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扭傷為啥反覆不好?有個原因可能您沒想到,讓骨科醫生告訴您

2020-12-11 董福醫生

生活與工作中您是否曾經做過某些動作而扭傷了手腕?比如用力擰瓶蓋擰毛巾和被單擰緊螺母扭斷一根物體、舉太重的啞鈴或者走路、運動時摔倒用手撐地等。是否發現扭傷的部位最常出現在手腕的尺側?是否在扭傷時伴有低沉的「啪嗒」音隨後出現疼痛和手腕發力障礙

也許不少人有過手腕尺側扭傷的經歷,但由於扭傷後一般不出現明顯的腫脹和淤青,所以大家不太在乎,以為只是筋受點傷而已,過幾天就好了,不著急處理。然而有人過了一周、兩周、一月,還是不見好,並且一轉動手腕就疼,連擰毛巾、開電動車和摩託車擰油門時都疼,根本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擰東西了,甚至有人還老覺得活動手腕時候出現彈響

一般來說,關節部位軟組織傷的癒合時間是3~6周,如果超出這個時間沒見好,您是否考慮過是否有什麼結構受傷了?這個時候建議就不要再等了,乾脆去找大夫檢查一下吧,完善一個腕關節核磁共振(順便說一下,核磁共振是沒有輻射的,不用擔心),明確是否出現了多數人想不到的一個問題—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

腕關節核磁共振

不瞞您說,一般以擰東西扭傷手腕反覆不好的來做核磁共振,不少人被發現存在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是手腕扭傷後反覆不好的主要根源!!!

這個結構的損傷是很常見的;有人來就診的時候表現得很著急,因為自身覺得傷情不大,但很難好,影響幹活,特懊惱。干著急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一起來認識它吧,順便懂得如何處理它,經過正確處理,大多數人還是能逐漸恢復的。

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簡稱TFCC)是分布在腕關節尺側(下尺橈關節和尺腕關節之間)的一個複雜結構,其由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盤(簡稱TFC)以及連接在軟骨盤周圍的韌帶關節囊肌腱腱鞘等共同構成核心就是三角纖維軟骨盤。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是腕關節在解剖學和生物力學上的堅韌組織複合體,對下尺橈關節的穩定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承受傳遞和緩衝壓力的作用

三角纖維軟骨盤邊緣的韌帶在維持下橈尺關節的穩定性、以及在腕骨向尺骨的負荷傳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數時候,當我們作腕關節的旋轉活動時,橈骨和尺骨之間的壓縮力被來自三角纖維軟骨兩側邊緣韌帶的相互張力所抵消,以維持腕關節的穩定。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周圍的韌帶

但是再堅強的組織,也可能有受傷的時候,比如當手腕極度用力過猛扭轉、韌帶張力達到極限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急性損傷,從而出現三角纖維軟骨盤以及周圍韌帶、關節囊組織的撕裂損傷。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示意圖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後的一些常見特點:

█ 如此重要部位的扭傷,剛開始時許多人卻是不太在意的,原因就是:

傷處腫脹不明顯!!!

為什麼?因為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周圍血管不夠豐富,不像踝關節和膝關節韌帶周圍分布有較多血管,因此扭傷後不像崴腳那樣即刻出現血腫和淤青。就是因為這個腫脹不明顯的特徵,蒙蔽了大眾的眼神,覺得無傷大礙,於是繼續幹活。筆者及身邊的同行也曾在手術操作中擰鋼板的螺絲時出現損傷,仍能堅持到手術做完。

█ 雖然扭傷後腫脹不明顯,但繼續勞作或者活動後,就會出現如下的症狀:

1.手腕尺側疼痛

① 靜息時可有輕~中度的疼痛,大部分人能耐受,討厭的是扭轉手腕時疼痛會突然加重,比如擰毛巾、開電動車或摩託車擰油門的時候,甚至端碗吃飯、洗碗和洗臉都會引起疼痛,有時還會有摩擦感或卡咯聲音(響聲是因為撕裂的軟骨盤翻轉卡壓到關節內所引起的)。

② 壓迫腕關節也可造成疼痛,例如做伏地挺身、起床時手撐到床面。

③ 手腕尺側有固定的壓痛點,手腕向橈側傾斜或者背伸時引發疼痛。

2. 手腕力量減弱

① 影響手腕部發力,握力降低,不能像以前那樣發力。

② 手腕和前臂旋轉力量降低,如擰毛巾、瓶蓋、螺母等都不如傷前。

█ 由於扭傷後腫脹不明顯的特性,所以造成一個不好的現象:

多數人既沒有及時固定,也沒有及時就醫!

