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投書:臺灣薪資環境持續低迷 與大陸脫鉤只會慘上加慘

2020-12-16 騰訊網

最近兩年在臺灣街頭路邊,常聽到有人抱怨說 「經濟不景氣要省點用」,要麼就是「甚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有漲」。

這兩句話用來描述當今臺灣的經濟情況可謂再恰當不過,特別是臺灣受薪階層的實質薪資,20多年來幾乎毫無增長。

2001年時臺灣實質經常性薪資月薪為新臺幣38,320元,而近兩年平均都僅在新臺幣40,000元上下浮動,扣除物價增長指數,甚至呈現倒退的情況。

即使臺當局通過基本薪資連四漲來調高勞工的待遇,但臺灣民眾的錢袋子變薄了卻無法掩蓋,臺灣受薪階層因高房價在大都會區買不起房子也成為一種事實。

但值得關注的是,過去20多年間,除了陳水扁和馬英九時期GDP有過小額負增長外,臺灣的平均每人實質國內生產毛額(Real GDP pe capita)一直呈現穩定增長。

也就是說,臺灣民眾的實質工資沒有因為GDP增長而增加。這意味著絕大部分的受薪階層實際上都沒有享受到臺灣經濟穩定小額增長的成果,反而是與高收入的資本階層所得差距越來越大,M型社會的出現讓受薪的中產階層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為掩蓋臺灣地區長期低薪的問題,蔡英文自2016年首次當選以來,就將基本薪資(法定每月最低薪資)和法定時薪連調升四次,基本工資月薪由新臺幣20,008元調漲至23,800元;時薪由新臺幣120元調漲至158元。

這也是蔡英文當局「執政」四年多以來引以為傲的政績,因為自其上臺以來基本工資和時薪看似年年都在調漲。但這真的有用嗎?

事實證明,調高工資實際上對於整體薪資的提升毫無幫助,缺乏實際效用。因為若法定最低工資低於市場價格,表示有足夠的企業主願意以比基本工資高的價格僱用非技術性勞工,此時把最低工資調高並無實質上的功效;若法定最低工資高於市場價格,雖吸引更多非技術勞工來應徵,但企業主可能因工資成本侵蝕利潤而遣散部分低生產力的員工,進而造成更多失業。

此時民進黨當局又把基本工資調高,並非雪中送炭,反而是讓更多非技術勞工失業。

與此同時,兩岸經貿交往並沒有因為民進黨二次「執政」而疏離,反而每年都在不斷加深,兩岸貿易總數額達到了臺灣整體貿易量的40%。

所以說,在民進黨當局大搞兩岸對立的現實層面上,兩岸經貿就是打臉民進黨當局的一個最好事證。

事實上,只要依照ECFA協議,透過兩岸經貿的整合,完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受益的將是更多的臺灣中小企業主,與之而來的就是臺灣絕大部分受薪階層薪資的提升。

而民進黨當局卻在2014年主導「反服貿」之亂,讓ECFA後續協商所籤協議之一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無疾而終,損害臺灣中小企業主的受薪階層薪資的的利益。

臺灣地區薪資的增長離不開兩岸經貿交流和產業的升級。但蔡英文「執政」四年多了,臺灣有個完整的產業計劃和產業升級戰略規劃嗎?貌似一個影都沒有。

臺灣經濟持續低迷是一個鐵的事實,臺灣想要重返所謂「亞洲四小龍」的榮景,唯一的機會就是依託祖國大陸,融入兩岸經貿產業鏈與大陸互利共贏,打造出一個屬於兩岸同胞的共同市場,否則未來臺灣的經濟將只能用慘上加慘來形容。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夏蕾 編審:朱樂

