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中,我軍共俘虜了多少個國軍兵團司令?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18 丁姑娘講歷史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爆發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三次戰略大決戰,被合稱為「三大戰役」。這三次戰略大決戰不僅戰事規模大、戰況激烈、戰局也複雜多變,直接影響了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和最終的結果。那麼,在三大戰役之中,我軍共俘虜了多少個國軍兵團司令呢?他們後來都怎麼樣了呢?讓我們按照先後順序往下看。

一、盧浚泉。盧浚泉是雲南昭通人,早年間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後來被送到黃埔軍校輪訓班學習。一直以來,盧浚泉都在雲南地方部隊中任職,曾參加過抗日戰爭。在解放戰爭時期,盧浚泉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率領部隊坐船進入東北地區,開始淪為蔣介石打內戰的工具。在遼瀋戰役中,盧浚泉擔任國民黨第六兵團司令,結果在錦州解放之後淪為了俘虜。直到1959年,盧浚泉才獲得了釋放,擔任過雲南政協專員和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1979年,盧浚泉在雲南昆明病逝,終年80歲。

二、廖耀湘。廖耀湘是湖南邵陽人,最初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後來被送到法國軍事學校留學。抗戰時期,廖耀湘率領部隊一直在印緬戰場作戰,立有一定的戰功。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廖耀湘被蔣介石派到了東北地區打內戰,擔任國民黨第九兵團司令一職。在遼瀋戰役中,廖耀湘率領的第九兵團在遼西平原被全殲,廖耀湘也淪為了俘虜。直到1961年,廖耀湘才獲得了釋放,擔任過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68年,廖耀湘在北京病逝,終年62歲。

三、周福成。周福成是遼寧瀋陽人,早年間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在東北軍系統中任職,後來曾進入黃埔軍校輪訓班學習,參加過抗日戰爭。在解放戰爭時期,周福成也被蔣介石派到了東北地區打內戰,擔任國民黨第八兵團司令一職。在遼瀋戰役中,周福成在瀋陽解放之後被俘虜,很快就被送到了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直到1953年,周福成因為身體健康狀況很差,獲得了釋放,不過於同年就病逝在了黑龍江哈爾濱,終年55歲。

四、黃維。黃維是江西貴溪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早已經離開軍隊系統的黃維,被蔣介石任命為了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結果在淮海戰役中,黃維第十二兵團在增援徐州的途中,被圍殲在了當時安徽宿縣附近的雙堆集地區,黃維在兵敗之後被俘虜。這裡要多說的是,黃維是淮海戰役中唯一被俘虜的國軍兵團司令。後來在1975年,黃維才獲得了釋放,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於1989年在北京病逝,終年85歲。

