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2020-12-15 待曉兒

三國時代的形成,從外在表現上來看是「十常侍之亂」所引爆的,它是東漢統治的終結,同樣也是群雄割據的開端。

「十常侍之亂」不是一次兩次的政變,而是在漢靈帝以及漢少帝、漢獻帝三任皇帝在位的時間裡出現的宮廷權力爭奪現象。

這些爭端的主角有三方勢力:外戚、宦官和士族。

第一階段:「十常侍之亂」的背景及外戚爭鋒

中國歷史上三次最為嚴重的「宦官之亂」,第一次就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十常侍之亂」,其他兩個發生在唐代和明代。

「十常侍之亂」發生的端倪在漢桓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朝廷重用閹黨,分化朝臣權力,是君權與相權等其他權力的鬥爭結果,這在很多朝代都是常見現象。

而漢桓帝死後,因為沒有子嗣能夠繼承皇位,只能從藩王中挑選,於是漢靈帝就被過繼給了桓帝,成為名義上的兒子,這才即位。

這一點很重要,引出了這次角力的第一個主角,那就是靈帝的生母董氏,其所代表的勢力就是「董氏外戚」。

漢靈帝非常寵信張讓、趙忠等宦官,這一批人有十餘個,因為擔任「中常侍」,所以他們就是「十常侍之亂」的另一股勢力。

這批宦官有恩於皇帝,欺上瞞下,賣官鬻爵,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但偏偏靈帝對此不聞不問。

漢末爆發的「黃巾之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群人「作」出來的結果,民不聊生,使得農民階層鋌而走險,紛紛起義。

漢靈帝終於在公元189年逝世,其子劉辯即位,史稱「漢少帝」。

劉辯和漢獻帝劉協都是漢靈帝的兒子,漢靈帝本意是想要立劉協的,於是就將其託付給了宦官蹇碩,而大將軍何進擁護劉辯。

大將軍何進所代表的勢力屬於何太后一方,何太后為少帝生母,是為「何氏外戚」。

何進成功擁立了劉辯,蹇碩失敗身死,這是宦官集團與何氏外戚的一次碰撞,以宦官失敗告終,於是這些宦官就有一些人轉而投入了「董氏外戚」的陣營裡。

這樣一來,「董氏外戚」與「何氏外戚」就變得公開對立了。

但問題來了,何太后是當今皇帝漢少帝的生母,董太后是漢靈帝的生母,但靈帝實際上是過繼給了桓帝,所以從宗法層面上來說,靈帝一死,董太后的地位就不合法了。

偏偏這個董太后還沒看清形式,在宦官張讓等人的鼓動下公開與「何氏外戚」翻臉,並且倚重其族弟董重,要設計殺死何進,進而奪權。

何進也不是傻子,他以「藩王王后」不宜久留京都為理由,驅逐了董太后,這在當時的律法、宗法層面上都是合乎道理的。

董太后在回藩的途中被何進毒殺,其族弟董重也在京都被何進滅掉,至此「董氏外戚」完全出局。

兩個外戚之間的鬥爭,以「何氏外戚」勝利而告終。

第二階段:士族落場,三方混戰

外戚一方只剩下了「何氏」一個,那麼它與宦官之間的矛盾就爆發了,畢竟如張讓等宦官的核心人物當時是擁護董氏外戚的,本來就是敵人。

但有趣的是,「何氏外戚」這一團體內部最重要的兩個人出現了分歧,互相成為了「豬隊友」。

何進作為大將軍,代表著「何氏外戚」在朝堂上的力量,但是他採納了袁紹的建議,想要徹底剷除宦官勢力。

何太后在宮中,代表著宗法層面上的皇權力量,但是她傾向於宦官,和之前的一些宦官聯合起來,把持住了後宮。

最好玩的是,何進和何太后並沒有決裂,都是一心想為自己集團謀利益,但因為想法不同,也沒有進行更好的溝通,就各自採取了行動,並且都沒有預見到這樣做的後果。

那麼,我們從階層上來說,這一次角逐中出現了新的勢力,那就是袁紹等代表的士族集團,他們是反對宦官最為堅定的集體。

何進因為無法說服何太后支持自己除宦的行動,於是就接受而來袁紹給他出的那個損主意,即請軍閥董卓入京,震懾宦官集團,並最終除掉他們。

曹操當時聽了袁紹這個建議的時候,不禁為自己兒時的這位夥伴感到智商捉急,他雖然也是堅決地反對宦官的一員,但並沒有這麼激烈。

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曾經得罪過蹇碩的勢力,他也曾暗中刺殺過十常侍中的首領張讓,但沒有成功。同時他自身也受到宦官的助力,其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

所以,在當時曹操看來,宦官這一集團是有利用價值的,畢竟這些人身體殘疾,不會奪取皇位,只需要控制住或者除掉幾個首腦人物就行了,沒必要全都殺掉。

殺了一批,不是還得再招一批人嗎?何必費這個勁呢?

