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朋:出名要趁早,早不了怎麼辦?

2021-01-10 吳韋朋

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快樂。

只是你只知道她說這句話時的風光,卻不知道她背後其實是中年落寞,晚年疲於奔命賺錢養家。

所以,出名要趁早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畢竟在現實生活當中,絕大多數人往往都是大器晚成,或者大器難成更多一些。

當你過了三十歲,其實你就已經不再年輕,這時候成名也沒有說有多早,只能說剛剛好,如果你還未三十歲就已經成名當然非常好。

可是,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你就知道,在你認識的人當中,真正年少成名的寥寥無幾,甚至拿個望眼鏡你都看不到一個。

即使有那些年少成名的人,往後的人生未見得就很好,就像張愛玲一樣,享受過轉瞬即逝的年少成名時光,可到中晚年後反而悽悽慘慘兮兮。

儘管如此,還是有非常多的人希望早一點成名,因為早一點成名更容易獲得快樂,畢竟快樂才是每個人的終極追求。

所以本文具體不會去討論出名要趁早好壞與否,而是分享一個人人都能可以做到的成名的核心乾貨。

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真要早一點成名,但早不了怎麼辦?

從現在開始,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打造你的個人IP,即使是0基礎,你也可以做得到,你只需要按照以下這幾個核心步驟就可以。

張愛玲之所以年少成名,核心一點就是她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在那個年代,她靠文章揚名天下。

她對於我們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地方呢?

張愛玲現在就是一個自帶流量的強大的個人IP,可惜她沒有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否則她的中年和晚年也不至於如此潦倒。

但我們不一樣,在這個人人皆自媒體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打造自己的個人IP,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關鍵意見領袖。

首先第一步,找到你的核心優勢明確你的定位。

很顯然,張愛玲的核心優勢是寫文章,而定位就是小說家。

你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你的專長有哪些,然後根據自己的專長去明確自己的定位。

第二步,宣傳推廣。

你有了定位,接下來最核心的步驟就是不斷宣傳推廣你的內容。

張愛玲也是如此,她剛開始主要通過報社,出版社等等實體渠道進行大力宣傳推廣她的小說,而現在我們擁有了網際網路的巨大優勢。

我們可以通過視頻、音頻、文章等方式通過各種自媒體平臺等網絡渠道進行宣傳推廣自己的產品或服務。

你只要不斷聚焦在一個領域通過各種渠道,無論是實體,還是網絡去大力宣傳推廣,很快就能將自己的個人IP立體起來,這樣其實你的個人IP就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第三步,利用1000粉絲理論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當你知道了自己的核心定位並隨著你不斷宣傳推廣以後,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根據1000粉絲理論去打造自己的核心用戶。

1000粉絲理論其實就是讓你打造1000個核心用戶,這1000個核心用戶就是你的目標用戶,是能夠完全在你這購買任何產品或服務能力的忠實鐵桿用戶。

當你有了自己的個人IP,又有了自己的1000個鐵桿忠實用戶,你就再也不用擔心賺錢的問題,因為你僅僅只要把這1000個目標用戶服務好就足以讓你活得很滋潤了。

隨著個人IP影響力的不斷加強,勢能的疊加,你的影響力就會不斷隨之倍增,吸引的粉絲就會越多,你做任何事就更容易。

出名要趁早,在當今這個世界,其實只要你學會了打造自己的個人IP,你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因為於你而言,打造個人IP的核心武器一旦學會,一切名利都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最後,打造自己的個人IP其實幾乎不用任何成本,完全就是0風險讓你賺錢。 如果你想要通過打造個人IP實現0成本賺錢,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當下或未來活得更瀟灑自由,從此刻起,打造個人IP就迫在眉睫了。

作者簡介:吳韋朋,90後創業斜槓青年。SEO+個人IP打造+抖音實戰派玩家,擅長網絡營銷策劃+自媒體打造+新媒體營銷,同時是草根站長+文案撰稿人,擁有5年網站建設+推廣實戰經驗,至今已為上百家中小企業做網絡推廣外包服務。

