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貝多芬音樂馬拉松真過癮!

2020-12-22 新鄉網新聞中心

  上周六,中山公園音樂堂熱鬧非凡。為紀念「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從10時到22時,圍繞貝多芬的作品,180多位音樂家接力呈現鋼琴獨奏單元、重奏單元、公益兒童音樂會和交響合唱單元四場音樂會以及一場講座。這場音樂馬拉松,還在各大平臺進行了免費公益直播。

  此次活動由北京交響樂團和中山公園音樂堂共同策劃。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表示:「今年全世界都在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但很多活動和演出因疫情取消了,而中山音樂堂和北京交響樂團一起把這個活動做起來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期待未來每年12月12日,我們都能舉辦一次這樣的音樂馬拉松。」

  這場音樂馬拉松的演出陣容十分強大,北京交響樂團、北京音協合唱團攜手,鋼琴家徐洪、黃亞蒙、盛原、鄒翔、張放、譚小棠、張詩樂,小提琴家勞黎、梁大南、黃濱、楊岷、謝楠,大提琴家馬雯、亞歷山大·蘇萊曼,中提琴家劉子正,女高音宋元明、女中音孫媛媛、男高音王衝、男中音周正中等藝術家鼎力加盟。

  鋼琴家盛原這次充分感受到「彈得好首先要體力好」。上午演奏貝多芬的6首鋼琴小品只是「開胃菜」,匆匆吃一口午飯,盛原幾乎是一路小跑就馬上出現在貝多芬主題快閃講座現場。晚上他又攜手小提琴家謝楠、大提琴家馬雯,與北交共同演繹貝多芬《C大調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協奏曲》,迎來真正的「高光時刻」。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律,在交響樂團的烘託下互相追逐,盛原彈得極為過癮,把黑色外套的扣子都解開了。

  藝術家們在舞臺上「累並享受著」,觀眾也十分過癮。四場音樂會中,大多數觀眾選擇一兩場欣賞,當然也不乏古典音樂重度痴迷者買了從早到晚的四場演出套票。一早就出現在音樂堂的劉先生直言:「每場演出都有我心愛的曲目,乾脆一天都泡在音樂堂,算是彌補上半年沒音樂會聽的遺憾。」中山公園音樂堂也為購買多場演出票的觀眾安排了自助午餐與晚餐。

  這場音樂盛宴自然也少不了小樂迷的身影。專為小朋友舉辦的午間兒童音樂會是純公益免費的。中山公園音樂堂負責人徐堅透露:「這場兒童音樂會招募觀眾的消息一發出很快就報滿了,很多觀眾每天都會打電話詢問還有沒有名額、能不能參加。」此外,活動還推出了「奔跑吧!貝多芬」系列限量主題周邊,包括設計師手繪貝多芬主題圖的衛衣、帆布包、文藝範兒口罩、胸章等,吸引了小朋友好奇的目光。

  當晚最後一場音樂會中場休息時,觀眾們欣喜地發現,音樂堂外下雪了,回到音樂堂落座,溫暖的貝多芬《C小調為鋼琴、合唱與樂隊而作的幻想曲》響起,給所有人心頭添上一份暖意。12小時的音樂馬拉松,最後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的旋律中走向尾聲,臺上臺下的每個人從「樂聖」標誌性的旋律中,汲取了希望和力量。記者 徐顥哲

 

