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相信比較喜歡吃豬肉的朋友也都知道,豬肉是越新鮮越好吃。
如果是剩下的或者是變味的豬肉吃起來口感真的非常差,那麼既然這樣應該早上去買越早越好呀,為什麼早不買豬肉哪?
其實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我們也就明白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發現,我們每次去買豬肉跟賣豬肉的指著說要這一塊,而賣豬肉的也是按照各位說的地方割的,但是割下來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
農村賣豬肉,羊肉的還有一句話,不怕賣肉不掙錢就看你到底會割不會割了。這也是因為一頭豬的身上有好肉就有不好的肉,而買肉的我們也都希望買到最好的肉,但是如果賣豬的都把好肉給先賣了,那麼不好的肉就真的賣不出去了。
所以當你指著要那塊肉的時候,賣豬肉的一刀下去就已經把不好的也給你割下來了,這其實就是他們賣肉所總結出來的相關經驗。他們一刀下去好得不好的也都給你了,這樣賣到最後豬肉也就很輕鬆的就賣完了。
如果我們一早去買肉,那麼賣豬肉的也就會儘量的把不好的先給賣了,這樣到最後的肉才比較的好賣。所以才會有早不買豬肉的這一說法。
1、早不買豬肉:
過去的農村家家都沒有冰箱冰櫃什麼的,而村裡賣豬肉的也基本都不是自己去殺豬的,而是早晨4點就瞪著三輪車去農貿市場去批發了一些冷鮮肉。
那些肉都是一些冷藏了很多天的豬肉,很少會有比較新鮮的,但這也都是比較合格的,所以可以放心的進行食用。
而現在的農村豬肉,如果想買的話一定要趁早,因為現在的人生活條件也都比較好了,專門盯著肉吃,很少會出現剩肉,原先我家在村裡賣肉,一天半扇豬,一個早晨也就沒有了,需求量相對比較的大,消費的時間也會有所改變。
早晨的豬也基本都是屠宰場凌晨剛卸好的肉,所以也相對比較的新鮮,根本就沒有說放冰櫃冷藏的這一種碩大。所以現在買豬肉需要趁早,不要晚了再去,那麼你吃的可就真的沒準就是剩豬肉了。
2、晚不買豆腐:
在北方溫度沒有那麼的高,一般的豆腐放一天也是不會出現什麼變質情況的,而且現在還有冷藏櫃,所以晚上買的豆腐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過去做的豆腐,用的也真就是石膏點豆腐,還有就是滷水點豆腐,相對來說化學成分相對比較的低,因此在保險上可能相對比較的差,但是味道絕對是非常好的。
而現在的豆腐也基本上都是用葡萄糖內酯,這東西也是非常的厲害,只需一點就可以將豆漿點成豆腐,但是味道相對來說比較差一些,而且這東西做的豆腐放一天真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說,晚不買豆腐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豆腐也是早上最新鮮的比較好吃。做豆腐一般都是在夜裡做好,然後一大早就開始出去賣,而豆腐比較容易變質,可能過了中午味道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一般早上買的豆腐才是最為新鮮的。
如果真的過了中午豆腐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口感沒有那麼的好了,買回家吃著也不好吃,所以就有了晚不買豆腐的這一種說法。
其實說到底農村人的這一句老話也是生活經驗的相關總結,反映了真的生活狀態,也體現出了買的沒有賣的精這一句至理名言。所以一些生活正在的小技巧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很多的費用,收穫很多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