相關焦點

  • 出名要趁早,犯錯更要趁早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年少成名讓張愛玲再獲得大量財富的同時,也讓她活得恣意驕傲。年少成名,雖然人人豔羨,卻也未嘗就是好事。畢竟年少得志未經磨練,難免心高氣傲甚至心浮氣躁,更有可能持才傲物,將自己看得過高,卻不知道人生無法把握的東西也有很多。
  • 出名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這可以從張愛玲的性格分析,張本身是虛榮的,名利享樂哪個也不能少,張愛玲還曾對弟弟說,一個人假使沒有什麼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可以引人注意。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可是大器早成的她中年潦倒
    民國女作家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話說得很好,成功來的太晚,就不會太快樂。就如二十歲和自己的意中人結婚,當然比八十歲和自己的意中人結婚更快樂。人到了中老年,無論是事業成功,還是愛情成功,都不如年輕時來的痛快。
  • 俞敏洪:「出名要趁早「?真要這麼著急嗎?
  • 「出名要趁早」的教育思考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最早由小說家張愛玲說起。張愛玲說這句話是有時代背景的,不單單是字面意思。然而,這句話卻被世人記到了骨子。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崇拜「出名要趁早」。中國有句古話叫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還有一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不僅反映出「人要出名」這一普遍社會現象,也道出了出名的兩種方式:其一是「過」,可以解釋為一般性付出,留的名往往不經久;其二是「死」,需要巨大的付出,甚至是性命,這種留名能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 張愛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
    2想起張愛玲的那句經典名言「出名要趁早」。不管讀沒讀過張愛玲,不管喜不喜歡張愛玲,這句話你總歸還是知曉的。在追求自我的路上,眾多年輕女子將此奉為聖經。她們奔走相告:「出名要趁早」啊!於是,在1944年9月,張愛玲24歲的一天,她寫了這段話:以前我一直這樣想著:等我的書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個報攤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歡的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我要問報販,裝出不相干的樣子:「銷路還好嗎?——太貴了,這麼貴,真還有人買嗎?」呵,出名要趁早呀!
  • 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 解讀「出名要趁早」你怎麼看?
    出名要趁早,出自作家張愛玲的-傳奇。在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在22歲,身邊的同學同學們都努力地在流水線上奮鬥,混得好的也頂多是個技術員。出名要趁早,否則青春就蹉跎了,時光流逝沒有人能挽回。其實作家張愛玲的意思是:在年輕的時候要努力奮鬥,在屬於自己的時代活出精彩,不要浪費了青春;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到了後期,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往往是難上加難。後來,我也想早點出名,覺得自己文憑學歷低需要升級,就在三流大學裡讀了三年,這三年青春我不知道是浪費了還是得到了更多,至少到目前,我還是沒有看到價值。從我個人的成就來說,除了一輛按揭的國產車,還有珍愛的家人愛人子女,就是一無所有。
  • 維密大模「出名要趁早」的正確教科書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也不那麼痛快。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讀書才更要趁早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少年時的讀更多的時候就是讀,讀得粗淺,理解更粗淺;成年後的讀,在讀的過程中有感有悟。所以,成年後的閱讀和少年時期的閱讀是兩碼事,所有的感覺和吸收也都是不一樣的。因了納蘭性德的一句詩:當時只道是尋常。有人便感慨:「年少不懂這首詩,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 說「出名要趁早」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女人呢
    「出名要趁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作者很直接地說,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句話簡直有毒,給我的感受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可能對於作者來說,她的出生貴族家庭,成長性格都是她的魅力。對於普通人來說,承認自己普通,就算快樂來得晚,總比頹廢強。