責任編輯:王藝元

相關焦點

  • 12小時四場演出接力上演 這場貝多芬音樂馬拉松真過癮!
    為紀念「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從10時到22時,圍繞貝多芬的作品,180多位音樂家接力呈現鋼琴獨奏單元、重奏單元、公益兒童音樂會和交響合唱單元四場音樂會以及一場講座。這場音樂馬拉松,還在各大平臺進行了免費公益直播。上周六晚,小提琴家謝楠、大提琴家馬雯和鋼琴家盛原攜手北京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作品。
  • 貝多芬的禮物,不只有音樂
    250年前的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無論你是誰,幾乎都會對他的音樂了熟於心。《命運》、《英雄》、《歡樂頌》……貝多芬的音樂無疑是他留給世人最美好的禮物。但是他留下的禮物卻遠不止於此,這需要你走進貝多芬的一生,走進一個沒有選擇的童年方能探尋......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一位耳朵逐漸失聰的音樂家,是怎樣做出讓世界都迷戀的音樂?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貝多芬簡介中文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外文名:Ludwig.van.Beethoven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民族出生地:波恩出生日期:1770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職業: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家畢業院校:波恩大學德國傑出的音樂家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貝多芬
    貝多芬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同時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被後人譽為「樂聖」。他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是古典樂派音樂與浪漫樂派音樂的橋梁,是屹立在世界音樂歷史之巔的一座豐碑。
  • 孫國忠|貝多芬與音樂中的偉大性
    關於音樂中的「偉大性」的思考和討論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音樂的諸位大師甚至更早的馬肖的創作,但最顯典型意義和最具藝術說服力的無疑是貝多芬的創作,因為身處音樂時代交匯處(「古典」至「浪漫」)的貝多芬無論在音樂中的「偉大性」體現還是在被後人建構的「經典」象徵中,都以不可替代的「範本」地位而成為這一現象考察的聚焦點。
  • 到此一遊|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在維也納響起
    地點:維也納亮點:音樂會今年是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對音樂之都維也納來說意義非凡。貝多芬22歲起移居維也納,維也納成為了他的靈感源泉,也是貝多芬大部分作品的首演地。至今,這座城市還保留著貝多芬當年的許多生活痕跡,他的幾處住所被保留下來,改建成博物館。最新的一座貝多芬博物館於2017年對外開放,位於維也納市郊海利根施塔特村莊,最初是一間40平方米的公寓。博物館設有14個陳列室,講述公寓的歷史、貝多芬從出生地波恩到維也納的足跡、海利根施塔特的自然環境以及貝多芬在這裡的工作與生活。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的維也納:黃金時代的音樂之都
    但這並未阻擋維也納音樂生活的繁榮發展。在特蕾莎與約瑟夫的開明專制時代,一群富有的音樂愛好者填補起資金的短缺。他們中有等級不一的貴族,也有大批新興起的商人階層,這群人不僅將改變歐洲的社會結構,也將引領維也納的音樂新品味。這群愛樂者構織起了一張贊助人體制加公眾音樂消費的強大網絡,為維也納吸引了大批才華橫溢的藝術家。
  • 明天去上海音樂廳,親手畫出貝多芬的音樂
    點擊視頻走進展覽現場 ▲一場穿插融合沉浸式科技互動、交互式視覺投影,並配合有交響樂團專門錄製的貝多芬交響樂作品的展覽,將帶領觀眾進入多維度的聲音交互藝術感官現場。展覽海報 ▲本次展覽是音樂廳四樓空間迎來的首個藝術展,為期半年。
  • 代博:貝多芬與音樂的本質離得太近
    這首四重奏有著像兒歌一樣清晰簡潔的主題,如果我們說莫扎特有些瘋狂,那麼貝多芬有時簡直就是徹徹底底的精神錯亂:他幾乎不會將一個主題堅持到底並對此感到滿足,而往往是在最兇悍的轉換時一躍而過。在那些焦躁不安的掙扎中,他想要逃脫的是想像力本身。正是這種對主題隱秘的組織方式,使得音樂在獲得統一性的同時,始終沒有給人簡單而短暫的滿足,貝多芬的作品就是在這過程中得以升華。
  • 聽這場紀念貝多芬的「浸沒式」分享會拉你...
    當天晚上,在成都大陸國際的一家中古家具體驗館內,一場浸沒式的室內樂分享會,帶著大家穿越時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其實這樣的場合,在交響樂誕生之初非常頻繁。」張韜說,那時候同樣是在小型空間裡,大家聆聽音樂,交流話題,分享見解,由此誕生了許多音樂作品。當晚演奏的曲目,不是大眾們經常聽到的交響曲《英雄》《命運》《田園》,取而代之的是貝多芬早期的四重奏作品。
  • 致貝多芬,《致愛麗絲》——古典音樂大喇叭 No.1
