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緬甸:重新整訓全副武裝的遠徵軍,如何大勝日軍一雪前恥?

2021-01-08 騰訊網

「貧與富,聰明與愚笨,在轟炸中都成了用鏟子不斷從悶燒房子挖出的燒焦屍塊。現在,親朋友好們還在如火如荼地挖著……請竭盡所能讓你的國人了解,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死亡與浩劫,用的是美國的汽油、燃料與物料。為了抗日,沒有什麼犧牲是過於昂貴而不能捨棄的。」(蔣介石向美國的求助信)

01.

在第一次緬甸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人看到了進入戰場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了,在這個時候,美國決定繼續

▲敗退野人山的遠徵軍

大力拉攏我國,爭取讓國民黨全副武裝,因為美國人知道,不管我國的立場改不改變,只要能夠慢慢強大起來,對於蘇聯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牽製作用,在蘇聯的側翼就會讓蘇聯非常難受,而且美國這個時候也要通過對外援助向世界宣示美國將取代歐洲成為世界上潮流和趨勢的主導者,世界的風向就要改變了。

▲羅斯福舊照

對於獲得了大量武器援助的蔣介石來說,有了武器和裝備顯然是一件大好事,這些美式裝備讓蔣介石的底氣前所未有的足,腰杆子前所未有的硬。而且獲得了美式裝備的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個檔次,對於蔣介石來說,自己的嫡系部隊的戰鬥力越高,自己在對付日本人,或者是壓制各地的軍閥勢力,以及和共產黨的鬥爭中顯然都是非常受用的,而且自己的實力越強,不只是對外部的敵人有優勢,就連震懾自己身邊的桂系也大有裨益,蔣介石覺得手中的權力前所未有的穩固,美國人的援助對於蔣介石來說顯然是絕對的好處。

02.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蔣介石和美國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雖然蔣介石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一顆棋子,可以儘可能地拖住日本人,也可以在蘇聯的側翼儘可能的牽制蘇聯,讓美國在東亞地區的發展平穩起來,雖然是利用關係,但是蔣介石無疑價值是很高的。

▲蔣氏夫婦與史迪威

所以說,蔣介石在美國人面前雖然說並不佔有優勢,但是也不算是卑躬屈膝,完全處於劣勢,至少在當時局勢還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確實是這樣的,獲得了美國支援,裝備上了美式裝備的遠徵軍們算是枕戈待旦,蓄勢待發,期待著下一次和日本軍隊的大戰,再一次血戰緬甸,洗刷上一次憋屈的失敗帶來的懊悔。

▲遠徵軍舊照

經過了一系列的整訓活動,以及裝備上了先進的美式裝備,而且還有了第一次緬甸戰役的經驗,這個時候的我國遠徵軍的整體面貌和戰鬥力和初入緬甸時期已經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此血戰緬甸的中國遠徵軍不管是在裝備素質和戰鬥力上,還是戰鬥意志和戰鬥決心上都佔有著絕對的優勢。

因為上一次被英國盟軍拖後腿才飲恨之後,幾乎所有遠徵軍的士兵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這一次再戰緬甸,主力幾乎全部都是我國的遠徵軍,沒有英國人在一旁拖後腿,製造麻煩,只是一門心思地上陣殺敵,整個戰爭的目標非常簡單明確,那就是打敗日本軍隊,洗刷上一次的心有不甘。

▲遠徵軍舊照

說完了我國遠徵軍的狀況,反觀這個時候的日本軍隊,日本軍隊隨著戰爭進程的不斷推進,日本人發覺不管自己如何推進戰爭的進程,加快自己的節奏,可最後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持久戰,消耗戰的泥潭當中,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流逝,日本的戰爭資源越來越少,兵力瀕臨枯竭,一場又一場的戰爭讓日本軍隊的戰損非常高,這一升一降的數據讓日本軍隊越來越陷入到了不利的狀態之中,可以說這一次血戰緬甸是我國軍隊和日本軍隊交戰以來最為乾脆利落,酣暢淋漓的一場戰鬥。

03.

