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什麼道理?

2020-12-18 騰訊網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都是被當做小公主、小王爺來看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多時候,父母們、爺爺奶奶們看得小輩們太重了,有點過於嬌生慣養了,這對於下一代的成長發展很不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句農村老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看看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農村老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什麼道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沒有當家立事,不知道家裡油鹽柴米貴。很多年輕一代的人,不懂珍惜家裡的農產品及家裡的一切其它物品,肆意浪費。沒有親自勞動,沒有吃苦流汗,不懂得東西的來之不易,自然就不懂得珍惜。當他們自己當家作主,這才懂得每一件物品都是要拿錢去買的,才知道珍惜和愛護家裡的東西。

「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生孩子,不知道做父母的艱難,也不懂感恩父母。當自己做了父母的時候,才知道十月懷胎的痛苦,才知道養兒養女的不容易。當自己做了父母,一切臨到自頭上,才親身體會到做父母的艱難,才懂得父母把自己養大成人是多麼的不容易。

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紅塵無牽掛

是這樣沒錯。我也是做父母的,養育一個孩子,父母要耗費多少心血啊。孩子生病要用錢,讀書要用錢,上大學要用錢,娶兒需要用錢,購車、購房要用錢。這些錢都要靠父母勤勞的手去外面賺啊,有誰知道父母賺這些錢,在外面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和血啊!他們的腰累痛了,一雙手累得長滿了老繭。父母捨不得吃好的,捨不得穿好的,一生過著樸素的生活。總想多積累一些錢,用在兒女頭上。

@馬到成功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俗語,談的是做任何事情必須親自實踐,不實踐,就不能真正體會到內涵的道理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小孩良好的生活習慣,語言能力,經過家長老師多次教育訓練培養起來的。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家庭的收入來之不易,在農村早出晚歸,地裡幹活,用血汗換來的。在單位上班,取得工資收入,上下班打卡劃考勤,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換來的,不容易。父母是人生中第一位老師,也是含辛茹苦撫養子女長大成人,家庭中最艱難的受苦者。子女感恩,如果停留在口頭上是不夠的,也感覺不到人生的辛苦,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才能得到正真得感悟,深深體會紮根在心靈深處。

@蜚聲

關於這句話道理其實很簡單,這句話不知道傳承N年了,只要是個成年人都知道,都明白,只不過是在現實中都裝糊塗而已,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也就是說,自己不操持家務,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也就是說,沒有兒女,不知父母的養兒女是多麼難。

@風風火火

把這句話放在現實社會,教育年輕,在生活要勤勞,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對父母要感恩,要孝順。對於孝順二字,現在得年輕人有幾人做的到呢?父母生你養你為你娶媳婦帶孩子,你們感恩了嗎,總之一句話,現在的有些人,不孝順,已經不屬於人類了,屬於什麼,我也不說了,你們自己琢磨去吧。

@江子聰

就是說子己不當家就不知道節約點,當了家才會知道養了孩子,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苦,自己、以後結婚了。有了孩子就會知道父母的辛苦和對孩子的愛和關心

@果果奶奶

不當家誰也不知道一個家庭的生活來之不易,都不會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鹹。沒生過兒女就體會不到做父母的艱辛。不論你是貧、還是富,不要忘記生你養你的父母恩,這就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的道理。

總結:

