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名潛逃19年的命案在逃人員落網!」6月23日下午,記者見到浙江省東陽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教導員杜亮時,他和他的團隊剛剛完成一次抓捕任務。
發現、鎖定、俯衝、抓捕……8年的刑偵工作中,杜亮秉持「靜下心看,鑽進去想」的理念,在紛繁雜復的視頻圖像中練就一雙銳利的「鷹眼」,從海量數據中撈出一枚又一枚「針」,繼而揭開一個又一個重大命案在逃人員的偽裝面紗。
8年的刑偵工作中,杜亮在繽紛複雜的視頻圖像中練就一雙銳利的「鷹眼」,揭開一個又一個重大命案在逃人員的偽裝面具。
苦心鑽研 「熬」出一雙「鷹眼」
「沒錯,就是他!」5月25日,東陽市公安局刑事偵查中心,這句話打破了長久的寂靜。盯著電腦顯示屏上的數據特徵細看許久,追兇多年的安徽公安刑事技術專家確認:畫面中的男子正是潛逃18年的犯罪嫌疑人華某。
2002年8月4日,安徽廬江張某一家五口遇害,警方偵查後確認系華某所為,案發後華某畏罪潛逃。
今年5月25日,研判該案的杜亮發現並鎖定了華某。四個小時後,華某落網,18年的逃亡生涯被東陽刑警終結。
改頭換面、提心弔膽的華某做夢也不會想到,僅憑一張18年前的黑白證件照,素未謀面的杜亮在茫茫人海中將他鎖定。
杜亮,人如其名,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那雙眼睛。用同事的話說:「他是名副其實的『鷹眼』,透過畫面,再複雜的案件都能找到蛛絲馬跡。」
目光如炬,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移動滑鼠,時而快進,時而回放,努力捕捉案件可能出現的蛛絲馬跡……從警15年,杜亮有8年的時間和圖片視頻「泡」在一起。他鍥而不捨地鑽研視頻偵查技能,把勘驗、偵查、網絡、通信方面的知識和視頻偵查有機結合,努力練就「快、準、穩」的視頻偵查技能,通過具體案件,在學中幹,幹中總結,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大數據深度研判技戰法。
2013年,東陽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國追逃先進單位」。也是這一年,杜亮帶隊的視頻偵查中隊4名民警個個立功,其中一名民警榮立二等功。
「杜教真的太神了!一夜抓獲兩名命案在逃人員。」提起第一次與杜亮出差的經歷,民警徐鋒權印象深刻。
5月28日,經過事先大量的人像比對和精準研判,東陽警方鎖定了一個潛逃23年的命案在逃人員樓某。根據前期偵查的線索,杜亮和徐鋒權趕到一偏僻鄉村,然而,一番搜索卻並無收穫。
犯罪嫌疑人就這樣消失在人海了嗎?杜亮沒有輕言放棄,繼續耐心細緻向村民打聽,最終,在一幢破舊的老平房裡,找到了已經72歲的犯罪嫌疑人樓某。看著頭髮花白、背部傴僂的樓某,一同前往的同事有些不敢確定。杜亮卻十分堅定地說,「不會錯的,就是他!」果然,一番簡單詢問後,樓某交代:1997年9月1日,他在殺死同居女友後畏罪潛逃。
帶著犯罪嫌疑人返程的路上,杜亮又接到一個命案在逃人員的線索。他們在高速服務區將樓某移交給趕來的同事後,馬不停蹄、連夜轉戰外地,順利抓獲潛逃11年的命案在逃人員馮某。
杜亮的赫赫戰績吸引了其他縣市公安機關的注意,他們紛紛慕名前來請教。毫無保留、傾囊相授,杜亮將自己摸索出的最新技戰法耐心地介紹給其他民警。短短20天,金華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命案積案29起,抓獲命案在逃人員26名。
「每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落網,都是我作為一名公安民警的使命與榮耀!」心懷赤誠,才會甘之如醴。當有人說他不該這樣「老實」地傳授成功經驗時,杜亮如此回答。
立足實戰 構建「天羅地網」
「說到刑警,大家想到的是衝鋒陷陣、緝逃追兇,很少有人會知道幕後的工作。」杜亮說,視頻偵查就是幕後工作,對案件的所有線索、海量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獲取線索和證據,從而偵破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
「新時期的民警,要學會用科技力量壯大自己。讓衝鋒陷陣、緝逃追兇的兄弟們勝利、安全歸來,是我參加公安工作以後一直的追求。」為此,杜亮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全身心投入智慧警務建設,讓每一名民警都長出「火眼金睛」,讓每一起案件偵破都如虎添翼。
作為東陽市公安局「雪亮工程」建設項目負責人之一,杜亮帶著同事從2017年開始,具體參與到設計、建設、調試、驗收、試用、完善、應用的每一個環節,並以此為契機,與科技公司聯合設立「智慧警務創新實驗室」。
作為東陽市公安局「雪亮工程」建設項目負責人之一,杜亮(中)參與了設計、建設、調試、驗收、試用、完善、應用的每一個環節。
東陽公安治安視頻監控從2008年開始建設,至今已12年,部分監控杆件已經老化、生鏽、存在安全隱患,還有部分監控杆件由於外力原因杆體彎曲,也有安全隱患。杜亮經常帶領隊員逐個勘查,把存在問題的點位逐個列出來,告知運維單位,抓緊整改。
「他的認真、細緻、敬業,值得我們公司員工學習。」浙江某科技公司東陽區域項目負責人張經理介紹,針對研發設備和系統模塊,杜亮根據實戰需求,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僅前端設備就升級了10多個版本。對東陽全市近3萬個點位,他連續半個月跟著工程隊跑現場。
去年12月份,已安裝的設備要精調。設備的安裝角度是否合適、周圍的光源條件是否充足……為確保應用效果,杜亮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躲」在家裡的小客廳,與施工方聯繫對接,仔細審核探頭的效果圖,常常忙到東方吐白,簡單眯會又去單位上班。
「他是我們遇到過的『最難搞的甲方』。」負責設備安裝的工人告訴記者,設備精調初期,每調試一個設備安裝,施工人員都要從三個角度拍張照片發給杜亮,通過一個再調下一個,直到工人們對安裝標準熟練掌握。
偶爾工作得閒,晚飯後陪著家人外出散步,杜亮都會習慣性地仰頭查看探頭情況。妻子笑著調侃他,「人家出來賞風景,你是一路看燈杆。」
進入6月,蘇浙梅雨綿綿,東陽全市中到大雨,這也是檢驗系統質量的時機,杜亮便冒雨跑到橫店、南馬等鄉鎮實地踏勘,逐個檢查核驗。
「『雪亮工程』建設作為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要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絕不能成為擺設。」系統功能基本正常後,杜亮又針對現實需求,主動研究智慧管控模式,建立各類工作資料庫。
利劍出鞘,除惡務盡。據統計,今年3月份以來,杜亮和他的團隊通過圖像偵查技術破獲案件248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38名,抓獲在逃人員13名,其中包括1名潛逃18年殺害5人的重特大命案在逃人員,1名潛逃14年殺害2人重傷1人的特大命案在逃人員,1名潛逃11年殺害1人重傷1人的特大命案在逃人員,2名潛逃20年餘年的命案在逃人員。
面對這樣的戰績,杜亮卻很淡定:「為民除害,讓百姓安寧,讓逝者安息,是公安機關的職責使命,我們再怎麼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當今新時代,我們迫切需要更多像杜亮這樣,忠誠履職、敢於擔當,立足平凡崗位,幹出不平凡業績的人民警察。」東陽市副市長、公安局長陳德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