摧垮日軍不僅可以讓我們重新奪回滇緬公路,以及通過滇緬公路給我們運輸的大量的戰爭物資,而且通過這一場大戰,又有一支經歷了戰爭考驗的隊伍出現了,這一支被戰爭錘鍊的新軍顯然又是蔣介石手下的一支得力部隊,可以為為蔣介石所用,而且蔣介石也達到了當初決定派出遠徵軍出徵緬甸的一個目標,那就是通過出國作戰來為自己提高聲望,改善一下自己在國際上的不良形象。

▲蔣介石舊照

這個時候,和剛剛進入東南亞地區橫掃千軍的時候不同,隨著時局的不斷變化,這一支在緬甸的日本軍隊已經成了一支孤軍,只能夠死守在這裡,其實是不得不死守在這裡,這其實從日本開始進攻東南亞的一刻就已經註定了,這是戰略選擇上的問題,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二戰日軍士兵劇照

以日本的客觀狀況與能力來說,日本並不能夠支撐住如此廣闊的疆域,這是日本的客觀情況決定的,這麼大的地盤是他們承受不了的,但是既然已經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這是法西斯的性質決定的,原來驕橫殘暴的日本軍隊,在緬甸只能是身陷重圍,陷入到了困境之中,之前的一段時間他們還在慶祝緬甸的大勝,而如今卻只能在緬甸等待著死期到來。

▲豫湘桂戰役舊照

和緬甸的戰局形成了非常鮮明反差的是在我國國內發生的豫湘桂戰役,在緬甸取得了大勝的我國遠徵軍和在國內作戰的國民黨軍隊形成了巨大的對比,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也讓蔣介石感到非常尷尬,一位蔣介石剛剛在緬甸的遠徵軍的大勝之後獲得了相當的國際聲譽可是立刻就在國內的豫湘桂戰役當中遭遇到了一場大敗,這一前一後截然不同的戰爭結果讓蔣介石非常尷尬,這一場大敗讓蔣介石顏面盡失,為什麼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日本軍隊依然可以在中國境內取得大勝呢?我們以後會單獨分析。

