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們,點擊右上角「關注」,共享一段文字的旅程。
01
縱觀燕國太子姬丹的一生,只能用悲慘來形容。
他身為燕國太子,年少時卻被父王送入趙國為質子,終日飽受趙國子弟的欺侮。待到成年,再次被父王送到秦國為質子。在秦國,他以為與少年時的好友嬴政相逢能皆大歡喜。然而,事情並不是他想像中的樣子。
20年未見,身為燕國質子的太子丹,在秦國並沒有得到秦王嬴政的善待。在秦國為質子時期,他對嬴政的反感日盛,他要求回國,嬴政也不允許,並說烏頭白馬長角這樣的話。
意思是等鳥鴉變白,馬的長上長出角,和我們常說的太陽從西邊出來是一個意思,就是——不可能。
太子丹最後是逃回燕國的。接著,就是我們中學課本上讀過的「圖窮匕首見」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背後主謀,正是太子丹。
02
在最近播出的《大秦賦》中,大致展現了歷史上太子丹的人生軌跡,不同的是,劇本描寫的嬴政,沒有史記中寫的那麼沒有人情味,那麼絕情。
《大秦賦》中,太子丹少年時和嬴政同在趙國。當時,姬丹是太子了,而嬴政的父親嬴異人只是一個不受秦國喜愛,前途未卜的秦王孫,更別說嬴政這個重孫了。
他們在趙國都是質子,同樣被趙國子弟欺負。所以,太子丹與嬴政同為弱勢,抱團取暖,與趙國太子趙佾及弟趙偃成了死對頭。
太子丹因為身份的原因,應該是比嬴政的日子好過一些。嬴政曾說,在趙國時,太子丹有什麼好吃的,自己吃一口,剩下的會留給嬴政。
所以,作為少年玩伴,他們確是有過一段真心相待的友誼的。
可是,少年時真誠的感情,能友誼地久天長,護你一生嗎?
顯然不行。
因為,人心會隨著外部所處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03
太子丹與嬴政從趙國分別後,有兩次前往秦國,而他與嬴政的感情,並沒有隨著見面次數多變好,而是一次比一次更糟糕。
分別多年,太子丹與嬴政第一次見面,是他到秦國,想請秦國出兵和燕國一起攻趙。基以對少年時代建立起的友誼的信心,那時的太子丹信心滿滿,主動向他的父王提出,願意前往秦國,向秦國請求聯合攻趙。
果然,好友相見,甚是開懷。還未親政的少年嬴政,尚未有大權在握的霸氣,此時的他,多少還是顧念與太子丹往昔感情的。
嬴政滿口答應了姬丹的請求,他交待了呂不韋後,便動身外出視察,臨行前,他再三讓太子丹放心,說聯燕攻趙之事已定。
可大權在握的呂不韋並不想為了燕國大動幹戈。
呂不韋派甘羅出使趙國,靠嘴功就拿回了幾座城池。
那邊,燕國因為對太子丹此行太有信心,發兵趙國,卻遲遲不見秦國出兵的消息。燕國本弱,貿然攻趙,損失慘重。
太子丹吃了一個啞巴虧,急怒攻心。他認為這是嬴政有意玩耍自己,於憤怒中匆匆回國,途中他與嬴政相遇,對不明究裡的贏政出言不遜,兩人就此心生齟齬。
太子丹第一次入秦,與嬴政不歡而散。
04
又過了幾年,太子丹人到中年,他還是太子丹,他的父王很是長壽,可燕國依然弱小,終日惶惶不可終日。
秦趙結盟之事傳到燕國,燕王喜料想秦趙結盟,趙國必會攻燕,於是,強迫太子丹入秦為質子,要他藉助當年與嬴政的交情,破壞秦國與趙國的聯盟。
此時的太子丹因為有前一次入秦的教訓,對秦國之行已經比較牴觸了。但他不能不聽父王的命令。
太子丹到了秦國,嬴政知道他來的目的,避而不見。
太子丹轉而去拜見趙姬,鼓動趙姬派殺手暗殺正在秦國的趙王偃,失敗。
嬴政以死囚的頭顱,騙了趙王偃,說是太子丹的頭級,於是趙王與秦王籤下聯盟。
秦王雖然沒有取太子丹的首級,卻在背後放他冷箭,在事後放出風聲,讓趙王偃意識到暗殺行動是太子丹所策劃,令趙王對燕國恨之入骨。
趙王回國,隨即派兵攻打燕國。
燕國危在旦夕。
05
太子丹不得不再次去求嬴政,嬴政再一次拒絕了,說時機未動,且趙國攻不下燕國。
到此時,太子丹再提少年友情已經很不合時宜了。
就像太子丹說的,20年前,他們都是質子,而20年後,他還是質子,而且還是弱國的質子。而此時的嬴政,已是高高在上,國力最強的秦國大王,有對他國生殺予奪的實力。
可就算他們的身份已是天差地別,他也不得不厚著臉皮,拿少年時的交情,試圖去打動嬴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很無奈,但也別無他法。
嬴政的冷靜,甚至說冷酷,是他最終得於奪天下的優勢。
對太子丹來說,不念友情的嬴政,令他深深地失望。
不要說太子丹幼稚,他是兩人相在的差別的,但他除了念叨這點友情外,還有什麼是他拿得出手的呢?
換句話說,他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賣點呢?
06
太子丹和嬴政相比,前者確實是比較急攻近利的人。
前面有人提議燕國進行改革,可太子丹反對,他反對的也不是沒有道理,燕國根本沒有那個時間,等不起。周圍餓虎環伺,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
任何改革都需要時間去驗證,秦國積攢了幾代人才有今日之強。而要強國,還是一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事。就像前些年趙國聯合幾國攻秦,明明就要攻下鹹陽了,卻遇突發事件,功虧一簣,不得不退兵。老天護秦,你能奈何。
所以,太子丹想到了刺秦王,意圖以此阻止秦國吞併他國的行為。
事敗後,本就暴戾的嬴政更是大怒。
太子丹的結局註定悲慘。
他的父親害怕秦國的報復,設計灌醉了親生兒子並殺了他,用親生兒子的首級去討好嬴政,讓自己多活了幾年。
誰說王子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呢?
那只是童話。
07
《大秦賦》中的嬴政,主角光環太盛,特別「偉光正」,他是幹了不少大事,留下了不少奇蹟,比如長城,比如兵馬俑,比如鄭國渠,他統一了六國,建立中國最基礎的版圖。
劇中的嬴政,似乎就沒幹過什麼壞事,連他摔死太后趙姬嫪毐的兩個兒子,都隱去了。
他對太子丹似乎也並沒有到絕情的地步,而是出於統一六國的大計,才拒絕太子丹的。
事實上,太子丹入秦,在司馬遷的記錄裡,並沒有得到嬴政的善待,嬴政反而對他是相當苛刻。這也是太子丹後來恨他,想刺殺他的原因。
友誼要延續,不是沒有條件的,需要兩者的發展平衡,實力不能相差太大。
如今的嬴政高高在上,太子丹卻依然是一個毫無招架之力的弱國太子,而嬴政,或許並不想回憶趙國時期那段屈辱的歲月。
如果太子丹總拿多年前少年交情套近乎,期望得到嬴政的支持與善待,效果恐怕適得其反。
秦國統一六國勢在必行,作為必亡國之一的燕太子,他和嬴政,註定背道而馳。
《大秦賦》嬴政家的女人們印證千年婆媳不合癥結所在,就三字
《大秦賦》嬴傒:多年前鹹陽城外對她一見傾心,卻礙倫理不堪言