這句老話提醒我們,父母這些所有的艱難,兒女們在沒有結婚生子之前,是體會不到做父母的艱難。這句老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使他們從小懂得珍惜和愛護家裡的東西,懂得尊敬和孝敬父母。不要事到自己頭上才知道這些事。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
  •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自知總是心不甘
    而老實巴交的沙師弟一旦順位升了職,說話做事也有點飄——或者說八戒這大師兄根本就沒有在沙僧面前樹立起權威——八戒化齋未回,他便在師父面前嚼舌頭根,說什麼「師父,你還不曉得哩,他見這西方上人家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飽了才來哩」。一點沒有悟空在時的忠厚和善、沒存在感。
  • 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近期整理的一系列農村老話相關的內容,讓很多網友對農村、農民的智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於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小編來說,這些都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去了解農民的大智慧,就很有必要去田間地頭、門前樹下與他們當面聊聊天拉拉家常了。就拿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來說,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 法官文苑 | 少年不識雙親意 養孩方知父母恩
    法官文苑 | 少年不識雙親意 養孩方知父母恩 2020-05-20 0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啥意思?
    說起農村俗語,想必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這短短幾句話為何會流傳千年,其實這俗語真正能夠被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就是俗語所代表的文化是其它文化不可比擬的,尤其在農村,人們知識水平有限,如果什麼事情都要繁文縟節的去學習豈不是浪費時間,同時對於沒有學問的農村人來說也是在浪費精力,所以人們就把這些過於複雜的道理總結成了俗語
  • 當家造句和解釋_當家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當家(dāng jiā)。主持家務。[老舍《四世同堂》:「兒子不常住在家裡,媳婦又多病,所以事實上是長孫與長孫媳婦當家。」]也指主持家務或主持公眾事務的人。[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她的話不但條理分明,而且連數字都像一串串珍珠,從口中滾滾流出。
  •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家裡不能養花?
    導讀: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家裡不能養花?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老話,有的一直到今天還被廣泛地使用,就像平時做錯一些事情之後,就會被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雖然說並非所有的老話都有道理,但作為多年的經驗積累,很多俗語還是頗有道理存在的。所以也被稱之為「十句俗語九句真」,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是比較荒誕的,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不過是一些訛傳,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
  • 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
    從小到大我們身無饑寒,父母無愧於我,若無長進,何以待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俗話說: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 在生活的每一天,我們要懂得珍惜,學會把握,人生不易,感恩身邊的人。
  • 農村老話「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裡生活的人,教育小孩成了家長的一大難題。古時候的人覺得「百善孝為先」。
  • 農村俗語老話:「姑不接,姨不送」,指的是什麼?有沒有道理?
    婚嫁,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尤其在農村,更是熱鬧非常,現在正值國慶長假,想必這時候結婚的人一定是非常多了。關於結婚,農村俗語老話有這麼一句:「姑不接,姨不送」,那麼這句話接是接什麼,送又是送什麼呢?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以前農村諸事都有著比較多的規矩,特別是一些喜事上面規矩就更多了,今天要說的「姑不接,姨不送」,就是結婚時的一個規矩了。
  • 農村老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如今的農村跟以前相比可謂是大變樣,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樓房,裝上了空調,有些條件好點的甚至還另外買了塊地皮蓋起了獨棟小別墅。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房子越做越大,但是農村老人卻說,別看別家富自家窮,要記得「窮不改門、富不遷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相信比較喜歡吃豬肉的朋友也都知道,豬肉是越新鮮越好吃。如果是剩下的或者是變味的豬肉吃起來口感真的非常差,那麼既然這樣應該早上去買越早越好呀,為什麼早不買豬肉哪?
  • 農村老話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是啥意思?其實沒道理
    農村俗話裡有一套是專門講待客的,這類俗話特別多,有些是有道理的,讓人明白為人處世之道,有一些則是人們的想當然。比如這句「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我們看不少人家裡來客人後,很少有用三個菜招待的,大多都是四個菜以上。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這樣的嗎、有什麼道理?
    實際上我們老祖宗們早就看出了這個問題,所以才總結出來「一輩不孝,輩輩不孝」這句農村老話,用以警示我們每一位農村父母,可是遺憾的是,我發現在農村,仍然會有很多的父母並沒有真正領悟到這句老話的內含,沒有真正明白其中蘊含著的人生哲理,仍然在孩子面前我行我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卻把責任推給社會、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我認為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 農村老話丨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這句老話,是激勵年輕人,要有自力更生的精神,要有自主創業的勇氣。不要躲在大樹下乘涼,不要當啃老族,不要停留在己取得的成績面前,而止步不前。一、好男不吃分家飯。
  • 諸事不順因不孝,虧了孝道福不全!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娘受苦,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人到中年,我也曾為人父母,深知當年父母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把我們幾個孩子撫養成人,是何等的不易。記得那時候沒有公交車,家裡有輛自行車就算是富裕家庭了。生活條件好了,父母也變老了,我們做兒女的也沒能讓父母享幾年清福,兩位老人就已經過世了。想想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大愛,我們回報父母的太微不足道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虧欠父母的太多太多,恐怕幾輩子都無法償還!父母愛子女是無條件的,我們也像父母當年愛護我們一樣,把我們的孩子撫養長大成年。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然後成家立業,就這樣代代相傳。
  •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請您在閱讀本文前點擊右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農夫也瘋狂】分享的關於農村大小事。老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雖然現在提倡的是自由戀愛,但是有些人在情感方面,依然還是需要父母來幫忙。如今有很多三十多歲的大齡青年,他們自身不怎麼著急,可是父母卻急壞了。
  • 農村老話:「姑娘顧家,兩邊不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一)「姑娘顧家,兩邊不發」的來源及含義在農村有許多通俗易懂的俗語及老話,他們往往濃縮著農村人的人生經驗,字字珠璣。而「姑娘顧家,兩邊不發」就是一句農村俗語。這句話不僅在以前很有道理,對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也很有啟發意義。
  • 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是什麼意思?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很多家庭當中的子女一般有好幾個。結合這個背景我們再來看「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這句話的含義。當然首先表明我的觀點,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它生動形象地闡釋了整個家庭當中每個子女的地位和狀況,當然也反映出了父母對於4個孩子所持有的不同態度。所謂的老大傻,不是說家裡面的大兒子或者大女兒真的很傻。只是他們出生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跟著父母一起受了很多苦。當然他們也是最早成人,成家立業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