不少患者是因為過了急性期(一般是2周)之後,仍反覆出現腕部疼痛、活動受限、不能發力才來就醫的,往往錯過了早期最佳的固定時期。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的治療:

█ 急性期(傷後2周之內)的治療方案:

治療的第一原則:及早固定,越早越好,無論傷情輕重與否,早期固定是首選的方法。能夠在扭傷後立即獲得固定是最好的,固定的時間是4~6周,最好堅持24小時不間斷固定。固定的方法最好是石膏,穩定性最佳,固定最可靠牢固,利於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撕裂組織獲得穩定的生物力學環境,促進修復,但石膏固定期間不宜拆卸。其次是護具(護具包括護腕和支具),護具可以隨時拆卸,支具一般要定做或者網購,護腕需要跨過腕關節和掌骨範圍,最好是帶有支撐作用的金屬片,護具穩定性比護腕好一些,但護腕比支具佩戴舒適。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固定的方法和類型,畢竟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腕部石膏固定
腕部支具
護腕

雖然局部腫脹不明顯,但早期仍建議適當冰敷,每次15分鐘,4~6次/天,利用冰袋或者將冰塊放在保鮮袋內進行冰敷,在冰袋與石膏、支具、護腕之間利用餐紙或者薄的毛巾隔開,避免弄溼。有人擔心隔著護具(護腕、支具)冰敷還能起到效果嗎,答案是肯定的,冰的冷效應是可以透過護具的。關於冰塊的製作,告訴大家一個簡單小方法:用保鮮袋灌進合適的自來水,放在冰箱的急凍層,幾個小時之後就有冰塊用了。

冰敷

可選擇一些外用的非甾體消炎鎮痛乳膏和貼膏,比如酮洛芬凝膠、雙氯芬酸鈉乳膏或者雙氯芬酸鈉貼膏、氟比洛芬凝膠貼膏,可減少口服藥物帶來的胃腸道刺激。跟大家分享一個外用乳膏的小提示:急性期由於炎症比較明顯,第一支乳膏可三天內用完,每天4~6次,每次擠出1~1.5cm長度(相當於每次刷牙時擠出的鋪滿牙刷的牙膏長度),塗在傷處皮膚表面後作同心圓揉圈直至藥膏完全吸收。第二支乳膏在一周內用完,每天3次。每個療程約2~3周。每次塗完乳膏後及時戴上護具。

外用乳膏

█ 急性期後(受傷2周以後)的治療方案:

繼續石膏固定,或者堅持24小時不間斷佩戴支具、護腕。洗澡要不要解開支具或護腕?如果能堅持,最好不解開,可利用保鮮袋套住不弄溼它。堅持不間斷的佩戴取得的效果與斷斷續續佩戴的差別是非常顯著的。在三角纖維軟骨盤複合體未癒合之前,任何不穩定的力學因素刺激都有可能導致剛癒合粘連的疤痕重新撕裂開,使恢復時間延長。急性期後仍可繼續外用消炎貼膏(打石膏期間就不需要了,石膏不可反覆拆卸),消炎貼膏可單獨使用或者先塗上乳膏吸收後再貼上貼膏,一般可繼續使用2~3周。儘量選擇西藥貼膏,可減少皮膚過敏反應,中成藥貼膏需注意有無皮膚過敏,過敏者使用時間不宜太長。貼上藥膏後注意記得戴上護具。

關於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治療中一些問題的探討

朋友們最關心的問題或許是這個:能否帶著護腕或支具從事原來的工作及日常生活或者運動?關於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首先從治療的依從性來看,醫生希望患者能做到絕對固定是最好的最利於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的修復,因此才有打石膏這一說法。但是現實中是非常難以做到的,僅有極少數人能接受石膏的固定,絕大部分人會選擇護腕或者支具,畢竟大眾普遍認為這個損傷不至於讓他們放棄原來的工作、生活及運動狀態。

這也是非常矛盾的,既要傷情好轉,又有顧及工作與生活、甚至愛好的運動,如何去平衡它們呢?平衡的原則或許只有這樣:要麼乾脆長痛不如短痛,暫時停下工作與日常一些活動及愛好的運動,堅持不間斷佩戴護具4~6周,待撕裂的組織生長牢固後再重新恢復原來的狀態;要麼帶著護具繼續工作生活、運動,延長佩戴護具的時間,數個月內均佩戴著,以時間換取康復進展的空間。

有沒有一個折中的辦法既能固定比較穩定(雖然不能與石膏固定相比),又可以帶著不耽誤工作生活甚至運動呢?我想這是每個傷者共同的願望,包括筆者自己也會考慮這個問題。

方法是有的!辦法總比困難多!但也有得有失!

