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哪3位國民黨兵團司令戰死後,得到了我軍的厚葬之禮?

2020-12-18 史源歷史專欄

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均有高級將領陣亡,作為失敗方的國民黨軍自然損失更重,兵團級、軍級陣亡將領達數十人。在這些國民黨高官中,有3位兵團級將領戰死後得到了我方的主動厚葬。按理說,戰場上兵戎相見你死我亡,敵人戰死之後為什麼我軍還要厚葬呢?下面來看看這3個人是誰,為何要這麼做。

第一位是1948年3月戰死的劉戡中將。劉戡是西北胡宗南集團的悍將之一,軍事指揮能力不俗,戰死時是整編29軍軍長,整編軍在國民黨建制裡高於軍和整編師,是正兵團級別,劉戡陣亡時的級別等同於兵團司令官。48年洛川戰役,受到胡宗南的錯誤調遣,劉戡的整29軍深陷西北野戰軍重圍,為了不當俘虜,最後時刻劉戡以手雷貼近胸膛自盡,當場屍骨破碎。西野部隊在彭總授意下,幫助拼合了劉戡的屍體,並買棺安葬。之所以如此厚待這位國軍名將,跟劉戡抗日時期與我軍誠心友好合作有關,曾為八路軍提供了不少便利。另外彭總也敬重劉戡的硬氣,下令厚葬。

第二位是49年1月被亂槍打死在河南永城陳官莊的邱清泉中將。邱清泉是國民黨王牌第二兵團司令官,指揮10餘萬主力部隊,早年也曾任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軍長。邱清泉由於打仗拼命而被稱為「邱瘋子」,但到了永城國民黨杜聿明集團26萬大軍水糧俱無時,此人卻失去了跋扈的作風,一度因恐懼華野大軍而精神失常。後來在戰場上亂竄逃命,被華野士兵以衝鋒鎗掃中,胸腹中了6彈當場斃命。華野在戰後為其清理了屍體並買棺安葬,原因是邱清泉抗日時期曾經參與多場惡戰,尤其崑崙關戰役是中國軍隊抗戰過程中罕見的大捷。邱清泉功是功過是過,華野沒有因為他在內戰中的罪行而一筆抹殺。

第三位則是死在國民黨大勢已去之後,多少有些另類。此人叫楊幹才,擔任過國民黨第10兵團中將司令官。前兩人都在勝負難分之時戰死,可以理解,楊幹才則完全是抱著愚忠心態自己尋死,並且竟然不是中央系軍官。楊本是川軍將領,楊森嫡系20軍體系中的老人,1949年4月帶殘部撤到蕪湖時,楊幹才感嘆「黨國」回天乏術,眼下自己也沒有足夠兵力突圍,便憤然拔槍尋了短見。事實上三大戰役之後的國軍兵團級將領,除了這個楊幹才外,大多主動起義投誠、或逃往臺灣,沒有一人奮力戰死,更別說拔槍自盡了。楊幹才是49年2月之後唯一一個自殺的國民黨兵團司令,可謂愚忠。我軍念及楊幹才帶領川軍主力出川抗日之功,不光買了棺材裝殮,還派出一輛汽車不遠千裡將其遺體送往四川安葬,做到了仁至義盡。

