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徹底淪為了「大情婦」,氣死趙王偃,但背後真相是什麼

2020-12-26 快刀小方說歷史

國產古裝劇一直都是大熱門,不論是清宮宮鬥劇還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皆是非常令人熱衷於翻拍的,當然了,除了這些還有諸多歷史人物也讓人愛不釋手,像前幾年大火的由孫儷主演的《羋月傳》,還有2018年大IP《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其中就是講述宋仁宗的故事。

不過今年卻是個例外,在爛劇橫生的2020年,先有唐嫣的《燕雲臺》本來是講述大遼蕭太后,硬生生拍成了古裝瑪麗蘇,後有新版《鹿鼎記》張一山的韋小寶簡直是個猴子。

好在總算有一部高水平的歷史劇上映了,《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終極篇,保持著前面三部的高還原度的同時,各種細節和場面也十分用心。

相較於前三部,《大秦賦》在服化道及大場面上明顯升級:置景方面,該劇場景設置達1000餘處,內外置景及改造面積達113000平米,遠赴新疆在雪域高山、戈壁草灘等地實地取景拍攝;

道具方面,劇組為不同身份的角色,製作了多達11000餘套服裝和4000餘套盔甲,戰車、軺車、攻城車等大型道具製作了80輛,劍盾戈矛等軍事道具數量過萬。

《大秦賦》剛開始的幾集便以磅礴的大片氣象吸引了觀眾。就拿剛開始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攻城戰,不論是從排兵布陣還是從戰車步兵等層層推進,都向我們還原了戰國時期攻城時的原貌,這一點非常難得。

不過最近這部劇的口碑呈斷崖式下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真實的大秦帝國,遠遠不是《大秦賦》可以演繹的

《大秦賦》的歷史背景戰國晚期,諸侯群起,紛亂500餘年的華夏大地戰火不熄、生靈塗炭。

而秦國作為西北邊陲之地,經歷商鞅變法之後日漸強大,經歷幾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經過連年徵戰,最終憑藉一己之力橫掃六國,同意天下,結束了分裂割據的局面,也是歷史上首次實現大一統。

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終章,此劇講述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最高光時刻,不過這次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卻絲毫沒有作為天下霸主的氣魄,反倒像一個中二少年。

不僅嬴政如此,歷史上的很多鮮明人物都沒有突出其特點,反倒把一些無關緊要的人描寫的非常深刻,這實在有悖歷史,那麼真正的嬴政是什麼樣子的?而歷史上的秦國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大秦帝國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但是這在短促的時間裡,大秦帝國卻決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走向,除了有秦始皇的實現大一統的霸氣之外,還有制度,那麼這個制度也就是在歷史書中經常出現的「中央集權制度」

,也就是在公元之前,大秦已經擁有二十世紀諸多世界霸權大國的政策,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當然了大秦之所以崛起的另一個原因還跟周朝的衰敗有關係。

周朝立國之後,天子號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太大了,試想一下,在閉塞的時代,也不想現在有網絡等傳遞信息的通訊工具,天子是不可能直接控制全部國土的。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只能建立「分封制」將王土分配給諸侯,讓他們管制,而在諸侯國內部,諸侯也可以建立相應的制度,還可以繼續把領土分配下去,如此層層封下去,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制度」。

說通俗點就是諸侯在自己地盤上就是最大,只要每年周天子進貢就夠了。而且金字塔內的卿大夫等是可以不用效忠於天子的,只需要效忠自己的諸侯就夠了。

分封制前期是好,但是時間一長就出現了弊端,過了幾代之後,諸侯國與周王室之間的感情紐帶漸漸鬆弛,開始各自在自己的地盤上做真正的王,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就開始爭相吞併周的王土。

「齊桓公並國三十五」,「晉獻公並國十七,降國三十八」,「楚莊王並國二十六」,「秦穆公滅國二十」等等。這些吞併了小國的大國勢力漸漸增大,誰還把名存實亡的周天子放在眼裡呢?