筆者舉個身邊的真實例子:一個從事整形外科專業的同行也出現了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工作,筆者建議她本人買了一些彈力綁帶,並將它們按照醫療物品消毒標準進行合格消毒,相當於無菌物品,每次手術操作時,在帶好無菌手套後,再纏上消毒好的無菌彈力綁帶,幫助她順利完成手術。做到了工作與保護手腕兩不誤。

目前市場上也有不同類型的護具(護腕、支具),可以滿足各種人群的具體需要,現將護具佩戴的一些心得和建議與大家交流。

儘量不要選擇以下這種直筒的短護腕,這種護腕一沒跨過掌部,二沒有支撐作用,穩定性能較差,起不到確切的固定作用,只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早期選擇以下這種長度足夠、跨過手掌、有金屬條支撐的、有一定厚度的護腕,既佩戴舒適,又能堅強固定。因為要長期佩戴的,可以買兩個輪換。

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和運動需要選擇以下類型的護腕,既能不妨礙手指活動,又能限制腕部,一舉兩得。

夏天可以選購或者定做一些透氣輕便的支具愛美人士也可以私人訂製這種彩色的支具,一般的三甲醫院康復科或者一些專業的康復機構可以定做,網上也有定做。當佩戴一段時間的支具,病情出現好轉之後,可以改為佩戴護腕,長期護具也很不方便。

為啥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容易反覆不好,需要嚴格佩戴護具?

反覆不好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手部活動太多太頻繁了,導致撕裂的組織無法安靜地癒合。各位想想,在這快節奏的現代,我們每天能做到不動手嗎?不可能,最起碼得看手機吧。因此,這個損傷的治療核心就是制動與固定—佩戴護具(當然最好還是石膏)。根據筆者在臨床中的觀察,諸多受傷超過數周的傷者,堅持佩戴護具後仍能好轉,原因是固定後局部出現疤痕生長、產生粘連,腕部尺側得到穩定,疼痛就會緩解。

何時能摘下護具自由活動?

關於何時摘下護具這個問題,就有點講究了,如果是急性期能夠及時佩戴護具的,3周是必要的,4~6周最好。但不是說到了時間以後就永遠不用再佩戴了,後期如果感覺還有疼痛或者活動多了之後又有疼痛,必須要重新戴上保護。在幹一些重體力活時也要預防性的戴上保護。甚至有時候不得不將戴護腕接納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長期一段時間內要佩戴護腕

反覆不好最終怎麼辦?

如果佩戴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護腕(比如半年以上)都沒法好,並且戴護腕很難受,那該怎麼辦?如果是這樣,那就複查一個腕關節核磁共振吧,觀察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有沒有癒合的跡象。如果沒有任何進展或者撕裂範圍增加,那就降低一下自身的期望值,將工作強度和運動量適當減少。或者可以考慮接受腕關節鏡微創手術,將撕裂的組織碎片清理、修整或者修復。由於腕關節空間較小,操作困難,手術應由有經驗的大夫完成。