相關焦點

  • 臺灣經濟沒有本錢和大陸「脫鉤」
    臺灣旺報社評說,臺灣上半年(1-6月)出口表現不減反增,微幅成長0.5%,亮眼的出口數據為低迷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當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還深陷衰退泥淖之際,臺灣預估今年仍有1.67%正成長,推動力量不只是政府支出與投資,出口增長才是關鍵角色。
  • 臺胞投書:對不起,我們又「逆時中」了
    這場亂局讓美國引以為傲的「華盛頓共識」宣告正式步入歷史,但作為川普小跟班的民進黨當局卻還不自知,持續在「川普最後的瘋狂」中大搞「兩岸對抗」和「逢陸必反」的「抗中保臺」策略。 不得不說,大陸對於臺灣同胞的同等待遇照顧總是說到做到。在此,我們這群在陸臺胞,也只想跟民進黨當局的政客們說一句:「對不起了,我們再一次『逆時中』了。」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事實再次證明,民進黨鼓吹跟大陸搞「脫鉤」,一如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曾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脫鉤」,提出了一項往東南亞市場進軍發展的「新南向計劃」。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大陸比臺灣更安全!臺胞自述:這些場景你在臺灣看不到
    如果要在臺灣和大陸兩地比較誰的防疫做得更好,那麼絕對是有親身經歷的人比較有發言權。前段時間,一位臺籍佛教藝術家自述從臺灣到上海並隔離14天的經歷和切身感受。這讓人們看到大陸的防疫措施之嚴密,其中有一些場景是在臺灣看不到的,而且大陸絕對比臺灣安全。
  • 大陸方面建議運送湖北1148名臺胞返鄉,臺灣:不同意
    記者從湖北省臺辦獲悉,2月3日東航運送首批247名臺胞返鄉後,後續運送安排因臺灣方面一直拒絕同意而未能實施。日前,大陸方面通過兩岸民航聯繫渠道建議,由東航和華航共同執飛武漢至臺灣臨時航班,儘快完成滯留湖北臺胞運送。臺灣方面拒不同意這一共同執飛運送方案。
  • 謝楠:推動與大陸「脫鉤」,民進黨又害臺灣
    同時,臺相關部門擬採取「分層認定計算法」收緊「陸資」認定,只要大陸資本在任一公司持股比例超過30%或具有大陸「公權力」背景,抑或具有實質控制力,赴臺投資即按照「陸資」投資目錄進行審查。事實上,臺灣對大陸資本赴臺已實施一系列嚴苛限制措施,不少大陸企業不得已只能採取第三地轉投資等形式入島發展,如島內知名電商「蝦皮」便有大陸網際網路企業騰訊的投資。如果此番限制措施上路實施,未來陸資入島將面臨更大挑戰。
  • 旅美30年夫婦返臺獲公費醫療,大陸臺胞卻被刻意拒之門外
    臺灣輿論指出,對滯留大陸臺胞「錙銖必較」,對旅美返臺臺胞卻「噓寒問暖」,民進黨當局再次暴露刻意製造差別待遇的雙標嘴臉。據報導,這對夫婦在紐約發病後堅持先後搭機返臺,造成12名機組成員、7名乘客被列入隔離名單。面對島內民意的強烈不滿,蘇貞昌回應稱,兩人終究是臺灣人,碰到疫情困難,回到自己家最安全,「這是人情之常,不要太計較」。
  • 連介德:大陸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臺資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兩會速遞)連介德:大陸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臺資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邢利宇)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副主席、海南省委主委連介德25日在北京表示,大陸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臺資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它知道有多危險嗎?
    如果說美國與中國「脫鉤」是兩敗俱傷的話,那麼臺灣要是與大陸「脫鉤」無異於自殺。0118日,臺當局發布通告,稱即將發布一份「在臺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臺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大陸OTT TV(流媒體平臺)服務。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這顯然是因為臺當局認為臺灣經濟依賴大陸,所以才說「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要分散風險」云云,絞盡腦汁與大陸經濟脫鉤。但諷刺的是,蔡英文當局越搞「脫中」,兩岸經貿反而越密切,可見臺當局以一黨之意識形態來處理經濟事務是違反經濟規律,註定要失敗的。
  • 跟大陸「脫鉤」?臺灣慘遭「3連敗」
    臺灣對東協出口額不斷下滑 「新南向政策」失敗 據統計,目前臺灣對東協的出口額在不斷下降,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實際上,這已經是臺灣連續3年在東協出口方面呈現下滑的趨勢。倒退的趨勢顯示出了臺灣對東協出口的依賴程度在不斷下降。同時,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卻在不斷增加。
  • 臺媒社論:臺胞證比臺灣「護照」好用 臺居民海外求助大陸使館
    臺灣《旺報》12日發表題為《當臺胞證比臺灣「護照」好用》的社論文章認為,大陸正不斷強化臺胞證的功能,不但在大陸使用愈來愈方便,在海外持有臺胞證的民眾,也開始得到大陸使領館的保護。臺胞證社評指出,大陸正不斷強化臺胞證的功能,不但在大陸使用愈來愈方便,在海外持有臺胞證的民眾,也開始得到大陸使領館的保護,近來一些臺灣人在海外遭遇突發事件時,都得到大陸使領館的協助。臺胞證功能的擴充是大陸給予臺灣民眾「國民待遇」的一部分,對臺灣民眾來說,將與臺灣「護照」形成某種程度上的競爭。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為何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反倒更「親中賣臺」?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 臺灣對大陸「依賴」創10年新高,蔡英文卻還在做「脫鉤夢」?
    而在這種危難關頭,美國政府一直在計劃和中國經濟脫鉤,最終一系列事實證明了美國總統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無獨有偶,自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便不斷為加劇兩岸對立關係做努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民進黨當局還不知天高地厚表示要和大陸方面「經濟脫鉤」。但在全球疫情衝擊之下,臺灣的經濟「脫鉤夢」徹底破滅,近期一系列數據指出,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10年新高。
  • 臺灣居民可在大陸參加社保,這三類人可享相關福利
    她表示,《暫行辦法》對臺胞適用人員的考慮十分周全,對在大陸參保臺胞實現了全覆蓋。不但適用於單位就業、靈活就業、個體經營等多種形式的就業臺胞,而且適用於在大陸居住的未就業臺胞,以及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對在大陸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臺胞,大陸各級財政都將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財政補助,保障參保臺胞的社會保障水平。
  • 臺學者陳淳斌:蔡英文當局軟對抗大陸只會不利臺灣
    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據中評社報導,臺灣嘉義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兼任教授陳淳斌19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對臺政策目前在關閉官方、藍綠分別對待之下,對臺的民間交流持續加強廣度與力量。相對的,蔡當局則是祭出限縮交流的軟對抗報復,但這麼做,不但對大陸不會產生制約作用,只會對臺灣愈趨不利。  據報導,陳淳斌向中評社表示,青年交流是大陸對臺政策現階段的重中之重。
  • 臺胞投書:「穿龍袍」的蔡英文實至名歸
    筆者認為,其實蔡英文「黃袍加身」是實至名歸,因為自2016年5月20日至今四年多的日子裡,一場「威權體制」的氛圍早已在臺灣社會出現。 首先,「綠色恐怖」在島內早已無所不在,禁錮臺灣社會民間各種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