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說,出名要趁早,能參悟做到這一條的,都是成大事之人

2021-01-10 青雲心理工作室

人這一生,無論是誰,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或多或少要承擔一些壓力。

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一咬牙,含著淚就扛過去了,有的人卻被壓垮了。

這世間從不缺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住。

人生就像熬粥,火候不到難免就會夾生;

拔苗助長只能獲得最初的驚喜,而過早的獎勵只會害了當事人。

張愛玲強調出名要趁早,可是在我看來只有天分和才華的人才敢這樣說。

而我等普通人,資質平庸,只能十年磨一劍,並且還要很努力地去做事,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

出名別趁早,並不是反對年輕時追求成就與卓越,相反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需要全力以赴。

出名別趁早,只是為了緩解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態與現象,從而讓更多的人沉下心來,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向著自己的目標穩穩地進發。

最後,看看這些大人物成功的年紀,給自己一個提醒,我們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認識消化磨練自己,當人生積累到一定的高度,當我們堅持不怠慢生活,當我們從不放棄追求極致的專業精神,總有一天你會收穫創造出一個真實卻又絢爛的自己。

我們身邊可能並沒有那種被公認為天才的人物,但是總是不會少了兩類人,一類是「聰明人」,一類是被生活打擊的失去了信息和動力的人。

對於我們很多公認的聰明人,他們總是能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主意,總是能提出很多人從來沒想到過的想法,但是,如果你把時間維度放長一些,你會發現,這些人最後真正能成事的少之又少。

少年得志是人生第一大悲,因為少年得志很容易讓他失去了耐心,天然的以為自己就是比絕大多數人強,他做什麼事一帆風順,一出手就能夠解決,才是正常的狀態。

現在許多人的臉上,仔細觀察無不寫滿了一個字:「急」——急著給生命添彩,急於成名、急於發財、急於升官。

急是弱者希望翻身的體現,但急過了頭,就要付出代價。

人性裡有兩種本能,利己和利他。

如果兩者衝突,當然是先自利,再利他。

但如果是自己的小利和別人的大利衝突,怎麼辦?

出名要趁早,吃虧也要趁早,越是趁早吃虧,付出的成本越小。

難以得到的東西,難得失去;容易得到的東西,容易失去。

在內心深處,其實我們都對自己太過苛責,因為總會有人比我們強。

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最有自信的人,其內心也會存在對自己的批評,這種內心的批評就是引發我們痛苦,讓我們對自己的表現永遠也不會滿意的原因。

其實,一個人如果能夠坦然面對別人比自己強,才能清醒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才能擺脫心靈的苦痛,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

敢於不如人,其實就是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是一種期待成長的勇氣,每個人都有長有短,真正看清這一點,你才能最後勝於人。

《道德經》中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變得越單一,也越抗拒改變和接納,人就會表現得很固執。

而認知水平高的人,懂得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老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小事上斤斤計較的人,其實是在給自己添堵。

不難發現,在成功的路上,我們很多人,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因為憤怒時,不能制怒,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小事上懂得退讓的人,往往有大智慧、大格局。

叔本華說:「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人有時候寧願庸俗,也不願孤獨地活著。

眼裡只有自己優點的人,就看不到別人的優點;自以為是的人,就聽不進別人的話。

越是厲害的人物,越懂得低調,把世界放大,把自己變小,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漫長人生中,最後能得到的,都是你積累後必得的東西;不屬於你的,終歸會拋棄你。

