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復唧唧《木蘭辭》裡的「未解之謎」這麼多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一堂中學生網課引發討論,「唧唧復唧唧」,是嘆息聲還是機杼聲——原來《木蘭辭》裡的「未解之謎」這麼多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北朝民歌《木蘭辭》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那麼,首句中的「唧唧」到底是什麼聲音呢?昨天,一堂中學生空中網課,引發不少家長和學生的討論。與空中課堂老師給出的答案「嘆息聲」不同,不少家長舉證自己上學時課本注釋為「機杼聲」,也有人舉證說是「秋蟲聲」。到底應該作何解釋?

記者採訪了幾位名師,發現學者給出的解釋也有好幾種。不過,有學者也指出,詩無達詁——高質量的學習與閱讀離不開思考與質疑的精神;讓更多人學習關注古詩詞,足以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強大的吸引力與價值。

復旦大學中文系駱玉明教授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不要把「唧唧」當作一個象聲詞來理解,這是一個書面語,一切細碎之音皆可以泛稱「唧唧」。而在《木蘭辭》中,用「唧唧」描寫木蘭的嘆息聲並不存在歧義,後兩句「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已經說明了一切。古人深知「唧唧」這個書面語的用法,因而唐朝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下,「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這樣的例證在古詩文中屢見不鮮。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高樹出雲,鹹皆唧唧。」《梁詩》卷二八施榮泰《王昭君》:「垂羅下椒閣,舉袖拂胡塵。唧唧撫心嘆,蛾眉誤殺人。」在這些詩句中,「唧唧」均可解釋為嘆息聲。

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則認為,「唧唧」在此處理解為「機杼聲」更為恰當,正是因為「木蘭當戶織」才會有織布機的聲音,木蘭突然停下了,發出了聲聲嘆息,織布在前,嘆息在後。「如果一定要說『唧唧』是嘆息聲,也無傷大雅,本來詩無達詁。」黃玉峰說。

「唧唧復唧唧——就是起興,可能有意思,也可能並沒有意思。錢鍾書曾舉例說,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吃蘋果你吃梨,前句僅提供節奏。」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尚君教授告訴記者,從文本上看,正確的解讀離不開詩意的完整、貫通和融成,但目前階段對《木蘭辭》的研究仍是有限的。無論是解釋為「蟲聲」「織布聲」還是「嘆息聲」,似乎都成立。