可見,士族階層其實內部也是分化的,只不過當時袁紹因為其家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影響力特別大,所以掌握著話語權罷了。

袁紹不知怎地就是痛恨宦官,就想滅掉他們全部,而何進也真的就接受了袁紹的建議,一方面請董卓入京,另一方面謀劃著如何殺進宮裡。

宦官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在何太后沒有力量庇護他們的時候,就假借何太后的名義請何進入宮,就此殺掉他。

從這裡也能看出,宦官集團實在是一群烏合之眾,並不能洞察當時的處境,殺了何進一個人,怎麼面對之後其麾下的軍隊呢?

但巧了,何進也想著趁此機會殺入宮中,於是就將計就計去了宮內。

這一去就悲劇了,董卓還沒進京,何進這面就被宦官給殺了。

好笑的是,袁紹在外面等著何進的信號呢,結果就等來了何進的死訊,這可把他氣壞了,士族好不容易選了一個代言人可以利用,計劃還沒展開就夭折了!於是一怒之下率軍衝入宮中,見到宦官就殺。

根據一些史書記載,很多年輕人還沒長鬍子,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宦官,見到軍隊之後連忙脫褲子表明身份,可見當時的政局如何荒唐。

袁紹等人失敗之後,董卓也終於進京了。

然後這位被袁紹設計請來的助力,給袁紹等人當頭潑了一瓢冷水。

何進等「何氏外戚」的得勢是因為擁立了漢少帝劉辯,但董卓來了之後就廢掉了少帝,改立了宦官曾經支持的劉協,也就是漢獻帝。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這也就導致了袁紹等世家大族和董卓這種軍閥之間公然地決裂,曹操、袁紹等人紛紛出逃。

後來的事情就很清楚了,各地開始以勤王的名義討伐董卓,三國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杜甫的一首贈詩,讓人心酸不已