厚積薄發,博觀約取,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

相關焦點

  • 說「出名要趁早」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女人呢
    「出名要趁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作者很直接地說,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句話簡直有毒,給我的感受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可能對於作者來說,她的出生貴族家庭,成長性格都是她的魅力。對於普通人來說,承認自己普通,就算快樂來得晚,總比頹廢強。
  • 「出名要趁早」的教育思考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最早由小說家張愛玲說起。張愛玲說這句話是有時代背景的,不單單是字面意思。然而,這句話卻被世人記到了骨子。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崇拜「出名要趁早」。中國有句古話叫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還有一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不僅反映出「人要出名」這一普遍社會現象,也道出了出名的兩種方式:其一是「過」,可以解釋為一般性付出,留的名往往不經久;其二是「死」,需要巨大的付出,甚至是性命,這種留名能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可是大器早成的她中年潦倒
    民國女作家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話說得很好,成功來的太晚,就不會太快樂。就如二十歲和自己的意中人結婚,當然比八十歲和自己的意中人結婚更快樂。人到了中老年,無論是事業成功,還是愛情成功,都不如年輕時來的痛快。
  • 俞敏洪:「出名要趁早「?真要這麼著急嗎?
  • 出名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這可以從張愛玲的性格分析,張本身是虛榮的,名利享樂哪個也不能少,張愛玲還曾對弟弟說,一個人假使沒有什麼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可以引人注意。
  • 出名要趁早,犯錯更要趁早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年少成名讓張愛玲再獲得大量財富的同時,也讓她活得恣意驕傲。年少成名,雖然人人豔羨,卻也未嘗就是好事。畢竟年少得志未經磨練,難免心高氣傲甚至心浮氣躁,更有可能持才傲物,將自己看得過高,卻不知道人生無法把握的東西也有很多。
  • 出名要趁早,趁早出名的張愛玲是個傳奇,也難逃命運多舛
    看到這個名字,你會想起她的《半生緣》、《小團圓》、《金鎖記》、《傾城之戀》等等,在這一部部名作中都能隱約看到她的影子,她一生有高光時刻,而更多的是落寞與坎坷;提起她的名字,你會聯想起她的詩意文字,她描寫場景的聯覺技巧,超強的代入感。
  • 張愛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
    2想起張愛玲的那句經典名言「出名要趁早」。不管讀沒讀過張愛玲,不管喜不喜歡張愛玲,這句話你總歸還是知曉的。在追求自我的路上,眾多年輕女子將此奉為聖經。她們奔走相告:「出名要趁早」啊!寫作與做生意,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讓我遺憾的只是,失去了一個有才華的人。3在追逐「出名趁早」的路上,很多人挖空心思尋找著捷徑。只因,「年輕」二字留給她們的時光太短暫。也因這光芒太耀眼。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讀書才更要趁早
    一個人的讀書,應該起始於童年和少年,這個時候涉世未深,心思單純,閱讀便也就容易融化在血液裡,為人生的旅程作最初的鋪墊。肖復興說:有書陪伴著的成長,是最快樂、最有營養、最生動的成長。在這樣的成長路上,你心中繽紛如花的幻想或夢想,流星一閃的感動或感悟,甚至紛亂如雲的迷茫與困惑,都可以在書中碰撞,交流,融會貫通。
  • 吳韋朋:出名要趁早,早不了怎麼辦?
    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快樂。只是你只知道她說這句話時的風光,卻不知道她背後其實是中年落寞,晚年疲於奔命賺錢養家。所以,出名要趁早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畢竟在現實生活當中,絕大多數人往往都是大器晚成,或者大器難成更多一些。
  • 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甚至有些父母通過包裝孩子,幫助其「年少成名」。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 解讀「出名要趁早」你怎麼看?
    出名要趁早,出自作家張愛玲的-傳奇。在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在22歲,身邊的同學同學們都努力地在流水線上奮鬥,混得好的也頂多是個技術員。出名要趁早,否則青春就蹉跎了,時光流逝沒有人能挽回。其實作家張愛玲的意思是:在年輕的時候要努力奮鬥,在屬於自己的時代活出精彩,不要浪費了青春;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到了後期,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往往是難上加難。後來,我也想早點出名,覺得自己文憑學歷低需要升級,就在三流大學裡讀了三年,這三年青春我不知道是浪費了還是得到了更多,至少到目前,我還是沒有看到價值。從我個人的成就來說,除了一輛按揭的國產車,還有珍愛的家人愛人子女,就是一無所有。
  • 維密大模「出名要趁早」的正確教科書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也不那麼痛快。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時間.等待宿老師說考點孔子說:「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毛澤東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古語說:「欲速則不達。」俗話又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哈佛訓言:當你覺得為時已晚時,恰恰是最早的時候。關於時間的箴言警句多如牛毛,數不勝數,可見時間這一話題的重要性。《匆匆》是朱自清先生膾炙人口的散文。
  • 乘風破浪的姐姐:人生未必是「出名要趁早」
    故鄉與世界這段時間,芒果上了一個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上線以後,立刻在全網引爆了話題,並帶動芒果超媒股價飆漲。節目裡的所有姐姐們,也立刻成為全網被討論的對象。看完這個節目,我最大的感想是:姐姐們讓我明白,人生未必是「出名要趁早」。一路都有一路的風景。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真是如此嗎?大器晚成也無妨
    她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便陸續在報刊雜誌發表小說,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沉香屑.第三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 》,《 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張愛玲的小說雖然充滿了蒼涼的意味,但依然得到大批讀者的喜愛,而且大家對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記憶猶新,她說:出名要趁早。
  • 華語樂壇現狀:所有人都說出名要趁早,卻沒有人告訴你沉澱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張愛玲曾說過這樣一句經典名言「出名要趁早」,相信不少人都曾經將其封為至理名言,甚至是自己人生的座右銘,而不得不說在各行各業這句話也都非常適用,尤其是魚龍混雜的歌壇,年少成名往往都會比大器晚成要更容易被接納,但這種事情是一定對的嗎
  • 舒暢、大張偉:誰說出名要趁早?太早未必是好事
    而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傻妞、小玉也僅僅成為了九零後的記憶,舒暢這個知名童星,如今只是娛樂圈數不勝數的普通三線女演員之一。人都說出名要趁早,似乎越早越好。自然,早一點被大家知道也有好處,可是成長的代價不是每一個人都背負得起的。在大家眼中,大張偉是綜藝神獸,一個出了名的碎嘴子,帶著滿身的梗逗樂觀眾。可是鮮有人知道,這樣看似隨意的綜藝咖曾經被崔健等搖滾老炮視為搖滾樂的希望。
  • 【人物】天才輩出的男子網壇,出名要趁早?
    丹尼斯·沙波瓦洛夫(Denis Shapovalov)出名要趁早,看看人家的18歲
  • 出名不一定要趁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前行節奏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的這句話,被很多人所推崇,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躁動不安的時代。你看誰誰誰考上名牌報送博士、誰誰誰已經買車買房,誰誰誰早早娶妻生子,誰誰誰年紀輕輕事業有成……人生似乎變成了一場百米賽跑,每個人被一股無形力量推上了同一條賽道,在周圍人的呼呼吶喊聲中被迫你追我趕。但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