化。遺無度:肺與大腸為表裡,肺氣不足,大腸傳導之功能失常。肛門者下極也,是「肺氣之所出」,肺氣上通喉嚨而行呼吸;下通於肛門而遺矢便 (即大便)。肺經氣虛,肛門固約無力,故為遺矢無度。
(4)有關器官病
目瞀:肺氣壅阻,氣喘嚴重時,則肺臟朝會百脈之功能乖亂,五臟六腑之精氣,注目不足,故而眼生黑花,看不清東西。 口渴肺病津液不升,或則金不生水,陰虛內燥而見口渴。
(5)其他病 :缺盆中痛,交叉二手按住胸中:缺盆內容肺臟,肺脹而喘咳嚴重時,缺盆部也會脹滿而經氣失於宣通,所以作痛,喘甚而痛,病人交叉二手衛護胸中,此皆肺脹喘咳之重症。
肩背痛、寒:肺臟附麗於背,在肺經脈氣盛實時,邪氣有餘時,經脈壅滯,氣血不通,所以作痛。當肺經脈虛弱時,陽虛而氣化不行,脈道也會閉塞不通而發生疼痛,同時兼有寒冷。
汗出(中風):
手太陰屬肺,肺主皮毛,若皮毛為風寒之邪所中,衛陽受傷,腠理開疏,就會發生汗自出的中風熱病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