那麼「唧唧」是何聲?看來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正如幾位學者不約而同地表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相比拿出一個答案,爭論和探討不僅是尋找答案的過程,也豐富甚至創造著中國詩詞文化藝術。陳尚君教授特別指出,《木蘭辭》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謎」,尚有許多未解之處:比如成詩的年份到底是北朝還是唐朝?因為《木蘭辭》中的「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更近於是對唐朝「府兵制」的制度描寫。「學界對《木蘭辭》的流傳史並不清晰。只能說,這是一首從北朝到唐朝中期不斷完成的敘事詩,它的藝術成就凝聚著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記者 童薇菁)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木蘭辭》中的「唧唧」是嘆息、機杼還是蟲鳴?(上)
    而在剛剛公映的迪士尼真人版影片《花木蘭》中,木須龍消失不見了,蟋蟀則由一位同名的士兵替代,這種角色的調整引起了不少熱議。  在中國,花木蘭的傳說與《木蘭辭》婦孺皆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吟誦已成為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通過豫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的方式,這個故事也早已被搬上舞臺,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 《木蘭辭》中的「唧唧」是嘆息、機杼還是蟲鳴?
    而在剛剛公映的迪士尼真人版影片《花木蘭》中,木須龍消失不見了,蟋蟀則由一位同名的兵士替代,這種角色的調整引起了不少熱議。在中國,花木蘭的傳說與《木蘭辭》婦孺皆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吟誦已成為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通過豫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的方式,這個故事也早已被搬上舞臺,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中「唧唧」何意?看似簡單卻讓專家為難
    以上經典確實寫出了女子之美,但不管是楊玉環還是洛神女,在很多中國人心中,都敵不過花木蘭之美。客觀地說,只說容貌,花木蘭應該長得不會太秀氣,不然為何從軍12年沒被發現是女郎?但花木蘭的名氣,卻是其它古代女子比不了的,這一切都是因為這篇被稱為千古絕唱的《木蘭詩》。
  • 《木蘭詩》中「唧唧復唧唧」,「唧唧」是什麼聲音?語文課本錯了
    《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唧唧」是什麼聲音?語文課本錯了語文教材中對於《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是模範織布機的象聲詞,也就是織機一聲接一聲地響著,之後教材又改版將「唧唧」改成了擬聲詞,就是木蘭的嘆息聲,至於是織布聲還是嘆息聲,這一點確實難以令人理解,不過有人覺得就是嘆息聲,還舉出了例子,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又聞此語重唧唧」,元稹《長慶坊》也有一句「此嘆何唧唧」,而這裡就是嘆息聲
  • 教材又出錯,《木蘭詩》的「唧唧復唧唧」不可能是嘆息聲
    儘管唧唧有嘆息之意,但放在本詩句首的位置,說它是嘆息聲,有些勉強。如果把順序改成: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唧唧復唧唧。這樣就沒有爭議了,不過這就不能叫做詩了,成了當年我們語文老師痛批的流水帳。
  • 千古流傳的《木蘭詩》「唧唧復唧唧」究竟是什麼聲音?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對於詩歌開頭第一句「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歷來說法不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上解釋為「織布機的聲音」,我認為此種解釋有待商榷。歷來關於「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有三種。第一種認為是嘆息聲。
  • 《木蘭辭》中的「唧唧」是嘆息、機杼還是蟲鳴?(下)
    □孫紅衛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向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剪影,既摹寫了一個女子憂心忡忡的心境,也映射了她所身處其中的社會文化。這種生活並非僅屬於中國,它也許會讓西方讀者想起獨守空房的珀涅羅珀,日復一日織好又拆解壽衣,躲避著求婚者的糾纏,等待夫君奧德修斯的歸來。在古代世界,這樣的勞動界定了女性的存在。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辭》多個英譯版本
    在我們埋頭苦背古詩文的歲月裡,一定記得這樣一個少女:在家鄉受到侵犯時,她女扮男裝,騎上戰馬,奔赴邊疆,一路建功立業......花木蘭這個名字,成為了最古典的女性主義符號。我們在「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中感受到木蘭的豪爽英氣,也在「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裡看到她脫下戎裝時的柔軟,更在「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詩句裡窺見她十多年的艱辛與勇敢。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 宅家get手作小技能|當不了花木蘭,但我可以「唧唧復唧唧」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最近劉亦菲演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很熱,很多人循環播放起了讀書時「難道背得還不夠嗎」的《木蘭詩》(《木蘭辭》),尤其是開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用的是哪款織機,很難說,但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套織機,我們相當熟悉,那就是良渚人的織機,距今4000多年,而且還是玉的。當時就已經這麼豪華了,這套良渚女人用的玉織機,出土於反山王陵23號墓,只留下織機上三根橫杆的玉端飾。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做了織機復原圖。