到了東周末年,天子的國土佔有率已經降到最低點,為了挽回這個局面,周王朝也不是沒想過變法,這時候孔子站了出來,率先提出「以禮治國」。禮規定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相應的權力待遇,不可隨便更改。比如吃穿用度都應該遵循王朝內部的統一規定。

制度雖好,但也需要諸侯們積極配合才能將制度完善,不過當時的周王朝權力已經被削弱很多,而且很多諸侯也不自願遵守,因此改革以失敗告終。

不過「禮法」出爐之後,也是給很多諸侯一個警醒,大家都知道,要想快速擴張,佔據上風,就必須建立一套全新制度。於是,各個諸侯國都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其中比較成功的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趙國的趙武靈王變法、燕國的樂毅變法等等。

然而,這些變法由於種種原因,都沒有堅持下去,沒能讓這些國家內部實現真正的穩定,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

秦國地處西陲,在政治、軍事、文化各領域都很落後。因此當時的秦國在當時的齊國眼中分文不值。

不過歷代秦國的君主都很發奮圖強,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招募商鞅,讓他制定改革政策。

商鞅的變法主要內容主要有四點:一是廢除世卿世祿制度,鼓勵軍功,使升官和軍功結合起來。二是編定戶籍,實行縣制;三是獎勵耕織,重本抑末,發展經濟;四是「燔詩書而明法令」,也就是加強思想控制來穩定新法。

通過變法,讓整個大秦國,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點燃了熱情,開始了一統大業的第一步。

終於到了公元前236年,大秦嬴政開始了吞春秋諸國的戰爭,只用了十五年時間,到公元前221年,他就完成了橫掃六合,統一天下的霸業。

中國歷史,真正進入了帝國時代。也就是秦始皇的時代。

當時的秦國,實現這麼大規模的統一,就算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直到今天,歐洲要在歐盟之下統一起來,仍然困難重重。

很顯然這是第一個奇蹟。

而秦國第二個奇蹟是創立了「郡縣制」,真正實現了非血緣關係的官僚統治,「分封制」被徹底廢除,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嚴格的架構體系。

儘管郡縣制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萌芽,但是只有大秦帝國有能力把郡縣制確定下來,並推行到全國各地。郡是地方上最高的行政機構,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郡下設若干縣,縣令、縣長由皇帝任免。

帝國的開創者嬴政很清楚,郡縣制是為了服務中央集權,為了實現郡縣制,他更有了一個大膽的舉動,為了方便全國範圍內軍隊調動,情報傳送,大興修路。

嬴政以首都鹹陽為中心,擴建九條線,譬如鹹陽至廣東線、鹹陽至雲南線、鹹陽至四川線、鹹陽至甘肅線、鹹陽至內蒙線、鹹陽至河北線、鹹陽至山東線等,奠定秦國主要交通幹道路網。

還有,實現全國統一,更要推廣統一文字,也就是小篆,於是,帝國要推廣統一的文字,相較於周天子的時代,不同諸侯國說不通語言,大秦帝國實在非常先進。

不僅如此,還有統一度量衡,統一的社會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統一的法律制度等等。

正因為有了嬴政的這些政策,跟當時日不落帝國英國非常相似,大秦就是要將不同文化傳統的人,都變成秦人。連我們現在被稱為中國人(Chinese),都是秦(Chin)的人的意思。

帝國建立的郡縣制度,讓嬴政可以最大限度地動員全國的所有資源,完成自己理想中的各種宏圖偉業。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這是軍事行動;「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及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再加上修長城、修馳道、修皇陵,這都是大型的硬體工程。

大秦帝國的覆滅實則與秦始皇關係不大

想像一下,這樣統一的帝國為何還會覆滅呢?正是因為太統一的緣故,這讓嬴政一個人的思維足以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但並不能說明嬴政所有決策都符合民心。

比如,嬴政為了戰事順利,便徵兵修建一條人工運河, 但是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修這些工程的的確確是痛苦不堪的。拿不到工錢倒還是小事,活活累死在工地上都是普遍現象。

