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貝多芬

2020-12-14 正步音樂教育

貝多芬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同時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被後人譽為「樂聖」。他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是古典樂派音樂與浪漫樂派音樂的橋梁,是屹立在世界音樂歷史之巔的一座豐碑。

1.人物生平

貝多芬可以說是「古典注意三傑」中人生經歷最複雜、人生道路最坎坷的一位。童年時的貝多芬並不像莫扎特那樣幸運,貝多芬l770年生于波恩,他從4歲開始就在嚴父的威逼下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要知道貝多芬的父親常年酗酒,每次父親喝完酒回家只要聽不到貝多芬彈琴就會拳腳相加),當他17歲的時候,貝多芬就肩負了家庭的重擔。

家庭的不幸及後來愛情的不如意,是貝多芬生命中揮之不去的痛苦,但最痛苦的莫過於困擾了他大半生的聽覺障礙,失去了聽覺,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但貝多芬的偉大在於他重新建立了音響的王國,l827年卒於維也納。

2.貝多芬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徵

從貝多芬作曲的技法上來看,從貝多芬的音樂中我們能看到他情感的真摯,且宏偉壯麗。他的創新超越了前人,但仍然保持著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主體風格,這種風格就是我們所說的嚴謹細緻的結構比例,合乎邏輯的矛盾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貝多芬鋼琴音樂的創作,在情感表達上,從不畏懼權勢,提高了音樂家的尊嚴。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第一個自由音樂家,雖然也依附於貴族,享受貴族提供的薪水,但卻蔑視他們的權威,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欲望創作。對個人情感的表達超過了莫扎特、海頓,對趣味的理解也變成了激情。

從貝多芬創作的主題上來看,他在鋼琴音樂中的主題有涉及人與命運、人與自然等。在貝多芬創作早期的時候,「人」代表作曲家本人蔑視權貴;而到了他創作的晚期,「人」所代表的是追求理想,代表全人類共同的理想。

3.代表作品

貝多芬共寫下了32首鋼琴奏鳴曲、22首變奏曲、5首協奏曲。跟具貝多芬創作時間的不同,我們可以將他的奏鳴曲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1)早期

從時間上來看,貝多芬創作的早期是從1794年到1800年,共有13首奏鳴曲。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巴赫、海頓、莫扎特以及克列門蒂對他的影響,流露出個性風格,充滿朝氣蓬勃,充滿自信和勇往直前的無畏精神。

在早期的創作中,貝多芬採用典型的三樂章結構,這我們在他創作的三首奏鳴曲中就能看出來,這三首奏鳴曲分別是《降E大調奏鳴曲》、《f小調奏鳴曲》與《D大調奏鳴曲》。

讓人不得不提的是,《f小調奏鳴曲》中的「熱情」奏鳴曲的真正先驅:第一樂章包含一個慢板引子,如《f小調奏鳴曲》中引子部分的旋律,從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音樂中力度變化和半音進行。

當音樂進行到副部主題時,就好像是海頓和莫扎特所作的那樣擁有華麗風格,而結束部主題則重新回到主部主題的熱烈風格。展開部以發展主部主題為基礎,但是中間部分卻戲劇性地插入了來自慢板引子的段落。行板樂章是一個較為輕鬆,充滿裝飾的章節.符合古典時期的風格要求。在急板第三樂章中,第一樂章具有的戲劇性激情特徵再次出現。在對小調的處理方面,貝多芬遵循了海頓的樣板,以及18世紀的創作方式。

(2)中期

從時間上來看,貝多芬創作的中期是從1801年到1814年,在這段時間內,貝多芬共創作了14首奏鳴曲。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作品中,貝多芬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古典奏鳴曲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如作品27號。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精選作品中有人們非常熟悉的《月光》、《田園》、《暴風雨》、《黎明》和《熱情》奏鳴曲,這些作品可以稱得上是貝多芬的頂峰之作。

有興趣的同學和老師可以去嘗試演奏一下以上所說的貝多芬的頂峰作品。

(3)晚期

創作的晚期,從時間上來看是從1816年到1822年,我們首先要清楚的是,貝多芬在1815年以後耳朵貝就完全聾了,他和別人只有筆上的來往。「沒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由此,多芬在晚期創作的奏鳴曲作品不多,卻是貝多芬晚期風格的集中體現,這5首奏鳴曲包括作品101號、106號、109號、110號以及111號。