相關焦點

  •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在解放戰爭中陣亡近百人!死得最慘的是哪3位
    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連續潰敗一瀉千裡,官兵投降不計其數,49年底的500餘萬解放軍部隊中,從原國民黨軍隊伍中脫離出來加入我軍的就佔到了六成以上。但在3年多的戰爭進程中,國軍陣營其實也不乏剛猛死硬之人,僅陣亡的少將以上軍官就接近百人。
  • 解放戰爭中,被我軍厚葬的3位國軍高級將領,第三位死得太慘了
    解放戰爭,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大決戰,交戰的雙方雖然立場相對,可並無種族國家之間的深仇大恨,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戰場上對勇猛作戰的敵軍將領保持尊重是一種美德,因此,解放軍曾經為被我軍擊斃的三位國軍高級將領舉行了高規格的葬禮,那麼,這三位被厚葬的將領都是誰呢?
  • 解放戰爭時,同為兵團司令:為何我軍多為上將,國軍全是中將?
    解放戰爭期間,為了作戰及部隊編成需要,敵我兩軍都設立了兵團級別軍隊建制。國民黨軍正規兵團序列最多時共有二十二個,我軍1949年下半年兵團數也達到了十九個。兵團在兩軍當中都佔有重要戰術地位,我軍兵團直屬各野戰軍管轄,而國軍兵團上一級直達各「剿總」,都是戰區以下最高級別的作戰建制。
  • 解放戰爭中的國軍兵團司令,最狡猾的是哪一個?投誠後竟悄悄逃跑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分為22個一線兵團(算上被殲後多次重建的新兵團,實際遠不止22個),各兵團均由數個軍組成,兵團司令作為其最高指揮官,多為陸軍中將軍銜,掌握數萬人甚至十餘萬人組成的部隊,是國軍高官中的實權派。
  • 解放戰爭時期,同為兵團司令級別將領:為何敵我雙方軍銜差異大?
    解放戰爭期間,為了作戰及部隊編成需要,敵我兩軍都設立了兵團級別軍隊建制。國民黨軍正規兵團序列最多時共有二十二個,我軍1949年下半年兵團數也達到了十九個。兵團在兩軍當中都佔有重要戰術地位,我軍兵團直屬各野戰軍管轄,而國軍兵團上一級直達各「剿總」,都是戰區以下最高級別的作戰建制。
  • 解放戰爭:國軍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團,兵力超20萬,司令被批鬥而死
    國民黨的軍隊建制在各個時期有著很多變化,用的時間最長的是軍級,北伐時,用過集團軍,抗戰初期,用過軍團制,為了便於指揮,又成立了戰區,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應對大兵團的機動作戰,國民黨開始組建兵團,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杜聿明的第2兵團就是在此時整編而成,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有著明確番號的兵團一共有
  • 解放戰爭中,3位捨棄上將軍銜,棄暗投明起義的川軍名將
    國民黨的軍銜中最難得的就是上將軍銜,因此,我們能看到很多有名的國軍將領,都是中將軍銜,像我們熟知的杜聿明,王耀武等名將,就算是當了兵團司令,依然是中將軍銜。大名鼎鼎的西北王胡宗南,也是一直到了1955年,才被正式授予了二級上將的軍銜。
  • 解放戰爭時期,哪7個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戰敗後選擇了自盡?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將軍們失利後,不是陣亡就是被俘還有逃跑這三種情況。而陣亡又分為兩種情況:被我軍擊斃和主動自盡。通常主動自盡的將領都非常頑固,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哪些國軍將領在戰敗後選擇了自盡。戴之奇,第六十九師師長,國民黨中將戴之奇,1904年生,貴州興義人。黃埔軍校畢業,之後隨東路軍參加北伐,先後參加過鬆口、鎮江、龍潭、徐州等戰役。1946年,擔任國民黨第六十九師少將(死後被追加為中將)。同年,率領部隊,從江蘇宿遷向沭陽地區進攻,年底,宿北戰役被我軍殲滅。他是一位學術型將軍,十分相信友軍會救援他們部隊,最終導致全軍慘敗,在被俘前在指揮所自盡。
  • 三大戰役中,我軍共俘虜了多少個國軍兵團司令?後來怎麼樣了?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爆發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三次戰略大決戰,被合稱為「三大戰役」。這三次戰略大決戰不僅戰事規模大、戰況激烈、戰局也複雜多變,直接影響了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和最終的結果。那麼,在三大戰役之中,我軍共俘虜了多少個國軍兵團司令呢?他們後來都怎麼樣了呢?
  • 解放戰爭共戰死85名國軍將官,哪5個人級別最高?最後一位是上將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共有85位少將以上級別高級軍官陣亡,或在戰場上被擊斃,或不願當俘虜選擇自裁。在這85人當中,不乏綏靖區司令、兵團司令級別的高官,其中更是包含了一名國民黨陸軍上將。今天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了解一下,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期間陣亡的地位最高的5位將領。
  • 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的國軍職位最高的將領是誰?最後結局如何