嬴政自以為這套制度可以無限奴役人民,卻不知已經引起了百姓不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像大修驪山墓與阿房宮,動輒至少七十萬多人。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不僅如此,嬴政的嚴刑峻法也非常的過分,老百姓動輒就是死罪。

就在此時,兩個人站了出來,他們便是陳勝和吳廣。當時的陳勝和吳廣還有900名百姓被兩名秦吏押送趕往漁陽,怎奈途中遭遇大雨,依照大秦法律要是不能按時到達是要被殺頭的。

二人心想反正都要一死不如決一死戰,贏了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說幹就幹,兩人一番裝神弄鬼之後,這才有了後來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之後陳勝、吳廣帶領人民群眾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合而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大秦幾代君主辛辛苦苦造就的偉業,就這樣這麼結束了。

大秦帝國迅速崩潰的原因,歷朝歷代,眾說紛紜。傳統的主流說法是,秦國統治者暴虐無度,峻法嚴刑,不施仁政,最終導致民心盡失。

嬴政為政不仁,自然是大秦帝國灰飛煙滅的原因之一,但是否是主導原因?很多歷史學家眾說紛紜,不過究其根本還是由於過早的建立現代國家的雛形,但當時的人民並沒有現代人的思維罷了。

大秦帝國更不是《大秦賦》能概括全的,不論怎麼說,大秦這段歷史還是相當精彩,就比如「秦始皇陵」中究竟有什麼秘密,到現在人們也不得而知,還需要更高的技術才能破解,期待未來能夠看見一個真正的大秦帝國。