參考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中國遠徵軍》

相關焦點

  • 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時,為什麼一戰敗而再戰勝?
    從卡薩布蘭卡會議到「三叉戟」會議,再從魁北克會議到開羅會議,中美英達成了反攻緬甸的初步協定,先從緬北發動攻擊,引誘日軍,隨之再讓陸海空軍協助在仰光著陸,將日軍圍困於曼德勒以南全部消滅,攻勢時機預定在1943年12月後。 在盟軍商榷反攻方案的過程中,中國軍隊也在進行戰備工作。遠徵軍在撤退至滇西和印度後,重編進行整訓。
  • 大話降龍:太白二郎學習如何生存,只為打敗降龍一雪前恥,打臉了
    上次講到:降龍建造礦井挖礦,解鎖成就製作裝備,之後又收集末影石製作傳送門,一招秒掉魔王的降龍構築了「降龍世界」,將荒島徹底改造成了宏偉的城堡。大話降龍:太白二郎學習如何生存,只為打敗降龍一雪前恥,打臉了再次比拼帝哥告訴眾人百花仙子遇到了困境,需要太白和二郎前去營救,但兩人卻對降龍的城堡表示「不服」,想要和降龍再比一次,而降龍卻十分大度的告訴兩人自己的技巧是在哪裡學到的
  • 古來徵戰幾人回——勿忘中國遠徵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 中國遠徵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 慘烈的滇西松山戰役,中國遠徵軍如何打破戰場僵局?
    日軍為了挽回敗局,在1944年2月發動了規模空前的「一號作戰」,數十萬國軍在豫湘桂戰場上一敗塗地,失地千裡。而在東南亞戰場,中國遠徵軍吹響了反攻的號角,經過浴血奮戰,不僅收復了失地,還與盟軍遙相呼應,一舉打通了中印公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取得了意義重大的勝利。然而,勝利不是無代價的!滇西反攻以松山戰役最為慘烈,為了奪取這一要地,遠徵軍將士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現在,我們就來重憶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一:2個師團日軍輕取緬甸,5萬英軍為何一觸即潰
    在說中國遠徵軍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遠徵軍的舞臺——緬甸。與朝鮮、越南一樣,緬甸在古代也是中國的藩屬,所謂藩屬,可以理解成小弟的意思,藩屬向天朝進貢,天朝負責保護藩屬。當然,同樣是小弟,也是有親疏之別的,朝鮮、越南明顯受中國文化影響更深,和中國走的最近。緬甸則不然,它和中國的關係相對疏遠一點。
  • 赴緬的中國遠徵軍有多慘?三萬人進野人山只剩3000,女兵更是僅存一位
    ——雨果 唐朝詩人曹松曾作《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其中有言:「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由此可見戰爭的殘酷。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三:同古血戰,機械化200師痛殲5000日軍
    緬甸的英國軍隊戴安瀾是這樣部署的:以同古為主陣地,外圍陣地設於鄂克春,將騎兵團推進至彪關河,在該河以北佔領掩護陣地,並以摩託排前出至大橋附近警戒、搜索。中國方面的計劃是趁日軍援軍沒趕到之前,集中主力殲滅日軍第55師團,然後再會同英軍殲滅日軍第33師團,最後對付日軍登陸的援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確實是一個上策。因為一旦日軍援兵到來,中國遠徵軍只能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中國遠徵軍大部隊還在艱難的集結,這就需要200在同古扛住日軍的進攻,為大軍集結贏得時間。
  • 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緬甸犧牲後,他手下的三個團長結局如何?
    面對日軍的這種作戰策略,東南亞地區的人民難以招架,日軍將作戰的矛頭對準了緬甸,但當時緬甸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落後,軍備力量也落後,根本不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對手。
  • 歷史會說話: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榮耀徵途與噩夢歸國路
    (遠徵軍總共有兩次,第一次出徵10萬人,第二次前前後後共30萬人左右)由於遠徵軍是蔣介石,也就是國民黨的軍隊,所以49以後,關於遠徵軍的歷史就沒有被多少人提起,遠徵軍40萬人出師傷亡接近20萬人,這20萬亡靈也沒有豐碑讓後人祭奠。活下來的人,部分分布在緬甸,少數在雲南西南部苟生,這些曾經血經沙場的老兵慢慢凋零,有的在貧困線上掙扎,孤苦伶仃;有的已經舉目無親。
  • 青春遇見青春 致中國遠徵軍
    為此,1941年春,英國邀請中華民國軍事考察團赴緬甸、印度、馬來亞考察。幾經協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籤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中國遠徵軍就是根據中英軍事同盟而組織的。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地帶,又是東南亞地區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