手術修復示意圖
關節鏡下修復示意圖

感言:非常感謝大家能耐心看到文末,說句實話,筆者也曾因用力過大而扭傷手腕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由於本人及時並堅持佩戴了長時間的護腕,加上後期的握力訓練和手腕背伸、尺偏的力量練習,終於能夠得到了康復,但平時活動增多時仍有隱隱的痛感,有時還需重新戴回護腕。對於活動較多的關節部位受傷(比如腕部),有時候康復過程是比較漫長的,需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毅力,方得始終。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為啥許多人肩膀痛反覆治療都不好?原因只有一個,骨科醫生告訴您
    不是所有的肩膀痛都稱為肩周炎,肩膀痛不等於肩周炎肩膀痛是許多中老年朋友到骨科門診就診的常見原因,往往一見到醫生時就說「唉,我的肩周炎又犯了」、「醫生,我肩膀痛,是不是肩周炎」。許多群眾,包括我們醫生自己,對「肩周炎」這一名稱耳熟能詳,而且在過去,將幾乎所有的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都被歸因為「肩周炎」。
  • 骨科醫生告訴您
    今天,就讓骨科醫生來告訴您到底怎麼辦。首先,想要知道滑膜炎該怎麼解決一定要知道發生滑膜炎的原因,這是想解決滑膜炎不可或缺的一步。所以,察覺自己膝蓋疼懷疑是滑膜炎時,應該及時去醫院讓醫生診斷你到底是關節的那個問題導致的滑膜炎症,找到了對應的病因,才能真正地從根本治療滑膜炎,並且防止復發。
  • 骨科醫生告訴你關鍵原因所在
    疼痛來源於肌肉損傷,可以是急性的腰扭傷、突然運動量增加導致的急性肌肉損傷、長期過度勞累或姿勢不正確導致的積累性腰肌勞損等;其顯著特點是腰痛但無明確定位,反覆發作,休息後可自行緩解。如果只是偶爾腰痛,或者有明確的扭傷、勞累病因,休息後緩解,大多是肌肉、軟組織的問題;如果腰痛長期存在、反覆發作,或者同時伴有下肢症狀,還是建議你先去找專業的骨科醫生檢查一下,搞清楚原因再治療。
  • 骨科醫生告訴您
    王老太太,72歲,前一陣子因為不小心被自行車颳倒後手腕受傷,來醫院後,醫生對她進行了相關檢查,後選擇了打石膏保守治療, 讓她回家慢慢休息。過了兩天,老人孩子拿著片子來醫院問:「大夫,我家老太太這算是骨裂,還是骨折?打石膏是不是代表病情很嚴重?」實際上,他不是第一個這麼問的人,而且問的人還不少。
  • 【義診】踝關節扭傷後總不好?專家:出現這些症狀得就醫!(內含線上...
    據統計,一個人一生至少有10到100次足部扭傷足踝部傷病發病率為10-24%足踝很重要扭傷後可別大意但如果踝關節扭傷後總不好怎麼辦?南方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 相大勇為您解答(文末含有線上義診信息)踝關節扭傷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損傷,大多數人群經過傷後冰敷、抬高、制動、加壓包紮等治療2-6周後可以好轉。但在門診經常會遇到很多超過3個月以上仍然未見好轉的病例,這種情況大概佔20%左右。
  • 骨科醫生告訴您:如何正確冰敷?
    冰敷在許多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如燙傷、牙痛、高熱、腦外傷、腦缺氧、昆蟲咬傷……骨科更是如此,關節術後、肢體腫脹,崴腳扭傷後合理冰敷作用大:止痛:減緩神經傳導速度,使疼痛的耐受力提高而局部止痛
  • 手腕扭傷了怎麼辦
    導讀:我們在拿東西的時候都會用到我們的手掌和手腕,手腕是我們身體中比較靈活的部位了,如果我們的手腕扭傷了,就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日常活動
  • 您後背疼痛嗎?可能是3種病引起的!醫生告訴您:應該怎麼治療
    其中有的人是早上起床後背部僵硬,活動許久才能緩解;有的人是幹一會活,背痛就出現;有的人去當地醫院檢查了,也沒發現問題……這篇文章,金醫生就來跟各位朋友聊聊「後背疼痛」這個問題,以及有效的應對方法。後背疼痛到底是怎麼回事?
  • 無論男女,大腿根內側疼和什麼原因有關?怎麼辦?骨科醫生告訴您
    生活中,有些朋友經常感到大腿根內側疼痛,但是由於這個地方比較隱匿,很多人羞於說出口,也沒有及時去看,總是疼痛,疼痛感越來越強的時候,可能才真正重視起來。不論男女,經常感到大腿根內側疼是怎麼一回事?該怎麼辦才好?骨科醫生告訴您,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 踝關節扭傷臥床休養,再次下地走會明顯腫脹,該咋辦?醫生告訴您
    「醫生,我崴腳脖子一個月才下地行走,為啥會腫啊,我該怎麼辦?」 腳踝扭傷一個多月才可以走路,說明當時扭傷的情況還是比較重的,即使沒有骨折,也有可能存在著韌帶的損傷,但是只要能開始走路,就是康復的第1步,慢慢就會越來越好,那麼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腳踝的腫脹應該怎麼辦呢?
  • 為啥?這六個常見病因,醫生告訴您
    足、踝部的腫脹在老年人當中非常的常見,雖然不一定我們出現了腫脹就一定要去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但如果您出現了腫脹特別的嚴重,早上起來鞋都穿不上,而且伴有疼痛,身體也有不舒服的症狀,最好還是要去醫院好好的檢查一下,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有可能導致老年人出現足踝部的腫脹,該如何應對呢?謝醫生,今天跟大家好好的聊一聊!