而《大秦賦》開始也並不叫這個名字,大秦也沒有什麼「賦」,或許是編輯跟原作者產生了分歧,臨時改的名字罷了。

#秦始皇#

相關焦點

  • 《大秦賦》趙王偃立娼為後,嫌棄廉頗年老,準備東徵的嬴政偷笑了
    #電視劇大秦賦#文/羅小可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鄔君梅、李乃文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該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講述了傳奇歷史人物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在最新的劇情裡,當嬴政看到趙王偃送來的國書後,感覺列國文字差異甚大,於是立志修訂,並將這等差事交代給李斯。這個小細節為嬴政未來東徵一統天下埋下了伏筆,也將他高瞻遠矚的格局和眼光展露無疑。在宴席上,嬴政大張旗鼓地款待趙王偃,他卻沒有聽出弦外之音,沉浸在歌舞之中洋洋自得。
  • 無論叫《大秦賦》還是「大情婦」,都不屬於《大秦帝國》系列
    要說年底最火的電視劇,《大秦賦》首當其衝,因為這部劇曾被認為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此前該劇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在宣傳階段也是以該系列完結篇做宣傳的,沒想到開播後卻改名叫做《大秦賦》,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 《大秦賦》可能值8.9分,但「大情婦」不值
    為了能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場景的原貌,劇組在11.3萬平方米的地盤上共設置了一千多個場景,甚至建成了幾座完整的城市;劇中所有演員,從幾大主演到只有一個背影的醬油群演,都有專門設計的服裝;戰車、攻城器械等各種大型道具近百件;拍攝全過程耗時235天;扮演呂不韋的段奕宏和扮演秦莊襄王的辛柏青都被稱讚是「教科書一般的演技」......前幾集播出後,滿屏都寫著兩個金光燦爛的大字「良心」。
  • 《大秦賦》耗資上億陣容強大為何口碑撲街?這三點原因最為致命!
    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等主演的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映,作為大秦帝國系列劇的終章篇,本以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戰爭場面戲肯定很宏大看點十足,但是沒成想卻拍成了宮鬥戲?如今此劇也從豆瓣8.9降到6.6,《大秦賦》徹底淪為了「大情婦」,那麼耗資上億陣容強大為何口碑撲街?
  • 《大秦賦》以為看的是嬴政橫掃六國,結果演的大情婦之嫪毐傳
    開始以為我看的是大秦賦,嬴政橫掃六國一統江山。結果演的是大情婦之嫪毐傳,趙太后與粗人後宮雜事。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難以評價,甚至是蓋棺都難定論的帝王。主題提現較差主題提現較差,完全偏離了我大秦帝國系列從第一部裂變開始就講述秦孝公磨難。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到嬴駟週遊,方成一代霸主,而此類時期題材完全可大有文章,如今卻講述了個寂寞。
  • 盤點《大秦賦》的兩大槽點
    《大秦賦》裡嬴政有很多機會平定嫪毐之亂,但是嬴政卻沒有抓住。例如在呂不韋捉住嫪毐,將要絞殺他時,嬴政卻出現,救了嫪毐。《大秦賦》對此的解釋是嬴政故意放走嫪毐,嬴政這樣做的目的是逼迫嫪毐謀反,然後名正言順的逮捕嫪毐。電視劇裡的解釋明顯不符合常理,把嬴政刻畫的太過於迂腐和優柔寡斷了。因為逼迫嫪毐謀反,風險太大,也不划算。
  • 《大秦賦》倡後結局是什麼 倡後和春平君趙佾偷情氣死趙偃
    《大秦賦》裡倡後是一個了不得的女人,從身份卑賤的倡女搖身一變成為趙國王后,之後與春平君趙佾狼狽為奸氣死丈夫趙偃,扶持自己的兒子登基為帝,她自然也就成了趙國太后,所以說倡後這個女人不簡單,很好奇倡後結局是什麼?趙國早晚要被秦國所滅,到那時倡後下場如何?
  • 《大秦賦》:趙國是怎樣一步步把自己作沒的?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秦賦22#中國古代史98大秦賦 趙國朝堂熱播劇《大秦賦》中,對於秦國敵人的刻畫,挑頭的為趙國。趙王偃、寵臣郭開、趙後娼女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觀眾認為就是因為這些人,才導致趙國的亡國危機。
  • 《大秦賦》燕太子丹的悲哀:明知友誼難續,卻需以此為賣點
    故事的背後主謀,正是太子丹。02在最近播出的《大秦賦》中,大致展現了歷史上太子丹的人生軌跡,不同的是,劇本描寫的嬴政,沒有史記中寫的那麼沒有人情味,那麼絕情。《大秦賦》中,太子丹少年時和嬴政同在趙國。太子丹轉而去拜見趙姬,鼓動趙姬派殺手暗殺正在秦國的趙王偃,失敗。嬴政以死囚的頭顱,騙了趙王偃,說是太子丹的頭級,於是趙王與秦王籤下聯盟。秦王雖然沒有取太子丹的首級,卻在背後放他冷箭,在事後放出風聲,讓趙王偃意識到暗殺行動是太子丹所策劃,令趙王對燕國恨之入骨。
  • 大秦賦不是大秦帝國第四部