貝多芬的耳機使得他與朋友隔絕,使他愈來愈隱退到自我反省的境地,即便是在這樣的境地下,貝多芬始終沒有喪失對人類大同社會理想的堅定信念,從作品106號和111號中我們就能明顯聽出,在他的世界中依然有明顯的英雄主義存在。

從整體上來說,這一時期作品中的大部分也都不像早中期那樣感情激烈和充滿矛盾對比了,不再以猛衝猛打的姿態出現。貝多芬早中期的作品中充滿自豪感,相信自己有征服宇宙的力量,而晚期作品中我字愈寫愈小,擺脫了個人的痛苦,精神得到升華和超脫,從個人的小宇宙上升到人類命運的大宇宙中,上升到哲學的思考中。

相關焦點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海頓先生
    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今天這篇文章主要針對海頓來進行分析。希望通過一下簡單粗暴的分析,能夠讓大家對海頓這位交響樂之父有一定的了解。1.人物生平海頓從5歲開始便於以為叔父住在一起並跟隨叔父學習音樂,兩年以後,海頓成為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唱詩班男童,在那兒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卻沒有接受系統的音樂理論的訓練。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海頓開始出現變聲,從這時開始就被教堂除名了。
  • 除了貝多芬,你還知道哪些音樂巨匠?
    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 誰說的,沒錯,就是貝多芬,一位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巨匠,一位百年罕見的作曲家!貝多芬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一提到他就會想起那來自命運的四聲敲打,想起那月光奏鳴曲的美妙,想起那暴風雨般的瘋狂,呃..想必大家知道貝多芬百分之八十也都是在教科書上知道的吧,沒錯,我其實也是,那麼下面我和大家來談談貝多芬之外的三位同樣是舉世矚目的作曲家。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他的遺產不只是音樂……
    亨利·馬蒂斯《爵士組曲》,書籍,42.5×70.2cm(展開),1947年沿著時間軸回溯,貝多芬作為歐洲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他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作為戰後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基弗的創作充滿強烈而憂鬱的美感,隱含著一種飽含痛苦與追索意味的歷史感。他在訪談中提到,自己也會從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中獲得愉悅奮進的鼓舞。
  • 紀念貝多芬(經典流芳)
    在這個階段,貝多芬創造性地將人聲和樂器結合在一起,升華了古典主義時期奏鳴曲的維度。此外,他還寫下了風格技法具有開創性的弦樂四重奏。無論是交響曲還是室內樂,貝多芬的創作使這些體裁既保存高度理性的形式,又承載了藝術家的個性與情感。他見證並參與了音樂從平衡節制的古典主義風格向以情感和衝擊力為特徵的浪漫主義風格的重要轉變,因而成為連接西方音樂古典和浪漫主義時期的關鍵性人物。
  • 貝多芬為什麼不出新歌了是什麼梗
    小夥伴們在抖音看評論區的時候可能會看到「貝多芬為什麼不出新歌了」這句話,相信還有很多小夥伴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出處又是哪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貝多芬為什麼不出新歌了的意思及出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一位耳朵逐漸失聰的音樂家,是怎樣做出讓世界都迷戀的音樂?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貝多芬簡介中文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外文名:Ludwig.van.Beethoven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民族出生地:波恩出生日期:1770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職業: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家畢業院校:波恩大學德國傑出的音樂家
  • 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浪漫主義時期傑出的代表人物李斯特
    李斯特的生平簡介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於匈牙利,接受的是德國的教育,長期生活在巴黎,他的音樂、他的技巧都表明了他運用德奧式的音樂語彙,心中追尋和嚮往的卻是法國式的浪漫主義。從1835年至1847年的12年中,李斯特盛況空前,譽滿歐洲。李斯特早年用演奏徵服了世界。
  • 孫國忠|貝多芬與音樂中的偉大性
    在很多音樂愛好者心目中,貝多芬甚至就是西方藝術音樂(art music)的代名詞。無數人仰視著(畫像裡)這位神態凝重、氣宇軒昂的音樂大師,對貝多芬的崇敬之情已從他的音樂上升到人格和精神。還有不少人或許從來就沒有聽過貝多芬的音樂,但他們同樣對貝多芬頂禮膜拜,因為貝多芬的「故事」讓他們在品嘗「與命運搏鬥」之意味的同時,體悟到一種由音樂承載的精神力量,滲透其中的是藝術的升華和人性的光耀。
  • 巴赫的音樂是復調嗎?與莫扎特或貝多芬的作品有何不同?
    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音樂家和作曲貝多芬-浪漫路德維希·范·貝多芬雖然只落後莫扎特約20年,但它處於風口浪尖上,貝多芬被視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過渡人物。從貝多芬的音樂越來越狂野巴赫的音樂是和弦的,和弦只是意味著有多個「聲音」(歌手或樂器)同時演奏不同的音符。西方音樂本質上是複音的。複音的反義是同音:僅一個人唱歌,或一次演奏一種樂器的音符,或者可能有幾位歌手和樂器同時演奏完全相同的音符。
  • 西方音樂發展時期