相關焦點

  • 淮海戰役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司令官,兩位戰死沙場,另一位被生擒
    淮海戰役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司令官,兩位戰死沙場,另一位被生擒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 解放戰爭中,哪3位國民黨兵團司令戰死後,得到了我軍的厚葬之禮?
    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均有高級將領陣亡,作為失敗方的國民黨軍自然損失更重,兵團級、軍級陣亡將領達數十人。在這些國民黨高官中,有3位兵團級將領戰死後得到了我方的主動厚葬。按理說,戰場上兵戎相見你死我亡,敵人戰死之後為什麼我軍還要厚葬呢?下面來看看這3個人是誰,為何要這麼做。
  • 淮海戰役後,國軍傷亡及被俘55萬,那麼5大兵團司令的下場如何?
    大家知道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嗎?分別是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這三場戰役的勝利可以說是直接奠定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其中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粟裕大將指揮下的戰役,這場戰役可以說是震古爍今的,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勝。當時國軍參戰的部隊有哪些嗎?
  • 解放戰爭中的國軍兵團司令,最狡猾的是哪一個?投誠後竟悄悄逃跑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分為22個一線兵團(算上被殲後多次重建的新兵團,實際遠不止22個),各兵團均由數個軍組成,兵團司令作為其最高指揮官,多為陸軍中將軍銜,掌握數萬人甚至十餘萬人組成的部隊,是國軍高官中的實權派。
  • 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海南戰役,一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從早期的絕對兵力優勢到敗退臺灣時僅剩60餘萬殘部,共有超過八百萬官兵(包括253萬非正規軍)被我軍斃傷、俘虜、改編,或主動起義投誠。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46年劉峙率30萬國軍圍攻我中原軍區,但事實上雙方的大規模交戰(投入10萬人以上)從1945年的上黨戰役便開始了。自上黨戰役到1950年四野解放海南,總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公布的數據顯示,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少將以上級別軍官,共有85人在1950年海南戰役之前陣亡。
  • 解放戰爭時,同為兵團司令:為何我軍多為上將,國軍全是中將?
    解放戰爭期間,為了作戰及部隊編成需要,敵我兩軍都設立了兵團級別軍隊建制。國民黨軍正規兵團序列最多時共有二十二個,我軍1949年下半年兵團數也達到了十九個。兵團在兩軍當中都佔有重要戰術地位,我軍兵團直屬各野戰軍管轄,而國軍兵團上一級直達各「剿總」,都是戰區以下最高級別的作戰建制。
  • 起義國軍改編的三個兵團,建國後怎麼樣了
    大家都知道,1949年1月,軍委對全軍番號進行了統一整編: 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下轄第1、第2兵團共6個軍;將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下轄第3、第4、第5兵團共10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將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帥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7、第8、第9、第10兵團共
  • 國軍的兵團是什麼級別戰術單位?多的超過20萬人,少的還不到2萬
    兵團,就是國軍在解放戰爭中使用過的一種高級建制單位,其定位高於軍一級,跟抗戰時期的路軍、集團軍類似,低於戰區級別。一個兵團有多少萬人呢?如果是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建制中的兵團,兵力規模通常在10-20萬人之間,四大野戰軍相對平均。但是國民黨軍這邊有些混亂,情況不一而足,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 國軍最難打的兵團,司令是黃維,為攻下它,我中野一團只活下17人
    特別是國民黨的幾個王牌兵團,確實是給了我們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大家知道國民黨軍隊幾大王牌中,哪一個兵團堪稱是最難打的嗎?其實大部分的人還是會認為是國軍第12兵團,他的兵團司令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維,副司令是胡璉和吳紹周,這個第12兵團下面有4個軍,分別是第18軍、第10軍、第14軍和第85軍以及第四快速縱隊,絕對的國軍頭號主力。
  • 解放戰爭:國軍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團,兵力超20萬,司令被批鬥而死
    司令又是誰呢?國民黨的二十二個兵團總兵力在160萬以上,可是每個兵團所轄的軍和師卻有很大區別,有的不但武器裝備不充裕,連戰士也只有一兩萬,我們只說實力最強的,由國民黨的五個王牌主力軍為基礎組建的三個兵團,其中新一軍和新六軍被編入廖耀湘的第九兵團。
  • 四野的兵團司令中,出了1個大將2個上將,唯獨他統帥百萬大軍
    解放戰爭中,第四野戰軍是我軍人數最多參與戰役最多的野戰軍,三大戰役中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都是由四野發起的,四野的四位兵團司令也都是戰功卓著,在這四位兵團司令之中,出了1位開國大將和2位開國上將,而有一位兵團司令卻統帥百萬大軍。那麼,這位萬軍之帥是誰呢?
  • 他是國軍19兵團副司令,49年底蔣介石把他扶正時,卻通電起義了
    知道這段歷史的人都會疑問,這國軍第19兵團不是在1949年3月已經起義了嗎?怎麼又冒出來個國軍的第19兵團? 是的,原來的國軍第19兵團是張軫將軍的19兵團,他們在1949年起義後被編入解放軍第51軍。在老的19兵團起義後不久5月份,老蔣又把在貴陽的第十三編練司令部整編為新的第19兵團,司令是何應欽的侄兒何紹周,副司令就是王伯勳。
  • 他是國軍19兵團副司令,49年底蔣介石剛把他扶正時,卻通電起義了
    他是在1949年6月被蔣介石任命為國軍第19兵團副司令的,叫王伯勳。咦!知道這段歷史的人都會疑問,這國軍第19兵團不是在1949年3月已經起義了嗎?怎麼又冒出來個國軍的第19兵團?是的,原來的國軍第19兵團是張軫將軍的19兵團,他們在1949年起義後被編入解放軍第51軍。在老的19兵團起義後不久5月份,老蔣又把在貴陽的第十三編練司令部整編為新的第19兵團,司令是何應欽的侄兒何紹周,副司令就是王伯勳。
  • 解放戰爭共戰死85名國軍將官,哪5個人級別最高?最後一位是上將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共有85位少將以上級別高級軍官陣亡,或在戰場上被擊斃,或不願當俘虜選擇自裁。在這85人當中,不乏綏靖區司令、兵團司令級別的高官,其中更是包含了一名國民黨陸軍上將。今天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了解一下,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期間陣亡的地位最高的5位將領。
  • 一野三大兵團司令員是誰,後來都授什麼銜,第二個成副主席
    【讀史望今】今日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支,我軍歷史上優秀的軍隊「一野」。一野建立之初有三大兵團,在偉大的解放戰中,這三大兵團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有人問了三大兵團司令員是誰,接下來作者將呈獻給大家文/讀史望今 圖/網絡第十九兵團司令:楊得志一野是我軍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在整個解放戰爭當中,保衛中樞,解放大西北,以及後來的開發大西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的國軍職位最高的將領是誰?最後結局如何
    這次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國民黨第26軍,俘虜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湯堯在內的數十位高官。湯堯的被俘,使他成為了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的職位最高的國民黨將領。名不見經傳的湯堯的職位為何會比杜聿明、王耀武、康澤這些知名將領要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湯堯,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早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在黃埔軍校中擔任上校兵器教官。
  • 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結束之後,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曾感嘆道:「臺灣安全了。」時至今日,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了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在金門戰役中,我軍的指揮官是誰?後來他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這位國軍中將兩次被我軍俘虜,第一次給3元路費,第二次給8萬元
    解放軍有優待俘虜的政策,對國軍普通士兵被俘的,只要不願意參加我軍的,就發給一定的路費遣返。有一位國軍中將曾兩次被我軍俘虜,第一次給了3元的路費,第二次給了8萬元的經費。他的名叫韓德勤。
  • 平津戰役後,兩位國軍將領成功逃走,最後蔣介石如何對待他們?
    作為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相信大家也是很熟悉的吧,平津戰役起始時間在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參戰雙方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其中解放軍100萬,國民黨軍隊52.1萬,最後的結果是解放軍傷亡3.9萬、國民黨傷亡2.1萬人,被俘虜50萬。
  • 金門戰役慘敗後,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過得怎麼樣?
    1949年7月下旬,我華野部隊正式入閩,國民黨殘餘勢力節節抵抗,他們固守福州、泉州等地,可在第10兵團葉飛司令的領導下,敵人的工事徹底被擊潰,在泉州、廈門戰役中,我軍大獲全勝。10月,部隊向金門開拔,彼時國民黨軍如同潰散螻蟻,金門成為了他們最後垂死掙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