    這一年,由於疫情,我們經歷了很多,有了貝多芬的音樂,給這段困難時期增添了很多力量與平靜。儘管有學者研究表明:貝多芬受洗的日子是1770年12月17日,實際出生的日期並不能確定,但最有可能是16日,而實際年齡可能還被他父親改小過兩歲(因為他想把貝多芬打造為像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使得貝多芬的真實生日更加撲朔迷離起來。
  • 貝多芬:經歷了坎坷的身世,創造了輝煌的音樂
    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一、不幸的童年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
  • 快速掌握貝多芬《月光》的音樂特徵
    貝多芬的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波恩時期(1770-1792 年),貝多芬在這時期創作的最開始的器樂作品,受海頓、莫扎特影響較深,其音樂風格相似。維也納時期(1793-1802 年),貝多芬的創作思想發生了改變,開始從樂曲中表現出戲劇性,英雄主義和強烈的情感。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鳴曲》。
  • 轉角聽到蕭邦和貝多芬,長寧草地鋼琴音樂節來了
    走在街頭,轉角就能聽到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的事? 由上海市長寧區主辦的「長寧國際草地鋼琴音樂節」,以「漫步長寧·聆聽經典」為主題,把蕭邦和貝多芬的傳世之作,帶到公園綠地、創意園區、居民街區,送到市民的家門口。
  • 貝多芬在耳聾之後,繼續創作音樂,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驕傲的
    12歲的貝多芬經老師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特立獨行的貝多芬厭惡宮廷樂隊的管束,不通人情世故的他經常得罪人。貝多芬在17歲的時候,他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
  • 感受超越時空的音樂魅力!2020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在京上演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史競男)為紀念偉大「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近日以一場全天候的「奔跑吧!貝多芬——2020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讓海內外樂迷共享音樂盛宴。該活動由北京交響樂團和北京保利紫禁城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策劃,超過180位音樂家接力演出,通過鋼琴獨奏單元、重奏單元、公益兒童音樂會和交響合唱單元四場音樂會,並全程12小時不間斷在網絡平臺進行免費公益直播,全方位展現貝多芬作品的恆久藝術魅力。
  • ...榮耀長江】徐乾一雲端「琴友會」——純享貝多芬、李斯特的音樂...
    享譽國際的青年鋼琴家的演奏現場 這是一次貝多芬、李斯特的名曲致敬 這是一場傳遞愛與信念的音樂盛會 貝多芬·中期奏鳴曲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第二首是【貝多芬第23鋼琴奏鳴曲《熱情》,f小調,Op.57】,這首奏鳴曲是貝多芬中期創作的成熟時期,偉大的天才作品之一
  • 【音樂百科】貝多芬《月光》與德彪西《月光》分析與比較
    在西方音樂中,寫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屬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兩者都簡稱「月光」。音樂界認為,前者是以訛傳訛,而後者才是真正為月色而寫的。這樣的心情與意境跟貝多芬當時心中交織的痛苦與抗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擁有同樣名字的兩首鋼琴作品,卻有著如此之大的差別的原因之一。  三、作品在內容表現上的比較分析  由於音樂藝術的特殊性質,對於法國著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曲《月光》,我們雖有心弦的共鳴,卻只能在沉默中欣賞,而無法訴諸於語言文字。
  • 李大衛專欄|音樂裡的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250周年誕辰,是今年最後的一個文化紀念日。為了這個日子,原本和這位音樂巨人有關的地方,從波恩到維也納,都籌備了各種大型的演出和展示活動,結果大多空忙一場。對於筆者個人,這也是很久以來從始至終不能旅行的一年,很多應該親歷現場的活動,只能代之以相關的閱讀,包括貝多芬的誕辰紀念。  牛津的音樂學家蘿拉·坦布裡奇新出版的《貝多芬:九曲一生》,恰好趕上了這個年份。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科技+音樂多維度全新展現音樂家經典與心路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9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貝多芬的色彩」「貝多芬的影像」和「貝多芬的獨白」「貝多芬的耳朵」……,記者28日獲悉,「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正在上海展出。主辦方營造聽覺、視覺、觸覺的多維度音樂空間以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