    大秦帝國天下改名大秦賦其實這名字也是蠻有韻味的但是看了30多集叫大秦婦或者大情婦也許更加合適30多集的內容如果是叫大情賦為了配合歷史發展來講故事。也不告訴觀眾為什麼。因為歷史上趙和嫪有一腿,所以劇裡馬上也要發生這些。這不禁讓人懷疑,什麼是歷史正劇,什麼是歷史劇改編。而大秦賦究竟是屬於哪一類?第三,對主角團過譽。這點我不細說。整部劇的風格就是貶6國褒秦國。以至於讓人感覺是理想社會一樣。
  • 大秦賦嬴政不殺嫪毐,是編劇下的大棋,真相大白為何觀眾仍不買帳
    《大秦賦》自播出一來,褒貶不一,看好的覺得這部劇製作精良算是本年度為數不多的大劇,值得一看。看不好的,覺得這部劇簡直就是打著歷史劇的宮鬥劇或者言情劇,自打嫪毐上線以來,這部劇迎來了最大的爭議和差評,口碑也急轉直下。
  • 大秦賦:倡後勾引春平君,趙偃被活活氣死,最高興的不是個正常人
    《大秦賦》嬴政親政以後,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想辦法滅六國了,趙國是六國裡最強大的一個,嬴政也與趙偃有著很深的仇恨,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當下形勢扳倒趙國,是嬴政考慮最多的問題。想徹底滅掉趙國,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秦國多方周旋絞盡腦汁,嬴政甚至可以放下仇恨,假裝與趙偃冰釋前嫌結盟示好。嬴政指引趙國攻打燕國,然後趁著趙國虛弱之時進攻,使趙國大傷元氣,趙偃著急上火一病不起了。
  • 一言難盡《大秦賦》
    《大秦賦》說起來,這部劇絕對算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歷史劇。一是播出之前的演員陣容,光看名單也能看出整部劇的大製作。主演不管是張魯一還是段奕宏,都是讓人比較放心的演員,配角同樣也出現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二是作為「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終於講到了秦始皇如何一統天下的這段歷史。
  • 崩成這樣的《大秦賦》都被如此追捧,國產劇觀眾有多饑渴?
    《大情婦》,哦不,《大秦賦》的豆瓣評分,終於降到8分以下了,劇評人們都吹早了。雖然《大情婦》這個名字是網友手滑不小心打出來的「別名」,不過倒是還挺符合這部劇的,有多少網友之所以看下來,都是因為想要看朱珠飾演的「大情婦」趙姬和嫪毐的故事?
  • 大秦賦呂不韋人物介紹 大秦賦呂不韋最後結局是什麼?(2)
    背後原因,其實不難猜測,這只是秦王為了"引蛇出洞"的策略罷了,呂不韋自以為自己早就置身事外,卻不知道在暗處一雙眼睛早就洞悉了他的一舉一動。呂不韋從一介富賈到優秀的論壇領袖,可謂是一次完美的轉型,只是他始終把投資看的比政治重要,從一開始的秦國異人到與趙姬的糾纏,致力於秦國改革,也只想著收取回報,沒有想到背後複雜的王權至上。最終因為個人原因,失去大勢,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一山有二虎,呂不韋與李斯,誰主沉浮?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聯袂主演的78集連續劇《大秦賦》正的熱播,該劇以其恢宏的歷史背景和鮮明的人物刻畫贏得了觀眾的一致讚許。 在《大秦賦》的最新劇集中,有兩個重要人物開始了正面交鋒,一個就是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一個是李乃文飾演的李斯。
  • 大秦賦:趙偃撞破倡後與春平君秘事,當場氣死,又是嬴政設計的?
    此時的趙國也是岌岌可危,趙王偃自從秦國背盟攻趙直接氣病了,臥床不起,政務也都轉移到倡後處理。此時的趙國丞相是郭開,這人自從做了秦國的間諜,可謂是一把好手。但是春平君趙佾和趙將李牧等人不合。為了能打擊自己的政敵,在李牧和春平君共同抗擊秦軍的時候,郭開故意不給調配糧草,導致趙佾和郭開在朝堂發生論戰。
  • 《大秦賦》中的趙國丞相郭開,刷新了我對「奸臣」的印象!
    大奸臣秦檜夫婦跪像  每個國家、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人存在,有名有姓的「奸臣」更是數不勝數,像宋朝秦檜、清朝和珅、明朝魏忠賢等耳熟能詳的大奸臣都在歷史舞臺上留下了他們的印記。  《繡春刀》金士傑飾魏忠賢  #電視劇大秦賦#而在最近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中趙國丞相郭開的存在就是屬於第一個原因,首先趙王偃本就昏庸無能,無才無德,與郭開自小一起長大,二人臭味相投,視為知己心腹
  • 趙王偃說要稱霸七國,郭開奉承龐煖臉色僵硬,我倒是想到一個辦法
    #大秦賦#熱播歷史劇《大秦賦》中,龐煖請求出使五國,合縱出兵伐秦。趙王偃的夢想:稱霸七國,接受列國朝拜對面的龐煖臉色一僵,嘴角抽動,想說什麼又沒說出來(估計心裡在說他異想天開之類)。郭開雖然馬匹拍慣了,一時半會兒也只能說趙王偃志向高遠、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一出。我在憋笑之餘,也在思考:趙國真的沒有機會打敗秦國、稱霸七國嗎?1、戰國七雄當下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