  • 黃渤不看好「出名要趁早」,大器晚成更有意思
    黃渤首部執導的電影《一齣好戲》將於8月10日全國上映,就憑王寶強和黃渤等人主演,網友已經斷定票房不低於20億了。而近日黃渤還特意回到母校北京電影學院分享自己創作電影的心得感悟,針對師弟師妹們的「出名要趁早」給出了實用性回答:「好多新生代演員一下子就紅了,生活就被隔絕了,整天就是工作,很無聊!」其實黃渤本人也是大器晚成的演員,和吳秀波張嘉譯等人一樣。黃渤成名之前做過很多工作,有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等,起初因為長相問題才特意進入了北影表演系配音專業,那個時候黃渤已經28歲了。
  • 出名要趁早,趁早出名的張愛玲是個傳奇,也難逃命運多舛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在她的一篇散文《我的天才夢》中寫道:出名要趁早呀,不然就來不及了……「 也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她不想再向任何人伸手要錢。由於上海處於抗戰的孤島時期,她放棄了香港大學的學業,轉向寫作。這一轉,為中國文壇開啟了一個張愛玲時代。
  • 舒暢、大張偉:誰說出名要趁早?太早未必是好事
    人都說出名要趁早,似乎越早越好。自然,早一點被大家知道也有好處,可是成長的代價不是每一個人都背負得起的。在大家眼中,大張偉是綜藝神獸,一個出了名的碎嘴子,帶著滿身的梗逗樂觀眾。可是鮮有人知道,這樣看似隨意的綜藝咖曾經被崔健等搖滾老炮視為搖滾樂的希望。馬東曾問大張偉:「如果按音樂輩分,你和老狼誰高?」大張偉嘻嘻哈哈地回答:「當然是老狼老師比我強多了,我只是個天才而已。」
  • 乘風破浪的姐姐:人生未必是「出名要趁早」
    看完這個節目,我最大的感想是:姐姐們讓我明白,人生未必是「出名要趁早」。一路都有一路的風景。TUE01職業、身份與女人《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大部分人都不是女團出身。但一直不溫不火,歌紅人不紅。節目組問她,歌紅人不紅會不會刺激到你。她直接說,當然不會,總比人紅歌不紅好吧。吳昕和沈夢辰,也是業內排的上號的女主持人。各有各的性格和風格。還有本來就是選秀出身的女歌手們。
  • 這個女人說,出名要趁早,能參悟做到這一條的,都是成大事之人
    人這一生,無論是誰,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或多或少要承擔一些壓力。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一咬牙,含著淚就扛過去了,有的人卻被壓垮了。這世間從不缺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住。人生就像熬粥,火候不到難免就會夾生;拔苗助長只能獲得最初的驚喜,而過早的獎勵只會害了當事人。
  • 出名要趁早,矯正牙齒也是
    出名要趁早,矯正牙齒也是 還在等到12歲再矯正牙齒?您可能就錯過孩子最佳的矯正時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錯頜畸形的發展也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出名要趁早,矯正牙齒也是。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真是如此嗎?大器晚成也無妨
    張愛玲的小說雖然充滿了蒼涼的意味,但依然得到大批讀者的喜愛,而且大家對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記憶猶新,她說:出名要趁早。這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的座右銘。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張愛玲的原生家庭,也許我們會對她說的這句話,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 出名要趁早,如何看待韓甜甜少年成名?網友:丟了西瓜去撿芝麻
    張愛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不知成為多少人的人生信條。可是在年輕時候過於追逐名利而忘記沉澱,後期真的可以厚積薄發嗎?出名真的要趁早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刷抖音,如果大家也有刷抖音的話應該對韓甜甜這個名字很熟悉。
  • 「出名要趁早」和「厚積薄發,大器晚成」,哪種才是成功的真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出名要趁早」。但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也常常被提及。那麼,到底哪種才是真理呢?成功路上不分年齡,也不分早成,還是晚成。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所謂的成功是不一樣的。這裡的重點是,區分好我們現在處於哪個階段,處於哪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