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無論是誰,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或多或少要承擔一些壓力。
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一咬牙,含著淚就扛過去了,有的人卻被壓垮了。
這世間從不缺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住。
人生就像熬粥,火候不到難免就會夾生;
拔苗助長只能獲得最初的驚喜,而過早的獎勵只會害了當事人。
張愛玲強調出名要趁早,可是在我看來只有天分和才華的人才敢這樣說。
而我等普通人,資質平庸,只能十年磨一劍,並且還要很努力地去做事,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
出名別趁早,並不是反對年輕時追求成就與卓越,相反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需要全力以赴。
出名別趁早,只是為了緩解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態與現象,從而讓更多的人沉下心來,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向著自己的目標穩穩地進發。
最後,看看這些大人物成功的年紀,給自己一個提醒,我們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認識消化磨練自己,當人生積累到一定的高度,當我們堅持不怠慢生活,當我們從不放棄追求極致的專業精神,總有一天你會收穫創造出一個真實卻又絢爛的自己。
我們身邊可能並沒有那種被公認為天才的人物,但是總是不會少了兩類人,一類是「聰明人」,一類是被生活打擊的失去了信息和動力的人。
對於我們很多公認的聰明人,他們總是能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主意,總是能提出很多人從來沒想到過的想法,但是,如果你把時間維度放長一些,你會發現,這些人最後真正能成事的少之又少。
少年得志是人生第一大悲,因為少年得志很容易讓他失去了耐心,天然的以為自己就是比絕大多數人強,他做什麼事一帆風順,一出手就能夠解決,才是正常的狀態。
現在許多人的臉上,仔細觀察無不寫滿了一個字:「急」——急著給生命添彩,急於成名、急於發財、急於升官。
急是弱者希望翻身的體現,但急過了頭,就要付出代價。
人性裡有兩種本能,利己和利他。
如果兩者衝突,當然是先自利,再利他。
但如果是自己的小利和別人的大利衝突,怎麼辦?
出名要趁早,吃虧也要趁早,越是趁早吃虧,付出的成本越小。
難以得到的東西,難得失去;容易得到的東西,容易失去。
在內心深處,其實我們都對自己太過苛責,因為總會有人比我們強。
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最有自信的人,其內心也會存在對自己的批評,這種內心的批評就是引發我們痛苦,讓我們對自己的表現永遠也不會滿意的原因。
其實,一個人如果能夠坦然面對別人比自己強,才能清醒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才能擺脫心靈的苦痛,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
敢於不如人,其實就是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是一種期待成長的勇氣,每個人都有長有短,真正看清這一點,你才能最後勝於人。
《道德經》中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變得越單一,也越抗拒改變和接納,人就會表現得很固執。
而認知水平高的人,懂得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老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小事上斤斤計較的人,其實是在給自己添堵。
不難發現,在成功的路上,我們很多人,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因為憤怒時,不能制怒,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小事上懂得退讓的人,往往有大智慧、大格局。
叔本華說:「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人有時候寧願庸俗,也不願孤獨地活著。
眼裡只有自己優點的人,就看不到別人的優點;自以為是的人,就聽不進別人的話。
越是厲害的人物,越懂得低調,把世界放大,把自己變小,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漫長人生中,最後能得到的,都是你積累後必得的東西;不屬於你的,終歸會拋棄你。
厚積薄發,博觀約取,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