  • 膝蓋不好還能不能運動?哪些運動不能做?骨科醫生告訴您答案
    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是越來越差了,因為人體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人人都會經歷這一步,可能原來一口氣上6層樓都不費勁,現在上個4樓都得歇一歇。而我們的膝蓋也是越來越差了,要知道膝蓋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傷害就是傷害了,也很難容易彌補過來,而中老年人的膝蓋十個得有九個不好的,非常影響人們的正常活動,而膝蓋不好的人也是很糾結,明明知道運動有利於健康,但是又怕進一步
  • 手腕扭傷怎麼辦 手腕扭傷如何診治?
    生活中難免有些磕磕碰碰,人也難免會受傷,而扭傷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外傷,那麼你知道手腕扭傷應該怎麼辦嗎,手腕扭傷又都是哪些原因呢?扭傷了應該如何治療呢,如果對此比較感興趣的話,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 骨科醫生:也可能是這 3 種病!
    腕管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手掌橈側、橈側3或4個手指橈側麻木、疼痛,嚴重時會引起感覺減退,大魚際肌萎縮,拇指力量減弱。 主要表現為屈腕和伸腕時手掌尺側、小指與環指感覺麻木、疼痛,嚴重時會有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環、小指無力以及爪行手。
  • 骨科醫生告訴您3種外用方法
    畢竟藥物副作用、對身體開刀,甚至"換"個關節……誰聽起來都會覺得害怕。 而作為一個骨科醫生,也常常被患者問到"有沒不吃藥不手術的治療方法"。在這裡,金醫生明確告訴大家——是有的。接下來,大家就跟著金醫生一起來了解下。
  • 骨科大夫告訴您:如何用「大米」來拯救急性扭傷?
    ,正準備加速突破,突然,被聖埃蒂安後衛佩蘭直接鏟翻,慢鏡頭看到姆巴佩右腳踝嚴重扭傷,姆巴佩表現出非常痛苦的表情。所謂的「大米」,是指英文單詞RICE4個字母所代表的處理原則。如若帶傷運動,則有很大機率重複損傷和加重損傷。同時,Rest也要求傷後康復過程當中注意休息,如果患處沒有痊癒便帶傷上陣,則很有可能會習慣性扭傷,最終成為陳舊性損傷,得不償失。
  • 骨科醫生:可能與這 4 種病有關病!
    腕管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手掌橈側、橈側3或4個手指橈側麻木、疼痛,嚴重時會引起感覺減退,大魚際肌萎縮,拇指力量減弱。2、肘管症候群:肘管綜合症是尺神經在肘部受卡壓而引起的神經症候群,與肘關節位置不當或反覆過度屈伸引起韌帶肥厚增生導致肘管狹窄有關。
  • 手腕扭傷怎麼辦?第一步一定要這樣做!
    ,拿東西的時候需要使力氣的部位,那麼,當手腕出現扭傷之後,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方便,如果您出現手腕扭傷,那一定要注意治療。如果您的手腕受傷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下,那麼,您可以自行進行處理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冰袋或者是冷毛巾對扭傷的部位進行冷敷,一般情況下,冷敷二十分鐘或者三十分鐘左右,就可以說使得毛細血管收縮,幫助緩解手腕扭傷部位的腫脹。
  • 腰疼不僅只腰椎間盤突出,您的腰痛屬於哪一種?
    您是不是認為但凡腰痛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惹的禍?您是不是認為腰不好必須睡木板床?您是不是認為老年人腰痛就是骨質增生引起的?您是不是認為骨質增生就一定會腰痛?或者腰痛就是骨質增生了?但凡出現腰痛,就會給自己下一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很自然的想到自己腰不好了,要把床鋪換成木板才行,也理所當然認為是腰椎骨質增生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原因,甚至希望醫生能給貼神奇膏藥,能夠消除骨刺,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症。實際上造成腰痛的原因有很多,腰痛發生時,我們如何分辨呢?怎麼樣簡單的自我判斷其病因呢?
  • 踝關節扭傷,只要能走路就沒事?醫生闢謠,一步步教您判斷傷情!
    01崴腳脖子,沒您想像的那麼簡單,真的!●如果在扭傷的當時造成了踝關節軟骨的損傷,甚至有軟骨的撕裂,那麼就有可能導致關節內出現游離體,也有可能因為軟骨面的缺失,導致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有些患者會問,那我怎麼才知道是否有韌帶、軟骨的損傷呢?謝醫生給您捋一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