    一時覺得西方古典音樂在歷史長河中遍布了數不勝數的經典之作。雖然不可能完整地探知或者欣賞所有的作品和作曲家,但是通過時間的脈絡來窺探一下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還是有可能的。 一般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可以分為7個時期 古代音樂時期:通常是指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4世紀.發源於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後期一些早期的基督教音樂。
  • 深入淺出,「遇見藝術」帶市民多角度品味古典音樂
    講座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現場觀眾了解古典音樂、品味古典音樂。8日上午,猶他大學作曲博士、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特聘研究員潘行紫旻給大家帶來「踏入維也納古典主義諧調之園」講座。「剛剛兩首作品,大家喜歡哪一首?」「這些作曲家的音樂風格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響徹樂壇的不止《命運交響曲》
    今年是音樂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全世界共同迎來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榮耀之光環延續至今,遍及全球。為什麼時至今日,他仍然擁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力?
  • 趣味短片,七分鐘了解西方音樂簡史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第一幕:你要不要去做情郎)1830—1900年,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延續和發展。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和終結者,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行人。民族主義音樂表現於面向民間,選用民間題材,或從民間音樂中汲取滋養,從而為發揚本民族音樂文化作出貢獻。最早從民間音樂區別於專業音樂的特徵出發而進行創作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亞那切克,接著,還有匈牙利的巴託克、科達伊,羅馬尼亞的埃乃斯庫,美國的艾夫斯、格什文。民族樂派四位代表人物:捷克音樂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挪威音樂家格裡格以及芬蘭音樂家西貝柳斯。
  • 如何比較維瓦爾第《四季》與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西方音樂的發展史是以作曲家為線索的一部音樂風格演變史。其中巴洛克在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的地位尤為重要。關於巴洛克音樂,技法、體裁、思想的發展是標籤,而古典主義音樂則是在巴洛克大發展的基礎上,將秩序賦予其中。由此可見,巴洛克與古典主義既存在必然聯繫又隱含相對差異。
  • 會員每日分享20200407「古典」月光-貝多芬作品選2020「DSF/DSD128」
    VA - 月光 貝多芬作品選 (Moonlight Beethoven Anthology) 2020 [DSF/DSD128]簡介:紀念貝多芬誕生250年的選集魯特維希範貝多芬將於2020年迎來他誕辰250周年。
  • 西方美術史裡的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到底有什麼區別?
    然而,代表封建勢力的舊貴族,不滿足自己的既得利益被瓜分,就跟新貴族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因為新貴族和大資產階級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取得勝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藝術家們就敏銳地感受到,為王權服務才是正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產生了一種為王權服務的藝術思潮,名曰「古典主義」。
  • 每天了解一個人——貝多芬,一個真正掌握過命運的人
    「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銳,他對世界的感受,他那獨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對他的獨特構造方法,他的理想,還有他身體中的特有物質,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歐洲那一特定時代的代表。」>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貝多芬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這源於他從18世紀的文化運動中繼承來的思想觀念,以及古典主義音樂傳統對他的耳濡目染。啟蒙運動高揚的理性主義與本質探索,在思想和現實的雙重層面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這本身就似一種預設的目標,激起人們接近並實現它的巨大熱情。它成為貝多芬一生創作活動的思想底本和潛在動因,驅使他通過音樂不斷追尋本質、展現人類的終極理想。
  • 今日春分,聆聽貝多芬筆下的「鋼琴協奏曲之王」
    作為一位世所公認的音樂巨匠,貝多芬的偉大體現在方方面面,拋開他與命運抗爭的不屈精神和為全人類團結而呼喊的人文關懷,僅從音樂技法角度而言,他也在涉獵的每一種體裁中進行著影響深遠的創造
  • 音樂百科|維也納古典樂派(Viennese Classical School)簡介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指1730年-1820年間的歐洲主流音樂流派。他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