相關焦點

  • 細讀經典《三國》:十常侍亂政中的十常侍何許人物?
    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十常侍指的是指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
  • 三國殺裡——何太后的「鴆毒」與「十常侍」亂政
    下期我們要講講三國男神——郭嘉,(O ^ ~ ^ O)郭嘉的「天妒」和「遺計」都出自助曹操滅袁紹兒子們定四州,是官渡之戰後的故事,所以大家可以閱讀下之前荀彧篇中講到的官渡之戰荀彧: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與官渡之戰
  • 歷史故事——十常侍之亂
    十常侍指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
  • 東漢「十常侍亂政」,十常侍到底有多壞?
    十常侍是東漢末期的一個宦官政治集團,雖然被稱為「十常侍」,但是他們其實一共有12個人。
  • 十常侍之亂
    東漢末年,漢靈帝倚信張讓等十常侍,任其專恣蠹政。因之使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 禍國殃民的'十常侍'你知道幾人?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
  • 十常侍的故事
    漢朝人對數字比較馬虎,明明是十二常侍,偏說十常侍,叫開了,約定成俗,也就這樣了。當時中常侍還不止這十二人,但作惡多端的,就是他們這幾個。常侍在西漢,原本是皇帝的侍從之一,到了西漢晚期,才有了中常侍之名,無論什麼官員,只要有了這個頭銜,就可以進宮隨侍皇帝了。屬於明確的「中官」,跟外官不同。常侍跟眾多皇宮裡的官員一樣,在西漢,既可以是正常人擔任,也可以用宦官。
  • 十常侍張讓終迎來大砍,爆發過後迎來的就是自己的滅亡?
    三國殺的武將池可謂之一直在進行著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新武將不斷地衝擊著玩家們的認知,這這其中還能夠屹立不倒的老牌武將可以說強度都是十分可觀的,張讓身為十常侍之首自從登陸三國殺以來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從剛登陸到現在張讓一直都是豪門強將的代名詞,這個武將在回合內的爆發能力甚至可以說是全武將之中最高的哪一個也絕不為過
  • 在《三國演義》中「蒙冤」的權宦蹇碩,其實與「十常侍」貌合神離
    而東漢末年的宦官集團對士人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兩次「黨錮之禍」讓士人對東漢離心離德,野心滋生。所以將東漢的滅亡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宦官的身上是合理的。在東漢末年,張讓、趙忠等中常侍被稱為「十常侍」,利用漢靈帝的信任為自己和親屬黨羽斂財;在漢靈帝後期的時候,又寵信一個叫蹇碩的宦官。
  • 鑑史百戰:十常侍之亂()
    漢靈帝在劉辯之前還有過幾個孩子,但最終都沒能保住,莫名其妙就夭折了。於是按照慣例,生下孩子就不再放於宮中養育,而是隱姓埋名,送到民間撫養長大。劉辯生下來之後,就被送到了一戶姓史的道人家裡收養。等到劉辯長大成人後,再接回了宮中。這就很好理解了,劉辯這種民間教育出來的孩子,身子裡怎麼可能有帝王之氣呢!與之相反的是,劉協出生以後,就被董太后收養了。
  • 十常侍最後的榮光!何太后肉形兵隊也能打!
    溫馨提示 率土世界沒有打全場的隊伍 請主公抱著參考的心態閱讀攻略 最近率土給何太后出新畫像了,確實不錯,這裡也有不少玩家氪金購買了,然後有不少朋友詢問小編太后到底怎麼用
  • 群貂蟬十常侍多重控場隊攻略
    兄弟振作起來,策劃說了率土裡80%的五星卡都是能用滴,本篇小編路人甲就為大家帶來由「蔡文姬、群貂蟬、十常侍」三人組隊的陣容,本隊並非最強,但是拖平能力非常不錯,對於卡組有限的玩家來時不失為一股有效的戰鬥力,有興趣的玩家接著往下看哦。
  • 《三國殺手遊版》我有100種方法可以欺負你!——三國殺張讓解析
    《三國殺手遊版》我有100種方法可以欺負你!武將生平:漢中常侍。同趙忠、曹節、段珪等為"十常侍",為靈帝所寵。讓等專權亂政、賣官索財,朝野皆痛恨之。郎中張鈞上書奏請誅殺十常侍,帝不允,讓等陰殺鈞。
  • 從「十常侍亂政」看當今職場「自願帶刀護衛隊」成員的嘴臉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
  • 賣官鬻爵、禍亂宮廷的三國之亂製造者:東漢最後的實權皇帝靈帝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劉宏是東漢最後的實權皇帝。意外被外戚竇氏選中為皇位繼承人,劉宏繼位以後,在政治上也阻止了朋黨參政的現象。但是到了劉宏統治後期,為了自己享樂竟然賣官鬻爵、禍亂宮廷,從而導致黃巾起義。今天結合《後漢書》為大家解讀一下劉宏。
  • 盧植、皇甫嵩、朱儁平定黃巾之亂,為何不篡漢自立,其下場如何?
    公前184年,因「十常侍之亂」引發「黃巾軍之亂」,被盧植、皇甫嵩、朱儁率軍平定,但「十常侍之亂」的問題仍未解決。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擁立劉辯為皇帝,但何進斬草不除根,又詔董卓率軍入京,董卓卻改立劉協為帝。
  • 2015 ChinaJoy 總決賽社團風採——力量熊貓-龍將斬千·十常亂政《真三國無雙6》
    力量熊貓-龍將斬千·十常亂政《真三國無雙6》最佳社團銅獎最佳服裝道具獎精彩場照:
  • 宦官亂政,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爭
    最誇張的是,漢桓帝在一天之內封了五個宦官為縣侯。宦官有了權力之後,立刻像外戚那樣,橫徵暴斂,結黨營私。這個時候,天下人才發現,宦官造成的禍亂一點也不弱於外戚。當時有一個叫侯覽的宦官,因為誅殺梁冀有功,被封為中常侍。他有了權力之後,立刻暴露出貪婪的本性。甚至開始肆無忌憚地劫掠商旅百姓的財物。東漢朝堂經過外戚和宦官的禍害,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 「一心不亂」弄得我好亂!(視頻)
    我們看善導大師怎麼解釋。「極樂無為涅槃界」然後下面說「隨緣雜善恐難生」,這句話是解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隨緣雜善」就屬於「少善根福德」,就是我們自己雜行雜修、雜毒之善、虛假之行,這些恐怕難以往生。「故使如來選要法」,這是解釋「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 十常侍配張角經典陣容解析
    搭配技能方法不唯一切勿生搬硬套大營中軍前鋒張角甄洛十常侍深謀遠慮無心戀戰健卒不殆十面埋伏妖術/安撫軍心掎角之勢思路解析:前鋒十常侍,全隊核心武將兼顧控制和輸出,玩過十常侍的玩家都知道十常侍天賦技能「亂政」裡有一個效果是「挑釁」,老玩家都知道太監本事沒有還經常會挑釁對面,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小編曾經親身經歷的自己的大太監8回合內挑釁敵軍7次,活活被對面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