  • 《木蘭辭》擬聲詞的「譯」聞趣談
    而在剛剛公映的迪士尼真人版影片《花木蘭》中,木須龍消失不見了,蟋蟀則由一位同名的兵士替代,這種角色的調整引起了不少熱議。在中國,花木蘭的傳說與《木蘭辭》婦孺皆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吟誦已成為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通過豫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的方式,這個故事也早已被搬上舞臺,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 北魏和柔然的戰爭-《木蘭辭》背後的故事
    《古今樂錄》編撰為南朝陳朝,是研究六朝樂府詩的重要著作《木蘭辭》以其凝練的詩句,跌宕起伏的情節,再現了木蘭代父從軍之孝,保家衛國之忠,身經百戰之勇,女扮男裝之奇,功成身退之德木蘭傳說雖不見正史記載,但相關民間傳說與文學創作卻十分活躍。所以木蘭形象歷千餘載,經詩詞、歌曲、戲劇等形式的代代相傳後,在清末民初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花木蘭」不但成為中國古代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傳奇人物,更一躍成為「國民女性」和「民族英雄」。但是我們仍有一些疑問,第一個問題就是《木蘭辭》裡的木蘭究竟姓什麼。這個問題似乎問得可笑——花木蘭,當然姓花了。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手工粗布滿是畫一般的回憶
    元明之際,我國的紡織工藝已經比較成熟,人們已經會使用多種手法工藝融合其中,而到了清代,粗布則上升為特殊的貢品,成為大內御用之物。這時,不能不提一位人物,可以說是布業的始祖,她就是歷史上的黃道婆。黃道婆(黃婆或黃母,1245年-1330年),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 《木蘭辭》朗誦及賞析 || 聆風朗誦
    我是你們語文啟蒙的酈波老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中國古代一首特別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詩》。《木蘭詩》又被稱為《木蘭辭》、《木蘭歌》,是中國古典民歌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譽為我國詩歌史上長篇敘事詩的「雙璧」。它描寫了身為女子的木蘭替父從軍、徵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然而最終木蘭卻謝絕了恩賞,回歸故鄉的傳奇故事。
  • 三八節 劉廣寧朗誦:《木蘭辭》
    這其中,就有女英雄花木蘭。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流傳廣泛。  漢朝時期,由於北方少數民族侵擾國家邊境,皇帝在全國發出徵兵通知,木蘭的父親也被徵去當兵。但木蘭的父親已經年紀老邁,上無兄長,弟弟又太小,木蘭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木蘭女扮男裝從軍十二年,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衣錦還鄉,恢復了女兒身。
  • 【親子互動閱讀】《木蘭辭》-一個女孩的英雄之旅
    最近電影《花木蘭》上映,大家在觀看電影的同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木蘭辭》。窩頭兩歲半的時候我就給她朗讀過《木蘭辭》,因為自己很喜歡,所以朗讀非常投入。這件事在小窩頭身上已經體現很多次了,同一本繪本,連續多天朗讀,然後暫停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她會突然在某天自言自語背出一部分來。還有平時的放童謠音頻磨耳朵也會常常跟讀,為娘真的特別驚喜。 《木蘭辭》是中國北朝的一首民歌,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
  • 花木蘭是哪裡人?河南湖北各有爭議,武漢黃陂被譽為「木蘭故裡」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歷史上真有花木蘭這一人物嗎?如果有,花木蘭的家鄉究竟在哪裡?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木蘭辭》更是令人熟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關於她的故事流傳也正是從這首《木蘭辭》開始。《木蘭辭》昨早出現在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古今樂錄》,後經隋唐文人潤色。由古至今,從文人墨客到編劇導演,花木蘭越來越形象,越來越真實。但花木蘭究竟是哪裡人,姓氏什麼,又是哪個朝代的,史書並無明確記載。但在今天,國內不少地方都出現了」木蘭故鄉「一說。
  • ...佛山看北朝經典《木蘭辭》繪本全國首展,加入古韻潮玩街頭文化
    新快報訊 記者陳鏇報導 中秋國慶來臨之際,佛山嶺南天地乘 " 國潮新風 " 之勢,攜手知名國漫藝術家葉露盈,打造 " 木蘭是我 "- 北朝經典《木蘭辭》繪本全國首展,將《木蘭辭》經典情節重現於 NOVA 嶺南站及嶺南天地,10 月 1 日當天更有《木蘭辭》繪本新書籤售分享會。
  • 夜讀|再讀《木蘭辭》:為什麼我們都愛花木蘭?
    最近隨著相關電影的上映,再次勾起很多人心中那份關於花木蘭的情懷。包括我。於是重溫了《木蘭辭》。發現經過生活錘鍊之後再讀,竟和從前有了太多不一樣的感受。而從小便有的對她的那種喜愛、親近,也自然而然地找到了理由。
  • 尚雯婕《木蘭詩》
    尚雯婕《木蘭詩》 尚雯婕《木蘭詩》 詞:北朝民歌/一隻然 作曲:尚雯婕 編曲:孔瀟一 演唱:尚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