    這次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國民黨第26軍,俘虜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湯堯在內的數十位高官。湯堯的被俘,使他成為了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的職位最高的國民黨將領。名不見經傳的湯堯的職位為何會比杜聿明、王耀武、康澤這些知名將領要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湯堯,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早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在黃埔軍校中擔任上校兵器教官。
  • 這5個國民黨將領戰死之後,得到解放軍的厚葬,他們都是誰?
    在解放戰爭時期,有不少國民黨將領淪為了蔣介石打內戰的工具,有一些最終還死在了戰場之上。作為軍人來講,他們有的曾在抗日戰爭時期立過功,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作出過貢獻,最後馬革裹屍,死在戰場之上,也算是合格的軍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5個在解放戰爭時期戰死的國民黨將領,他們在戰死之後,得到解放軍的尊重,並予以了厚葬。
  • 解放戰爭中唯一被擊斃的國民黨兵團副司令官
    在解放戰爭中,真正被解放軍擊斃的國民黨高官並不多,屈指可數,尤其是兵團正副司令官一級的軍事將領,更是少見。 在被擊斃的國民黨軍事將領中,有一個人,鮮為人知。 他就是胡若愚。 胡若愚為國民黨第十一兵團副司令官。
  • 解放戰爭:國民黨第9兵團有多強?15萬大軍雲集,一個團打六個!
    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後期分為22個兵團,每個兵團的實力參差不齊,因為人少的只有1-2個軍,多的卻能達到6個軍,兵力也從3萬人到15萬人不等。當然一個兵團的戰鬥力強弱不完全由規模和部隊總人數決定,還要看其具體構成部隊的情況。這22個兵團中,實力排在第一的當屬東北剿總所轄的第9兵團。此兵團一度包含6個軍,在48年三大戰役爆發之前是下轄軍數量最多的一個國民黨兵團。
  • 解放戰爭:1949年建國後,哪3位原國軍名將給我軍當了戰術教官?
    我國的解放戰爭就是這樣,建國後有不少原國民黨中高級將領獲得邀請,到我們的軍事學院授課,體現了我軍的寬容心態和虛心學習的傳統。今天我們來了解下,3位軍事素養很高,並且在戰後給我軍當過軍事教官的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第一位,廖耀湘。廖耀湘是三人之中名氣最大,軍事生涯戰績最為顯赫的名將。曾經歷任國民黨王牌新22師長,王牌新6軍軍長,第9兵團中將司令官。
  • 解放戰爭:48年三大戰役哪一場最慘烈?此戰我軍傷亡超13萬人!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傷亡人數在2萬人以上的戰役屈指可數,難度最大、傷亡最多的無疑就是48年的三大戰役。然而這三場大戰的慘烈程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哪一場我軍的傷亡人數最多呢?下面來了解一下。三大戰役期間,我軍損失最大的是華東戰場上的淮海戰役,傷亡最輕的則是華北戰場的平津戰役,而遼瀋戰役的戰損介於兩者之間。
  • 十位大將中,哪兩個當過兵團政委?他們搭檔的兵團司令員是誰?
    一九五五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當時共有十位傑出將領,被授予大將軍銜。這裡還有我們常說的十大大將,他們在革命的各個重要時期都立下了很大的功績,他們所擔任的職務也是很高的。但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共組建了十六個兵團,其中第一野戰軍二個兵團,第二野戰軍三個兵團,第三野戰軍四個兵團,第四野戰軍四個兵團,以及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都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六個兵團,是1949年初我軍統一改編後形成的兵團,事實上,在此之前,我軍還組建了一些兵團,承擔著獨特的作戰任務。例如第四野戰軍的前身東北野戰軍,曾經組成了第一、二兵團。
  •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16個兵團中,兵團政委司令員一肩挑的都有誰
    ,原來的縱隊形成了新的作戰建制大兵團,當時五大野戰軍共計16個兵團,第一野戰軍下轄兩個兵團,第二野戰軍下轄3個兵團,第三野戰軍下轄3個兵團,第四野戰軍下轄4個兵團,除此之外再加上華北軍區的3個兵團。  五大野戰軍16個兵團司令員中,除了第14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沒有參加授銜,其餘15位司令員在1955年都獲得了不同的軍銜,而在這15位兵團司令員中同時擔任政委和司令員的在當時有四位,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三位被我軍厚葬的敵軍將領,一人還派專車送回老家安葬,他們是誰
    與此同時,還不得不承認的是,我軍雖然群英薈萃,但敵軍也人才輩出,有時甚至難決高下,但終究各司其主,因此也不能以偏概全,進而對敵軍的作戰人員全盤抹黑。解放軍向來懂得這個道理,因此曾厚葬被我軍擊斃的三位國民黨高級將領。那麼這三位將領是誰呢?他們又有什麼令解放軍佩服的地方呢?
  • 國軍最難打的兵團,司令是黃維,為攻下它,我中野一團只活下17人
    雖然說國民黨和我們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對峙了好幾年,結果是我們共產黨成功地擊潰了國民黨,但是在解放戰爭中,我們解放軍也是犧牲了許多的戰士,雖然國軍是非正義的一方,但是不能否認國民黨軍隊確實還是很厲害的。特別是國民黨的幾個王牌兵團,確實是給了我們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大家知道國民黨軍隊幾大王牌中,哪一個兵團堪稱是最難打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