  • 抗戰時東北軍為了一雪前恥,和日軍以命相搏,打光5個軍,太慘烈
    抗戰時東北軍為了一雪前恥,和日軍以命相搏,打光5個軍,太慘烈如今很多人都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如果九一八事變爆發當晚,30萬東北軍全力抵抗了,也許就不會有抗日戰爭了,畢竟當時關東軍也就只有1萬人。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這5個軍被派往前線,東北軍終於可以一雪前恥。不少東北軍都主動要求去前線,很多人都為抗日而死,算是洗刷了恥辱。面對日軍,東北軍將領的態度很堅決,就算只剩一個人也要打,要記住自己是個中國人。
  • 那一天 緬甸歷史被日本改寫
    1940年8月,緬甸「國父」昂山登上一艘挪威商船,來到了中國的廈門。他為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化名「唐龍祥」,原本是要想尋求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卻被日本特務發現並攔截了下來。。。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從此改寫了緬甸的歷史,同時也改寫了中國遠徵軍的歷史。對於如何實現獨立,緬族人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 10萬遠徵軍入緬作戰,僅1萬人生存,士兵:山裡東西比日軍更可怕
    1941年12月底,杜聿明率領國民革命軍9個師,組成中國遠徵軍赴緬作戰,最後僅餘萬人生存,大多死於非戰鬥,士兵:山裡的東西比日軍更可怕。我國之所以派遠徵軍入緬作戰,是因為抗戰後期,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斷了給日本的物資供給,導致他們的侵華作戰進行的更加艱難。
  • 中國駐印軍追擊日軍第18師團,打得對方連續進行12次兵員補充
    1944年3月,全副美式裝備的中國駐印軍發起孟拱河谷戰役,斃殺日軍11500多人,日軍第18師團被殺得連續進行12次兵員補充,日軍士兵逃跑時無計可施,在傳單和木牌上寫字求饒:「支那兄弟,你們勝利了,不要再追了吧。」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113團見到日軍後二話不說,朝日軍陣地猛衝猛打,雙方激戰8個小時,113團用刺刀擊潰了日軍。日軍退守二線陣地。英國人得知中國軍隊趕來救援後,鼓起了最後一絲勇氣開始突圍,這次英軍仍然一如既往,折騰了一整夜,沒有前進半步。英國人絕望了,他們已經做好了毀掉武器和車輛隨時投降的準備。
  • 一雪前恥!阿富汗政府軍強勢出擊,一舉殲滅多名武裝分子大獲全勝
    據防務世界網站近日報導稱,日前阿富汗政府軍和該國境內的塔利班武裝分子發生激烈交火,一番較量下來阿政府軍出手擊斃了多達25位武裝組織成員。該報導援引阿富汗國防部聲明稱,當天有一批塔利班武裝組織成員在坎大哈省,準備向阿政府的一個檢查站發動襲擊,察覺情況不對之後,阿富汗政府軍迅速做出反應,發動針對武裝分子的襲擊行動。 政府軍突然率先出手,導致塔利班陷入被動,毫無還手之力,政府軍一舉殲滅多名武裝分子,同時還摧毀了武裝分子大量的武器和彈藥,政府軍大獲全勝,而塔利班武裝也因為這場戰爭損失慘重。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經過幾天休整後,新兵編制分配,李承基被安排到新一軍30師山炮營一營二連任下士炮手。在河邊營房進行作戰前訓練後,部隊很快就投入了戰鬥。驚險第一戰遠徵軍奪回滇緬路1942年初,中國抗戰進入最艱難時期。李承基也重新投入戰鬥,「當時飛機俯衝,機槍低空掃射而過,陣地上偷襲的日軍有一個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陣地被重新奪回。雙方交鋒,不少戰友或被刀刺死,或被槍打死,壯烈犧牲。「不久前,他們還生龍活虎地和我講話,轉眼橫死山野,場景十分慘烈。」李承基說,當時都不忍目睹,心裡覺得很難受。
  • 戰鬥力彪悍的美械新一軍,一個團打崩潰五倍於己的日軍
    淞滬會戰期間,這支部隊和日軍第九,第三師團打了一個多月,孫立人更是身中十三發彈片,被送到了香港治療。1941年,這支部隊被改編為新編38師,編入66軍,在次年參加了中國遠徵軍新編22師原屬第五軍序列,師長廖耀湘是國民黨軍中的一員虎將,這支部隊後來也被編入了遠徵軍。
  • 血戰騰衝:遠徵軍在國恥日前全殲日軍6000餘人
    1937年,雲南由當時的大後方變為抗日前沿的指揮部,為了打通對外聯繫,完成大理下關至瑞麗段公路,與緬甸相連,徵用了沿線民工20餘萬之眾,8個月內完工,成為當時我國唯一的一條國際通道,創造了公路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
  • 最後一個遠徵軍:漂泊緬甸70多年,一直拒絕入外籍,2015年終回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生活在安定社會的人們,很難了解艱難的抗日戰爭,但我們也時常聽到老一輩講述他們的故事,1941年,一支遠徵軍出國抗戰,又譜寫了一曲令人動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